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4:06


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净化器的主要功能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包括过敏原、室内PM2.5等,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是国际公认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之一。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市面上现有空气净化器产品中,大多数为滤网拦截的形式。因去除PM2.5级别的细微悬浮颗粒所需的滤网(HEPA等)结构非常细密,细密滤网在捕捉灰尘后极易发生堵塞,若滤网更换不及时,滤网内的灰尘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净化空气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以解决如何提高净化效果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包括:箱体,限定出净化腔,并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净化腔内可形成有用于空气净化的水雾,所述净化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相连通;搅流柱,设于所述净化腔内;搅流板组,设于所述净化腔内,限定出供空气和所述水雾流通的搅流风道;所述搅流柱和所述搅流板组在所述净化腔内沿空气和所述水雾流通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挡板,设于所述净化腔内,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搅流板组与所述搅流柱分别位于所述挡板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搅流柱的迎风面为弯折结构。

可选地,所述搅流板组包括直板;折板,与所述直板间隔设置,所述折板与所述直板共同限定出所述搅流风道。

可选地,所述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进风板,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沿空气流动方向向所述搅流柱处倾斜。

可选地,所述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箱体的外表面设有水箱安装槽,所述水箱设于所述水箱安装槽,且所述水箱用于提供形成所述水雾所需要的水。

可选地,所述搅流柱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水箱安装槽之间。

可选地,所述净化腔包括子净化腔和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内可形成所述水雾,所述箱体设有辅助进风口,所述辅助进风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设于所述净化腔内,并与所述子净化腔和所述雾化腔均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除雾盘,设于所述净化腔内,经过所述水雾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除雾盘流向所述出风口;驱动机构,与所述除雾盘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除雾盘运动,以消除净化后空气中的水雾。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净化腔,与水雾结合后流向搅流柱,搅流柱使空气和水雾充分混合,水雾捕捉空气中的污染物,空气和水雾继续流向搅流板组,经过搅流风道形成涡流,加剧水雾与污染物之间、水雾之间的碰撞,使水雾形成水滴,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搅流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箱体;101、水箱安装槽;11、进风口;12、出风口;13、辅助进风口、110、净化腔;111、子净化腔;112、雾化腔;20、搅流柱;30、搅流板组;301、搅流风道;31、直板;32、折板;40、挡板;50、进风板;60、水箱;61、雾化头;70、过滤装置;80、除雾盘;81、驱动机构;9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和图2示出了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的可选实施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包括箱体10、搅流柱20和搅流板组30,箱体10限定出净化腔110,并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净化腔110内可形成有用于空气净化的水雾,净化腔110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均相连通,搅流柱20设于净化腔110内,搅流板组30设于净化腔110内,并限定出供空气和水雾流通的搅流风道301,搅流柱20和搅流板组30在净化腔110内沿空气和水雾流通方向依次设置。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空气和水雾绕过搅流柱20时,搅流柱20两侧会周期性地脱落出旋转方向相反、并排列成有规则的双列线涡。开始时,这两列线涡分别保持自身的运动前进,接着它们互相干扰,互相吸引,而且干扰越来越大,空气与水雾得到充分的混合,并且水雾和空气会占满此处的整个净化腔110,水雾捕捉空气中的污染物,空气和水雾继续流向搅流板组30,得到充分混合的空气和水雾再次流向搅流板组30,空气和水雾可均匀进入搅流风道301,避免了出现部分搅流风道301内水雾多,另一部分搅流风道301内水雾少的情况,空气和水雾经过搅流风道301形成涡流,加剧水雾与污染物之间、水雾之间的碰撞,使水雾形成水滴,提高净化效果,净化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2流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搅流柱20的迎风面为弯折结构。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空气在与搅流柱20的迎风面碰撞时,在弯折结构处形成涡流,增强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水雾充分混合、碰撞,使污染物被细微水雾捕捉,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可选地,搅流柱20的迎风面为圆弧形结构。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空气在与搅流柱20的迎风面碰撞时,由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搅流柱20后方产生涡流,增强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水雾充分混合、碰撞,使污染物被细微水雾捕捉,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可选地,搅流柱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流柱20间隔设于净化腔110内。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多个搅流柱20使空气和水雾多次混合,提高空气和水雾的混合效果,使细微水雾更好的捕捉污染区,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

图3示出了该搅流板组的可选实施结构,图中箭头方向代表空气和水雾的流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流板组30包括直板31和折板32,折板32与直板31间隔设置,折板32与直板31共同限定出搅流风道301。

如果折板32结构的流道只是单纯的S型或W型,并且折板32之间相互平行没有直板31,形成涡流的效果较差甚至无法形成涡流,对大颗粒水雾有一定的拦截作用,但对细微水雾基本没有拦截作用,这就使得带有污染物的水雾流入空气中,对空气进行二次污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搅流板组30包括直板31和折板32,空气和水雾可在搅流风道301内形成涡流和紊流,增强水雾与污染物之间、水雾与水雾之间的相互碰撞,使污染物被细微水雾捕捉,水雾之间凝聚成水滴,提高净化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直板31的数量为多个,折板32的数量与多个直板31的数量相同,或折板32的数量比多个直板31的数量多一个,或折板32的数量比多个直板31的数量少一个,折板32与多个直板31共同围合出多个搅流风道301。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多个搅流风道301供空气和水雾同时经过,空气和水雾在多个搅流风道301内均形成涡流和紊流,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率。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折板32的数量为多个,直板31的数量与多个折板32的数量相同,或直板31的数量比多个折板32的数量多一个,或直板31的数量比多个折板32的数量少一个,直板31与多个折板32共同围合出多个搅流风道301。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多个搅流风道301供空气和水雾同时经过,空气和水雾在多个搅流风道301内均形成涡流和紊流,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率。

可选地,折板32设有多个弯折,多个弯折与直板31相互配合,可在同一搅流风道301内形成多次涡流和紊流,使空气和水雾更好的混合、水雾捕捉更多的污染物、细微的水雾也能更好的凝聚为水滴,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

可选地,搅流板组30可拆卸地设于净化腔110内。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水雾捕捉污染物后可能会附着在搅流板组30上,或者水滴在流过搅流板组30后,污染物会留在搅流板组30上,搅流板组30可拆卸设置,方便对搅流板组30进行清理,提高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挡板40,挡板40设于净化腔110内,且挡板40位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搅流板组30与搅流柱20分别位于挡板40相对的两侧。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挡板40设于净化腔110内,且位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挡板40将净化腔110隔成弯形,增加了空气与水雾之间的流路,提高了空气与空去与水雾碰撞的概率,便于空气和水雾充分混合,使水雾捕捉更多的污染物,提高用于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能力;搅流板组30与搅流柱20分别位于挡板40相对的两侧,节约安装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进风板50,进风板50设于进风口11处,且进风板50沿空气流动方向向搅流柱20处倾斜。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进风板50倾斜设于进风口11处,用于引导空气向挡板40处流动,防止空气进入净化腔110后形成逆流,影响净化效率。

可选地,进风板50设于进风口11下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水箱60,箱体10的外表面设有水箱安装槽101,水箱60设于水箱安装槽101,且水箱60用于提供形成水雾所需要的水。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箱体10的外表面设有水箱安装槽101,水箱60设于水箱安装槽101内,在不打开箱体10的情况下,水箱60可直接放置于水箱安装槽101内或从水箱安装槽101内拿出,操作简单。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搅流柱20位于挡板40与水箱安装槽101之间。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搅流柱20位于挡板40与水箱安装槽101之间,也就是说,挡板40与水箱安装槽101限定出供空气和水雾流通的流通空间,搅流柱20设于该流通空间,节约安装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净化腔110包括子净化腔111和雾化腔112,雾化腔112内可形成水雾,箱体10设有辅助进风口13,辅助进风口13与雾化腔112连通。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辅助进风口13与雾化腔112连通,增加了水雾的流动速度,使水雾与进风口11处的空气进行更加剧烈的碰撞,也避免了水雾在雾化腔112内沉积,影响净化效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导流板,导流板设于辅助进风口13处,沿空气流动方向向雾化头61处倾斜。

可选地,导流板设于辅助进风口13上端。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导流板设于辅助进风口13处,用于引导空气流向雾化头61,与水雾混合,带动水雾向子净化腔111内流动,防止水雾在雾化腔112底部沉积。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导流板,导流板设于辅助进风口13处,导流板为弯折结构,导流板的一端设于辅助进风口13上端,另一端向雾化腔112底部弯折。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导流板设于辅助进风口13处,用于引导空气流向雾化头61,与水雾混合,带动水雾向子净化腔111内流动,防止水雾在雾化腔112底部沉积。

可选地,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雾化头61,雾化头61设于雾化腔112底部,雾化头61可形成用于净化空气的水雾,雾化腔112与水箱60连通,水箱60内的水流入雾化腔112底部,供雾化头61形成水雾。

可选地,雾化头6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雾化头61间隔设于雾化腔112底部,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多个雾化头61均相连接,用于单独控制每个雾化头61的工作,包括每个雾化头61的开启、关闭及开启功率。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可根据室内空气污染程度选择雾化头61工作的数量,控制水雾形成的数量,以减少资源浪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70,过滤装置70设于净化腔110内,并与子净化腔111和雾化腔112均相连通。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过滤装置70与子净化腔111和雾化腔112均相连通,水雾在凝聚成水滴后,从子净化腔111内流入雾化腔112,水滴流经过滤装置70,过滤装置70去除水滴中的杂质及污染物,使水滴可被重新雾化为水雾,使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资源。

可选地,过滤装置70设于水箱安装槽101外表面的侧壁。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过滤装置70设于水箱安装槽101,使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的结构紧凑,方便安装。进风口11处的水雾与空气刚刚混合,形成的水滴较少甚至无法形成水滴,水滴的形成部位为子净化腔111,水滴从子净化腔111流入雾化腔112时,会经过水箱安装槽101外表面,过滤装置70设于水箱60外表面的侧壁,使得水滴可全部经过过滤装置70过滤水滴中的杂质,经过滤后的水滴可循环使用,节约资源。

可选地,过滤装置70包括过滤材料,过滤材料用于拦截污染物,使水净化后流入雾化腔112底部重新使用。

可选地,过滤材料可为过滤棉、过滤网或其他过滤材料。

可选地,过滤装置70可拆卸设于净化腔110内。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方便定期清理使过滤装置70保持较好的过滤能力,提高用于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除雾盘80和驱动机构81,除雾盘80设于净化腔110内,经过水雾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除雾盘80流向出风口12,驱动机构81与除雾盘80连接,且驱动机构81带动除雾盘80运动,以消除净化后空气中的水雾。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经过水雾净化后的空气中水雾含量较大,空气和多余水雾共同通过除雾盘80流向出风口12,驱动机构81带动除雾盘80转动或震动,以混合、撞击水雾,使水雾凝聚为水滴,去除掉空气中的多余水雾。

可选地,用于空气气净化的装置还包括风机90,风机90与净化腔110连通,且风机90用于驱动空气和水雾沿净化腔110流动。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风机90驱动水雾与空气沿净化腔110流动,并带动水雾以极快的速度与空气混合、水雾之间进行碰撞、水雾和空气与搅流柱20进行碰撞,水雾和空气与挡板40进行碰撞,水雾和空气与搅流板组30进行碰撞,水雾与除雾盘80进行碰撞等,使相互之间的混合与碰撞更加剧烈,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

如图2所示,空气通过进风口11和辅助进风口13进入净化腔110内,辅助进风口13处的空气带动水雾与进风口11处的空气混合,避免水雾在水雾腔内沉积,空气和水雾共同与挡板40碰撞后流向搅流柱20,在搅流柱20两侧形成周期性地旋转方向相反、并排列成有规则的双列线涡,空气与水雾得到充分的混合,水雾与污染物相互碰撞,水雾捕捉到空气中的污染物,水雾经过相互混合、碰撞会凝聚成水滴,此处形成的水滴沿水箱安装槽101外表面流入过滤装置70,经过滤装置70过滤掉杂质后,水滴流入雾化腔112底部。

空气和水雾继续向上运动,与挡板40发生碰撞,在挡板40处形成涡流,水雾再次捕捉空气中的污染物,之后空气与水雾进入搅流风道301,在搅流风道301内形成涡流和紊流,水雾与空气中剩余污染物相互碰撞,水雾捕捉空气中剩余的污染物,水雾经过相互混合、碰撞会快速凝聚成水滴,此处的水滴沿搅流板组30、挡板40和水箱安装槽101外表面流入过滤装置70,经过滤装置70过滤掉杂质后,水滴流入雾化腔112底部。

经搅流柱20、挡板40和搅流板组30后,水雾可捕捉空气中的污染物,同时带有污染物的细微水雾凝聚成水滴,实现了对空气的净化。

在对空气净化完成后,空气中仍存在多余的水雾,水雾与空气共同向前流动,经过除雾盘80时,电机与除雾盘80连接,且电机带动除雾盘80转动,空气和水雾经过转动的除雾盘80,水雾撞击到除雾盘80上,水雾与水雾之间,水雾与除雾盘80之间相互碰撞凝聚成水滴,在离心作用下,水滴被甩向净化腔110的内侧壁,沿净化腔110的内侧壁、挡板40、搅流板组30,水箱安装槽101外表面流入过滤装置70,经过滤装置70过滤掉杂质后,水滴流入雾化腔112底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相关技术
  • 检测用于核级空气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的方法
  • 用于核级空气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 用于人工智能空气净化装置的部件及其方法
  • 一种用于煤化工的便于维护的节能型空气净化装置
  • 用于空气净化换热芯的基材层、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
  • 用于空气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618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