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台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9:06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台。

背景技术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作为我国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有重要作用。

目前中医在进行针灸时,通常使用包裹袋收纳针灸,使用时抽出即用,无法保证其针头不会沾附细菌,并且会让患者躺在治疗台上,但是治疗台目前的功能单纯供人躺下,不能与针灸时使用的工具有效结合。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台,包括收纳桶、台架以及台架上部设置的软垫,所述台架一侧固定有安装架,且安装架内滑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部固定有L形支架,L形支架水平部一端转动设有转座,且转座下端固定有转杆,所述转座限制在九十度范围内旋转,所述收纳桶滑动设于转杆另一端,收纳桶贯穿其两侧开有若干针槽,针灸针插进针槽内后,针灸针下端穿过收纳桶底壁,针灸针上端延伸出收纳桶顶壁,所述L形支架下部固定设有消毒筒,且消毒筒内设有消毒海绵,所述L形支架上设有下压收纳桶的下压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L形支架一侧固定有托盘,且托盘内可放置针灸工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纳桶上下两端分别端套设有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与收纳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滑动套设于收纳桶外壁,且第二固定环固定于转杆一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之间设有滑动导向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动导向件包括固定于第一固定环底部一圈的多个导向销,且导向销下端均贯穿第二固定环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销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压机构包括贯穿L形支架水平部滑动插设的滑柱,且滑柱上端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部固定有握把,所述滑柱下端固定有压盘,所述压盘底部一侧固定有凸块,所述滑柱上端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压盘与消毒筒同轴正对设置,所述转杆转至与L形支架水平部平行后,收纳桶处于压盘与消毒筒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L形支架垂直部一侧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另一端固定于消毒筒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L形支架水平部一侧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呈倒“J”型设置,所述连接块下压并转动后可将其卡设在卡块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消毒筒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且消毒筒下端套设有底罩,且底罩内盛装有消毒酒精,所述消毒海绵下部与消毒酒精接触,所述底罩与消毒筒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架上部等距开有若干插孔,所述L形支架垂直部一侧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一侧滑动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下端固定有插柱,且插柱与插孔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架内固定有一个导向柱,且导向柱贯穿滑块两侧并与其滑动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转动设置的收纳桶,并且收纳桶上开设有若干针槽,使得我们可以将针灸针插设于针槽内收纳,针灸针插入后,其两端分别延伸出收纳桶上下两侧外壁,便于我们从上部取出,使用完毕后,可以将所有针灸针插回针槽内,进而转动转杆,使得收纳桶转至压盘与消毒筒之间,我们可以手持握把下压,使得滑柱推动压盘下移,压盘底部的凸块与收纳桶上部一侧接触并将收纳桶下压,将其压进消毒筒内,使得多个针灸针下端插进消毒海绵内进行自动擦拭消毒,消毒后,手持握把将滑柱旋转至一侧,进而松开,使得连接块卡在卡块上,此时收纳桶上移一段距离,使得针灸针与消毒海绵脱离,但是收纳桶并没有完全退出消毒筒内,使得若干针灸针下端仍然处于消毒筒内部密封收纳,本装置,实现对针灸针的快速收纳、快速消毒,有效将针灸针的收纳机构与台架结合,使得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针灸部位,推移L形支架,将收纳桶与托盘移动至需要操作的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L形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压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收纳桶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消毒筒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架;2、软垫;3、安装架;4、滑块;5、L形支架;6、托盘;7、收纳桶;8、第一固定环;9、第二固定环;10、压盘;11、凸块;12、消毒筒;13、连接杆;14、转座;15、转杆;16、把手;17、插柱;18、滑柱;19、第一弹簧;20、连接块;21、导向销;22、第二弹簧;23、针槽;24、导向柱;25、固定板;26、插孔;27、卡块;28、握把;29、消毒海绵;30、底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台,包括收纳桶7、台架1以及台架1上部设置的软垫2,台架1一侧固定有安装架3,且安装架3内滑动设有滑块4,滑块4上部固定有L形支架5,L形支架5水平部一端转动设有转座14,且转座14下端固定有转杆15,转座14限制在九十度范围内旋转,收纳桶7滑动设于转杆15另一端,收纳桶7贯穿其两侧开有若干针槽23,针灸针插进针槽23内后,针灸针下端穿过收纳桶7底壁,针灸针上端延伸出收纳桶7顶壁,L形支架5下部固定设有消毒筒12,且消毒筒12内设有消毒海绵29,L形支架5上设有下压收纳桶7的下压机构。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L形支架5一侧固定有托盘6,且托盘6内可放置针灸工具,收纳桶7上下两端分别端套设有第一固定环8、第二固定环9,第一固定环8与收纳桶7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9滑动套设于收纳桶7外壁,且第二固定环9固定于转杆15一端,第一固定环8与第二固定环9之间设有滑动导向件,滑动导向件包括固定于第一固定环8底部一圈的多个导向销21,且导向销21下端均贯穿第二固定环9并与其滑动连接,导向销21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22,下压机构包括贯穿L形支架5水平部滑动插设的滑柱18,且滑柱18上端固定有连接块20,连接块20上部固定有握把28,滑柱18下端固定有压盘10,压盘10底部一侧固定有凸块11,通过设置的凸块11,使得压盘10下压时,凸块11与收纳桶7上部接触,要压盘10不与收纳桶7上部接触,从而避免压盘10挤压收纳桶7造成针灸针上端弯曲断裂,并且压盘10可以对针灸针上端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针灸针插进消毒海绵29时上弹,滑柱18上端套设有第一弹簧19,压盘10与消毒筒12同轴正对设置,转杆15转至与L形支架5水平部平行后,收纳桶7处于压盘10与消毒筒12之间,手持握把28下压,使得滑柱18推动压盘10下移,压盘10底部的凸块11与收纳桶7上部一侧接触并将收纳桶7下压,将其压进消毒筒12内,使得多个针灸针下端插进消毒海绵29内进行自动擦拭消毒,L形支架5垂直部一侧固定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另一端固定于消毒筒12一侧,L形支架5水平部一侧固定有卡块27,卡块27呈倒“J”型设置,连接块20下压并转动后可将其卡设在卡块27内。

如图1至图7所示,进一步的,消毒筒12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且消毒筒12下端套设有底罩30,且底罩30内盛装有消毒酒精,消毒海绵29下部与消毒酒精接触,底罩30与消毒筒12之间螺纹连接,我们可以拆卸底罩30,对其内部盛装的酒精进行添加更换,安装架3上部等距开有若干插孔26,L形支架5垂直部一侧固定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一侧滑动设有把手16,把手16下端固定有插柱17,且插柱17与插孔26相适配,手持把手16并上抬,使得插柱17与插孔26分离,进而任意推动L形支架5至具体针灸位置,安装架3内固定有一个导向柱24,且导向柱24贯穿滑块4两侧并与其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台的实施原理如下:使用时,患者躺上软垫2上,进而手持把手16并上抬,使得插柱17与插孔26分离,进而任意推动L形支架5至具体针灸位置,将收纳桶7转出,由收纳桶7的针槽23内取出针灸针使用,使用完毕后,将所有针灸针插回针槽23内,其两端分别延伸出收纳桶7上下两侧外壁,进而转动转杆15,使得收纳桶7转至压盘10与消毒筒12之间,我们可以手持握把28下压,使得滑柱18推动压盘10下移,压盘10底部的凸块11与收纳桶7上部一侧接触并将收纳桶7下压,将其压进消毒筒12内,使得多个针灸针下端插进消毒海绵29内进行自动擦拭消毒,消毒后,手持握把28将滑柱18旋转至一侧,进而松开,使得连接块20卡在卡块27上,此时收纳桶7上移一段距离,使得针灸针与消毒海绵29脱离,但是收纳桶7并没有完全退出消毒筒12内,使得若干针灸针下端仍然处于消毒筒12内部密封收纳。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针灸治疗管理系统以及针灸治疗仪
  • 内科疾病中医针灸治疗台
技术分类

0612011558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