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49:2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件加工机床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

背景技术

在大型机械及石油开采设备制造等领域中,经常需要使用铸造工艺来制造零部件,尤其是弯管类的铸件,由于铸造工艺需要使用各种模具,模具的分型面尺寸常常具有一定的误差,导致铸件在分型线附近产生毛边,这种毛边影响铸件的外形尺寸精度,同时影响铸件的外观。

现有技术在修整铸件毛边时,需要先将铸件装夹在机床上,加工一侧的毛边,然后重新装夹后再加工另一侧的毛边,反复装夹,工作效率较低,尤其对于一些尺寸较大的铸件,需要使用起重设备,操作更加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该弯管铸件修整机床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加工装置,底座上方转动连接有矩形框,矩形框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底座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矩形框的矩形框驱动装置,矩形框一与转动轴线平行的侧边上安装有若干第一夹持装置,矩形框的另一与转动轴线平行的侧边上安装有若干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能够相向运动夹住铸件,底座上部开设有用于避让矩形框的矩形框避让槽,底座上部滑动连接有前滑板及后滑板,底座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前滑板的前驱动装置及用于驱动后滑板的后驱动装置。使用时,首先,矩形框处于竖直状态,前滑板及后滑板相向运动,前滑板及后滑板分别位于矩形框两侧,将铸件放置在前滑板或后滑板上并推动到矩形框内侧,前滑板或后滑板为铸件提供支撑,有利于铸件的装夹;然后,启动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相向运动夹住铸件,具体的,以第一夹持装置在上方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夹持装置先向下运动,固定铸件,第二夹持装置再向上运动,顶起铸件,前滑板及后滑板相背运动,矩形框可以正常转动。

当需要修整铸件一侧的毛边时,转动矩形框,使铸件一侧的毛边与加工装置相适应,在本实施例当中,此毛边位于上部;当需要修整铸件另一侧的毛边时,转动矩形框,使铸件另一侧的毛边与加工装置相适应,不必反复装夹铸件,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油缸,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油缸,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均包括缸体,缸体内开设有两处活塞活动孔,活塞活动孔内滑动连接有油缸顶杆,缸体前端开设有容油缸顶杆穿出的顶杆过孔,缸体上开设有同时与两处活塞活动孔前端连通的出油孔,缸体后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缸盖,缸盖上开设有进油孔,缸体后端开设有同时与两处活塞活动孔后端连通的分油槽,进油孔与分油槽连通,同一缸体上的两件油缸顶杆沿矩形框的转动周向布置。需要装夹铸件时,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上的油缸顶杆伸出,从两侧相向运动夹住铸件,同一缸体上两处活塞活动孔的后端相互连通,两处活塞活动孔中的油压相同,在铸件表面形状不规则、两件油缸顶杆伸出的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下,两件油缸顶杆对铸件施加的压力相同,有利于两件油缸顶杆同时充分与铸件表面充分接触,适应不同的铸件,提高装夹的牢固度。

优选的,所有第一油缸的进油孔与第一进油管连通,所有第一油缸的出油孔与第一出油管连通;所有第二油缸的进油孔与第二进油管连通,所有第二油缸的出油孔与第二出油管相连通。需要装夹铸件时,所有第一油缸上活塞活动孔中的油压相同,油缸顶杆对铸件施加的压力相同,有利于油缸顶杆同时充分与铸件表面充分接触,适应不同的铸件,提高装夹的牢固度。所有第二油缸上活塞活动孔中的油压相同,油缸顶杆对铸件施加的压力相同,有利于油缸顶杆同时充分与铸件表面充分接触,适应不同的铸件,提高装夹的牢固度。

优选的,第一油缸的前端与矩形框内侧平齐,第二油缸的前端与矩形框内侧平齐,当矩形框处于竖直状态时,矩形框内侧与前滑板及后滑板的上侧面平齐。当装夹铸件时,避免铸件碰撞第一油缸或第二油缸。

优选的,若干第一油缸沿左右方向均匀设置,若干第二油缸沿左右方向均匀设置。使用时,铸件的装夹更均匀,提高装夹的牢固度。

优选的,矩形框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底座上部连接有两件轴承座,矩形框位于两件轴承座之间、且转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矩形框驱动装置包括主电机,主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变速箱,主变速箱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使用时,启动主电机,主电机驱动矩形框转动。

优选的,前滑板下部安装有前齿条,底座上转动连接有前齿轮驱动轴,前齿轮驱动轴上安装有与前齿条啮合的前齿轮,前驱动装置包括前驱动电机,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前齿轮驱动轴连接;后滑板下部安装有后齿条,底座上转动连接有后齿轮驱动轴,后齿轮驱动轴上安装有与后齿条啮合的后齿轮,后驱动装置包括后驱动电机,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后齿轮驱动轴连接。使用时,启动前驱动电机,驱动前齿轮转动,带动前齿条及前滑板运动;启动后驱动电机,驱动后齿轮转动,带动后齿条及后滑板运动。

优选的,底座开设有用于避让前齿轮的前齿轮避让槽,底座开设有用于避让后齿轮的后齿轮避让槽。使用时,保证前齿轮、后齿轮运动平稳,减少与其他机构的磕碰。

优选的,底座上部开设有前滑板槽及后滑板槽,前滑板位于前滑板槽内,前滑板上侧面与底座上侧面平齐;后滑板位于后滑板槽内,后滑板上侧面与底座上侧面平齐。装夹铸件时,方便铸件在底座、前滑板及后滑板之间运动。

优选的,前滑板下部安装有前燕尾,前滑板槽底部开设有与前燕尾配合的前燕尾槽及用于避让前齿条的前齿条避让槽;后滑板下部安装有后燕尾,后滑板槽底部开设有与后燕尾配合的后燕尾槽及用于避让后齿条的后齿条避让槽。使用时,前滑板及后滑板运动平稳。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需要修整铸件一侧的毛边时,转动矩形框,使铸件一侧的毛边与加工装置相适应;当需要修整铸件另一侧的毛边时,转动矩形框,使铸件另一侧的毛边与加工装置相适应,不必反复装夹铸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截面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截面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截面C-C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截面D-D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截面E-E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铸件安装过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铸件安装过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铸件安装过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铸件安装过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中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中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截面F-F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截面G-G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前滑板;3、前滑板槽;4、前驱动电机;5、主电机;6、主变速箱;7、轴承座;8、转轴;9、矩形框;10、铸件;11、毛边;12、第一油缸;13、立柱;14、上横梁;15、主轴箱;16、加工装置;17、下横梁;18、后滑板;19、后滑板槽;20、前燕尾;21、前燕尾槽;22、前齿条;23、前齿条避让槽;24、第二油缸;25、前齿轮驱动轴;26、前齿轮;27、前齿轮避让槽;28、后齿轮驱动轴;29、后齿轮;30、后齿轮避让槽;31、后燕尾;32、后燕尾槽;33、后齿条;34、后齿条避让槽;35、矩形框避让槽;36、后驱动电机;37、油缸顶杆;38、第一进油管;39、第一出油管;40、第二进油管;41、第二出油管;42、缸体;43、顶杆过孔;44、活塞;45、活塞活动孔;46、缸盖;47、进油孔;48、分油槽;49、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到14所示,一种弯管铸件修整机床,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加工装置16,具体的,底座1后部安装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横梁17,下横梁17上滑动连接有能够沿左右方向运动的立柱13,立柱13上滑动连接有能够升降的上横梁14,上横梁14沿前后方向延伸,上横梁14上滑动连接有能够沿前后方向运动的主轴箱15,加工装置16安装在主轴箱15上。立柱13如何沿左右方向运动、上横梁14如何升降、主轴箱15如何沿前后方向运动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加工装置16可以为砂轮、铣刀等,其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底座1上方转动连接有矩形框9,矩形框9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底座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矩形框9的矩形框驱动装置,矩形框9一与转动轴线平行的侧边上安装有若干第一夹持装置,矩形框9的另一与转动轴线平行的侧边上安装有若干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能够相向运动夹住铸件10,底座1上部开设有用于避让矩形框9的矩形框避让槽35,底座1上部滑动连接有前滑板2及后滑板18,底座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前滑板2的前驱动装置及用于驱动后滑板18的后驱动装置。使用时,首先,矩形框9处于竖直状态,前滑板2及后滑板18相向运动,前滑板2及后滑板18分别位于矩形框9两侧,将铸件10放置在前滑板2或后滑板18上并推动到矩形框9内侧,前滑板2或后滑板18为铸件10提供支撑,有利于铸件10的装夹;然后,启动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相向运动夹住铸件10,具体的,以第一夹持装置在上方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夹持装置先向下运动,固定铸件10,第二夹持装置再向上运动,顶起铸件10,前滑板2及后滑板18相背运动,矩形框9可以正常转动。输水或输油的弯管铸件外侧仅需要去除毛边11、刷漆即可,无需多余的后续加工。

当需要修整铸件10一侧的毛边11时,转动矩形框9,使铸件10一侧的毛边11与加工装置16相适应,在本实施例当中,此毛边11位于上部;当需要修整铸件10另一侧的毛边11时,转动矩形框9,使铸件10另一侧的毛边11与加工装置16相适应,不必反复装夹铸件10,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油缸12,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油缸24,第一油缸12及第二油缸24均包括缸体42,缸体42内开设有两处活塞活动孔45,活塞活动孔45内滑动连接有活塞44,活塞44前端连接有油缸顶杆37,具体的,油缸顶杆37前端呈半球形,有利于油缸顶杆37与铸件10表面充分接触。缸体42前端开设有容油缸顶杆37穿出的顶杆过孔43,缸体42上开设有同时与两处活塞活动孔45前端连通的出油孔49,缸体42后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缸盖46,缸盖46上开设有进油孔47,缸体42后端开设有同时与两处活塞活动孔45后端连通的分油槽48,进油孔47与分油槽48连通,同一缸体42上的两件油缸顶杆37沿矩形框9的转动周向布置。需要装夹铸件10时,第一油缸12及第二油缸24上的油缸顶杆37伸出,从两侧相向运动夹住铸件10,同一缸体42上两处活塞活动孔45的后端相互连通,两处活塞活动孔45中的油压相同,在铸件10表面形状不规则、两件油缸顶杆37伸出的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下,两件油缸顶杆37对铸件10施加的压力相同,有利于两件油缸顶杆37同时充分与铸件10表面充分接触,适应不同的铸件10,提高装夹的牢固度。

所有第一油缸12的进油孔47与第一进油管38连通,所有第一油缸12的出油孔49与第一出油管39连通;所有第二油缸24的进油孔47与第二进油管40连通,所有第二油缸24的出油孔49与第二出油管41相连通。需要装夹铸件10时,所有第一油缸12上活塞活动孔45中的油压相同,油缸顶杆37对铸件10施加的压力相同,有利于油缸顶杆37同时充分与铸件10表面充分接触,适应不同的铸件10,提高装夹的牢固度。所有第二油缸24上活塞活动孔45中的油压相同,油缸顶杆37对铸件10施加的压力相同,有利于油缸顶杆37同时充分与铸件10表面充分接触,适应不同的铸件10,提高装夹的牢固度。

第一油缸12的前端与矩形框9内侧平齐,第二油缸24的前端与矩形框9内侧平齐,当矩形框9处于竖直状态时,矩形框9内侧与前滑板2及后滑板18的上侧面平齐。当装夹铸件10时, 避免铸件10碰撞第一油缸12或第二油缸24。若干第一油缸12沿左右方向均匀设置,若干第二油缸24沿左右方向均匀设置。使用时,铸件10的装夹更均匀,提高装夹的牢固度。

矩形框9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8,底座1上部连接有两件轴承座7,矩形框9位于两件轴承座7之间、且转轴8与轴承座7转动连接,矩形框驱动装置包括主电机5,主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变速箱6,主变速箱6的输出端与转轴8连接。使用时,启动主电机5,主电机5驱动矩形框9转动。

前滑板2下部安装有前齿条22,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前齿轮驱动轴25,前齿轮驱动轴25上安装有与前齿条22啮合的前齿轮26,前驱动装置包括前驱动电机4,前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前齿轮驱动轴25连接;后滑板18下部安装有后齿条33,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后齿轮驱动轴28,后齿轮驱动轴28上安装有与后齿条33啮合的后齿轮29,后驱动装置包括后驱动电机36,后驱动电机36的输出端与后齿轮驱动轴28连接。使用时,启动前驱动电机4,驱动前齿轮26转动,带动前齿条22及前滑板2运动;启动后驱动电机36,驱动后齿轮29转动,带动后齿条33及后滑板18运动。

底座1开设有用于避让前齿轮26的前齿轮避让槽27,底座1开设有用于避让后齿轮29的后齿轮避让槽30。使用时,保证前齿轮26、后齿轮29运动平稳,减少与其他机构的磕碰。

底座1上部开设有前滑板槽3及后滑板槽19,前滑板2位于前滑板槽3内,前滑板2上侧面与底座1上侧面平齐;后滑板18位于后滑板槽19内,后滑板18上侧面与底座1上侧面平齐。装夹铸件10时,方便铸件10在底座1、前滑板2及后滑板18之间运动。

前滑板2下部安装有前燕尾20,前滑板槽3底部开设有与前燕尾20配合的前燕尾槽21及用于避让前齿条22的前齿条避让槽23;后滑板18下部安装有后燕尾31,后滑板槽19底部开设有与后燕尾31配合的后燕尾槽32及用于避让后齿条33的后齿条避让槽34。使用时,前滑板2及后滑板18运动平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59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