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环网柜是完成配电系统中电缆线路的汇集和分接功能且具备控制测量等的专用电气连接设备。当前在对环网柜电缆连接点进行压力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很大程度地依赖人工评估和螺丝紧固措施以确保电缆接头鼻子和环网柜压接表面之间保持足够的接触面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从柜子底部伸出的电缆并非总能保持完全垂直于地面的时候,即使我们利用螺丝加以矫正,也不能够充分保障电缆接头与环网柜压接表面实现完美的契合度。这可能会导致长期运行下局部过热甚至电缆接头被击穿的问题,给设备的安全性带来了风险。因此,当前的人工测试手段无法为环网柜电缆接头压力状态提供精确且可靠的评估。

现有的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不实检测装置包括:大圆管、小圆管和透明旋钮,将小圆管安装在固定电缆的丝杠上,手持大圆管握把使其前端完全贴合电缆鼻子,再旋转透明旋钮观察旋钮上辅助线是否与小圆管上的辅助线重合,如果重合则代表电缆接头已压接实,反之则需要重新安装。其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结果准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当安装工人安装完电缆接头后,可有效判断出接头是否完全贴合压接面,从而大大降低电缆接头压接不实的风险,达到降低环网柜事故发生率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电缆安装过程中,电缆的安装方向是多变的,该环网柜电缆压接不实检测装置无法根据电缆的方向进行调节式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以便于根据电缆的任意位置进行转向时检测压接状况,提高便捷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包括:

大圆管;所述大圆管的顶部开设有顶部辅助线槽,所述大圆管的中部开设有侧向辅助线槽;所述大圆管的一端垂直贴合有电缆鼻子,所述电缆鼻子的中部活动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贯穿所述大圆管;

小圆管;所述小圆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大圆管内,所述小圆管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辅助线槽;

插接在所述大圆管另一端内壁的连接部;

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透明旋钮;所述透明旋钮的中段开设有第二辅助线槽;

旋转所述透明旋钮,当所述第二辅助线槽与所述第一辅助线槽重合时,确定电缆接头已压接实。

优选地,所述顶部辅助线槽和侧向辅助线槽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大圆管的内壁,且所述透明旋钮的直径与所述大圆管的直径一致。

优选地,所述丝杠活动连接有螺杆。

优选地,所述螺杆的下段外壁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所述螺杆的上段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优选地,所述丝杠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小圆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透明旋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钮把手。

优选地,所述大圆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大圆管把手。

优选地,所述小圆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大圆管与所述透明旋钮的长度之和。

优选地,所述大圆管的内径与所述透明旋钮的内径大于所述小圆管的外径。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在大圆管右侧安装了一个垂直的电缆鼻子,并在其中设置了可移动的丝杠。此外,小圆管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可以与丝杠外部的外螺纹紧密结合,起到定位作用;操作者只需握住大圆管的手柄并将其前端贴合到电缆鼻子上,然后旋转透明旋钮并观察辅助线槽的位置关系,就可以确定电缆连接点是否已经压实。若两者重合,则表明电缆接头已经成功压接;否则,需要重新安装。此设计还具备灵活转向的功能,可以在任何电缆位置进行检测,十分实用。本发明还在丝杠内部设置了可旋转的螺杆,其上部装有固定的转动杆,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转动杆来调节螺杆的位置,最后利用设置在螺杆下方的限位螺帽对其进行固定。只需要将小圆管通过螺纹连接到电缆鼻子上的丝杠上,并将大圆管套在外面即可完成安装过程。整个观察过程直观清晰,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和效率。此外,本发明采用了一些简单且相互配合的部件,无需复杂的结构就能实现准确的功能需求,具有很高的精度以及较低的成本优势,适合广泛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圆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大圆管;2、小圆管;3、第一辅助线槽;4、限位孔;5、透明旋钮;6、连接部;7、第二辅助线槽;8、旋钮把手;9、顶部辅助线槽;10、侧向辅助线槽;11、大圆管把手;12、电缆鼻子;13、丝杠;14、螺杆;15、限位螺帽;16、转动杆;17、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发明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长度”、“周向”、“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环网柜电缆压接检测装置,包括:

大圆管1;所述大圆管1的顶部开设有顶部辅助线槽9,所述大圆管1的中部开设有侧向辅助线槽10;所述大圆管1的一端垂直贴合有电缆鼻子12,所述电缆鼻子12的中部活动设置有丝杠13;所述丝杠13贯穿所述大圆管1;

小圆管2;所述小圆管2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大圆管1内,所述小圆管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辅助线槽3;

插接在所述大圆管1另一端内壁的连接部6;

连接在所述连接部6上的透明旋钮5;所述透明旋钮5的中段开设有第二辅助线槽7;

旋转所述透明旋钮5,当所述第二辅助线槽7与所述第一辅助线槽3重合时,确定电缆接头已压接实。

具体地,在大圆管1顶部设置有顶部辅助线槽9,大圆管1中段外壁设有侧向辅助线槽10。大圆管1左端内壁插接有连接部6,连接部6外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旋钮5,透明旋钮5中段外壁设有第二辅助线槽7,透明旋钮5底部固定连接有旋钮把手8。小圆管2中段外壁设有第一辅助线槽3,小圆管2右段开设有限位孔4。大圆管1右端垂直贴合有电缆鼻子12,电缆鼻子12中段开设的限位孔内壁活动设置有丝杠13,右段开设的限位孔内壁活动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下段外壁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15,螺杆14上段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6。小圆管2右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17,大圆管1底部固定连接有大圆管把手11。

在配合滑动连接于大圆管1左端内壁有连接部6,连接的连接部6内壁滑动连接于大圆管1左端内壁。固定连接在连接部6左端的透明旋钮5中段外壁开设有第二辅助线槽7,与侧向辅助线槽10相重合。透明旋钮5的直径与大圆管1直径一致。顶部辅助线槽9和侧向辅助线槽10垂直设置。大圆管把手11和旋钮把手8便于进行持握调节对准。丝杠13贯穿于大圆管1内壁,丝杠13左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与小圆管2右端的内壁设置的内螺纹17相啮合,即可对连接的小圆管2和丝杠13进行限位。大圆管1和小圆管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小圆管2的长度大于大圆管1与透明旋钮5的长度之和。大圆管1的内径和透明旋钮5的内径大于小圆管2的外径。在丝杠13右段开设的限位孔内壁活动设置有螺杆14,固定连接在螺杆14上段外壁有转动杆16,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6,使得连接的螺杆14进行转动,螺纹连接在螺杆14下段外壁的限位螺帽15对连接的螺杆14进行限位,使得连接的丝杠13被限位。固定完限位螺帽15后,将小圆管2通过内螺纹17拧在电缆鼻子12的丝杠13上。

在实施时,可通过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将小圆管2通过内螺纹17拧在电缆鼻子12的丝杠13上;然后,将大圆管1套在小圆管2外,手持大圆管把手11使大圆管1的前端完全贴合电缆鼻子12;最后,旋转透明旋钮5观察其上的第二辅助线槽7是否与小圆管2的第一辅助线槽3重合,以判断电缆接头是否已压接实。如重合,则表示电缆接头已压接实,反之则需要重新安装。此外,可根据电缆的任意位置进行转向时的检测,确保压接实的可靠性。这一实施方式具有便捷实用的特点。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在大圆管右侧安装了一个垂直的电缆鼻子,并在其中设置了可移动的丝杠。此外,小圆管的内部设有螺纹,可以与丝杠外部的螺纹紧密结合,起到定位作用;操作者只需握住大圆管的手柄并将其前端贴合到电缆鼻子上,然后旋转透明旋钮并观察辅助线槽的位置关系,就可以确定电缆连接点是否已经压实。若两者重合,则表明电缆接头已经成功压接;否则,需要重新安装。此设计还具备灵活转向的功能,可以在任何电缆位置进行检测,十分实用。本发明还在丝杠内部设置了可旋转的螺杆,其上部装有固定的转动杆,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转动杆来调节螺杆的位置,最后利用设置在螺杆下方的限位螺帽对其进行固定。只需要将小圆管通过螺纹连接到电缆鼻子上的丝杠上,并将大圆管套在外面即可完成安装过程。整个观察过程直观清晰,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和效率。此外,本发明采用了一些简单且相互配合的部件,无需复杂的结构就能实现准确的功能需求,具有很高的精度以及较低的成本优势,适合广泛推广和应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4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