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脱硫系统的高效湍流反应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25


一种用于脱硫系统的高效湍流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脱硫系统的高效湍流反应器。

背景技术

脱硫,泛指燃烧前脱去燃料中的硫分以及烟道气排放前的去硫过程。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国内外脱硫技术按照脱硫过程分为:湿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三大类工艺。目前国内大型脱硫机组80%的工艺为湿法脱硫技术,而脱硫塔是对进行湿法脱硫技术进行脱硫处理的塔式设备。

现有技术为了提高烟气脱硫系统的效率,普遍为增加循环泵的流量,这大大增加了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行的成本,同时增加改造改造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脱硫系统的高效湍流反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脱硫系统的高效湍流反应器,被布置在脱硫塔入口烟道与最下层喷淋层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型框架以及设置在锥型框架内侧的锥状烟液混合部;

所述锥型框架由安装环、若干个分隔片及中心定位块合围构成,所述安装环可拆卸设置在脱硫塔内,若干个分隔片沿圆周方向均匀倾斜设置在安装环的顶部,中心定位块设置在若干个分隔片远离安装环的一端;

所述锥状烟液混合部包括弹性带体,弹性带体以圆锥螺旋结构盘绕在锥型框架内,所述弹性带体的螺旋边倾斜设置,且弹性带体的螺旋边斜度大于分隔片斜度,弹性带体的螺旋边上部边缘与分隔片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体的相邻螺旋边具有重叠部分,且相邻螺旋边的重叠部分具有间隙形成螺旋进烟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片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且分隔片底面朝向锥型框架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带体的螺旋边截面包括倾斜段,以及连接在倾斜段底端并朝外部的弯曲段,弹性带体的螺旋边弯曲段内侧在螺旋进烟缝隙内形成一螺旋集液槽,且螺旋集液槽最底端的安装环处开设有收集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下部还设置有一环状管,环状管的一部分贯穿入收集槽内并与收集槽内的底部连通,环状管的内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连接有倾斜向下的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微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带体的螺旋边外部均匀设置有微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的顶部还设置有围板,围板与最下层的圆锥螺旋结构底部连接,所述中心定位块与圆锥螺旋结构的顶部开口适配并封堵圆锥螺旋结构的顶部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静态设备,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不会增加电耗,降低运行成本,对原有脱硫塔结构改动量较小,基本无需改动,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建设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锥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锥状烟液混合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B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安装在脱硫塔中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脱硫塔;200、锥型框架;210、安装环;211、收集槽;212、围板;220、分隔片;230、中心定位块;300、锥状烟液混合部;310、弹性带体;311、倾斜段;312、弯曲段;313、螺旋集液槽;320、螺旋进烟缝隙;400、环状管;41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脱硫系统的高效湍流反应器,被布置在脱硫塔100入口烟道与最下层喷淋层之间,包括锥型框架200以及设置在锥型框架200内侧的锥状烟液混合部300;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锥型框架200由安装环210、若干个分隔片220及中心定位块230合围构成,所述安装环210可拆卸设置在脱硫塔100内,若干个分隔片220沿圆周方向均匀倾斜设置在安装环210的顶部,中心定位块230设置在若干个分隔片220远离安装环210的一端;锥型框架200可作为锥状烟液混合部300的外部框架,锥状烟液混合部300可依托锥型框架200能固定在脱硫塔100入口烟道与最下层喷淋层之间,当脱硫塔100内喷淋层的浆液自上而下与锥状烟液混合部300及分隔片220接触后,在冲击下浆液能分成数股小液滴,以在锥状烟液混合部300上方形成溅射的小液滴,及锥状烟液混合部300的表面形成水膜,当烟气自下而上经过锥状烟液混合部300,与锥状烟液混合部300表面水膜及溅射的小液滴充分接触,能提高了浆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脱硫效率。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所述锥状烟液混合部300包括弹性带体310,弹性带体310以圆锥螺旋结构盘绕在锥型框架200内侧,所述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倾斜设置,且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斜度大于分隔片220斜度,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上部边缘与分隔片220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体310的相邻螺旋边具有重叠部分,且相邻螺旋边的重叠部分具有间隙形成螺旋进烟缝隙320。锥状烟液混合部300整体外形呈圆锥状,即圆锥螺旋结构在脱硫塔100的轴向方向延伸使其外侧面形成圆锥面,相对于平面而言,圆锥螺旋结构的圆锥面能增大与自上而下浆液面接触面积,进而使浆液能在圆锥螺旋结构的圆锥面接触后,即与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接触后,在冲击下发生多次多角度弹射溅射,使锥状烟液混合部300上方形成溅射的小液滴粒径更小,范围更广,并且由于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倾斜设置,当小液滴粒与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接触后会向下流动,以促进浆液在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外壁形成水膜,能进一步提高了浆液与烟气接触面积,提高浆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脱硫效率。

除此之外,弹性带体310的相邻螺旋边形成的螺旋进烟缝隙320,一方面还能减小对脱硫塔100烟气的阻挡面积,使烟气能更顺畅的经过锥状烟液混合部300与浆液形成的溅射的小液滴及水膜接触,进而提高脱硫效率,另一方面对烟气进行引导促使烟气能与弹性带体310螺旋边的水膜接触,提高浆液的利用率,在上述对烟气引导过程中,烟气整体流向是朝向脱硫塔100中部流动的,此还能进一步地促使烟气更加充分的与脱硫系统中高效湍流反应器上方喷淋层的浆液接触,原因是因为喷淋层是由均匀设置在脱硫塔100外周的喷头喷射的浆液形成,一般喷头都是倾斜朝向脱硫塔100中心,因此,脱硫塔100靠近中部浆液更多,烟气朝向脱硫塔100中部流动能使烟气充分的与脱硫塔100的喷淋层的浆液接触,提高浆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脱硫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上部边缘与分隔片220固定连接,且弹性带体310具有弹性,当浆液与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接触后,在冲击下还能使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发生微量振动,进一步促进浆液在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外壁形成水膜。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片220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且分隔片220底面朝向锥型框架200的中部。基于上述的设计,一方面能提高分隔片220整体强度,以提高本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使浆液与分隔片220的斜面接触,使浆液在与分隔片220斜面接触后朝向相邻分隔片220之间溅射掉落至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上。

如图8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截面包括倾斜段311,以及连接在倾斜段311底端并朝外部弯曲的弯曲段312,弹性带体310螺旋边的弯曲段312内侧在螺旋进烟缝隙320内形成一个螺旋集液槽313,且螺旋集液槽313最底端的安装环210处开设有收集槽211。基于上述的设计,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的倾斜段311可供浆液形成水膜,当水膜流动至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的弯曲段312后,可顺着螺旋集液槽313向下流动至收集槽211内进行储存,在实际使用时,施工人员可外接抽吸组件对浆液进行再次利用,提高浆液的利用率。

如图2和图8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环210下部还设置有一环状管400,环状管400一部分贯穿入收集槽211内并与收集槽211内的底部连通,环状管400的内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连接有倾斜向下的连接管410,且连接管410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微孔。基于上述的设计,环状管400能将收集槽211内的浆液引出排入连接管410内,当烟气经过连接管410后通过微孔与浆液再次接触,进一步地提高烟气与浆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脱硫效果。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外部均匀设置有微槽(未示出)。基于上述的设计,该微槽能存储少量的浆液,提高浆液在弹性带体310的螺旋边外部的时间,从而提高浆液的利用率。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环210的顶部还设置有围板212,围板212与最下层的圆锥螺旋结构底部连接,所述中心定位块230与圆锥螺旋结构的顶部开口适配并封堵圆锥螺旋结构的顶部开口。避免烟气从圆锥螺旋结构的底部及顶部开口逸出,未与圆锥螺旋结构外侧飞溅的小液滴及水膜充分接触,影响脱硫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