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负压式高精度润滑油过滤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负压式高精度润滑油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过滤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负压式高精度润滑油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润滑油在运输、保管和循环润滑中,难免进入各种杂物,为了保持润滑油的清洁,提高润滑效能,所以在加油之前和润滑油循环过程中必须进行过滤,现有的润滑油过滤装置中工业滤芯的精度基本都为1微米,采用正压过滤的过程中,被过滤的过滤物容易堵塞工业滤芯的过滤孔,从而导致滤芯不能长期稳定使用,需要多次更换从而导致成本较高,且一般需要过滤的润滑油中会含有一些悬浮颗粒比如:氧化胶质(0.75-0.35微米),使得精度为1微米的工业滤芯不能将其过滤,从而导致被过滤后的润滑油内还是有较多杂质,进而影响润滑油的应用效果。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式高精度润滑油过滤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负压式高精度润滑油过滤装置,包括初滤罐、加热罐、储油罐、超滤膜过滤装置和真空组件,所述超滤膜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体和超滤膜组件,所述过滤箱体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超滤膜组件的安装槽,若干所述安装槽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封闭安装槽的滤芯压盖,所述滤芯压盖顶部设置有与过滤箱体内连通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呈T字形设置,所述三通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超滤出油管和反冲管口,所述三通管上设有靠近超滤出油口设置的超滤出油电磁阀和靠近反冲管口设置的反冲电磁阀,所述超滤出油管与真空组件相连接,所述超滤膜组件包括超滤滤芯,所述超滤滤芯上设置有孔径小于0.2微米的超滤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对润滑油进行过滤时,采用高精度膜过滤技术,使得超滤滤芯的孔径小于0.2微米,可以将位于润滑油内的悬浮颗粒直接过滤,使得处理后的润滑油内较为干净,从而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果,抽取真空组件内的空气,从而使得真空组件内形成负压,超滤出油管与真空组件连接,使得真空组件将润滑油直接通过超滤滤芯进而真空组件内,通过负压过滤技术,使得过滤速度较快以及过滤后的杂质因为重力的作用不易附着在超滤滤芯上,并且三通管上设置反冲管口,操作人员可以将空压机气源与反冲管口连接并将附着在超滤滤芯上的杂质冲与超滤滤芯分离,从而使得超滤滤芯能够长期使用,增加超滤滤芯的使用时间以及减少生产的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滤罐包括初滤主体、初滤封闭盖、初滤出油管、进油管、滤袋和通滤电磁阀,所述初滤封闭盖安装在初滤主体的上方,所述通滤电磁阀设置在初滤封闭盖的上方,所述进油管和初滤出油管安装在初滤主体上,所述进油管上安装有进油电磁阀,所述进油电磁阀与进油管之间设置有回流管一,所述滤袋包括安装环和滤网,所述初滤主体的内周壁上安装有位于进油管下方的环形的安装座,所述安装环下安装有若干呈T形的嵌入块,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嵌入块数量相同的嵌入槽,若干所述嵌入槽的同一方向上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旋转槽,所述嵌入槽与旋转槽均不与安装座的底面连通,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抵触安装环外周壁的橡胶环,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壁开设有旋转把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进油电磁阀打开,从而使得润滑油直接通过滤袋并且从初滤出油管进入下一道工序,通滤电磁阀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打开初滤封闭盖时,人员能够将空气放入初滤主体当中,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打开初滤封闭盖,当操作人员需要对滤袋进行更换时,操作人员将安装环下安装的嵌入块线嵌入嵌入槽,此时位于安装座上的橡胶环与安装环外端抵触,操作人员通过将手插入把手槽旋转安装环,从而使得嵌入块进入旋转槽内,通过卡接旋转能够快速将滤袋安装在安装座上,这样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安装滤袋,橡胶环的设置使得安装环外周壁被密封,润滑油不易进入嵌入槽内,把手槽的设置为操作人员旋转安装环提供着力点,使得操作人员旋转安装环更加省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罐包括加热主体罐、加热入油管、加热出油管和加热棒,所述加热入油管与初滤出油管通过输油泵一连接,所述加热入油管位于加热主体罐底部,所述加热出油管位于加热主体罐的上部,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三个,三所述加热棒均匀设置在加热主体罐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油泵一进行连接,输油泵一为润滑油提供动力,从而使得初滤罐内的润滑油能够快速进入加热主体罐内,加热主体罐内的加热棒数量为三个,从而使得加热主体罐内的润滑油加热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加热主体罐内的加热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罐包括油罐主体、储油进油管、储油出油管、第一液位控制器、进气管和放气管,所述储油进油管与加热出油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和放气管均位于油罐主体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罐主体起储油作用,作为加热罐与超滤膜过滤装置的中间过程,第一液位控制器的设置使得当油罐主体的液位较高时,第一液位控制器控制输油泵一停止工作,从而油罐主体内的液位不再上升,当油罐主体内的液位较低时,第一液位控制器控制输油泵一工作,从而使得油罐主体内液位上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液位控制器能够自动控制输油泵一,从而防止油罐主体内油位过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箱体上固定连接有与内部连通的箱底出气管和箱顶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进气管分别与箱底出气管和箱顶出气管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体上设置有超滤进油管和超滤出油管,所述超滤进油管与储油出油管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体的顶部低于储油出油管所在的位置,所述过滤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回流管一固定连接的回流管二,所述回流管一与回流管二之间设有循环泵,所述过滤箱体内周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吸附颗粒的吸附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箱体的顶部低于储油出油管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过滤箱体内能够始终保持满油的状态,并且箱底出气管和箱顶出气管分别与两个进气管相连接,从而使得位于过滤箱体内的润滑油不易存在气泡,提高超滤滤芯的过滤效果,回流管一和回流管二通过循环泵连接,使得位于过滤箱体内的润滑油能够回流到初滤罐内,从而使得润滑油能够重新流回加热罐内,保证油液的温度,被空压机气源吹出与超滤滤芯分离的杂质能够被吸附网吸附,从而使得杂质不会大量悬浮在过滤箱体内的润滑油内,减少了反冲工艺的使用次数,进一步提高了超滤滤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安装槽均靠近过滤箱体的侧壁设置,所述过滤箱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块,所述吸附网包括固定架和吸附体,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远离过滤箱体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穿槽,所述固定架内侧开设有把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更换吸附网时,操作人员将吸附网从安装槽内放入,并且将固定架贴合过滤箱体的内壁设置,从而将吸附网放入容纳腔内,容纳腔侧壁上开设有穿槽,从而能够将使得吸附体能够更容易与杂质进行接触,把手槽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从容纳腔内将固定架从容纳腔内取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真空组件包括真空罐主体、真空罐进油管、出油管、真空泵、真空罐进气口和真空罐抽气口,所述真空罐进油管与超滤出油管通过真空电磁阀固定连接,所述真空罐进气口和真空罐抽气口均设置在真空罐主体的上端,所述真空泵与真空抽气口之间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真空罐主体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液位控制器,所述真空罐进油管与真空罐主体之间设置有真空进油箱,所述真空进油箱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出油管上设有输油泵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真空泵抽取真空罐主体内的气体,直到真空进油箱上的压力表到达标准,第二液位控制器控制真空电磁阀,当真空罐主体内的液位较高时,第二液位控制器控制真空阀关闭,并且打开真空罐进气口和输油泵二,从而使得位于真空罐主体内的润滑油从出油管出去,当需要抽取过滤箱体内的过滤油时,将真空罐进气口关闭,并且真空电磁阀关闭,打开真空泵抽取真空罐主体内的气体,空气过滤器的设置使得真空罐主体内气体的水分会被空气过滤器吸收,从而不会影响真空泵的使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通管下端设置有若干喷口,若干所述喷口以三通管中心轴为轴呈圆周阵列分布,若干所述喷口大小相同且均朝向超滤滤芯内周壁不同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使用反冲工艺将超滤滤芯上的杂质与超滤滤芯分离时,空压机气源会将空气从各个喷口喷出,因喷口大小相同且朝向超滤滤芯的不同方向,从而使得将超滤滤芯不同方向上的杂质清除得更加干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罐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第二液位控制器、输油泵一、输油泵二、超滤出油电磁阀、反冲电磁阀、通滤电磁阀、进油电磁阀和真空电磁阀的控制线路均连接在控制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电磁阀阀体的工作过程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包括圆形槽和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长度大于圆形槽的直径,所述方形槽设置在圆形槽的中间位置且所述方形槽与圆形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槽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将吸附网放入过滤箱体内,圆形槽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有较大的移动空间,方便操作人员将吸附网放置到容纳槽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操作人员对润滑油进行过滤时,采用高精度膜过滤技术,使得超滤滤芯的孔径小于0.2微米,可以将位于润滑油内的悬浮颗粒直接过滤,使得处理后的润滑油内较为干净,从而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果,抽取真空组件内的空气,从而使得真空组件内形成负压,超滤出油管与真空组件连接,使得真空组件将润滑油直接通过超滤滤芯进而真空组件内,通过负压过滤技术,使得过滤速度较快以及过滤后的杂质因为重力的作用不易附着在超滤滤芯上,并且三通管上设置反冲管口,操作人员可以将空压机气源与反冲管口连接并将附着在超滤滤芯上的杂质冲与超滤滤芯分离,从而使得超滤滤芯能够长期使用,增加超滤滤芯的使用时间以及减少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超滤膜过滤装置和循环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超滤膜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储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加热罐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初滤罐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初滤罐的局部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中输油泵二和真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初滤罐;2、加热罐;3、储油罐;4、超滤膜过滤装置;5、真空组件;6、过滤箱体;7、安装槽;8、滤芯压盖;9、三通管;10、超滤出油管;11、反冲管口;12、超滤出油电磁阀;13、反冲电磁阀;14、超滤滤芯;15、超滤过滤孔;16、初滤主体;17、初滤封闭盖;18、初滤出油管;19、进油管;20、滤袋;21、通滤电磁阀;22、进油电磁阀;23、回流管一;24、安装环;25、滤网;26、安装座;27、嵌入块;28、嵌入槽;29、旋转槽;30、橡胶环;31、旋转把手槽;32、加热主体罐;33、加热入油管;34、加热出油管;35、加热棒;36、输油泵一;37、油罐主体;38、储油进油管;39、储油出油管;40、第一液位控制器;41、进气管;42、放气管;43、箱底出气管;44、箱顶出气管;45、超滤进油管;46、回流管二;47、循环泵;48、吸附网;49、安装块;50、固定架;51、吸附体;52、容纳腔;53、穿槽;54、把手槽;55、真空罐主体;56、真空罐进油管;57、出油管;58、真空泵;59、真空罐进气口;60、真空罐抽气口;61、真空电磁阀;62、空气过滤器;63、第二液位控制器;64、真空进油箱;65、压力表;66、输油泵二;67、圆形槽;68、方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负压式高精度润滑油过滤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初滤罐1、加热罐2、储油罐3、超滤膜过滤装置4和真空组件5,超滤膜过滤装置4包括过滤箱体6和超滤膜组件,过滤箱体6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超滤膜组件的安装槽7,安装槽7包括圆形槽67和方形槽68,方形槽68的长度大于圆形槽67的直径,方形槽68设置在圆形槽67的中间位置且方向槽与圆形槽67连通,若干安装槽7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封闭安装槽7的滤芯压盖8,滤芯压盖8顶部设置有与过滤箱体6内连通的三通管9,三通管9呈T字形设置,三通管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超滤出油管10和反冲管口11,三通管9上设有靠近超滤出油口设置的超滤出油电磁阀12和靠近反冲管口11设置的反冲电磁阀13,超滤出油管10与真空组件5相连接,超滤膜组件包括超滤滤芯14,超滤滤芯14上设置有孔径等于0.18微米的超滤过滤孔15,三通管9下端设置有若干喷口,若干喷口以三通管9中心轴为轴呈圆周阵列分布,若干喷口大小相同且均朝向超滤滤芯14内周壁不同方向。

如图6-7所示,初滤罐1包括初滤主体16、初滤封闭盖17、初滤出油管18、进油管19、滤袋20和通滤电磁阀21,初滤封闭盖17安装在初滤主体16的上方,通滤电磁阀21设置在初滤封闭盖17的上方,进油管19和初滤出油管18安装在初滤主体16上,进油管19上安装有进油电磁阀22,进油电磁阀22与进油管19之间设置有回流管一23,滤袋20包括安装环24和滤网25,初滤主体16的内周壁上安装有位于进油管19下方的环形的安装座26,安装环24下安装有若干呈T形的嵌入块27,安装座26上开设有与嵌入块27数量相同的嵌入槽28,若干嵌入槽28的同一方向上的侧壁上开设有旋转槽29,嵌入槽28与旋转槽29均不与安装座26的底面连通,安装座26上安装有抵触安装环24外周壁的橡胶环30,安装环24的内侧壁开设有旋转把手槽31。

如图5所示,加热罐2包括加热主体罐32、加热入油管33、加热出油管34和加热棒35,加热入油管33与初滤出油管18通过输油泵一36连接,加热入油管33位于加热主体罐32底部,加热出油管34位于加热主体罐32的上部,加热棒35的数量为三个,三加热棒35均匀设置在加热主体罐32内。

如图4所示,储油罐3包括油罐主体37、储油进油管38、储油出油管39、第一液位控制器40、进气管41和放气管42,储油进油管38与加热出油管34通过螺栓连接,进气管41和放气管42均位于油罐主体37的上端,储油罐3上设有用于观察储油罐3内部情况的观察窗,储油罐3上安装有控制器,第一液位控制器40、第二液位控制器63、输油泵一36、输油泵二66、超滤出油电磁阀12、反冲电磁阀13、通滤电磁阀21、进油电磁阀22和真空电磁阀61的控制线路均连接在控制器上。

如图1-3所示,过滤箱体6上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箱底出气管43和箱顶出气管44,进气管41的数量为两个,两进气管41分别与箱底出气管43和箱顶出气管44通过螺栓连接,过滤箱体6上设置有超滤进油管45,超滤进油管45与储油出油管39通过螺栓连接,过滤箱体6的顶部低于储油出油管39所在的位置,过滤箱体6的底部设有与回流管一23固定连接的回流管二46,回流管一23与回流管二46之间设有循环泵47,过滤箱体6内周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吸附颗粒的吸附网48,若干安装槽7均靠近过滤箱体6的侧壁设置,过滤箱体6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块49,吸附网48包括固定架50和吸附体51,安装块49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架50的容纳腔52,容纳腔52远离过滤箱体6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穿槽53,固定架50内侧开设有把手槽54。

如图8所示,真空组件5包括真空罐主体55、真空罐进油管56、出油管57、真空泵58、真空罐进气口59和真空罐抽气口60,真空罐进油管56与超滤出油管10之间设有真空电磁阀61,超滤出油管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超滤出油管10通过连接管与真空罐进油管56固定连接,真空罐进气口59和真空罐抽气口60均设置在真空罐主体55的上端,真空泵58与真空抽气口之间连接有空气过滤器62,真空泵58上设有用于冷却真空泵58的冷却机,真空罐主体55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液位控制器63,真空罐进油管56与真空罐主体55之间设置有真空进油箱64,真空进油箱64上设置有压力表65,出油管57上设有输油泵二66。

工作过程:操作人员将进油电磁阀22打开,从而使得润滑油直接通过滤袋20并且从初滤出油管18进入下一道工序,通滤电磁阀21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打开初滤封闭盖17时,人员能够将空气放入初滤主体16当中,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打开初滤封闭盖17,当操作人员需要对滤袋20进行更换时,操作人员将安装环24下安装的嵌入块27线嵌入嵌入槽28,此时位于安装座26上的橡胶环30与安装环24外端抵触,操作人员通过将手插入把手槽54旋转安装环24,从而使得嵌入块27进入旋转槽29内,通过卡接旋转能够快速将滤袋20安装在安装座26上,这样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安装滤袋20,橡胶环30的设置使得安装环24外周壁被密封,润滑油不易进入嵌入槽28内,把手槽54的设置为操作人员旋转安装环24提供着力点,使得操作人员旋转安装环24更加省力,润滑油经过滤袋20能够将较大的颗粒过滤掉减轻后续过滤的压力。

后续润滑油经过输油泵一36进入加热主体罐32内,通过输油泵一36进行连接,输油泵一36为润滑油提供动力,从而使得初滤罐1内的润滑油能够快速进入加热主体罐32内,加热主体罐32内的加热棒35数量为三个,从而使得加热主体罐32内的润滑油加热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加热主体罐32内的加热效率,加热完毕后进入储油罐3。

油罐主体37起储油作用,作为加热罐2与超滤膜过滤装置4的中间过程,第一液位控制器40的设置使得当油罐主体37的液位较高时,第一液位控制器40控制输油泵一36停止工作,从而油罐主体37内的液位不再上升,油罐主体37内的润滑油通过储油出油管39进入过滤箱体6中,当油罐主体37内的液位较低时,第一液位控制器40控制输油泵一36工作,从而使得油罐主体37内液位上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液位控制器40能够自动控制输油泵一36,从而防止油罐主体37内油位过高。

过滤箱体6的顶部低于储油出油管39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过滤箱体6内能够始终保持满油的状态,并且箱底出气管43和箱顶出气管44分别与两个进气管41相连接,从而使得位于过滤箱体6内的润滑油不易存在气泡,提高超滤滤芯14的过滤效果,回流管一23和回流管二46通过循环泵47连接,使得位于过滤箱体6内的润滑油能够回流到初滤罐1内,从而使得润滑油能够重新流回加热罐2内,保证油液的温度,过滤箱体6采用高精度膜过滤技术,使得超滤滤芯14的孔径小于0.2微米,可以将位于润滑油内的悬浮颗粒直接过滤,使得处理后的润滑油内较为干净,从而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果,抽取真空组件5内的空气,从而使得真空组件5内形成负压,超滤出油管10与真空组件5连接,使得真空组件5将润滑油直接通过超滤滤芯14进而真空组件5内,通过负压过滤技术,使得过滤速度较快以及过滤后的杂质因为重力的作用不易附着在超滤滤芯14上,并且三通管9上设置反冲管口11,操作人员可以将空压机气源与反冲管口11连接并将附着在超滤滤芯14上的杂质冲与超滤滤芯14分离,从而使得超滤滤芯14能够长期使用,增加超滤滤芯14的使用时间以及减少生产的成本,被空压机气源吹出与超滤滤芯14分离的杂质能够被吸附网48吸附,从而使得杂质不会大量悬浮在过滤箱体6内的润滑油内,减少了反冲工艺的使用次数,进一步提高了超滤滤芯14的使用寿命。

当操作人员需要更换吸附网48时,操作人员将吸附网48从方形槽68内放入,并且将固定架50贴合过滤箱体6的内壁设置,从而将吸附网48放入容纳腔52内,容纳腔52侧壁上开设有穿槽53,从而能够将使得吸附体51能够更容易与杂质进行接触,把手槽54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从容纳腔52内将固定架50从容纳腔52内取出,方形槽68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将吸附网48放入过滤箱体6内,圆形槽67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有较大的移动空间,方便操作人员将吸附网48放置到容纳槽内。

喷口以三通管9中心轴为轴呈圆周阵列分布,当操作人员使用反冲工艺将超滤滤芯14上的杂质与超滤滤芯14分离时,空压机气源会将空气从各个喷口喷出,因喷口大小相同且朝向超滤滤芯14的不同方向,从而使得将超滤滤芯14不同方向上的杂质清除得更加干净。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真空泵58抽取真空罐主体55内的气体,直到真空进油箱64上的压力表65到达标准,第二液位控制器63控制真空电磁阀61,当真空罐主体55内的液位较高时,第二液位控制器63控制真空阀关闭,并且打开真空罐进气口59和输油泵二66,从而使得位于真空罐主体55内的润滑油从出油管57出去,当需要抽取过滤箱体6内的过滤油时,将真空罐进气口59关闭,并且真空电磁阀61关闭,打开真空泵58抽取真空罐主体55内的气体,空气过滤器62的设置使得真空罐主体55内气体的水分会被空气过滤器62吸收,从而不会影响真空泵58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增强负压吸附卷带效果的伸缩式负压装置
  • 一种用于过滤切削液的负压过滤装置
  • 一种电池入碳粉负压式降低自放电率引导装置
  • 一种过滤装置及含该装置的负压式药液除菌过滤系统
  • 一种压载水清理用旋转式负压清洗过滤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63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