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6:35


显示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20-103083(申请日:6/15/2020)为基础,要求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使用作为自发光元件的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的LED显示器,但近年来,作为更高精细化的显示装置,开发了使用被称为微型LED的微小的二极管元件的显示装置(以下表述为微型LED显示器)。

该微型LED显示器与以往的液晶显示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不同,是在显示区域安装芯片状的多个微型LED而形成的,因此,容易兼顾高精细化和大型化,作为下一代显示器而受到关注。

微型LED具备发出光的发光层和隔着该发光层在其上下配置的上下电极。微型LED的上下电极与形成于微型LED显示器的基板的驱动电路经由分别配置在该上下电极的上侧和下侧的电极而被电连接。但是,根据构成微型LED显示器的部件的不同,内部应力有时会集中于微型LED的上下电极与分别配置在该上下电极的上侧和下侧的电极的贴紧界面。由此,分别配置于微型LED的上下电极的上侧和下侧的电极有可能从该上下电极剥离、破损。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可抑制由构成部件导致的破损的微型LED显示器(显示装置)。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基板;多个像素,分别具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具有相互不同的发光色;树脂层,填充到在各所述像素中设置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之间的空隙部;以及公共电极,由覆盖所述树脂层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树脂层按每个所述像素设置成岛状。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绝缘基材;第一有机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基材之上;第二有机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之上;树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之上;公共电极,设置于所述树脂层之上;以及多个像素,分别具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且周围被所述树脂层包围,所述公共电极在相邻的两个像素之间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3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副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6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另一剖面图。

图7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的一个像素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8是简要地示出比较例涉及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9是简要地示出比较例涉及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10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另一剖面图。

图11是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又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几个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只不过是一个示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容易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另外,附图有时为了使说明更加清楚而与实际的方式相比示意性地加以表示,其只不过是一个示例,并非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在已出现的图中描述过的部分相同或者具有相似的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简要地示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示出由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限定的三维空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正交,但也可以按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在本说明书中,将从与第三方向Z平行的方向观察显示装置1称为俯视观察。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显示装置1是使用作为自发光元件的微型LED的微型LED显示器的情况。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2、第一电路基板3以及第二电路基板4等。

显示面板2在一个例子中是矩形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显示面板2的短边EX与第一方向X平行,显示面板2的长边EY与第二方向Y平行。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面板2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X也可以改称为与显示装置1的短边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Y也可以改称为与显示装置1的长边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也可以改称为显示装置1的厚度方向。显示面板2的主面与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限定的X-Y平面平行。显示面板2具有显示区域DA(显示部)和该显示区域DA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DA(非显示部)。非显示区域NDA具有端子区域MT。在图示的例子中,非显示区域NDA包围显示区域DA。

显示区域DA是显示图像的区域,例如具备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PX。像素PX包括发光元件(微型LED)和用于驱动该发光元件的开关元件(驱动晶体管)等。

端子区域MT沿着显示面板2的短边EX设置,并包括用于将显示面板2与外部装置等电连接的端子。

第一电路基板3安装于端子区域MT之上,并与显示面板2电连接。第一电路基板3例如是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第一电路基板3具备驱动显示面板2的驱动IC芯片(以下表述为面板驱动器)5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的例子中,面板驱动器5配置在第一电路基板3之上,但也可以配置在第一电路基板3之下。或者,面板驱动器5也可以安装于第一电路基板3以外。在这种情况下,面板驱动器5可以安装于显示面板2的非显示区域NDA,也可以安装于第二电路基板4。第二电路基板4例如是刚性印刷电路基板。第二电路基板4例如在第一电路基板3的下方与该第一电路基板3连接。

面板驱动器5例如经由第二电路基板4与未图示的控制基板连接。面板驱动器5例如基于从控制基板输出的影像信号驱动多个像素PX,从而执行在显示面板2中显示图像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2也可以具有标注斜线示出的折弯区域BA。折弯区域BA是显示装置1容纳于电子设备等的壳体时被折弯的区域。折弯区域BA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中的端子区域MT侧。在折弯区域BA被折弯的状态下,第一电路基板3和第二电路基板4配置成与显示面板2对置。

图2是示出显示装置1的电路构成的图。图3是像素PX所包括的副像素SP的等效电路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未将各种布线全部图示而是省略了一部分进行图示。

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2具备:具有透光性的绝缘基材(绝缘基板)20、在显示区域DA中以矩阵状排列在绝缘基材20之上的多个像素PX、各种布线、扫描线驱动电路YDR1和YDR2、以及信号线驱动电路XDR等。

各种布线具有:多条第一扫描线Sga、多条第二扫描线Sgb、多条第三扫描线Sgc、多条第四扫描线Sgd、多条影像信号线VL、多条第一电源线SLa、多条重置布线Sgr以及多条初始化布线Sgi。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扫描线Sga、第三扫描线Sgc以及第四扫描线Sgd连接到扫描线驱动电路YDR1,并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设置。第二扫描线Sgb连接到扫描线驱动电路YDR2,并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设置。影像信号线VL连接到信号线驱动电路XDR,并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设置。第一电源线SLa、重置布线Sgr以及初始化布线Sgi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设置。

例如,多个第一电源线SLa位于显示区域DA,并在第一方向X上隔着间隔排列。显示面板2不仅具有第一电源线SLa,还具有设定为与第一电源线SLa不同的电位的第二电源线SL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线SLa是固定为高电位Pvdd的高电位电源线,第二电源线SLb是固定为低电位Pvss的低电位电源线。第一电源线SLa连接到高电位电源,第二电源线SLb连接到低电位电源。

扫描线驱动电路YDR1构成为驱动第一扫描线Sga、第三扫描线Sgc以及第四扫描线Sgd。扫描线驱动电路YDR2构成为驱动第二扫描线Sgb。信号线驱动电路XDR构成为驱动影像信号线VL。扫描线驱动电路YDR1和YDR2与信号线驱动电路XDR在非显示区域NDA中形成于绝缘基材20之上,与面板驱动器5一起构成驱动部7。

各像素PX具有多个副像素SP。各副像素SP包括发光元件10和对发光元件10提供驱动电流的像素电路。发光元件10例如是自发光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微型LED。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是微型LED显示器。

各副像素SP的像素电路是根据由电压信号构成的影像信号Vsig来控制发光元件10的发光的电压信号方式的像素电路,具有重置开关RST、像素开关SST、初始化开关IST、输出开关BCT、驱动晶体管DRT、保持电容Cs以及辅助电容Cad。保持电容Cs和辅助电容Cad是电容器。辅助电容Cad是为了调整发光电流量而设置的元件,有时也不需要辅助电容Cad。

重置开关RST、像素开关SST、初始化开关IST、输出开关BCT以及驱动晶体管DRT由TFT(薄膜晶体管)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重置开关RST、像素开关SST、初始化开关IST、输出开关BCT以及驱动晶体管DRT由同一导电型、例如N沟道型的TFT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重置开关RST、像素开关SST、初始化开关IST、输出开关BCT以及驱动晶体管DRT也可以由P沟道型的TFT构成。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同时形成N沟道型的TFT和P沟道型的TFT。重置开关RST、像素开关SST、初始化开关IST以及输出开关BCT只要作为开关发挥功能即可,也可以不由TFT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中,分别构成驱动晶体管DRT和各开关的TFT是全部用同一工序、同一结构形成的、将多晶硅用于半导体层的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需要说明的是,半导体层也可以利用非晶硅、氧化物半导体等多晶硅以外的半导体。

重置开关RST、像素开关SST、初始化开关IST、输出开关BCT以及驱动晶体管DRT分别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控制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端子设为源极电极,将第二端子设为漏极电极,将控制端子设为栅极电极。

在像素PX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DRT和输出开关BCT在第一电源线SLa与第二电源线SLb之间与发光元件10串联连接。第一电源线SLa(高电位Pvdd)例如设定为10V的电位,第二电源线SLb(低电位Pvss)例如设定为1.5V的电位。

在输出开关BCT中,漏极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SLa,源极电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RT的漏极电极,栅极电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Sgb。由此,输出开关BCT由提供给第二扫描线Sgb的控制信号BG控制接通(导通状态)、截止(非导通状态)。输出开关BCT响应于控制信号BG来控制发光元件10的发光时间。

在驱动晶体管DRT中,漏极电极连接到输出开关BCT的源极电极,源极电极连接到发光元件10的一方的电极(在此为阳极)。发光元件10的另一方的电极(在此为阴极)连接到第二电源线SLb。驱动晶体管DRT将与影像信号Vsig相应的电流量的驱动电流输出到发光元件10。

在像素开关SST中,源极电极连接到影像信号线VL,漏极电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电极,栅极电极连接到作为信号写入控制用栅极布线发挥功能的第三扫描线Sgc。像素开关SST由从第三扫描线Sgc供给的控制信号SG控制接通、截止。像素开关SST响应于控制信号SG来控制像素电路与影像信号线VL的连接、非连接,将影像信号Vsig从影像信号线VL取入像素电路。

在初始化开关IST中,源极电极连接到初始化布线Sgi,漏极电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电极,栅极电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Sga。初始化开关IST由从第一扫描线Sga供给的控制信号IG控制接通、截止。初始化开关IST响应于控制信号IG来控制像素电路与初始化布线Sgi的连接、非连接。通过用初始化开关IST连接像素电路和初始化布线Sgi,能够将初始电位(初始化电压)Vini从初始化布线Sgi取入像素电路。

重置开关RST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RT的源极电极与重置布线Sgr之间。重置开关RST的栅极电极连接到作为重置控制用栅极布线发挥功能的第四扫描线Sgd。如上所述,重置布线Sgr连接到重置电源,固定在作为恒定电位的重置电位Vrst。重置开关RST由通过第四扫描线Sgd提供的控制信号RG控制接通、截止。通过将重置开关RST切换为接通状态,能够将驱动晶体管DRT的源极电极的电位重置为重置电位Vrst。

保持电容Cs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之间。辅助电容Cad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RT的源极电极与作为恒定电位的布线的第一电源线SLa之间。

另一方面,图2所示的面板驱动器5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YDR1和YDR2以及信号线驱动电路XDR。面板驱动器5接收从外部供给的数字影像信号和同步信号,基于同步信号产生控制垂直扫描定时的垂直扫描控制信号和控制水平扫描定时的水平扫描控制信号。

面板驱动器5将这些垂直扫描控制信号和水平扫描控制信号分别提供给扫描线驱动电路YDR1和YDR2以及信号线驱动电路XDR,并且与水平扫描定时及垂直扫描定时同步地将数字影像信号和初始化信号提供给信号线驱动电路XDR。

信号线驱动电路XDR将通过水平扫描控制信号的控制而在各水平扫描期间依次得到的影像信号转换为模拟格式并将与灰度相应的影像信号Vsig提供给多个影像信号线VL。面板驱动器5将第一电源线SLa固定在高电位Pvdd,将重置布线Sgr固定在重置电位Vrst,将初始化布线Sgi固定在初始化电位Vini。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源线SLa的电位、重置布线Sgr的电位以及初始化布线Sgi的电位也可以经由信号线驱动电路XDR设定。

从面板驱动器5对扫描线驱动电路YDR1和YDR2提供启动脉冲信号STV、时钟信号CKV等。

扫描线驱动电路YDR1和YDR2包括未图示的移位寄存器、输出缓冲器等,将启动脉冲信号STV依次转发给下一级的移位寄存器,并经由输出缓冲器对各行的副像素SP供给四种控制信号、即控制信号IG、BG、SG、RG。由此,第一扫描线Sga、第二扫描线Sgb、第三扫描线Sgc以及第四扫描线Sgd分别被控制信号IG、BG、SG、RG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说明的副像素SP的电路构成是一个例子,只要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DRT和发光元件10,副像素SP的电路构成也可以是其它构成。例如可以省略在图3中说明的副像素SP的电路构成中的一部分元件,也可以追加其它元件。

接着,参照图4对多个像素PX和多个布线WLa、多个树脂层31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二电源线SLb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第二电源线SLb形成为Π字状。第二电源线SLb设置于非显示区域NDA中的上边、左边以及右边,但不设置于信号线驱动电路XDR所在的下边。不过,第二电源线SLb也可以设置于非显示区域NDA的下边,形成为在四边包围显示区域DA。

多个布线WLa分别位于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多个布线WLa在非显示区域NDA中电连接到第二电源线SLb。多个布线WLa分别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并在第二方向Y上隔着间隔排列,电连接到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像素PX的接触电极CON。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线WLa作为第一布线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多个布线WLa分别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并在第一方向X上隔着间隔排列,电连接到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像素PX的接触电极CON。

在显示区域DA中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PX分别具备多个发光元件10。多个发光元件10具有相互不同的发光色,例如,具有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发光色。

关于树脂层31的详细,将与图5的说明一起在后描述,如图4所示,多个像素PX分别具备以一个像素为单位设置成岛状的树脂层31。树脂层31配置成包围在各像素PX中设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0的周围。俯视观察时每一像素的树脂层31的面积小于俯视观察时一像素(像素PX)的面积。如图4所示,在一个像素PX与和该一个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像素PX之间存在未设有树脂层31的区域,该一个像素PX的树脂层31与和该一个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像素PX的树脂层31是分离的(并未连接)。另外,在一个像素PX与和该一个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像素PX之间也存在未设有树脂层31的区域,该一个像素PX的树脂层31与和该一个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像素PX的树脂层31是分离的(并未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例示出多个布线WLa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与各像素PX的树脂层31重叠的位置延伸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多个布线WLa也可以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不与各像素PX的树脂层31重叠的位置延伸。不过,当考虑布线电阻时,理想的是多个发光元件10与布线WLa靠近配置。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4的A-B线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的构成例的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描绘为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即光出射面朝向上方,背面朝向下方。

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2具备绝缘基材20、设置在绝缘基材20之上的绝缘层21~26、以及多个像素PX。多个像素PX设置在绝缘基材20之上,位于显示区域DA,并具备多个发光元件10。

作为绝缘基材20,主要能够使用石英、无碱玻璃等玻璃基板、或者聚酰亚胺等树脂基板。绝缘基材20的材质只要是能耐受制造TFT时的处理温度的材质即可。在绝缘基材20是具有挠性的树脂基板的情况下,能将显示装置1构成为薄片显示器。作为树脂基板,并不限于聚酰亚胺,也可以使用其它树脂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在绝缘基材20使用聚酰亚胺等的情况下,会有将绝缘基材20称为有机绝缘层或者树脂层更为适当的情况。

绝缘层21设置于绝缘基材20之上。在绝缘层21之上形成有各种TFT。在显示区域DA中,在绝缘层21之上形成有驱动晶体管DRT等。驱动晶体管DRT等TFT具备半导体层SC、栅极电极GE、第一电极E1以及第二电极E2。

半导体层SC配置在绝缘层21之上。绝缘层22设置于绝缘层21和半导体层SC之上。栅极电极GE配置在绝缘层22之上,与半导体层SC的沟道区域对置。绝缘层23设置于绝缘层22和栅极电极GE之上。第一电极E1和第二电极E2配置在绝缘层23之上。第一电极E1和第二电极E2分别通过形成于绝缘层22和绝缘层23的接触孔并电连接到对应的半导体层SC。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层23之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源线SLa。

另外,栅极电极GE并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设置于绝缘层22与绝缘基材20之间。

绝缘层24设置于绝缘层23、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以及第一电源线SLa之上。绝缘层24覆盖多个驱动晶体管DRT等多个TFT。在绝缘层24上形成有多个接触孔h1和h2。接触孔h1使第一电极E1的上表面露出。接触孔h2使第一电源线SLa的上表面露出。

在绝缘层24之上设置有导电层CL1。导电层CL1通过接触孔h2与第一电源线Sla相接,并电连接到第一电源线SLa。

绝缘层25设置于绝缘层24和导电层CL1之上。绝缘层25具有被接触孔h1包围的接触孔h3,接触孔h3与接触孔h1一起使第一电极E1的上表面露出。导电层CL2配置在绝缘层25之上。导电层CL2通过形成于绝缘层25的接触孔h3与第一电极E1相接,并电连接到第一电极E1。

绝缘层26设置于绝缘层25和导电层CL2之上。在绝缘层26上形成有接触孔h4,接触孔h4使导电层CL2的上表面露出。

像素电极PE配置在绝缘层26之上。像素电极PE通过形成于绝缘层26的接触孔h4与导电层CL2相接,并电连接到导电层CL2。像素电极PE经由导电层CL2电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RT的第一电极E1。从驱动晶体管DRT对像素电极PE提供电流值被控制的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具有接触电极CON、连接层LA1以及连接层LA2。接触电极CON设置于绝缘层26之上,并以与像素电极PE隔开绝缘距离的方式定位。连接层LA1配置在像素电极PE之上。当俯视观察时,连接层LA1与接触孔h4不重叠。连接层LA2配置在接触电极CON之上。

在此,绝缘层21~26由无机绝缘材料或者有机绝缘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21、22、23、25由作为无机绝缘材料的例如硅氧化物(SiO2)、或者硅氮化物(SiN)形成。

绝缘层24和26由作为有机绝缘材料的感光性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绝缘层24和26分别在与发光元件10对置的一侧具有平坦面,作为平坦化层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绝缘基材20上方的绝缘层24作为第一有机绝缘层发挥功能,设置于绝缘层24上方的绝缘层26作为第二有机绝缘层发挥功能。

半导体层SC由作为多晶硅的低温多晶硅形成。不过,半导体层SC也可以由非晶硅、氧化物半导体等多晶硅以外的半导体形成。栅极电极GE由作为导电材料的金属形成。例如,栅极电极GE由MoW(钼钨)形成。

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以及第一电源线SLa位于同层,由作为同一导电材料的金属形成。例如,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以及第一电源线SLa分别采用三层层叠结构(Ti系/Al系/Ti系),具有:下层,其由Ti(钛)、含有Ti的合金等以Ti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中间层,其由Al(铝)、含有Al的合金等以Al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以及上层,其由Ti、含有Ti的合金等以Ti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

驱动晶体管DRT等开关设置于绝缘基材20的上方,被绝缘层24覆盖。在此,以顶栅型的TFT为例进行了说明,但TFT也可以是底栅型的TFT。

导电层CL1由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导电层CL2、像素电极PE以及接触电极CON由作为导电材料的金属形成。例如,导电层CL2、像素电极PE以及接触电极CON具有双层层叠结构,具有:下层,其由Ti、含有Ti的合金等以Ti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以及上层,其由Al、含有Al的合金等以Al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在导电层CL2、像素电极PE以及接触电极CON中,由Al或者Al合金形成的上层是最上层。例如,接触电极CON的最上层位于与公共电极CE对置的一侧。连接层LA1与像素电极PE的最上层相接,连接层LA2与接触电极CON的最上层相接。理想的是像素电极PE和接触电极CON位于同层,并由作为同一导电材料的金属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层CL2、像素电极PE以及接触电极CON分别只要具有单一的导电层、三层层叠结构或者双层层叠结构即可。

在三层层叠结构中,导电层CL2、像素电极PE以及接触电极CON并不限于Ti系/Al系/Ti系,也可以是Mo系/Al系/Mo系。在Mo系/Al系/Mo系中,例如像素电极PE具有:下层,其由Mo(钼)、含有Mo的合金等以Mo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中间层,其由Al、含有Al的合金等以Al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以及上层,其由Mo、含有Mo的合金等以Mo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

在双层层叠结构中,例如像素电极PE也可以具有:下层,其由Mo、含有Mo的合金等以Mo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以及上层,其由Al、含有Al的合金等以Al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层CL2和像素电极PE也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连接层LA1、LA2通过软钎料形成。

在显示区域DA中,在像素电极PE的上方安装有发光元件10。详细地说,发光元件10安装于连接层LA1之上。发光元件10具有作为第一极性电极的阳极AN、作为第二极性电极的阴极CA、以及发出光的发光层LI。阳极AN和阴极CA也可以统称为上下电极。另外,阳极AN也可以称为下侧电极,阴极CA也可以称为上侧电极。

在各发光元件10中,阳极AN位于与多个像素电极PE中对应的一个像素电极PE对置的一侧的面,并电连接到像素电极PE。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AN位于连接层LA1之上,与连接层LA1相接。在各发光元件10中,阴极CA位于与阳极AN所在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在各发光元件10中,发光层LI位于阳极AN与阴极CA之间。

在绝缘层26、像素电极PE、接触电极CON、连接层LA1、连接层LA2以及发光元件10之上设置有树脂层31。树脂层31填充到多个发光元件10之间的空隙部。树脂层31用于抑制从外部进入水分等,也可以称为密封膜。树脂层31在与和绝缘层26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平坦面。因此,树脂层31也作为平坦化层发挥功能。树脂层31使发光元件10中的阴极CA的表面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层31也可以具有未达到至发光元件10的阴极CA那样的厚度。虽然在形成公共电极CE的表面残留有随着发光元件10的安装而产生的凹凸的一部分,但只要形成公共电极CE的材料能不间断(日语表述:段切れ)地连续覆盖即可。

公共电极CE至少位于显示区域DA,配置在树脂层31和多个发光元件10之上,覆盖树脂层31和多个发光元件10。公共电极CE与多个发光元件10的阴极CA接触,并与多个发光元件10的阴极CA电连接。公共电极CE被多个像素PX共享,连续地覆盖以一个像素为单位呈岛状地设置的多个树脂层31。

为了取出来自发光元件10的出射光,公共电极CE需要形成为透明电极,使用作为透明导电材料的例如ITO来形成公共电极CE。

公共电极CE通过分别形成于多个树脂层31的多个接触孔h5而与多个像素PX的接触电极CON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共电极CE通过多个接触孔h5而与多个像素PX的连接层LA2相接。公共电极CE不与接触电极CON而与连接层LA2相接,因此能在公共电极CE与连接层LA2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如图5所示,公共电极CE在像素PX1与和像素PX1相邻的像素PX2之间与绝缘层26接触。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在像素PX1与像素PX2之间并未设置树脂层31。填充到在像素PX1中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0之间的空隙部的树脂层31a与填充到在像素PX2中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0之间的空隙部的树脂层31b被公共电极CE分割并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举例示出了一个公共电极CE遍及显示区域DA的整面而设置的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例如如图6所示,公共电极CE也可以以一个像素为单位设置。也就是说,公共电极CE也可以不被多个像素PX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在像素PX1与像素PX2之间不设置树脂层31和公共电极CE。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填充到在像素PX1中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0之间的空隙部的树脂层31a与填充到在像素PX2中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0之间的空隙部的树脂层31b被以一个像素为单位设置的公共电极CEa和CEb分割并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像素PX1的树脂层31a和像素PX2的树脂层31b被分割,也可以不在树脂层31a和31b的侧面设置公共电极CEa和CEb。

如上所述,显示面板2具有从绝缘基材20到公共电极CE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公共电极CE之上还设置盖玻璃等盖部件、偏振板等光学层、触摸面板基板等。

图7是示出显示面板2的一个像素(像素PX)的俯视图,其示出了与配置于上述像素PX的多个发光元件10分别对应的多个像素电极PE、多个连接层LA1、接触电极CON、连接层LA2以及布线WLa。

如图7所示,像素PX具备副像素SPa、SPb、SPc。副像素SPa、SPb、SPc在第一方向X上隔着间隔排列。副像素Spa具有像素电极PEa、连接层LA1a以及发光元件10a。发光元件10a例如是红色的发光元件。另外,副像素SPb具有像素电极PEb、连接层LA1b以及发光元件10b。发光元件10b例如是绿色的发光元件。进而,副像素SPc具有像素电极PEc、连接层LA1c以及发光元件10c。发光元件10c例如是蓝色的发光元件。

多个像素电极PEa、PEb、PEc、接触电极CON以及布线WLa设置于绝缘层26与树脂层31之间,换言之,设置于同一层,且由同一金属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线WLa与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接触电极CON一体地形成。

多个像素电极PEa、PEb、PEc通过形成于绝缘层26的多个接触孔h4与位于比绝缘层26靠下方的导电层CL2电连接。位于比树脂层31靠上方的公共电极CE通过形成于树脂层31的接触孔h5而与连接层LA2相接。

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副像素SP之间的间隔例如比未设有树脂层31的区域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短。

在此,使用比较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2)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2)可起到的效果的一部分,并非将比较例与本实施方式间共同的效果排除到本发明申请的范围之外。

图8是比较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A(显示面板2A)的俯视图,图9是比较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A(显示面板2A)的剖面图。另一方面,图10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2)的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是将图5简化后的图,省略了在说明与比较例的不同点时不需要的要素。如图8和图9所示,比较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A(显示面板2A)在遍及显示区域DA的整个面设置有树脂层31这一点与本实施方式不同。

一般地,形成树脂层31的有机绝缘材料具有线膨胀系数大、易于热收缩的性质。因此,对树脂层31与公共电极CE的贴紧界面施加起因于热收缩的内部应力。当对树脂层31与公共电极CE的贴紧界面施加了内部应力时,公共电极CE有可能从树脂层31剥离。当公共电极CE从树脂层31剥离时,公共电极CE有可能也从发光元件10的阴极CA剥离。当公共电极CE从发光元件10的阴极CA剥离时,由于公共电极CE与发光元件10未电连接,因此存在无法对发光元件10供给驱动电流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在多个发光元件10之间的空隙部未设置树脂层31时,存在无法抑制从外部进入水分等的问题。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2的构成,如图10所示,树脂层31按每个像素PX设置成岛状,在相邻的两个像素PX之间未设置树脂层31,因此,能使上述的内部应力以一个像素为单位分散。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电极CE从树脂层31剥离,进而能够抑制公共电极CE从发光元件10的阴极CA剥离(能抑制层间裂缝)。据此,能够得到可提高公共电极CE与发光元件10的阴极CA的连接可靠性并可抑制由构成部件导致的破损的显示装置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构成中,公共电极CE按每一像素电连接到接触电极CON。接触电极CON电连接到由金属形成的布线WLa。因此,与公共电极CE在非显示区域NDA与第二电源线SLb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发光元件10与第二电源线SLb之间的布线电阻。据此,能得到可实现高亮度化的显示装置1。或者,能得到可实现低功耗化的显示装置1。或者,能得到可实现高亮度化和低功耗化的显示装置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树脂层31以一个像素为单位设置成岛状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构成,例如,树脂层31也可以以几个像素为单位设置成岛状。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使上述内部应力以几个像素为单位分散,因此,与比较例涉及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公共电极CE从树脂层31剥离,进而能够抑制公共电极CE从发光元件10的阴极CA剥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树脂层31是未设于相邻的两个像素PX之间的岛状。但是,树脂层31也可以形成为较薄地残留于相邻的两个像素PX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成为用较薄地形成的树脂层31使岛状地形成于像素PX的树脂层31与岛状地形成于不同的像素PX的树脂层31连接的结构。例如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布线WLa的一部分在相邻的两个像素PX之间从树脂层31露出,但也为了保护布线WLa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有布线WLa以不从树脂层31露出的方式被较薄地形成的树脂层31覆盖的结构。在此,较薄地形成的树脂层31例如意指比像素PX中的岛状的树脂层31的膜厚薄,优选考虑是岛状的树脂层31的膜厚的一半以下的膜厚即可。因此,即使是在相邻的两个像素PX之间形成有薄的树脂层31的情况下,也可以说形成于像素PX的树脂层31形成为岛状。

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除了图10所示分散树脂层31的内部应力以外,还在如图11所示那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发挥特别的效果。在图11中绝缘基材20是具有挠性的柔性树脂基板20,显示装置1是能弯曲的柔性显示装置1。如图11所示,呈岛状地形成于各像素PX的树脂层31被较薄地形成的树脂层31连接。这可以如上所述为了保护布线WLa而残留,也可以重点保护应力易于施加的曲面部。当然为了提高柔性,也可以采用在相邻的两个像素PX之间未形成树脂层31的结构。根据图11的结构,与图8和图9的树脂层31形成于前表面的结构相比,能进一步提高柔性显示装置1的挠性(柔性)。

根据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抑制由构成部件导致的破损的微型LED显示器(显示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有意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其它多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都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宗旨内,同时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显示装置用基板、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有机EL显示装置用粘合剂组合物、有机EL显示装置用粘合剂层、带有机EL显示装置用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以及有机EL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80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