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安装在轿厢上的井道救援用安全门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安装在轿厢上的井道救援用安全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井道救援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装在轿厢上的井道救援用安全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标准GB/T 7588-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2.3.1规定: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m时,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具有中间安全门,使安全门与层门或安全门与安全门地坎间的距离均不大于11m,紧邻的轿厢均设置上述标准中5.4.6.2所规定的安全门;上述标准中5.4.6.2所提到的是在具有相邻轿厢的情况下,如果轿厢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m,可使用轿厢安全门。

现有大多数的井道救援安全门结构较为复杂,同时较为繁琐,在安装阶段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从而极大的延缓救援速度,影响整个救援的过程,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一种安装在轿厢上的井道救援用安全门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大多数井道救援结构较为复杂影响整个救援速度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轿厢上的井道救援用安全门机构,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安装在轿厢上的井道救援用安全门机构,包括安装于井道内的若干轿厢立柱以及上下滑动设于轿厢立柱内的两个轿厢本体,两个所述轿厢本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下侧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呈平坦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上侧设有过桥组件,所述过桥组件包括可拆连接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侧用于连接两个轿厢本体的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有用于固定踏板的固定件,两个所述轿厢本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内转动设有安全门,所述踏板的上侧还设有用于防护乘客安全通过踏板的防护件。

优选的,所述防护件包括设于所述轿厢立柱其中一侧的安装架,两个所述轿厢本体上的安装架错位安装,且所述安装架内铰接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可拆连接设于另一侧所述轿厢立柱上。

优选的,两根所述扶手沿所述踏板设置方向转动,且两根所述扶手之间形成一个供乘客通过的防护空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踏板上的若干螺孔,所述螺孔内分别设有用于锁紧踏板与第一支架的螺栓和螺母。

优选的,所述踏板的一侧面敞开设置,且踏板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有固定二者的U型卡环。

优选的,所述轿厢立柱上竖直间隔分布有若干用于救援人员固定的安全带卡扣。

优选的,所述轿厢立柱上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安装安全门的横板和立框。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相邻电梯的相对侧设置安全门,并且安全门的井道侧设置了与轿架的立梁组合的安装架,还通过过桥组件内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踏板的设置,形成一个稳定的撤离通道,同时与位于安装架和立柱之间长度可调的扶手进行横向的固定在踏板上方,达到了和踏板之间形成一个安全的撤离通道,并且上述固定方式均通过螺栓组实现,方便快捷,节约了大量安装时间,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踏板搭载方式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踏板另一种搭载方式示意图;

图3是踏板安装示意图;

图4是踏板伸缩状态示意图;

图5是扶手安装示意图;

图6是救援方案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

1、第一支架;11、轿厢立柱;111、横板;112、立框;113、安全带卡扣;12、安装架;121、扶手;

2、第二支架;

3、过桥组件;31、踏板;311、螺孔;312、U型卡环;

4、固定件;41、螺栓;42、螺母;

5、井道钢梁;

6、轿壁;61、安全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1和图3以及图5、图6所示,井道救援中使用到的安全门机构,其安装环境需要一定的要求,主要适用于电梯井道门间距超过11m,需要安装井道救援安全门61,并且井道内有双电梯布置的情况;下面主要详述整个井道救援用安全门61机构的安装过程;

首先,上述救援的背景主要是在双电梯布置的情况下,其中一部电梯发生故障导致人员被困,从而通过运用另一部可使用的电梯下降或上升至故障电梯高度,同时将两部电梯相对一侧的安全门61打开后,随后建立起过桥组件3,顺利的将被困人员救出。

具体的,过桥组件3的安装;当救援人员在救援轿厢内系好安全带,然后用钥匙将救援轿厢侧的安全门61向内打开,打开救援轿厢安全门61后,立刻将安全带挂在轿厢立柱11的安全带卡扣113上,然后根据两个轿厢踏板31与井道钢梁的位置关系选择踏板31过桥的搭载方式,故障轿厢、救援轿厢、井道钢梁的关系如图1和图2中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救援轿厢侧踏板31必须搭载在上侧支架上,故障轿厢侧可以搭载在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上,当故障轿厢侧第一支架1高于井道钢梁的情况,如图1所示的情况时,移动救援电梯使之到达图示位置,此时踏板31处于两侧的第一支架1上;当故障轿厢侧第一支架1与井道钢梁平层或低于的情况出现,此时踏板31无法搭载到故障侧第一支架1上,此时需要搭载在故障侧第二支架2上。

上述中提到的井道钢梁是指井道安装电梯过程中用于承受电梯及自身载荷所设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上述踏板31具有足够的延伸长度,本实施例中,踏板31内可以有一块可伸缩的附属踏板31设置,并且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螺栓41结构固定,保证踏板31在伸缩后的安全性;当上述踏板31设置位置确定之后,踏板31铺设在两侧的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上,此时要确定踏板31是否安装完毕。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踏板31安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板31的一侧面敞开设置,且踏板31与所述第一支架1之间设有固定二者的U型卡环312;具体参照图1所示,通过U型卡环312的卡入可以使踏板31平稳的设置在第一支架1上,不会出现一端突然翘起的情况。

其次,扶手121的安装;参照图5所示,踏板31安装完成后开始安装扶手121,将救援轿厢和故障轿厢外壁上的扶手121分别搭在对面轿厢扶手121框上,用螺栓41将扶手121紧固在扶手121框上,扶手121安装完毕后检查其是否安装牢固;上述中故障侧的扶手121和救援侧的扶手121是相互错位设置的,这里的错位设置指的是,两根扶手121的安装不会发生干涉,且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撤离通道。

另外的,这里两根扶手121的设置对应形成一个防护结构,保证被困人员能够沿着扶手121和踏板31形成的通道撤离。

随后,故障轿厢的安全门61开锁及乘客撤离;参照图6所示,救援人员踩着踏板31过桥,扶着扶手121,从外侧将故障轿厢安全门61打开,然后把乘客依次从故障轿厢引导到救援轿厢内,从而达到了一个整体救援的方案和结构。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踏板31的可拆连接以及扶手121转动后的可拆连接均是通过螺栓41连接进行的,而为了使救援人员更好的进行安装或拆除,这里的螺母42使用的是蝶形螺母42,方便救援人员安装。

进一步的,上述踏板31的顶面和侧面上均开设有螺孔311,顶面上的螺孔311是用于和两侧的第一支架1进行固定的,而侧面的螺孔311是用于和内部伸缩处理的踏板31进行固定的,保证伸缩后的踏板31处于稳定的状态。

参照图6所示,为了方便两部电梯对侧安全门61的打开或者关闭,本实施例中,轿厢安全门61应向轿内开启,安全门61的位置应避开轿厢侧导轨,并且轿厢安全门61上设计有手动上锁的装置,同时可以用专用三角钥匙从轿厢内将其打开,锁为机电联锁控制,安全门61打开时,安全回路断开,电梯停止运行,安全门61轿外侧外挂安装踏板31过桥;这部分结构在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故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的,为了方便安全门61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轿厢立柱11上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安装安全门61的横板111和立框112,并且上述安全门61均是安装在轿壁61之间的。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
  • 拍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电影拍摄场景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图像拍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及拍摄装置
  • 拍摄装置、认证装置、拍摄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可弯曲电子设备、可弯曲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51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