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0:43


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行步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者交通问题,特别是公共交通已成为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其主要问题表现为拥堵严重、事故频发,能耗高排放大,效能严重下降等方面,特别是高峰时段和极端气候条件下;公交车辆与其他车辆共同在行驶过程中容易造成拥堵,影响道路交通。

现有的公交车站台实用的人行步道大多进行简单铺设,使用效果较为常规,不能对乘车人员进行分流,且现有的人行步道栅栏的位置固定,不方便根据公交车的停车位置进行调整,造成乘车人员在上下车时造成拥堵,影响道路交通;且不方便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

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包括:

栅栏,安装在公交车站台边缘处,所述栅栏位于公交车站台上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固定框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上设有闸门组件,用于使乘车人员从公交车站台进入公交车上;所述闸门组件底侧和固定框之间安装有调节组件,用于对闸门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公交车站台一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横穿马路,并位于马路上侧,支架内侧可通过车辆,所述支架两端安装有阶梯,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步道组件,用于使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闸门组件包括:

支撑框,位于所述固定框内侧,与所述固定框凹凸连接,所述支撑框底端安装有滑轮,用于减小支撑框和固定框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撑框上侧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表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旋转杆为竖直状,并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

所述旋转杆伸入支撑框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杆和挡板进行旋转。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支撑框内侧中部,所述第一驱动件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驱动杆,所述旋转杆伸入支撑框内侧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齿,所述旋转齿与第一驱动杆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第三驱动件,固定安装在固定框内侧一端,所述第三驱动件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驱动杆,所述支撑框底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三驱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栅栏一侧安装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内侧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筒凹凸连接,所述限位杆一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和限位杆均为水平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道组件包括:

输送步道,安装在所述支架底侧,用于带动乘车人员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置移动,所述输送步道靠近支架内壁一侧安装有同步扶手;所述支架内侧中部设有隔板,用于对支架内侧进行双向分流,所述支架和隔板之间安装有位移组件,用于对隔板在支架内侧的位置进行调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位移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侧顶端,所述第二驱动件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外侧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二驱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座,所述隔板顶端靠近第二驱动件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与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均为转动连接;

所述隔板两端和支架之间还安装有限位组件,用于对隔板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滑槽,位于所述支架内侧顶端,所述滑槽为直线状,所述隔板顶端远离第二铰接座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滑槽凹凸连接;

所述支架内侧底端设有防滑条,所述隔板底端两侧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端安装有滚轮,用于对支撑座和隔板进行支撑,并减小隔板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支撑座凹凸连接,用于对支撑座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使隔板始终进行直线方向的位置移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顶端表面安装有太阳能板,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为输送步道提供电力。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内侧还安装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安装有按压开关,所述旋转齿表面安装有短板,用于对旋转齿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所述公交车站台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栅栏,方便乘车人员进入公交车站台,并有效避免乘车人员乱跑到马路上;通过调节组件可对闸门组件进行位置调节,方便闸门组件与公交车上车对应,便于乘车人员有序上车;通过闸门组件能够有效避免乘车人员一拥而上,能够有效减小公家车的停靠时间,便于减轻交通压力;所述步道组件位于马路上方,能够方便车辆进行正常通行,并便于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能够有效避免交通堵塞,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闸门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架内侧底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隔板在支架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位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4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栅栏、2-固定框、3-闸门组件、31-支撑框、32-滑轮、33-固定架、34-固定板、35-旋转杆、36-挡板、37-驱动组件、371-第一驱动件、372-第一驱动杆、373-旋转齿、4-调节组件、41-第三驱动件、42-第三驱动杆、43-固定块、44-限位筒、45-限位杆、5-支架、6-阶梯、7-步道组件、71-输送步道、72-同步扶手、73-隔板、74-位移组件、741-第二驱动件、742-第二驱动杆、743-滑块、744-第一铰接座、745-连接杆、746-第二铰接座、75-限位组件、751-滑槽、752-定位板、753-移动块、754-防滑条、755-支撑座、756-滚轮、757-凹槽、8-太阳能板、9-限位架、10-按压开关、11-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包括:

栅栏1,安装在公交车站台边缘处,所述栅栏1位于公交车站台上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2,固定框2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2上设有闸门组件3,用于使乘车人员从公交车站台进入公交车上;所述闸门组件3底侧和固定框2之间安装有调节组件4,用于对闸门组件3的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公交车站台一端设有支架5,所述支架5横穿马路,并位于马路上侧,支架5内侧可通过车辆,所述支架5两端安装有阶梯6,所述支架5上安装有步道组件7,用于使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交车站台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栅栏1,方便乘车人员进入公交车站台,并有效避免乘车人员乱跑到马路上;通过调节组件4可对闸门组件3进行位置调节,方便闸门组件3与公交车上车对应,便于乘车人员有序上车;通过闸门组件3能够有效避免乘车人员一拥而上,能够有效减小公家车的停靠时间,便于减轻交通压力;所述步道组件7位于马路上方,能够方便车辆进行正常通行,并便于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能够有效避免交通堵塞,方便使用;所述支架5为钢立柱架结构,能够方便乘车人员在上面进行行走,所述栅栏1能够对公交车站台进行分流,方便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闸门组件3包括:

支撑框31,位于所述固定框2内侧,与所述固定框2凹凸连接,所述支撑框31底端安装有滑轮32,用于减小支撑框31和固定框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撑框31上侧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3,所述固定架33表面安装有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板34上安装有旋转杆35,所述旋转杆35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36,所述旋转杆35为竖直状,并与所述固定板34转动连接;

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37,用于驱动旋转杆35和挡板36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31位于固定框2内侧,所述支撑框31与固定框2内侧凹凸连接,所述支撑框31通过底侧的滑轮32可在固定框2内侧进行滑动,方便带动挡板36进行位置移动,所述支撑框31上侧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架33、固定板34、旋转杆35和挡板36,所述旋转杆35和固定板34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方便旋转杆35带动挡板36在固定板34上进行转动,便于对固定架33内侧进行封闭和开启,便于对乘车人员进行阻挡和通过;两个挡板36和旋转杆35可通过驱动组件37进行同步反向转动,便于两块挡板36进行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驱动组件37包括:

第一驱动件371,固定安装在支撑框31内侧中部,所述第一驱动件371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驱动杆372,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内侧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齿373,所述旋转齿373与第一驱动杆372连接。

所述支撑框31内侧还安装有限位架9,所述限位架9上安装有按压开关10,所述旋转齿373表面安装有短板11,用于对旋转齿373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371可为旋转电机或步进电机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71为双轴电机,所述第一驱动件371的两个输出端均安装有第一驱动杆372,所述第一驱动杆372在本实施例中为蜗杆,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内侧一端的旋转齿373在本实施例中为蜗轮,所诉第一驱动杆372与旋转齿373连接,当第一驱动件371控制两个第一驱动杆372进行旋转时,方便驱动两个旋转齿373带动旋转杆35进行转动,方便两个挡板36进行转动,方便使用;

所述限位架9固定安装在支撑框31内壁上,限位架9位于旋转齿373一侧,限位架9与旋转齿373平行,所述限位架9靠近旋转齿373两端均安装有按压开关10,所述短板11与旋转齿373固定连接,短板11可跟随旋转齿373进行旋转,两组按压开关10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当短板11与按压开关10连接时,可控制第一驱动件371停止工作,方便对挡板36的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定,方便挡板36进行使用。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包括:

栅栏1,安装在公交车站台边缘处,所述栅栏1位于公交车站台上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2,固定框2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2上设有闸门组件3,用于使乘车人员从公交车站台进入公交车上;所述闸门组件3底侧和固定框2之间安装有调节组件4,用于对闸门组件3的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公交车站台一端设有支架5,所述支架5横穿马路,并位于马路上侧,支架5内侧可通过车辆,所述支架5两端安装有阶梯6,所述支架5上安装有步道组件7,用于使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交车站台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栅栏1,方便乘车人员进入公交车站台,并有效避免乘车人员乱跑到马路上;通过调节组件4可对闸门组件3进行位置调节,方便闸门组件3与公交车上车对应,便于乘车人员有序上车;通过闸门组件3能够有效避免乘车人员一拥而上,能够有效减小公家车的停靠时间,便于减轻交通压力;所述步道组件7位于马路上方,能够方便车辆进行正常通行,并便于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能够有效避免交通堵塞,方便使用;所述支架5为钢立柱架结构,能够方便乘车人员在上面进行行走,所述栅栏1能够对公交车站台进行分流,方便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闸门组件3包括:

支撑框31,位于所述固定框2内侧,与所述固定框2凹凸连接,所述支撑框31底端安装有滑轮32,用于减小支撑框31和固定框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撑框31上侧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3,所述固定架33表面安装有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板34上安装有旋转杆35,所述旋转杆35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36,所述旋转杆35为竖直状,并与所述固定板34转动连接;

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37,用于驱动旋转杆35和挡板36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31位于固定框2内侧,所述支撑框31与固定框2内侧凹凸连接,所述支撑框31通过底侧的滑轮32可在固定框2内侧进行滑动,方便带动挡板36进行位置移动,所述支撑框31上侧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架33、固定板34、旋转杆35和挡板36,所述旋转杆35和固定板34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方便旋转杆35带动挡板36在固定板34上进行转动,便于对固定架33内侧进行封闭和开启,便于对乘车人员进行阻挡和通过;两个挡板36和旋转杆35可通过驱动组件37进行同步反向转动,便于两块挡板36进行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驱动组件37包括:

第一驱动件371,固定安装在支撑框31内侧中部,所述第一驱动件371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驱动杆372,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内侧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齿373,所述旋转齿373与第一驱动杆372连接。

所述支撑框31内侧还安装有限位架9,所述限位架9上安装有按压开关10,所述旋转齿373表面安装有短板11,用于对旋转齿373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371可为旋转电机或步进电机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71为双轴电机,所述第一驱动件371的两个输出端均安装有第一驱动杆372,所述第一驱动杆372在本实施例中为蜗杆,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内侧一端的旋转齿373在本实施例中为蜗轮,所诉第一驱动杆372与旋转齿373连接,当第一驱动件371控制两个第一驱动杆372进行旋转时,方便驱动两个旋转齿373带动旋转杆35进行转动,方便两个挡板36进行转动,方便使用;

所述限位架9固定安装在支撑框31内壁上,限位架9位于旋转齿373一侧,限位架9与旋转齿373平行,所述限位架9靠近旋转齿373两端均安装有按压开关10,所述短板11与旋转齿373固定连接,短板11可跟随旋转齿373进行旋转,两组按压开关10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当短板11与按压开关10连接时,可控制第一驱动件371停止工作,方便对挡板36的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定,方便挡板36进行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

第三驱动件41,固定安装在固定框2内侧一端,所述第三驱动件41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驱动杆42,所述支撑框31底侧安装有固定块43,所述固定块43与第三驱动杆42螺纹连接;所述栅栏1一侧安装有限位筒44,所述限位筒44内侧安装有限位杆45,所述限位杆45与限位筒44凹凸连接,所述限位杆45一端与固定架3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44和限位杆45均为水平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件41可为旋转电机或步进电机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41为旋转电机,所述第三驱动件41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杆42,所述第三驱动杆42在本实施例中为螺纹杆,所述固定块43中部设有螺孔,所述第三驱动杆42贯穿所述固定块43,螺孔与第三驱动杆42外侧螺纹连接,当第三驱动件41控制第三驱动杆42进行旋转时,方便驱动滑块743沿着第三驱动杆42进行位置移动,方便对支撑框31在固定框2内侧的位置进行调节,所述限位筒44和限位杆45均设有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固定架33两侧,方便对固定架33和支撑框3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并有效对乘车人员进行阻挡,方便使用。

实施例3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公交车站台用人行步道,包括:

栅栏1,安装在公交车站台边缘处,所述栅栏1位于公交车站台上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2,固定框2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2上设有闸门组件3,用于使乘车人员从公交车站台进入公交车上;所述闸门组件3底侧和固定框2之间安装有调节组件4,用于对闸门组件3的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公交车站台一端设有支架5,所述支架5横穿马路,并位于马路上侧,支架5内侧可通过车辆,所述支架5两端安装有阶梯6,所述支架5上安装有步道组件7,用于使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交车站台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栅栏1,方便乘车人员进入公交车站台,并有效避免乘车人员乱跑到马路上;通过调节组件4可对闸门组件3进行位置调节,方便闸门组件3与公交车上车对应,便于乘车人员有序上车;通过闸门组件3能够有效避免乘车人员一拥而上,能够有效减小公家车的停靠时间,便于减轻交通压力;所述步道组件7位于马路上方,能够方便车辆进行正常通行,并便于乘车人员快速通过马路,能够有效避免交通堵塞,方便使用;所述支架5为钢立柱架结构,能够方便乘车人员在上面进行行走,所述栅栏1能够对公交车站台进行分流,方便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闸门组件3包括:

支撑框31,位于所述固定框2内侧,与所述固定框2凹凸连接,所述支撑框31底端安装有滑轮32,用于减小支撑框31和固定框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撑框31上侧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3,所述固定架33表面安装有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板34上安装有旋转杆35,所述旋转杆35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36,所述旋转杆35为竖直状,并与所述固定板34转动连接;

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37,用于驱动旋转杆35和挡板36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31位于固定框2内侧,所述支撑框31与固定框2内侧凹凸连接,所述支撑框31通过底侧的滑轮32可在固定框2内侧进行滑动,方便带动挡板36进行位置移动,所述支撑框31上侧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架33、固定板34、旋转杆35和挡板36,所述旋转杆35和固定板34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方便旋转杆35带动挡板36在固定板34上进行转动,便于对固定架33内侧进行封闭和开启,便于对乘车人员进行阻挡和通过;两个挡板36和旋转杆35可通过驱动组件37进行同步反向转动,便于两块挡板36进行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驱动组件37包括:

第一驱动件371,固定安装在支撑框31内侧中部,所述第一驱动件371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驱动杆372,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内侧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齿373,所述旋转齿373与第一驱动杆372连接。

所述支撑框31内侧还安装有限位架9,所述限位架9上安装有按压开关10,所述旋转齿373表面安装有短板11,用于对旋转齿373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371可为旋转电机或步进电机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71为双轴电机,所述第一驱动件371的两个输出端均安装有第一驱动杆372,所述第一驱动杆372在本实施例中为蜗杆,所述旋转杆35伸入支撑框31内侧一端的旋转齿373在本实施例中为蜗轮,所诉第一驱动杆372与旋转齿373连接,当第一驱动件371控制两个第一驱动杆372进行旋转时,方便驱动两个旋转齿373带动旋转杆35进行转动,方便两个挡板36进行转动,方便使用;

所述限位架9固定安装在支撑框31内壁上,限位架9位于旋转齿373一侧,限位架9与旋转齿373平行,所述限位架9靠近旋转齿373两端均安装有按压开关10,所述短板11与旋转齿373固定连接,短板11可跟随旋转齿373进行旋转,两组按压开关10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当短板11与按压开关10连接时,可控制第一驱动件371停止工作,方便对挡板36的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定,方便挡板36进行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

第三驱动件41,固定安装在固定框2内侧一端,所述第三驱动件41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驱动杆42,所述支撑框31底侧安装有固定块43,所述固定块43与第三驱动杆42螺纹连接;所述栅栏1一侧安装有限位筒44,所述限位筒44内侧安装有限位杆45,所述限位杆45与限位筒44凹凸连接,所述限位杆45一端与固定架3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44和限位杆45均为水平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件41可为旋转电机或步进电机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41为旋转电机,所述第三驱动件41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杆42,所述第三驱动杆42在本实施例中为螺纹杆,所述固定块43中部设有螺孔,所述第三驱动杆42贯穿所述固定块43,螺孔与第三驱动杆42外侧螺纹连接,当第三驱动件41控制第三驱动杆42进行旋转时,方便驱动滑块743沿着第三驱动杆42进行位置移动,方便对支撑框31在固定框2内侧的位置进行调节,所述限位筒44和限位杆45均设有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固定架33两侧,方便对固定架33和支撑框3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并有效对乘车人员进行阻挡,方便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图4和图6,所述步道组件7包括:

输送步道71,安装在所述支架5底侧,用于带动乘车人员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置移动,所述输送步道71靠近支架5内壁一侧安装有同步扶手72;所述支架5内侧中部设有隔板73,用于对支架5内侧进行双向分流,所述支架5和隔板73之间安装有位移组件74,用于对隔板73在支架5内侧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5内侧底端设有两组输送步道71,所述输送步道71为水平状,可带动乘车人员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置移动,通过同步扶手72可保持乘车人员在输送步道71上的稳定,并方便乘车人员快速通过支架5;两组输送步道71的运行方向相反,便于支架5进行双向流通,通过隔板73进行隔断,方便使用;通过位移组件74对隔板73在支架5内侧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根据人流量对通道的宽度进行调节,能够有效避免乘车人员在支架5上拥堵,方便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位移组件74包括:

第二驱动件74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5内侧顶端,所述第二驱动件741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杆742,所述第二驱动杆742外侧安装有滑块743,所述滑块743与第二驱动杆742螺纹连接,所述滑块74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座744,所述隔板73顶端靠近第二驱动件741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铰接座746,所述第一铰接座744和第二铰接座746之间安装有连接杆745,所述连接杆745两端与第一铰接座744和第二铰接座746均为转动连接;

所述隔板73两端和支架5之间还安装有限位组件75,用于对隔板7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741可为旋转电机或步进电机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741为旋转电机,所述第二驱动件741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杆742,所述第二驱动杆742外侧设有滑块743,所述滑块743和隔板73之间安装有第一铰接座744、连接杆745和第二铰接座746,所述连接杆745两端与第一铰接座744和第二铰接座746之间均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滑块743中部设有螺孔,所述第二驱动杆742在本实施例中为螺纹杆,所述螺孔与第二驱动杆74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742上设有多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滑块743、第一铰接座744、连接杆745和第二铰接座746均设有多组,并两组对称分布在第二驱动杆742上,当第二驱动杆742进行旋转时,一组中的两个滑块743可进行相对运动,方便对隔板73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限位组件75可保持隔板73在移动过程中给的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7,所述限位组件75包括:

滑槽751,位于所述支架5内侧顶端,所述滑槽751为直线状,所述隔板73顶端远离第二铰接座746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板752,所述定位板752上安装有移动块753,所述移动块753与滑槽751凹凸连接;

所述支架5内侧底端设有防滑条754,所述隔板73底端两侧安装有支撑座755,所述支撑座755底端安装有滚轮756,用于对支撑座755和隔板73进行支撑,并减小隔板73与支架5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撑座755上设有凹槽757,所述凹槽757与支撑座755凹凸连接,用于对支撑座755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使隔板73始终进行直线方向的位置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751为直线状,并位于支架5内侧顶端,所述滑槽751与移动块753均设有多个,并均匀分布在支架5和隔板73上,方便对隔板73顶端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所述隔板73底端两侧均安装有支撑座755,所述支撑座755底端的滚轮756,方便支撑座755和隔板73进行移动,所述凹槽757与防滑条754凹凸连接,所述防滑条754设有多个并均匀分布在支架5内侧底端,方便使支撑座755始终进行直线方向的位置移动,并进一步的对隔板73底端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便于保持隔板73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

所述支架5顶端表面安装有太阳能板8,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为输送步道71提供电力,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便于使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在本发明中,乘车人员通过栅栏1的开口进入公交车站台,并移动到上车处,当公交车停靠时,通过第三驱动件41可对支撑框31和固定架33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挡板36与公交车的上车点相适配,然后开启第一驱动件371,使第一驱动杆372进行旋转,使旋转杆35和挡板36进行旋转,方便乘车人员离开公交车站台,并进入公交车中;当乘车人员需要换乘到马路对面时,可通过阶梯6进入支架5内侧,然后站立在输送步道71上,方便快速穿过马路,支架5内侧设有双向通道,可根据人流量对隔板73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乘车人员快速通过,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
  • 一种公路排水路缘石和人行步道砖综合排水集水设施
  • 一种人行步道、其层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 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或人行步道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一种节能环保的公交车站台
  • 一种预制人行步道模块及其人行步道
  • 一种避免交通堵塞的平交路口
技术分类

0612011559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