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0:43


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制造技术,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稼动率是从生产管理的角度去衡量设备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离散制造业中整体固定资产中有很大部分是自动化设备,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这些固定资产,尽可能的发挥设备在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目标。

相关技术中在确定稼动率时,通常仅关注单台设备的稼动率,即仅衡量出单台设备对于生产的贡献程度。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自动化设备向着集成化和精密化发展,现有设备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复合型设备,且线体多为这些复合型设备组成的生产线,但没有合适的稼动率指标来衡量线体(整条生产线)的稼动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能够帮助用户客观地评价线体目前的生产负荷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正常工作和异常工作;

根据N个第一设备在各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确定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工站中包含N个第一设备;

根据多个工站各自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线体中包含多个工站,第一稼动率用于表征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N个第一设备在各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确定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包括:

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确定在该子时长下工站中包含的N个第一设备中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量;

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一设备的总数量N,得到第一比值;

根据第一比值和子时长,得到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一总正常工时;

将第一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工站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二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多个工站各自在每一子时长内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包括:

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根据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

对线体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二总正常工时;

将第二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线体在所述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每一子时长,根据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包括:

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将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时长中数值最小的第一正常时长,确定为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子时长总和,将子时长总和作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总正常工时;

将第三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中包含M个第一设备,工站中包括K个第二设备,K*M=N,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确定在该子时长下第二设备中包含的M个第一设备中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二数量;

根据第二数量和第一设备的总数量M,得到第二比值;

根据第二比值和子时长,得到第二设备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

对第二设备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四总正常工时;

将第四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二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四稼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正常工作和异常工作;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N个第一设备在各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确定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工站中包含N个第一设备;

根据多个工站各自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线体中包含多个工站,第一稼动率用于表征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确定在该子时长下工站中包含的N个第一设备中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量;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一设备的总数量N,得到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子时长,得到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求和模块,所述求和模块,具体用于对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一总正常工时;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将第一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工站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二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根据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对线体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二总正常工时;将第二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线体在所述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将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时长中数值最小的第一正常时长,确定为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统计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子时长总和,将子时长总和作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总正常工时;将第三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确定在该子时长下第二设备中包含的M个第一设备中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二数量;根据第二数量和第一设备的总数量M,得到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子时长,得到第二设备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对第二设备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四总正常工时;将第四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二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四稼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根据N个第一设备在各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确定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工站中包含N个第一设备;根据多个工站各自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这样,能够确定出线体的稼动率,帮助用户客观地评价线体目前的生产负荷情况,从而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台设备工作状态统计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稼动率的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生产线的示例性说明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站的稼动率的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的稼动率的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的结果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用以区别类似或不同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线体:把人,物料,工具,设备,配件等组织起来,有序的完成产品制造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如图1所示,一个线体包含多个工站,一个工站包含多个第二设备,一个设备包含多个第一设备(子设备)。

工站:工站是完成一道工序的制造单元,一个工站可以由多个设备、人、工具共同完成。

设备:就是指工站中自动化的加工制造设备。

稼动率:是指设备在所能提供的时间内为了创造价值而占用的时间所占的比重。

子设备:就是一个设备中有多个工位的情况,每个工位就是一个子设备。

异常工时:包括设备的报警,调试,离线3种状态所持续的时间,表示设备没有生产给整线带来产出的损失时长。

对于设备状态的解释如下表格1所示:

表1设备状态

相关技术中在确定稼动率时,一般仅关注单台设备的稼动率,如图2所示,统计单台设备的总工时、负荷时间、稼动时间、净稼动时间和价值稼动时间等。其中,总工时为固定值,即固定上班的时间;负荷时间为总工时与计划停止时间的差值,计划停止时间包含早晚例会、休息时间、始业点检、安全点检、自主保全、体制展开、试作、计划停止时间等时间;稼动时间为负荷时间与停线时间的差值,停线时间包含工具更换、调整、故障停止、上下流等待、质量维持、确认、工件不良、操作失误、作业缓滞停止等时间;稼动率=(稼动时间/负荷时间)*100%。

以上介绍的稼动率计算方式,通常只能衡量出单台设备对于生产的贡献程度,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自动化设备向着集成化和精密化发展,现有设备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复合型设备,且线体多为这些复合型设备组成的生产线,没有合适的稼动率指标来衡量子设备、工站、线体。且上述方法对于无法衡量复合型设备的稼动率,例如一个机械手抓取多个物料放置多个屏蔽箱进行对应测试。以及上述方法对于异构型的工站效率无法衡量,例如为了达到制造的节拍时间,通常在瓶颈工站会增加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来应对,形成一个工站,再去考察单个设备的稼动率就不能反映整体工站的效率。另外,上述方法对于线体所有的工站,以及所有工站里的不同,没有一个稼动率的指标来衡量线体。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或服务器等;该电子设备还可以为移动终端,例如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车载电脑、平板电脑或投影仪等。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能够帮助用户客观地评价线体目前的生产负荷情况。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1至步骤303:

步骤301,获取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正常工作和异常工作。这里,在获取第一设备的工作状态时,对第一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第一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的划分方式同样不做限定,即各个子时长的大小相同或不同均可。例如,设定预设时长为39分钟,可以将预设时长均匀划分为13个子时长,则每个子时长均为3分钟;或者,也可以对预设时长进行任意划分,同样将预设时长划分为13个子时长,但划分方式可以为第一个子时长为1分钟,第二个子时长为3分钟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获取到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后,还可以基于所述工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稼动率:

步骤401,统计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子时长总和,将子时长总和作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总正常工时。

可以理解地,在一段预设时长内,第一设备可能会存在正常或异常的工作状态,为确定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稼动率,需先统计出第一设备在该预设时长内总的正常工作时长,即预设时长内为正常工作状态的子时长的总和。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给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体生产线的示例性说明,其中线体A中包含2个工站,即工站1和工站2;工站1中包含2台第二设备,即第二设备1和第二设备2,工站2中包含1台第二设备,即第二设备3;每台第二设备中均包含有多个第一设备。各个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其中灰色表示第一设备在当前子时长内为异常工作,白色表示第一设备在当前子时长内为正常工作。

以图5中第二设备1中包含的第一设备0为例进行说明,将预设时长划分为13个子时长,第一设备0在子时段2、3和4这三个子时长内为异常工作,因此第一设备0在预设时长下内的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子时长为10个,即第一设备0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总正常工时为10个子时长之和。

进一步地,若对预设时长进行均匀划分,假定每一子时长为3分钟,则第三总正常工时为30分钟;若对预设时长的划分方式为任意划分,即每一子时长的大小可能不同,则第三总正常工时为各正常工作状态的子时长之和。

步骤402,将第三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总正常工时(第三总正常工时)之后,可以将第三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稼动率。

以图5中示出的各个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例进行说明,线体下的各个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正常工时的统计数据、以及各个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稼动率如下表格2所示:

表2第一设备稼动率

步骤302,根据N个第一设备在各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确定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工站中包含N个第一设备。

可以理解地,一个线体包含多个工站,且多个工站之间是串联的,也就是说,单个工站的停产会造成整线的产出停滞,因此,在一个子时长内,单个工站下的第一设备存在异常工站,则会造成线体的停产。基于此原则可知,为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稼动率,计算准则为:当在一个子时长内有多个工站同时存在异常工作时,取异常时间较长的工站为参考标准。

基于上述计算原则可知,为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需先确定出线体下包含的多个工站在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执行如下步骤601至步骤602来确定工站的第一正常工时,并进一步通过执行步骤603至步骤604得到工站的第一稼动率:

步骤601,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确定在该子时长下工站中包含的N个第一设备中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量。

可以理解地,工站中会有多个第二设备,每个设备又有多个第一设备。在确定工站的稼动率时,计算准则为:工站中的所有第一设备都是并行的,单个第一设备的异常会影响整体产能,但不会造成整站的停产。

基于此,为确定工站在预设时长内的稼动率,需要先确定工站在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即确定工站下的每一第一设备在各个子时长内的正常工作情况,因此,需要先统计出在各个子时长内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第一数量。

举例来说,如图7所示,假定工站1下包括2个第二设备,第二设备1下包含2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2下包含3个第一设备,则工站1下包含6个第一设备。统计这6个第一设备在子时长2下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数量,可知有3个第一设备正常工作(灰色为异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白色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因此,在子时长2下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量为3。

步骤602,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一设备的总数量N,得到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子时长,得到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常工时的计算公式可以为:T1=C/N*T,其中,T1为第一正常工时,C为第一数量,N为第一设备的总数量,T为子时长。

如图7中所示,子时长2下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量为3,N为5,则第一比值为3/5=0.6。为确定工站在子时长2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还需要将该比值与子时长相乘,如设定子时长2为3分钟,则工站在子时长2下对应的的第一正常工时为0.6*3=1.8分钟。

进一步地,如表3所示,给出工站1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第一比值:

表3工站的第一比值

步骤603,对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一总正常工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子时长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并不总限定。

第一总正常工时为工站在各个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之和,因此,如表格3中数据所示,若各个子时长的大小相同,则第一总正常工时为各第一比值之和*子时长;若各个子时长的大小不同,则第一总正常工时为各第一比值*对应子时长,再做求和处理。

步骤604,将第一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工站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二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可以通过执行如下步骤801至步骤805来确定工站下的每一个第二设备的稼动率:

步骤801,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确定在该子时长下所第二设备中包含的M个第一设备中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二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中包含M个第一设备,工站中包括K个第二设备,K*M=N。

可以理解地,一个第二设备中有多个第一设备,每个单独的第一设备的异常都会影响整个第二设备的产出,具体影响的程度应该取决于该第二设备有第一设备的数量。

例如,若第二设备下包含2个第一设备,则当这2个第一设备在当前子时长内同时异常1秒,则认为第二设备才能算异常1秒;若只有1个第一设备异常1秒,那么只认为第二设备异常0.5秒;当然,若第二设备下包含3个第一设备,在当前子时长内有1个第一设备异常1秒,则认为第二设备异常1/3秒;在当前子时长内有2个第一设备异常1秒,则认为第二设备异常2/3秒。

基于此原则,在确定第二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稼动率时,同样需要先统计出在各个子时长内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第二数量。

同样以图7中所示的第二设备1为例进行说明,第二设备1下包含第一设备0和第一设备1,统计这2个第一设备在子时长2下位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二数量为1(灰色为异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白色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

步骤802,根据第二数量和第一设备的总数量M,得到第二比值;

步骤803,根据第二比值和子时长,得到第二设备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正常工时的计算公式可以为:T3=D/M*T,其中,T3为第三正常工时,D为第二数量,M为第一设备的总数量,T为子时长。

这里,同样以图7为例进行说明,在子时长2下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二数量为1,M为2,则第二比值为1/2=0.5。为确定第二设备在子时长2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还需要将该第二比值与子时长相乘,如设定子时长2为3分钟,则第二设备在子时长2下对应的的第三正常工时为0.5*3=1.5分钟。

进一步地,如表4所示,给出第二设备1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第三正常工时:

表4第二设备的第二比值

步骤804,对第二设备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四总正常工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子时长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并不总限定。

第四总正常工时为第二设备在各个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之和,因此,如表格4中数据所示,若各个子时长的大小相同,则第四总正常工时为各第二比值之和*子时长;若各个子时长的大小不同,则第四总正常工时为各第二比值*对应子时长,再做求和处理。

步骤805,将第四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二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四稼动率。

步骤303,根据多个工站各自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线体中包含多个工站,第一稼动率用于表征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生产效率。

在通过执行上述步骤601至步骤602确定出线体中包含的各个工站各自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后,为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执行如下步骤901至步骤903来实现:

步骤901,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根据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

基于上述分析原则可知,在一个子时长内,单个工站下的第一设备存在异常工站,则会造成线体的停产。因此,当线体中包含多个工站时,为确定出线体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可以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将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时长中数值最小的第一正常时长,确定为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在子时长7下,工站1下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数量为2,共有5个第一设备,则正常工时为2/5;工站2下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数量为3,共有4个第一设备,则正常工时为3/4。因此,基于上述原则可知,线体在子时长7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为2/5*子时长7。

进一步地,如表5所示,给出线体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第二正常工时:

表5线体的第二正常工时

步骤902,对线体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二总正常工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子时长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并不总限定。

第二总正常工时为线体在各个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之和,因此,如表格5中数据所示,若各个子时长的大小相同,则第二总正常工时为各正常工时/子时长之和*子时长;若各个子时长的大小不同,则第二总正常工时为各正常工时/子时长*对应子时长,再做求和处理。

步骤903,将第二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步骤中给出的计算各个稼动率的方法中,也可以为统计各个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为异常工作的数量,从而分别计算出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工站和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异常工时,进而基于异常工时确定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工站和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稼动率。

如图10所示,给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的结果示意图,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能够极大的利用计算机的能力来进行大规模数学计算,最终帮助用户客观的评价线体目前的生产负荷情况;且精度可以从秒级到毫秒级。本方法更加贴近实际的制造业现场的情况,能够为国家的数字化转型贴砖加瓦,加快制造业的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的进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属于制造业能耗、状态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异构线体的组成情况,分别识别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记录每个运行状态的起止时间,统计各时间参数,同时需要考虑各个工站和设备的组成关系,时间重合度等方面因素,综合得出整条线体的稼动率。该方法精度可控,为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撑。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线体稼动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1100包括获取模块1101和确定模块1102,其中: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正常工作和异常工作;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N个第一设备在各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确定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工站中包含N个第一设备;

根据多个工站各自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线体中包含多个工站,第一稼动率用于表征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确定在该子时长下工站中包含的N个第一设备中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一数量;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一设备的总数量N,得到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子时长,得到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求和模块,所述求和模块,具体用于对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一总正常工时;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将第一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工站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二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根据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对线体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二总正常工时;将第二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线体在所述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将多个工站在该子时长下分别对应的第一正常时长中数值最小的第一正常时长,确定为线体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二正常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统计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子时长总和,将子时长总和作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总正常工时;将第三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三稼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针对每一子时长中的任一子时长,确定在该子时长下第二设备中包含的M个第一设备中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的第一设备的第二数量;根据第二数量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总数量M,得到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子时长,得到第二设备在该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对第二设备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三正常工时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第四总正常工时;将第四总正常工时与预设时长的比值确定为第二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四稼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下的各个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根据N个第一设备在各子时长内的工作状态,确定工站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工站中包含N个第一设备;根据多个工站各自在每一子时长下对应的第一正常工时,确定线体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一稼动率。这样,能够确定出线体的稼动率,帮助用户客观地评价线体目前的生产负荷情况。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1所示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装置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形式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12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采样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11所示的获取模块和确定模块。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确定线体稼动率的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对象A和/或对象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对象A,同时存在对象A和对象B,单独存在对象B这三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模块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缓存命中率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配送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一种音频设备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提高动目标检测精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动目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确定设备的性能稼动率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 一种确定设备的性能稼动率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559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