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柱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会利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支撑,提高建筑的结构强度。

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呈中空设置的钢柱,钢柱内填充有混凝土,钢柱主要提供抗拉和抗扭性能,混凝土主要承受竖向压力。

但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简单,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混凝土会存在开裂和变形的情况,即结构强度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结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柱。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外钢柱,所述外钢柱内设置有呈中空设置的内钢柱,所述外钢柱和内钢柱之间浇筑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内钢柱内浇筑有第二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钢柱和内钢柱双层钢柱作为支撑,有助于提高其抗拉和抗扭性能,另外,在外钢柱和内钢柱之间浇筑第一混凝土层,在内钢柱内浇筑第二混凝土层,相较原本一个钢柱内的混凝土,两个混凝土层的横截面积变小,更加紧凑,有助于防止混凝土发生变形和开裂,进而有助于提高组合钢管混凝土柱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内钢柱的端口缘边铰接有多个挡板,所有所述挡板均呈L型设置,所述挡板包括抵挡部和覆盖部,所述抵挡部和覆盖部呈直角设置,当所有所述挡板的抵挡部与内钢柱的内壁抵接时,所有所述挡板的覆盖部呈水平设置,且所有挡板的覆盖部覆盖住内钢柱的端口;当所有所述挡板的抵挡部转动至竖直状时,所有所述挡板的抵挡部围设成圆柱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混凝土时,可转动挡板,使得挡板的抵挡部呈竖直设置,对内钢柱内外进行分隔,在同时浇筑混凝土时,有助于防止两个不同混凝土品种发生混合交融,影响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当浇筑完后,再次转动挡板,使得挡板的抵挡部与内钢管的内壁抵接,同时覆盖部将内钢柱的端口覆盖住,在与其它钢柱进行连接时,增大了连接面积,有助于提高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覆盖部呈类三角形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覆盖部呈类三角状,当所有覆盖部覆盖在内钢柱的端口时,所有挡板的覆盖部组合形成圆周状,实现对内钢柱端口的覆盖。

优选的,所述外钢柱和内钢柱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所有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外钢柱的长度方向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钢柱和内钢柱之间设置多个加强筋,有助于提高组合钢管混凝土柱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与挡板的数量一致,所有所述挡板的覆盖部处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加强筋一一对应,且所述加强筋与定位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钢柱和内钢柱在实际中固定好后,转动挡板,使得挡板的抵挡部呈竖直设置,此时挡板的覆盖部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外钢柱和内钢柱之间,此时将利用加强筋和定位孔的配合,其中,定位孔的直径大于加强筋的直径,不影响挡板的转动,有助于对加强筋的位置进行定位,使得加强筋的分布位置更加均匀,进而有助于使得组合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均设置为C30混凝土或C15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均设置为C30混凝土或C15混凝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中一种类型的混凝土,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设置为C30混凝土,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设置为C15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在实际受力要求不同时,可将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设置为不同的混凝土,有助于降低材料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设置为C15混凝土,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设置为C30混凝土。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利用外钢管和内钢管,再在其中浇筑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有助于提高该整体的结构轻度;

2.借助挡板,第一方面,当转动挡板的抵挡部呈竖直设置时,此时同时浇筑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挡板的抵挡部起到分隔的作用,有助于防止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混合交融,影响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转动挡板的抵挡部与内钢柱的内壁抵接,此时挡板的覆盖部覆盖住内钢柱的端口,在于其它钢柱连接时,增大了连接面积,即有助于提高连接强度;

3.通过挡板覆盖部上的定位孔,可对加强筋进行定位,有助于使得加强筋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有助于使得该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挡板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挡板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钢柱;2、内钢柱;3、第一混凝土层;4、第二混凝土层;5、挡板;6、抵挡部;7、覆盖部;71、定位孔;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柱。

实施例1,

参照图1,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外钢柱1,外钢柱1内设置有内钢柱2,内钢柱2的长度方向与外钢柱1的长度方向一致,外钢柱1和内钢柱2之间浇筑有第一混凝土层3,内钢柱2内浇筑有第二混凝土层4,第一混凝土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4均设置为C30混凝土。

实际中,利用外钢柱1和内钢柱2形成组合式的钢柱,并在其中浇筑第一混凝土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4,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另外,在外钢柱1和内钢柱2之间浇筑第一混凝土层3,在内钢柱2内浇筑第二混凝土层4,相较原本一个钢柱内的混凝土,两个混凝土层的横截面积变小,更加紧凑,有助于防止混凝土发生变形和开裂,进而有助于提高组合钢管混凝土柱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混凝土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4均设置为C15混凝土。

实施例3,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混凝土层3设置为C30混凝土,第二混凝土层4设置为C15混凝土。

实施例4,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混凝土层3设置为C15混凝土,第二混凝土层4设置为C30混凝土。

实施例5,

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内钢柱2的其中一个端口缘边处铰接有多个挡板5,所有挡板5均呈L型设置,挡板5包括抵挡部6和覆盖部7,抵挡部6和覆盖部7呈互为直角设置,挡板5的覆盖部7呈类三角形状设置,当转动挡板5的抵挡部6与内钢柱2的内壁抵接时挡板5的覆盖部7呈水平设置,且所有挡板5的覆盖部7之间形成一个圆周,覆盖住内钢柱2的端口;当挡板5的抵挡部6转动至竖直状时,所有挡板5的抵挡部6围设成圆柱状。

外钢柱1和内钢柱2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8,加强筋8的数量和挡板5的数量一致,所有挡板5的覆盖部7均开设有定位孔71,实际中,定位孔71与加强筋8一一对应,且加强筋8与定位孔71插接配合,另外,定位孔71的尺寸大于加强筋8的尺寸,不影响挡板5的转动。

实际中,转动挡板5的抵接部呈竖直向上状,此时挡板5的覆盖部7呈水平设置,且挡板5的覆盖部7位于外钢柱1和内钢柱2之间,此时将所有加强筋8从定位孔71内插入,实现对加强筋8的定位,有助于使得加强筋8的分布更加均匀,即有助于使得该组合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更加均匀;且所有挡板5的抵挡部6围设成圆柱状,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将外钢柱1的两侧进行分隔,有助于防止第一混凝土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4混合,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挡板5转动180°,此时挡板5的抵接部与内钢柱2的内壁抵接,所有挡板5的覆盖部7形成圆周状,将内钢柱2的端口覆盖住,在与其它钢柱连接时,增大了连接面积,进而有助于提高连接强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2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