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线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直线导轨(linear slider)又称线轨、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可分为滚轮直线导轨、圆柱直线导轨、滚珠直线导轨三种。例如,滚珠直线导轨是由钢珠在滑块跟导轨之间无限滚动循环,从而使负载沿着导轨线性运动。

目前,现有的滚珠直线导轨存在的不足是:当钢珠进入返向球道时会出现卡顿挤压,导致滑块运行不顺畅。滑块运行不顺畅,出现卡顿,会导致直线导轨的运动精度下降,进而导致无法在高精密的设备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直线导轨存在运行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线导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滑块运行的顺畅性,从而提高直线导轨的运行精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导轨装置,包括:

轨道,以及

滑块,所述滑块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内球道和外球道,所述内球道球道面的两端具有第一修行部;

两个返向器,两个所述返向器分别位于所述滑块的两端,所述返向器内具有返向球道;

所述外球道、内球道与返向球道共同组成循环球道,所述循环球道内设有多个钢球。

进一步的,所述返向器包括:返向块和返向盖,所述返向块嵌设在所述返向盖内,所述返向块具有第一球道面,所述返向盖具有第二球道面,所述第一球道面和第二球道面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返向球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道面设有第二修行部,所述第二修行部与所述第一修行部平整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道面、第二球道面与所述外球道的球道面之间均设有过渡角。

进一步的,所述钢球的直径为D;所述内球道的直径为D2,所述外球道的直径为D1,D2<D<D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修行部的长度L的范围是3D~4.5D。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L为所述内球道总长度的1/4~3/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修行部相对于所述内球道的球道面的深度H沿靠近所述返向块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第一修行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修行部之间平整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返向块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所述返向块的第二表面开设有通油孔和第二润滑油道,所述通油孔与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道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返向盖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返向盖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球道的球道面采用曲线研磨方式加工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采用低碳合金钢,所述返向器采用树脂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直线导轨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滑块在轨道上滑行时,多个钢球在循环球道内循环移动;

当钢球在内球道时,在滑块与轨道的挤压下发生变形,从内球道进入返向球道时,第一修行部能够起到卸力作用,使得钢球顺畅地通过返向球道;所述钢球从返向球道进入内球道时,第一修行部能够起到加力作用,使得钢球顺畅地进入内球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修行部,使得钢球在球道内返向转弯时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使得滑块能够流畅运行,进而提高直线导轨装置的运行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球道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修行部的示意图。

图6是返向块未设置第二修行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返向盖和返向块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返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返向块的正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返向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返向盖的内侧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返向盖的外侧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的测试曲线图。

图14是现有技术的测试曲线图。

图中:1、导轨;2、滑块;3、返向块;4、返向盖;5、返向球道;6、钢球;7、油嘴;8、密封盖;9、过渡角;201、内球道;202、外球道;2011、第一修行部;301、第二修行部;302、第一润滑油道;303、通油孔;304、第二润滑油道;305、凹陷曲面;401、第一安装孔;402、第二安装孔;403、引导曲面;404、安装销;40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包括:轨道1、滑块2和两个返向器,滑块2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内球道201和外球道202,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两端具有第一修行部2011,两个返向器分别位于滑块2的两端,返向器内具有返向球道5;外球道201、内球道202与返向球道5共同组成循环球道,循环球道内设有多个钢球6。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钢球6在循环球道内是贴合在一起的,循环球道内装满钢球6后,会留有一点间隙,便于钢球6的滚动,防止卡死。当滑块2在轨道1上运行时,钢球6在球道内做循环移动,然而,钢球6在返向转弯时,如果以和直行时相同的力进入弯道,会导致钢球6在返向处发生卡顿,从而导致滑块2运行不顺畅。通过第一修行部2011,使得钢球6在球道内返向转弯时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使得滑块2能够流畅运行,进而提高直线导轨装置的运行精度。

具体的,返向器包括:返向块3和返向盖4,返向块3嵌设在返向盖4内,返向块3具有第一球道面,返向盖4具有第二球道面,第一球道面和第二球道面之间的空间形成返向球道5。第一球道面设有第二修行部301,第二修行部301与第一修行部2011平整过渡。如果没有第二修行部301,那么会导致返向球道5与内球道201的连接处出现台阶,钢球6的运行会受阻。通过第一修行部2011和第二修行部301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钢球6更加顺畅地在循环球道内移动。

例如,滑块2采用低碳合金钢,返向器(即返向块3和返向盖4)采用树脂材料。低碳合金钢具有耐磨、耐腐蚀、强度高的优点,使得滑块2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延长滑块2的使用寿命。树脂材料具有可塑性强、耐用的优点,使得返向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表面不会有碎屑脱落。

例如,第一球道面、第二球道面与外球道202的球道面之间均设有过渡角9。过渡角9具有以下作用:一、通过设计过渡角9,当钢球6从外球道202进入返向球道5内或者从返向球道5进入外球道202内时,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钢球6的运行不会出现“跳动”;二、由于滑块2和返向器的材料存在差异性,钢球6在两者之间过渡时,产生的噪声较大,过渡角9也能够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三、由于滑块2和返向块3的材料不同,当导轨装置在比较恶劣的工况(例如环境温度变化较快,非恒温状态)中使用时,滑块2、返向器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不等量的形变,导致球道过渡处的直径产生差异,影响钢球6的运行,此时,通过设计过渡角9能够改善这种情况,过渡角9是朝向远离球道的方向凹陷的,使得钢球6能够在恶劣工况中也能顺畅运行;四、过渡角9还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保护返向器。例如,过渡角9的角度为45°,过渡角9的角度过大或过小仍然会导致钢球6过渡不畅、噪音大。

例如,设钢球6的直径为D,内球道201的直径为D2,外球道202的直径为D1,D2<D<D1。也就是说,当钢球6处于内球道201时,钢球6会受到轨道1球道面和滑块2的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挤压,近似成为一个椭球形。当钢球6处于外球道202时,钢球6没有受到挤压,保持球形。例如,轨道1的球道面、滑块2的球道面的粗糙度均为Ra0.2±0.003。例如,D1/D的比值范围是1.05~1.09,如果比值太大,会导致钢球6在外球道202内的空隙太大,钢球6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跳动,如果比值太小,则会导致钢球6在外球道202内受到挤压,导致钢球6运行不畅。D/D2的比值是1.01~1.03,钢球6在内球道201内时,受到滑块2和轨道1的挤压变形成椭球形,使得滑块2在保持运行精度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载荷能力,如果比值太大,会导致钢球6卡死,滑块2无法滑动,如果比值太小,则会导致预压不够,滑块2载荷能力不够,运行精度降低。因此,本发明对内球道201和外球道202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滑块2能够顺畅地滑行,并且具备一定的载荷能力。

由于钢球6在内球道201内被挤压变形,导致钢球6在进入返向球道5时更加无法顺畅地通过。因此,本发明在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两端均设计了第一修行部2011,在返向块3靠近内球道201的球道面设置第二修行部301,第二修行部301与第一修行部2011平整过渡。这样,当钢球6从内球道201朝向返向球道5移动时,钢球6进入第一修行部2011后,钢球6受到的挤压力逐渐减小,钢球6从椭球形逐渐变为球形;当钢球6从返向球道5朝向内球道201移动时,钢球6进入第一修行部2011后,钢球6受到的挤压力逐渐增大,钢球6从球形逐渐变为椭球形。也就是说,内球道201球道面两端的第一修行部2011分别起到卸力和加力的作用,使得钢球6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达到“卸力出,加力进”的效果,保证钢球6在循环球道内能够顺畅地运行,防止钢球6出现跳动或卡顿的情况。

例如,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L的范围是3D~4.5D。例如,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总长度为12D,则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L的占比为1/4~3/8。第一修行部2011相对于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深度H沿靠近返向块3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第一修行部2011的端部与第二修行部301之间平整过渡。如果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过大,则会导致内球道201的球道面对钢球6的挤压段减小,从而导致钢球6在内球道201内的预压不够,滑块2的载荷能力不足。如果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过小,则会导致钢球6受到的挤压力突变,导致钢球6在过渡时容易发生跳动,滑块2的运行不顺畅。因此,本发明对第一修行部2011的长度是经过优化设计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返向块3未设置第二修行部301,则返向块3的端部会凸出于第一修行部2011的端部(如图6所示),这就会导致钢球6从第一修行部2011进入返向球道5或从返向球道5进入第一修行部2011时出现卡顿,滑块2运行精度下降。因此,本发明在返向块3上设计了第二修行部301,并且第二修行部301与第一修行部2011之间的衔接处平整过渡。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无修行部的条件下,返向球道5与内球道201连通的一端的直径D4小于内球道201的直径D2,这就会导致钢球6从小直径突然进入到大直径时会发生明显的跳动,导致滑块2运行不流畅。本发明通过设计第一修行部2011和第二修行部301,改善了钢球6跳动的情况。返向球道5与外球道202连通的一端的直径D3与外球道202的直径D1相等。本发明的第一修行部2011和第二修行部301的设计,以及各尺寸的设计,除了能够提高钢球运行的流畅性,提高滑块2的运行精度外,还能够降低在滑块2运行时钢球6碰撞的声音,降低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内球道201、外球道202的球道面均为磨削面,由于本发明的内球道201的球道面与常规设计不同,因此,在加工上也增加了一定难度。如果采用常规的磨削方式,则需要分三次磨削,分别磨球道面的中间段以及两端的第一修行部2011,常规方式磨削会导致中间段与第一修行部2011的连接处存在毛刺,钢球6的滚动不顺滑。因此,本发明对内球道201的球道面采用曲线研磨方式加工,将磨削用的砂轮按照球道的形状成型,然后对球道进行一次曲线磨削(即对第一修行部2011、中间段、第一修行部2011进行连贯地磨削),这样,能够提到球道面连接处的流畅性,减少毛刺的产生,进一步提升钢球6滚动的顺畅性。

例如,返向块3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302,返向块3的第二表面开设有通油孔303和第二润滑油道304,通油孔303与第二润滑油道304相连通,第二润滑油道304与第一润滑油道302相连通。第一润滑油道302与返向球道5相连通。润滑油依次从通油孔303、第二润滑油道304、第一润滑油道302进入返向球道5内,可以给钢球6和球道润滑,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钢球6滚动的顺畅,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球道生锈,提高滑块2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提高滑块2的运行精度。需要说明的是,返向块3的第一表面与滑块2是贴合的。目前,现有的直线导轨结构,通油孔是贯穿返向块3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通油孔直接与第一表面的润滑油道连通,这种通油方式,由于返向块3与滑块2贴合处仍然存在微小缝隙,会导致漏油的情况出现,润滑油会溢出到滑块2的外表面,导致进入循环球道内的润滑油减少,进而影响滑块2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精度。而本发明中,将通油孔303设置在第二表面(通油孔303并未贯穿第一表面),通过第二润滑油道304与第一润滑油道302连通,第一润滑油道302与返向球道5相连通,可以减少漏油,使得更多的润滑油能够进入球道内,进而提高滑块2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精度。

例如,返向盖4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7的第一安装孔401。返向盖4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油嘴7的第二安装孔402。第一安装孔401与通油孔303相连通,第二安装孔402与第一安装孔401相连通。本发明在返向盖4的表面和侧面均设置安装孔,可以同时安装多个油嘴7,实现供油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可以只在第一安装孔401安装油嘴7进行供油,或者只在第二安装孔402安装油嘴7进行供油,或者,同时在第一安装孔401和第二安装孔402安装油嘴7进行供油。某个安装孔不使用时,可以采用封堵件进行封堵。供油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

例如,返向盖4上还设有安装销404,通过安装销404与滑块2稳定连接,防止返向盖4位置发生偏移。返向盖4设有引导曲面403(作为第二球道面),返向块3设有凹陷曲面305(作为第一球道面),当返向块3安装至返向盖4内时,引导曲面403和凹陷曲面305之间形成返向球道5。返向盖4上还设有加强筋405,加强筋405可以提高返向盖4的强度,防止在注塑时发生形变而影响滑块2的运行精度,并且,还能够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例如,直线导轨装置还包括密封盖8,密封盖8设于返向盖4远离滑块2的一侧,螺钉依次穿过密封盖8、返向盖4与滑块2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线导轨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滑块2在轨道1上滑行时,多个钢球6在循环球道内循环移动;当钢球6在内球道201时,在滑块2与轨道1的挤压下发生变形,从内球道201进入返向球道5时,第一修行部2011能够起到卸力作用,使得钢球6顺畅地通过返向球道5;钢球6从返向球道5进入内球道201时,第一修行部2011能够起到加力作用,使得钢球6顺畅地进入内球道201。

如前所述,当钢球6处于内球道201时,钢球6会受到轨道1球道面和滑块2的内球道201的球道面的挤压,近似成为一个椭球形。如果没有第一修行部2011,那么钢球6进入返向球道5时,会出现跳动或速度减慢的情况,导致滑块2运行不顺畅。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发明在内球道201的球道面两端均设置了第一修行部2011,在钢球6循环滚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卸力出,加力进”的效果,使得滑块2的运行更加顺畅,有利于提高滑块2的运行精度。

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对比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采用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在滑块运行过程中测试钢球的滚动抵抗值(单位:N)。测试结果如图13所示,在滑块的滑动过程中,滚动抵抗值曲线一直都比较平稳,未见明显的跳动。

对比例

采用现有技术的直线导轨装置(无修行部),在滑块运行过程中测试钢球的滚动抵抗值(单位:N)。测试结果如图14所示,在滑块的滑动过程中,滚动抵抗值曲线起伏较大,尤其是在转弯处,滚动抵抗值明显增大,表明钢球在此处出现跳动。

对比图13和图14可知,本发明通过结构改进,能够明显提高钢球6滚动的顺畅性,从而提高滑块2的运行精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直线导轨装置,通过第一修行部2011,使得钢球6在球道内返向转弯时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使得滑块2能够流畅运行,进而提高直线导轨装置的运行精度。通过第一修行部2011和第二修行部301的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使得钢球6更加顺畅地在循环球道内移动。将通油孔303设置在第二表面,通过第二润滑油道304与第一润滑油道302连通,第一润滑油道302与返向球道5相连通,可以减少漏油,使得更多的润滑油能够进入球道内,进而提高滑块2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精度。本发明对内球道201的球道面采用曲线研磨方式加工,能够提到球道面连接处的流畅性,减少毛刺的产生,进一步提升钢球6滚动的顺畅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多滚道滚动直线导轨副及其工作方法
  • 一种可拆卸滚动直线导轨副及其工作方法
  • 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工作方法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工作程序
  • 一种改进型直线导轨副摩擦力测量装置
  • 带有智能控制缓冲装置的直线导轨副及工作方法
  • 带有智能控制缓冲装置的直线导轨副的工作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