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6:35


一种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户外灭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

背景技术

杀虫装置是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聚集线等特点,诱集昆虫并能有效杀灭昆虫,降低病虫指数,防治虫害和虫媒病害的专用装置。主要用于害虫的杀灭,从而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起到杀灭害虫的同时能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现有技术中的杀虫装置存在功能性单一,并且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同杀虫装置所起到的效果难以保证,以及容易造成杂质堵塞,昆虫尸体堆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杀虫装置功能性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包括:诱虫灯以及设置在诱虫灯下方的壳体,壳体内设有:连接在诱虫灯底部的接虫斗,与接虫斗底部连通的导向筒,分别与导向筒连通的微量集虫通道、批量集虫通道以及排污通道,设置在微量集虫通道和批量集虫通道下方的支撑识别组件,以及位于支撑识别组件下方的收集排出组件;

导向筒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内开设有导向通路,导向通路分别与微量集虫通道、批量集虫通道以及排污通道配合,导向筒的外侧设有与转盘连接的驱动件。

本发明的通过设置诱虫灯用于吸引昆虫靠近,壳体用于对内部部件进行封闭保护,接虫斗收集昆虫进入导向筒中,由驱动件带动转盘转动,当导向通路与批量集虫通道或者微量集虫通道连通时,使昆虫进入该通道中进行后续处理;支撑识别组件则用于对昆虫进行拍照,根据昆虫的体型形态对其种类进行判定,最终流入至收集排出组件进行统一排出;当不需要收集昆虫时,导向通路与排污通道连通,从而方便将接虫斗中的杂质和污水排出,从而避免造成堵塞。本发明可实现对昆虫的测报、批量杀灭以及识别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杀虫装置功能性单一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述导向通路包括:分别与微量集虫通道和批量集虫通道连通的导虫通路以及与排污通道连通的导污通路,导虫通路和导污通路之间设置有隔挡板,隔挡板的两端分别与导向筒的内壁接触配合。

本发明的导向通路包括导虫通路和导污通路,且设置有隔挡板起到隔断作用,使得同一时间内导向通路只能与三个通道中的一个进行连通,不会将导虫通路和导污通路混杂,避免对后续的昆虫处理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上述微量集虫通道的顶部设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第一红外线发射器在微量集虫通道的顶部形成有红外线测报网。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红外线发射器用于产生红外线,从而在微量集虫通道的顶部形成红外线网。当昆虫经过时,其躯干对红外线网进行遮挡,方便收集昆虫的体型信息还能对经过的昆虫数量进行计数。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射器的下方间隔设有两个蝶阀,两个蝶阀上方分别形成有变温腔,变温腔侧壁连接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蝶阀的底面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蝶阀方便昆虫聚集在变温腔中,再由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红外线进行升温从而杀灭昆虫;并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对蝶阀上方变温腔内堆积的昆虫质量进行实时检测,当昆虫堆积到达一定质量后打开蝶阀将昆虫排出,从而避免变温腔内昆虫堆积过多。

进一步地,上述批量集虫通道的底部设有滑动挡板,滑动挡板的上方形成有批量杀虫腔,批量杀虫腔的侧壁连接有螺旋变温管,批量杀虫腔的外侧滑动设置有保护罩。

本发明通过设置滑动挡板方便昆虫聚集在批量杀虫腔内,螺旋变温管则用于散发热量通过高温对批量杀虫腔内的昆虫进行杀灭,保护罩用于对批量杀虫腔进行保护,同时还能通过滑动使批量杀虫腔敞开方便散热。

进一步地,上述排污通道设置在微量集虫通道和批量集虫通道之间,并且底端连通有排污管。

本发明的排污通道用于将虫斗接收的杂质和污水等通过排污管进行排出。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识别组件包括:位于微量集虫通道和批量集虫通道下方的上支撑板、连接在上支撑板上的识别相机、分别连接在上支撑板两端的底面的倾斜板以及设置在两个倾斜板下方的上输送机,上支撑板上开设有分别与微量集虫通道和批量集虫通道相对应的通孔,倾斜板的顶部与上支撑板连接,识别相机位于上输送机上方。

本发明微量集虫通道和批量集虫通道排出的昆虫穿过上支撑板上的通孔再沿倾斜板滑落至上输送机的顶面,识别相机用于对上输送机上的昆虫进行拍照识别,记录昆虫的形态体型,从而经后端信息处理判定昆虫种类。

进一步地,上述收集排出组件包括:设置在上输送机下方的下支撑板、连接在下支撑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架、贯穿设置在下支撑板上并且底部敞开的导向盒、位于导向盒下方并与第一支撑架连接的称重托盘以及设置在称重托盘下方并与第一支撑架连接的的料筒,导向盒位于上输送机的端部,称重托盘也连接有翻转电机,料筒还连接有推杆电机。

本发明的下支撑板起到对上输送机的支撑作用,使得上输送机顶面的昆虫经过导向盒掉落至称重托盘上方,通过翻转电机带动称重托盘翻转,使得昆虫倒入料筒中进行收集,当需要将料筒内昆虫排出时,推杆电机启动对料筒进行推动,伸出到壳体外侧进行排料。

进一步地,上述收集排出组件包括:位于上输送机下方的第二支撑架以及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的下输送机。

本发明上输送机顶面的昆虫还可以由上输送机输送掉落至下输送机顶面,再由下输送机向壳体外侧进行输送排出。

一种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移动至户外的合适位置;

S2:诱虫灯吸引昆虫靠近;

S3:昆虫进入接虫斗中,并进入导向筒;

S4:需要对少量昆虫进行测报时,驱动件转动转盘,使导向通路与微量集虫通道连通,昆虫进入微量集虫通道;

S5:需要对昆虫进行批量杀灭时,驱动件转动转盘,使导向通路与批量集虫通道连通昆虫进入批量集虫通道;

S6:微量集虫通道和批量集虫通道内的昆虫流出至支撑识别组件上,再经收集排出组件排出;

S7:无需收集昆虫时,通过驱动件转动转盘,使导向通路与排污通道连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通过设置诱虫灯用于吸引昆虫靠近,壳体用于对内部部件进行封闭保护,接虫斗收集昆虫进入导向筒中,由驱动件带动转盘转动,当导向通路与批量集虫通道或者微量集虫通道连通时,使昆虫进入该通道中进行后续处理;支撑识别组件则用于对昆虫进行拍照,根据昆虫的体型形态对其种类进行判定,最终流入至收集排出组件进行统一排出;当不需要收集昆虫时,导向通路与排污通道连通,从而方便将接虫斗中的杂质和污水排出,从而避免造成堵塞。本发明可实现对昆虫的测报、批量杀灭以及识别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杀虫装置功能性单一的问题。

(2)本发明的导向通路包括导虫通路和导污通路,且设置有隔挡板起到隔断作用,使得同一时间内导向通路只能与三个通道中的一个进行连通,不会将导虫通路和导污通路混杂,避免对后续的昆虫处理造成影响。

(3)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红外线发射器用于产生红外线,从而在微量集虫通道的顶部形成红外线网,当昆虫经过时,其躯干对红外线网进行遮挡,方便收集昆虫的体型信息还能对经过的昆虫数量进行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接虫斗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壳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导虫通道与批量集虫通道连通的工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导污通道与排污通道连通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收集排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收集排出组件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螺旋变温管的俯视图。

图中:10-接虫斗;11-接虫盒;21-导向筒;22-转盘;23-导向通路;24-驱动件;25-导虫通路;26-导污通路;27-隔挡板;30-微量集虫通道;31-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2-蝶阀;33-变温腔;34-第二红外线发射器;35-压力传感器;40-批量集虫通道;41-滑动挡板;42-批量杀虫腔;43-螺旋变温管;44-保护罩;50-排污通道;51-排污管;60-支撑识别组件;61-上支撑板;62-识别相机;63-倾斜板;64-上输送机;70-收集排出组件;71-下支撑板;72-第一支撑架;73-导向盒;74-称重托盘;75-料筒;76-推杆电机;78-下输送机;79-第二支撑架;80-壳体;81-上保护壳;82-下保护壳;83-上保护门;84-滑动门;85-下保护门;90-诱虫灯;91-撞击屏;92-光源;93-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包括:诱虫灯90以及设置在诱虫灯90下方的壳体80,壳体80的内部设有:连接在顶端的接虫斗10,连接在接虫斗10下方的导向筒21,分别连通在导向筒21下方的微量集虫通道30、批量集虫通道40和排污通道50,以及设置在微量集虫通道30和批量集虫通道40底端的支撑识别组件60。

参照图1和图2,诱虫灯90包括:多个撞击屏91以及设置在撞击屏91中间的光源92,撞击屏91和光源92的顶部还设有灯盖93,光源92通过发光吸引趋光性的昆虫靠近,特别是户外常见的蛾类昆虫。昆虫靠近光源92从而撞击在撞击屏91上,撞击屏91之间形成有腔体,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接虫斗10,使得撞击后的昆虫调入接虫斗10中。灯盖93则用于对撞击屏91和光源92进行一定的保护,避免过多杂质和污水进入接虫斗10中。

壳体80包括:相连接的上保护壳81和下保护壳82,上保护壳81用于对接虫斗10、导向筒21、微量集虫通道30、批量集虫通道40和排污通道50以及支撑识别组件60进行遮挡保护,并且上保护壳81的四周通过活页连接有上保护门83,可单独打开上保护门83从而方便对上保护壳81内的部件进行检修。下保护壳82用于对收集排出组件70进行遮挡保护,并且下保护壳82上分别开设有滑动门84和下保护门85,下保护门85通过活页连接,可通过旋转打开。下保护壳82的内部设有两个滚轮以及套设在两个滚轮上的链条,滑动门84通过销连接固定在链条上,使得滑动门84随料条的转动进行滑动,从而方便收集排出组件70将收集到的昆虫排出。

参照图3和图4,接虫斗10呈漏斗状,其顶部敞开,方便撞击后的昆虫掉入。接虫斗10的下方和导向筒21之间连接有接虫盒11,可以在接虫盒11的内部设置风机,用于吸引昆虫靠近;其中风机的上方开设有上出风管,用于对接虫斗10上方的昆虫进行抽吸;风机的下方也开设有下出风管,从而防止昆虫从导向筒21的顶部中飞出。

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导向筒21呈圆盘状,其内部为空心结构,顶端与接虫盒11的底部连通,接虫斗10内的昆虫或者杂质、污水等可通过接虫盒11进入到导向筒21的内腔。导向筒21的底部开设有三个出口,分别与微量集虫通道30、批量集虫通道40和排污通道50连通。在导向筒2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盘22,转盘22上开设有导向通路23,导向通路23包括:与微量集虫通道30和批量集虫通道40相配合的导虫通路25以及与排污通道50相配合的导污通路26,导虫通路25同时只能与微量集虫通道30和批量集虫通道40中的一个连通,并且导污通路26连通时,导虫通路25与两个通道均不连通,使得微量集虫通道30、批量集虫通道40和排污通道50同时只有一个通路连通。

导虫通路25和导污通路26之间设有隔挡板27,隔挡板27由两个呈一定角度的隔板组成,并且固定在转盘22的中心轴上。导向筒21的外侧设有与转盘22连接的驱动件24,可通过驱动件24带动转盘22转动,驱动件24是步进电机进行自动转动。

微量集虫通道30与导向筒21的内腔连通,方便导向筒21内的昆虫流入微量集虫通道30。微量集虫通道30的顶部设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1,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1可以发射出红外线从而在微量集虫通道30的内侧顶部形成网状结构的红外线测报网。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1的工作原理与光电开关类似,存在一个发射端和接收端。当昆虫经过时,其躯干对红外线网进行遮挡,方便收集昆虫的体型信息并且还能对经过的昆虫数量进行计数。

在微量集虫通道30上还有序设置有两个蝶阀32,两个蝶阀32均位于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1的下方,在两个蝶阀32的上方分别形成有变温腔33,当蝶阀32封闭微量集虫通道30时,昆虫聚集在蝶阀32顶面的变温腔33内部。在变温腔33的侧壁连接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34,第二红外线发射器34可以发射出红外线,从而对变温腔33内的昆虫进行红外线杀灭。位于顶部的变温腔33进行初步加热还能排除通道内的大多数水分,当顶部变温腔33内的昆虫储存到一定数量时,底部的蝶阀32打开,从而避免昆虫尸体堆积过多。蝶阀32翻转运动,从而防止发生虫体粘连。可以在蝶阀32的底面设置压力传感器35对堆积昆虫尸体的重量进行检测,还可以将蝶阀32与计时器联动,设置为蝶阀32间隔一段时间自动打开一次,从而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当虫体达到底部的变温腔33时,第二红外线发射器34产生红外线,对虫体继续加热并彻底烘干。

批量集虫通道40与导向筒21的内腔连通,在批量集虫通道40的底端设有滑动挡板41,滑动挡板41可对批量集虫通道40的底端进行敞开或者封闭。滑动挡板41的上方形成有批量杀虫腔42,从而方便使批量昆虫聚集在批量杀虫腔42内统一进行批量杀灭。批量杀虫腔42的侧壁连接有螺旋变温管43,螺旋变温管43的内部可以设置加热丝,从而使螺旋变温管43的温度进行上升,向周边发出热量,从而对昆虫进行高温杀灭。

参照图4和图10,螺旋变温管43呈上小下大结构,根据热气向上流动的特点,使得螺旋变温管43的顶部外径小于其底部外径,从而防止顶部过热。螺旋变温管43呈螺旋结构,可使批量杀虫腔42内的温度变化相对均匀统一,从而避免批量杀虫腔42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过大。

批量集虫通道40的外侧滑动设置有保护罩44,保护罩44既能对批量杀虫腔42进行遮挡保护,还能在螺旋变温管43进行升温时向上滑动,从而方便敞开批量杀虫腔42进行散热。滑动挡板41和保护罩44分别连接有电机,由专用电机实现智能控制。

排污通道50设置在微量集虫通道30和批量集虫通道40之间,并且其底部连通有排污管51。当不需要对接虫斗10中昆虫进行收集测报和杀灭时,可使转盘22上的导向通路23与排污通道50连通,从而将接虫斗10中的杂质、废物和水通过排污管51排出。也可以在灯盖93的顶部设置液体传感器,当感应到雨水后,传递信号给驱动件24,由驱动件24带动转盘22自动转动,使导向通路23与排污通道50连通。

在批量集虫通道40和微量集虫通道30的下方还设置支撑识别组件60,支撑识别组件60包括:位于批量集虫通道40和微量集虫通道30的下方的上支撑板61、连接在上支撑板61上的识别相机62、设置在上支撑板61两端底面的倾斜板63以及设置在两个倾斜板63下方的上输送机64,上支撑板61上开设有分别与批量集虫通道40和微量集虫通道30相对应的通孔,并且倾斜板63位于该通孔的下方。批量集虫通道40和微量集虫通道30排出的昆虫尸体流入至倾斜板63上,倾斜板63的底面倾斜,两侧设有侧板,方便昆虫尸体受重力影响自动下滑至上输送机64上,同时避免昆虫尸体过多从两侧滑出。识别相机62用于对昆虫尸体进行拍照,从而传输数据到后端页面,从而根据昆虫的照片对昆虫的体型和类别进行识别判定。在倾斜板63上还可以连接震动电机,震动电机可以是微型马达,从而避免占用空间过大,用于增加倾斜板63的震动频率,从而方便倾斜板63上的昆虫尸体快速均匀滑落至上输送机64的顶面。上输送机64缓慢移动,使得掉落的虫体均匀分布,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拍照。

参照图7和图8,在上输送机64的下方还设置有收集排出组件70,收集排出组件70包括:设置在上输送机64底部的下支撑板71、连接在下支撑板71下方的第一支撑架72、贯穿设置在下支撑板71上并且底部敞开的导向盒73、位于导向盒73下方并与第一支撑架72连接的称重托盘74以及设置在称重托盘74下方并与第一支撑架72连接的料筒75。导向盒73位于上输送机64的端部,上输送机64顶面的昆虫完成拍照后,上输送机64将昆虫输送至靠近导向盒73的一端,使昆虫经导向盒73的导向掉落至称重托盘74上,称重托盘74用于对虫体进行称重。称重托盘74还连接有翻转电机,翻转电机壳带动称重托盘74进行翻转,从而对昆虫翻转倒入到料筒75内,料筒75的侧面连接有推杆电机76,当滑动门84开启需要将料筒75内的昆虫进行排出时,推杆电机76可将料筒75从壳体80的内部推出到外侧,当排虫完毕后,滑动门84自动关闭。

参照图9,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收集排出组件70包括:位于上输送机64下方的第二支撑架79以及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架79上的下输送机78,下输送机78可沿第二支撑架79进行滑动,从而方便调整下输送机78的水平位置,下输送机78位于上输送机64的其中一端,使得上输送机64顶面的昆虫可掉落至下输送机78的顶面。下输送机78的水平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并且根据下输送机78的长度定制相应长度的下保护壳82。

本发明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还可以外接远端处理器,与各个电气元件通信连接,从而实现对各个电气元件的智能控制,还能对各个传感器以及识别相机62采集到的昆虫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得出针对性的杀虫处理措施。

一种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通道测报集虫装置移动至户外的合适位置。

S2:诱虫灯90上的光源92吸引昆虫靠近;昆虫与撞击屏91发生撞击;

S3:昆虫掉入接虫斗10中,再进入导向筒21内部。

S4:需要对少量昆虫进行测报时,驱动件24转动转盘22,使导虫通路25与微量集虫通道30连通,昆虫进入微量集虫通道30;昆虫个体经过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1产生的红外线网,对红外线进行遮挡,从而对昆虫的体型信息进行采集,同时对昆虫的个数进行实时计数。昆虫掉入至蝶阀32上方,从而堆积在变温腔33中,第二红外线发射器34产生红外线对昆虫进行杀灭。昆虫尸体堆积到一定重量后,蝶阀32打开,将昆虫从微量集虫通道30中排出。

S5:需要对昆虫进行批量杀灭时,驱动件24转动转盘22,使导虫通路25与批量集虫通道40连通,昆虫进入批量集虫通道40;昆虫堆积在滑动挡板41上方的批量杀虫腔42中,螺旋变温管43进行加热升温或者产生红外线升温,从而通过高温对批量杀虫腔42内的大批量昆虫进行杀灭。杀灭完成后滑动挡板41打开,将昆虫从批量集虫通道40中排出。

S6:微量集虫通道30和批量集虫通道40内的昆虫经倾斜板63滑落至上输送机64的顶面,识别相机62对昆虫进行拍照识别,上输送机64在将昆虫输送至收集排出组件70上进行统一排出。

S7:无需收集昆虫时,通过驱动件24转动转盘22,使导污通路26与排污通道50连通,从而方便接虫斗10中的杂质和污水经排污管51进行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80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