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鱼眼端子及电路板模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4:58


一种鱼眼端子及电路板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眼端子及电路板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将电子器件与电路板导通信号的连接方式分为有焊连接和无焊连接两种。在无焊连接中,由于鱼眼端子具有插入力小、工序短、抗振动、可公差补偿和对印刷电路板板孔破坏小等特点,使得鱼眼端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鱼眼端子包括肩部结构、与肩部结构相连的两个弹性部以及与两个弹性部相连的导入结构,其中,弹性部呈圆弧线状,两个弹性部相对设置、且两个弹性部之间形成鱼眼孔。

发明人发现,将现有的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插入电路板的过孔中、并与电路板完成插接之后,鱼眼端子易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鱼眼端子及电路板模组,避免插入电路板过孔中的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眼端子及电路板模组,可避免插入电路板过孔中的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鱼眼端子,用于沿预设方向插入电路板的过孔,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的肩部结构、顺应结构以及导入结构;所述顺应结构具有与所述导入结构相连的两个第一限位部;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之间具有间隔且可在挤压力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所述导入结构以及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用于沿所述预设方向穿过电路板的过孔,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在插入过孔时在过孔孔壁的压持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在穿过过孔后至少部分脱离过孔孔壁的压持、并至少恢复部分形变而相互远离。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模组,包括:电路板以及上述的鱼眼端子;所述电路板具有过孔;所述鱼眼端子经由所述过孔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肩部结构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导入结构以及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鱼眼端子及电路板模组,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有肩部结构、顺应结构以及导入结构,顺应结构具有与导入结构相连的两个第一限位部;两个第一限位部在插入电路板的过孔时在过孔孔壁的压持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在两个第一限位部在穿过过孔后,也即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插入电路板的过孔中、并与电路板完成插接后,两个第一限位部至少部分脱离过孔孔壁的压持、并至少恢复部分形变而相互远离,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可阻碍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进而避免鱼眼端子易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另外,所述顺应结构包括分别具有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两个下端连接体;所述两个下端连接体在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下端连接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两个下端连接体均包括一个与所述导入结构相连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自所述第一限位部并沿远离所述导入结构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凸伸的凸起,其中,所述两个下端连接体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间距。当两个第一限位部在穿过过孔后,两个凸起相互贴合并相互挤压,从而使得鱼眼端子在两个凸起处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鱼眼端子的两个第一限位部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远离,如此,可进一步增大两个第一限位部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进一步阻碍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另外,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在相互背离的一侧、并正对所述凸起的位置均具有朝向所述凸起凹陷的第一凹槽。如此一来,可降低鱼眼端子在两个凸起处的刚度,从而在两个凸起相互贴合并相互挤压时,增大鱼眼端子在两个凸起处产生的形变量,进而增大鱼眼端子的两个第一限位部产生的形变量,更进一步增大两个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更进一步地阻碍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另外,所述导入结构为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延伸体,所述两个延伸体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相连,所述两个延伸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两个延伸体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且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通过两个延伸体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增大了两个延伸体的弹性限度,进而减小了鱼眼端子插入电路板的过孔上时两个延伸体产生的塑性形变。

另外,所述两个延伸体中任一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40°。

另外,所述顺应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肩部结构相连、并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的两个上端连接体;所述两个下端连接体位于所述两个上端连接体远离所述肩部结构的一侧;所述两个上端连接体在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上端连接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两个上端连接体之间的间距在所述预设方向上保持不变,所述两个上端连接体均包括一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相互背离的一侧、均具有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

另外,所述两个上端连接体均设有位于所述肩部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二限位部;所述鱼眼端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处在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导入结构插入的过孔的直径。如此一来,在鱼眼端子与过孔完成插接之后,可避免鱼眼端子继续沿预设方向移动。

另外,所述顺应结构还包括两个直形接触部,每个所述直形接触部自一个所述上端连接体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至一个所述下端连接体,其中,在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在穿过过孔后,所述两个直形接触部相互背离的一侧均用于与过孔的孔壁贴合。如此一来,可增大鱼眼端子与过孔孔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鱼眼端子与电路板的接触电阻。

另外,所述鱼眼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处在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一尺寸,所述鱼眼端子位于所述直形接触部处在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鱼眼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鱼眼端子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路板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鱼眼端子,其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有肩部结构、顺应结构以及导入结构,顺应结构具有与导入结构相连的两个第一限位部;两个第一限位部在插入电路板的过孔时在过孔孔壁的压持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在两个第一限位部在穿过过孔后,也即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插入电路板的过孔中、并与电路板完成插接后,两个第一限位部至少部分脱离过孔孔壁的压持、并至少恢复部分形变而相互远离,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可阻碍鱼眼端子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进而避免鱼眼端子易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鱼眼端子100用于沿预设方向(即图1所示X方向)插入电路板(图未示)的过孔(图未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对鱼眼端子100的各个结构进行描述,图中采用虚线对鱼眼端子100的各个结构进行划分,图中采用的虚线并非用于标识鱼眼端子100表面的结构。鱼眼端子100具体包括: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的肩部结构110、顺应结构120以及导入结构130;顺应结构120具有与导入结构130相连的两个第一限位部121;两个第一限位部121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即图1所示Y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一限位部121之间具有间隔且可在挤压力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导入结构130以及两个第一限位部121用于沿预设方向穿过电路板的过孔,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在插入过孔时在过孔孔壁的压持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在穿过过孔后脱离过孔孔壁的压持、并至少恢复部分形变而相互远离。

具体地说,鱼眼端子100的两个第一限位部121未发生形变时,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过孔的直径;鱼眼端子100在插入电路板的过孔时,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在过孔孔壁的压持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此时,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等于电路板的过孔的直径;鱼眼端子100与电路板的过孔完成插接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脱离过孔孔壁的压持、并至少恢复部分形变而相互远离,此时,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电路板过孔的直径,从而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可阻碍鱼眼端子100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进一步的,顺应结构120包括分别具有一个第一限位部121的两个下端连接体101;两个下端连接体101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下端连接体101之间具有间隔,两个下端连接体101均包括一个与导入结构130相连的第一限位部121、以及自第一限位部121并沿远离导入结构13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2,两个第一连接部122上设置有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凸伸的凸起123,其中,两个下端连接体10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两个凸起123之间的间距。

当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在穿过过孔后,两个凸起123相互贴合并相互挤压,从而使得鱼眼端子100在两个凸起123处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鱼眼端子100的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远离,如此,可增大两个第一限位部12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121进一步阻碍鱼眼端子100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更进一步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22在相互背离的一侧、并正对凸起123的位置均具有朝向凸起123凹陷的第一凹槽124。

如此一来,可降低鱼眼端子100在两个凸起123处的刚度,从而在两个凸起123相互贴合并相互挤压时,增大鱼眼端子100在两个凸起123处产生的形变量,进而增大鱼眼端子100的两个第一限位部121产生的形变量,进一步增大两个第一限位部121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121更进一步地阻碍鱼眼端子100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优选的,导入结构130为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延伸体131,两个延伸体131分别与一个第一限位部121相连,两个延伸体131之间具有间隔,两个延伸体131沿远离第一限位部121且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通过两个延伸体131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增大了两个延伸体131的弹性限度,进而减小了鱼眼端子100插入电路板的过孔上时两个延伸体131产生的塑性形变;如此一来,将上述鱼眼端子100从电路板的过孔上拔出时,由于两个延伸体131产生的塑性形变小,上述鱼眼端子100还可继续用于与电路板插接,提升鱼眼端子100的插接次数。

另外,当两个凸起123相互贴合并相互挤压,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121产生形变而相互远离时,由于两个导入结构130之间具有间隔,因此,两个导入结构130也随两个第一限位部121的相互远离而相互远离。

此外,由于两个延伸体131沿远离第一限位部121且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两个延伸体131中任一者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在0°至90°之间,从而减小导入结构130插入过孔时的插入力。

进一步的,两个延伸体131中任一者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40°。如此一来,可避免由于延伸体131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太小,导致延伸体131在预设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过长;还可避免由于延伸体131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太大,导致导入结构130插入过孔时的插入力太大,进一步减小导入结构130插入过孔时的插入力。进一步减小鱼眼端子100在插入电路板的过孔中的插入力,进而减小鱼眼端子100在插入过孔时,过孔的变形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延伸体131中任一者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20°。在一个例子中,两个延伸体中任一者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10°。在另一个例子中,两个延伸体中任一者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40°。

更进一步的,两个延伸体131相互靠近的一侧、且远离第一限位部121的一端还设有与预设方向相平行的平面132,两个平面132相互平行,且两个平面在两个延伸体131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时,两个平面132相互贴合,进而使得两个延伸体131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时,两个延伸体131相接处的受到的应力可均匀分布在两个平面132上。

另外,进一步参见图2,两个延伸体131相互远离的一侧还设有圆角133,以在两个延伸体131沿预设方向插入电路板的过孔内时,应力均匀分布在圆角133上。

继续参见图1,优选的,顺应结构120还包括与肩部结构110相连、并沿预设方向延伸的两个上端连接体102;两个下端连接体101位于两个上端连接体102远离肩部结构110的一侧;两个上端连接体102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上端连接体102之间具有间隔,两个上端连接体102之间的间距在预设方向上保持不变,两个上端连接体102均包括一个第二连接部125,两个第二连接部125在相互背离的一侧、均具有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126。

具体地说,由于两个上端连接体102之间的间距在预设方向上保持不变,两个第二连接部125在相互背离的一侧、均具有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126,降低了两个上端连接体102在第二凹槽126的刚度,进而使得两个上端连接体102更易在第二凹槽126处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的,顺应结构120还包括两个直形接触部127,每个直形接触部127自一个上端连接体102沿预设方向延伸至一个下端连接体101,其中,在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在穿过过孔后,两个直形接触部127相互背离的一侧均用于与过孔的孔壁贴合。如此一来,可增大鱼眼端子100与过孔孔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鱼眼端子100与电路板的接触电阻以及鱼眼端子100的抗震动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当鱼眼端子100与电路板的过孔完成插接后,两个直形接触部127在过孔孔壁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个直形接触部127相互背离的一侧与过孔的孔壁的贴合更加紧密。

另外,鱼眼端子100位于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一尺寸W1,鱼眼端子100位于直形接触部127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二尺寸W2,第一尺寸W1大于第二尺寸W2。如此一来,当鱼眼端子100与电路板的过孔完成插接后,并在两个直形接触部127在过孔孔壁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尺寸W1大于第二尺寸W2,此时,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最大尺寸仍可大于过孔的直径,使得两个第一限位部121仍可阻碍鱼眼端子100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上脱落。

此外,两个上端连接体102均设有位于肩部结构110与第二连接部125之间的第二限位部128;鱼眼端子100位于第二限位部128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导入结构130插入的过孔的直径。如此一来,在鱼眼端子100与过孔完成插接之后,可避免鱼眼端子100继续沿预设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鱼眼端子100位于第二限位部128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三尺寸W3,第三尺寸W3大于第二尺寸W2。如此一来,当鱼眼端子100与电路板的过孔完成插接后,并在两个直形接触部127在过孔孔壁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的情况下,由于第三尺寸W3大于第二尺寸W2,此时,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二限位部128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最大尺寸仍可大于过孔的直径,两个第二限位部128仍可阻碍鱼眼端子100继续沿预设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肩部结构110靠近两个第二连接部125的一侧并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125之间设有弧形凹槽111,弧形凹槽111沿远离两个第二连接部125的方向凹陷;由于肩部结构110与两个上端连接体102相连,当两个上端连接体102发生形变时,肩部结构110也随两个上端连接体102一起发生形变;由于肩部结构110靠近两个第二连接部125的一侧并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125之间设有弧形凹槽111,从而使得肩部结构110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125之间的部位所受的应力均匀分布在弧形凹槽111的侧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路板模组,包括:电路板2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鱼眼端子100;电路板200具有过孔210;鱼眼端子100经由过孔210贯穿电路板200,肩部结构110位于电路板200的一侧,导入结构130以及两个第一限位部121位于电路板200的另一侧。

由于鱼眼端子100在插入电路板200的过孔210时,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在过孔210孔壁的压持下发生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此时,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等于过孔210的直径;鱼眼端子100与电路板200的过孔210完成插接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脱离过孔210孔壁的压持、并至少恢复部分形变而相互远离,此时,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过孔210的直径,从而阻碍鱼眼端子100沿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从电路板200上脱落。

优选的,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比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直形接触部127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0.08mm-0.18mm;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二限位部128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比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直形接触部127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0.08mm-0.18mm。

进一步的,直形接触部127在预设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电路板200的厚度小0.2mm-0.6mm。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00的厚度为1.6mm(mm:毫米),过孔210的直径为1mm,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21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1.18mm,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第二限位部128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1.18mm,鱼眼端子100位于两个直形接触部127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1.1mm,直形接触部127在预设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为0.75mm。

在其他可变更的实施例中,当电路板的厚度以及过孔的直径改变时,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第二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直形接触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以及直形接触部在预设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也应相应发生变化。

如:当电路板的厚度变厚时,可增大直形接触部在预设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当电路板的厚度变薄时,可减小直形接触部在预设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当过孔的直径变大时,可相应增大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第二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以及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直形接触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当过孔的直径变小时,可相应减小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第二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以及鱼眼端子位于两个直形接触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还可先对电路板以及鱼眼端子进行建模,再通过CAE(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工具得出鱼眼端子在插入过孔时的插入力、鱼眼端子插入过孔后过孔的变形程度、鱼眼端子从过孔内拔出时的拔出力、以及查看直形接触部在预设方向上与过孔的孔壁的接触状态,再根据鱼眼端子在插入过孔时的插入力与预设值大小关系、鱼眼端子插入过孔后过孔的变形程度与预设值大小关系、鱼眼端子从过孔内拔出时的拔出力与预设值大小关系、以及直形接触部在预设方向上是否与过孔的孔壁均有接触来相应调整鱼眼端子各个部分的尺寸。

具体地说,当鱼眼端子在插入过孔时的插入力大于预设值,和/或,鱼眼端子插入过孔后过孔的变形程度大于预设值时,可减小鱼眼端子在两个第一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或,增大两个凸起在之间的间距;当鱼眼端子在插入过孔时的插入力小于预设值,和/或,鱼眼端子插入过孔后过孔的变形程度小于预设值时,可增大鱼眼端子在两个第一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或,减小两个凸起在之间的间距。

当鱼眼端子从过孔内拔出时的拔出力大于预设值时,可减小鱼眼端子在两个第一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增大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以及增大第一凹槽朝向凸起凹陷的深度中的至少一者;当鱼眼端子从过孔内拔出时的拔出力小于预设值时,可增大鱼眼端子在两个第一限位部处在垂直于预设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减小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以及减小第一凹槽朝向凸起凹陷的深度中的至少一者。

当两个直形接触部靠近导入结构的一端未与过孔的孔壁接触,可减小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减小第一凹槽朝向凸起凹陷的深度、以及增大第二凹槽凹陷的深度中的至少一者;当两个直形接触部靠近肩部结构的一端未与过孔的孔壁接触,可增大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增大第一凹槽朝向凸起凹陷的深度、以及减小第二凹槽凹陷的深度中的至少一者。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鱼眼端子及电路板模组
  • 一种鱼眼端子及电路板模组
技术分类

0612011322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