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风险成本测算方法、装置、设备与计算机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5:49


风险成本测算方法、装置、设备与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科技(Fintech)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风险成本测算方法、装置、设备与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手段。由于放款脱离了银行的控制,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风险较大,所以商业银行以风险监控、效益评估为目的进行存量信贷业务的风险收益计量,计量结果旨在衡量统计时段内业务发生的风险调整收益,即将收益、风险成本等定位于统计时段内,以反映业务当期效益。此外,为及时监测业务发展状态,风险收益计量通常需要在统计时段未结束时预估全时段的风险收益,这要求风险收益计量可以较准确地预估统计时段新增的资产收益及风险成本。

针对预测风险成本,当前业内常用的是,计算当前统计时点的预期损失作为统计时段的累计损失,将上一统计时点的预期损失作为统计时段前发生损失,两者相减即得统计时段内新增的风险损失。

当前业内获取风险成本存在以下缺点:未考虑统计时段内的区间划分,以当前统计时点的预期损失作为整个统计时段的预期损失,存在统计时段的错位,预测的准确性较差,且在计算预期损失的过程中,未考虑实际的资产状态构成,导致脱离业务实际风险,容易低估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险成本测算方法、装置、设备与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提高风险成本预测的准确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险成本测算方法,所述风险成本测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接收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则获取所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的计量时点和统计时段,并基于所述计量时点,将所述统计时段按照已发生时段和未来时段划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参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基于所述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损失值,预测所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

优选地,所述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参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所述第一类参数包括按照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已成为不良贷款的风险类余额,所述第二类参数包括按照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未成为不良贷款的正常类余额;

基于所述风险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基于所述正常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风险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末点的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末点的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第一区间起点的第二风险类余额和所述起点的第二违约损失率,所述风险类余额包括所述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二风险类余额;

基于所述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第二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二额违约损失率,分别计算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

基于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区间发生的净核销额;

计算所述末点的损失值与所述起点的损失值之差,并将差值结果与所述净核销额相加,即得所述起点至所述末点新增损失值,也即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正常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第三违约损失率;

基于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将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相乘,即得所述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末点产生的损失估计值;

将所述时间系数与所述损失估计值相乘,即得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产生的损失估计值,也即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二区间占所述统计时段的比值,即为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险成本测算装置,所述风险成本测算装置包括:

接收划分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则获取所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的计量时点和统计时段,并基于所述计量时点,将所述统计时段按照已发生时段和未来时段划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

获取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参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计算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损失值,预测所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所述第一类参数包括按照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已成为不良贷款的风险类余额,所述第二类参数包括按照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未成为不良贷款的正常类余额;

基于所述风险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基于所述正常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末点的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末点的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第一区间起点的第二风险类余额和所述起点的第二违约损失率,所述风险类余额包括所述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二风险类余额;

基于所述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第二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二额违约损失率,分别计算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

基于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区间发生的净核销额;

计算所述末点的损失值与所述起点的损失值之差,并将差值结果与所述净核销额相加,即得所述起点至所述末点新增损失值,也即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第三违约损失率;

基于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将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相乘,即得所述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末点产生的损失估计值;

将所述时间系数与所述损失估计值相乘,即得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产生的损失估计值,也即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计算所述第二区间占所述统计时段的比值,即为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险成本测算设备,所述风险成本测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风险成本测算程序,所述风险成本测算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风险成本测算程序,所述风险成本测算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风险成本测算方法,若接收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则获取所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的计量时点和统计时段,并基于所述计量时点,将所述统计时段按照已发生时段和未来时段划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参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基于所述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损失值,预测所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本发明针对性的将统计时段划分为不同的两个区间,并采集不同的参数,分别对两个区间进行针对性预测,再综合考虑两个区间的预测结果,从而得到最终的风险成本,相较现有技术对整个统计时段笼统的采用同一种参数进行预测,未考虑实际的差异情况,使得最终的预测结果较实际结果差距大,而采用本发明的测算方法,可以更为准确的预测出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较实际结果误差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或服务器设备。

如图1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风险成本测算程序。

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风险成本测算设备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风险成本测算程序以及其他程序或软件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管理和控制网络接口1002;用户接口模块用于管理和控制用户接口1003。

在图1所示的风险成本测算设备中,所述风险成本测算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风险成本测算程序,并执行下述风险成本测算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操作。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风险成本测算方法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若接收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则获取所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的计量时点和统计时段,并基于所述计量时点,将所述统计时段按照已发生时段和未来时段划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

步骤S20,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参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步骤S30,基于所述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损失值,预测所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

本实施例风险成本测算方法运用于信贷机构或者银行系统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测算设备中,风险成本测算设备可以是终端、机器人或者PC设备,为描述方便,风险成本测算设备以测算设备简称。本实施例具体应用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场景中,可以理解的,信贷业务的当期财务收益在扣除风险成本后,相对于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的回报水平,即为风险收益。风险收益通常以RAROC、EVA两类指标衡量: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简称RAROC)指风险调整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比值;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Added,简称EVA)指风险调整收益扣除资本成本要求后的剩余收益,是业务产生的超额回报金额绝对值。风险收益指标旨在将收益与风险直接联系起来,以更加直观、精准地衡量和比较实际经济回报情况,进而合理引导经营管理行为。其中用于调整当期财务收益风险成本,是指当期信贷业务发生的损失,用于衡量统计期内信贷业务遭受的信用风险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为预测某一统计时段目标业务,也即信贷业务的风险成本,进而引导风控行为,通过测算设备接收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时,会根据风险成本测算指令中的计量时点,将对应的统计时段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间,再根据两个不同区间的特性,采集不同的参数进行损失值计算,从而较为准确得计算出两个区间的不同损失值,再以此对整个统计时段的风险成本进行预测,整个预测过程由于将整个统计时段划分为两个区间,并针对性的获取不同区间对应的参数,使得计算出的每个区间的损失值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在预测整个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时,更具准确性。

以下将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0,若接收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则获取所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的计量时点和统计时段,并基于所述计量时点,将所述统计时段按照已发生时段和未来时段划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

在本实施例中,信贷机构或银行系统等金融机构在对目标业务,如信贷业务等,进行风险成本预测时,可由相关操作人员在测算设备输入该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也可由测算设备自行触发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如自动触发条件为每季度触发一次信贷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则风险设备在检查到当前时间为季度末时,如6月30日,则自动生成风险成本测算指令,测算设备在接收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后,获取计量时点和统计时段,其中,统计时段为目标业务风险成本测算的时间周期,包含计量时点,一般为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一季度、一月等时段作为统计时段,统计时段可人为设定具体的值,也可以是在接收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后,默认一个值;而计量时点指的是一个时间分界点,用于对统计时段进行划分,在具体实施时,计量时点为当前时间点,因此,统计时段为包含当前时间点的时间周期,这意味着统计时段包含已发生的时间区间和未发生的时间区间。

接着,以计量时点为分界点,或者计量时点间隔预设时间为分界点,如间隔预设时间为1天,当计量时点为6月30号时,可以7月1号作为分界点等,将统计时段划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以计量时点为当前时间点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区间即为已发生时段的时间区间,第二区间即为未发生时段的时间区间。

步骤S20,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参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在本实施例中,测算设备将统计时段划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后,需要分别去获取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以及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这是由于,在以当前时间点作为计量时点划分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后,代表第一区间的风险情况是已知的,而第二区间的风险情况是未知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区间获取不同的参数,再根据不同区间的不同参数对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损失值进行计算。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

步骤a1,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所述第一类参数包括按照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已成为不良贷款的风险类余额,所述第二类参数包括按照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未成为不良贷款的正常类余额;

在一实施例中,为规范化管理,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信贷业务中的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此种分类方法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来划分的,具体的: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难以避免造成部分损失。

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核销。

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也即风险类贷款,此类贷款的总额度即为风险类余额,而前两类合成为正常贷款,此类贷款的总额度即为正常类余额。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划分标准。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参数包括风险类余额,也即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的总贷款额度,而第二参数包括正常类余额,也即正常贷款和关注贷款的总贷款额度。

步骤a2,基于所述风险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区间指的是计量时点前已经发生的时间区间,因此,需以风险类余额来计算第一区间的实际损失值。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步骤a2包括:

步骤a21,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末点的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末点的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第一区间起点的第二风险类余额和所述起点的第二违约损失率,所述风险类余额包括所述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二风险类余额;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区间的前后损失值进行作差,即可得第一区间内新增的损失值,因此,测算设备先分别获取第一区间末点的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末点的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第一区间起点的第二风险类余额和起点的第二违约损失率。其中,风险类余额包括第一风险类余额和第二风险类余额,此外,违约损失率(LGD,Loss Given Default)指的是:债务人出现违约后所有债项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比例,即损失的严重程度,第一违约损失率即指第一区间末点时期整个目标业务的损失比例,而第二违约损失率即指第一区间起点时期,整个目标业务的损失比例。

步骤a22,基于所述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第二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二额违约损失率,分别计算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

接着,根据第一风险类余额和第一违约损失率,计算第一区间末点时,目标业务的损失值,具体以第一风险类余额乘以第一违约损失率,然后再根据第二风险类余额和第二违约损失率,计算第二区间起点时,目标业务的损失值,具体以第二风险类余额乘以第二违约损失率。

步骤a23,基于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最后,将计算所得第一区间末点的损失值减去第一区间起点的损失值,即得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也即第一区间内,目标业务新增的损失值。

进一步的,考虑到第一区间除了风险类余额之外,还存在净核销额,其中,净核销额也称“呆账贷款核销”,是银行按规定将呆账贷款或贷款损失予以核销的额度。这部分额度是第一区间已经核销的额度,也即已经损失的额度,因此,在考虑第一区间的损失值时,步骤a23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区间发生的净核销额;

也即,先获取第一区间的净核销额,该净核销额是一个确定且已知的额度,因此,可直接获取。

计算所述末点的损失值与所述起点的损失值之差,并将差值结果与所述净核销额相加,即得所述起点至所述末点新增损失值,也即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接着,计算第一区间末点的损失值与起点的损失值之差后,再加上净核销额,即得第一区间最终的损失值。

此外,由于风险类余额包括次级贷款额度、可疑贷款额度和损失贷款额度,而损失贷款额度也是收不回来的,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的计算公式为:

第一损失值=M点三四类余额*M点LGD+M点损失类余额

-(P点三四类余额*P点LGD+P点损失类余额)+第一区间核销净额

其中,M点为第一区间末点,LGD为违约损失率,P点为第一区间起点,三四类余额即为风险类余额中的次级贷款额度和可疑贷款额度。

步骤a3,基于所述正常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区间指的是计量时点后未发生的时间区间,因此,需以正常类余额来计算第二区间的预测损失值,也即预测正常类余额会跃迁成风险类余额的情况所造成的损失程度。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步骤a3包括:

步骤a31,获取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第三违约损失率;

在一实施例中,先获取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其中如上所述,正常类余额包括正常贷款额度和关注贷款额度,并确定第二区间起点的违约概率,以及第三违约损失率,也即第二区间起点的违约损失率,其中,违约概率指(PD,Probability of Default)的是债务人未来特定时期内信贷违约的可能性,可通过历史同类债务人的借贷行为推测出来。

步骤a32,基于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接着,根据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第二区间起点的违约概率和第三违约损失率,计算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的计算公式为:

第二损失值=M点一二类余额*M点PD*M点LGD

其中,M点在第一区间中,是第一区间的末点,在第二区间中,为第二区间的起点,也即M为计量时点,PD为违约概率,一二类余额即为正常类余额中的正常贷款额度和关注贷款额度。

步骤S30,基于所述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损失值,预测所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计算得出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也即知道了第一区间的实际损失值,以及第二区间可能的预测损失值之后,即可对整个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进行预测。在一实施例中,风险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风险成本=第一损失值+第二损失值。

本实施例若接收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则获取所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的计量时点和统计时段,并基于所述计量时点,将所述统计时段按照已发生时段和未来时段划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参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基于所述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损失值,预测所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本发明针对性的将统计时段划分为不同的两个区间,并采集不同的参数,分别对两个区间进行针对性预测,再综合考虑两个区间的预测结果,从而得到最终的风险成本,相较现有技术对整个统计时段笼统的采用同一种参数进行预测,未考虑实际的差异情况,使得最终的预测结果较实际结果差距大,而采用本发明的测算方法,可以更为准确的预测出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较实际结果误差小。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第二实施例。

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与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基于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b1,确定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步骤b2,计算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相乘,即得所述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末点产生的损失估计值;

步骤b3,将所述时间系数与所述损失估计值相乘,即得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产生的损失估计值,也即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区间是未发生时间的时间段,因此,第二区间的损失值是以预测为主,而为了避免因预测不准确,导致整个统计时段的风险成本预测偏高,需要对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进行合理调整,降低最终的风险成本受第二区间的影响。

以下将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b1,确定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先确定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其中,该时间系数指的是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对最终风险成本的影响程度,取值范围为0至1。在一实施例中,可预设一个固定的时间系数,该时间系数可人为根据经验确定,也可以是根据历史的预测结果与历史实际结果的比较,从而反推出来的一个较为合理的值。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时间系数还可以是一个变动值,具体根据第二区间的范围进行变动,具体的,步骤b1包括:

步骤b11,计算所述第二区间占所述统计时段的比值,即为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对最终风险成本的影响程度以第二区间占整个统计时段的比值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只需确定整个统计时段的时长,以及第二区间对应的时长,再以第二区间的时长比上统计时段的时长,即得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以统计时段为一年为例,时间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时间系数=(Q-M)/12

其中,Q为第二区间的末点,M为第二区间的起点,12指12个月。

步骤b2,计算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相乘,即得所述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末点产生的损失估计值。

在本实施例中,最后,将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与第二区间起点的违约概率,和第二区间起点的第三违约损失率相乘,即得第二区间的损失估计值,也即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起点到第二区间末点新增的损失值,但该损失值是预估计的。

此处简单将资产余额作为违约风险敞口,考虑表外信用转换等情况的计算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b3,将所述时间系数与所述损失估计值相乘,即得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产生的损失估计值,也即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在本实施例中,为降低预估计的值对整体风险的影响,需要将计算所得损失估计值与时间系数相乘,也可以理解为该损失估计值在总体风险的权重,从而得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具体公式如下:

第二损失值=M点一二类余额*M点PD*M点LGD*时间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针对计量时点(M点)和上期末(P点,也即第一区间起点)已不良的余额计算,其中三四类余额(次级、可疑类)有收回的可能,因此将其乘以LGD计量最终损失,损失类余额则直接计入损失,M点与P点损失求差值,同时计入第一区间净核销额,即得第一区间新增损失,也即第一损失值;而第二区间由于尚未发生,因此对计量时点尚未达不良的余额(正常、关注类)乘以PD及LGD计量其未来的预期损失,并通过时间系数进行调整,将预期损失的估计限制在第二区间,使得最终得到的风险成本结果更准确。

可以理解的,以统计时段为一年为例,当计量时点在年初时,也即第一区间起点与计量时点重合,第一区间新增损失为0,也即第一损失值为0,风险成本等于第二区间预测新增损失值,也即第二损失值,以预测未来为主;当计量时点在年末时,也即第二区间末点与计量时点重合,第二区间预测新增损失值为0,也即第二损失值为0,风险成本则等于第一区间新增损失,也即第一损失值,以目标业务过去一年实际表现为主;计量时点在年中时,则兼顾了目标业务已有表现及未来预测,起过渡作用。通过这一计量方法,可使整个统计时段,如一年的风险成本监控既不脱离业务实际,又具备前瞻性,计量结果更具稳定性、准确性。

本实施例由于第二区间是未发生时间的时间段,因此,第二区间的损失值是以预测为主,而为了避免因预测不准确,导致整个统计时段的风险成本预测偏高,需要对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进行合理调整,降低最终的风险成本受第二区间的影响,使最终计算所得风险成本更为准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险成本测算装置。本发明风险成本测算装置包括:

接收划分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测算指令,则获取所述风险成本测算指令的计量时点和统计时段,并基于所述计量时点,将所述统计时段按照已发生时段和未来时段划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

获取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参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计算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损失值和所述第二损失值,预测所述目标业务的风险成本。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类参数和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类参数,所述第一类参数包括按照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已成为不良贷款的风险类余额,所述第二类参数包括按照预设划分标准划分的未成为不良贷款的正常类余额;

基于所述风险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基于所述正常类余额,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区间末点的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末点的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第一区间起点的第二风险类余额和所述起点的第二违约损失率,所述风险类余额包括所述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二风险类余额;

基于所述第一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一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第二风险类余额和所述第二额违约损失率,分别计算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

基于所述末点的损失值和所述起点的损失值,计算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区间发生的净核销额;

计算所述末点的损失值与所述起点的损失值之差,并将差值结果与所述净核销额相加,即得所述起点至所述末点新增损失值,也即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第三违约损失率;

基于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以及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和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计算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将所述第二区间起点的正常类余额、所述起点的违约概率、所述第三违约损失率以及所述时间系数相乘,即得所述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末点产生的损失估计值;

将所述时间系数与所述损失估计值相乘,即得正常类余额在第二区间产生的损失估计值,也即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损失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计算模块还用于:

计算所述第二区间占所述统计时段的比值,即为所述第二区间的时间系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风险成本测算程序,所述风险成本测算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风险成本测算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风险成本测算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风险成本测算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与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风险成本测算方法、装置、设备与计算机存储介质
  • 一种金融数据的测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304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