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达氏鲟驯食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4:28


一种达氏鲟驯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人工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达氏鲟驯食方法。

背景技术

达氏鲟(学名:Acipenser dabryanus)是鲟科、鲟属鱼类。资料记载,在1976年对野生达氏鲟亲鱼开展了拴养繁殖。虽然达氏鲟的人工繁殖多年前就取得了成功,但是关于达氏鲟稚鱼驯食未见详细报道。达氏鲟稚鱼阶段体质较弱,易患病,死亡率较高,高效的达氏鲟驯食方法将大大提高达氏鲟稚鱼的成活率。并且达氏鲟在实际生产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达氏鲟多个家系繁殖,会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现象,而不同家系之间的子代生长速度存在差异,有的家系存在遗传性疾病。如果不同家系混养,会造成评价每个家系的繁殖性能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下一代达氏鲟的养殖计划。如何高效进行驯养达氏鲟幼苗已成为保护达氏鲟的重要工作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达氏鲟驯食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达氏鲟驯养的成功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达氏鲟驯食方法,分为水蚯蚓投喂阶段、诱食阶段和人工合成饲料投喂阶段。所述的水蚯蚓投喂阶段的投喂方法为:待孵化后的达氏鲟稚鱼的卵黄囊即将消失时候,把打碎的水蚯蚓投喂到达氏鲟养殖池内。打碎的水蚯蚓的长度为0.8-1毫米,以后每天打碎的水蚯蚓长度增加5-10%。投喂达氏鲟时候,水蚯蚓里面不能掺杂水蚯蚓的血水。达氏鲟的养殖密度根据养殖池底的表面积计算,养殖密度为300-500尾/m

所述的诱食阶段为当水蚯蚓投喂阶段达氏鲟死亡率居高不下时候(达到7%)或者达氏鲟体长超过5厘米时候,即开始进入诱食阶段,进行驯食。驯食时候投喂的饵料为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混合物。开始投喂达氏鲟时候,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为9:1进行混合,以后每天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逐渐减少10%。具体混合方法为:取少量的合成饲料和去水的水蚯蚓进行反复混合,期间用电风扇吹干水分,然后在加入少量的合成饲料再反复混合,混匀后在加入少量的水蚯蚓不断混合,待电风扇吹干水分后,在加入少量饲料进行混合。按照这样的方法直至添加完水蚯蚓和合成饲料。待水蚯蚓和合成饲料混合完毕后即可投喂达氏鲟。投喂达氏鲟时候采取少量多次方法。每两小时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达氏鲟体重的0.5-1%。每天投喂次数为6-10次。水蚯蚓的每天投喂量为达氏鲟体重总量的5-9%。如果当天达氏鲟进食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则第二天降低10%的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如果当天进食状况较差则第二天保持前一天的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进行投喂。投喂15分钟后,要将水蚯蚓的残饵排出养殖池。投喂水蚯蚓之前要把达氏鲟的粪便排出养殖池。投喂水蚯蚓时候,应当停水和停气。待投喂水蚯蚓投喂结束后,立刻进水和进气,养殖池内水流的速度为0.1-0.2米/秒。当同一个养殖池内的达氏鲟个体差异达到最大个体和最小个体比超过1.5:1时,则进行分池养殖,即把大个体达氏鲟养在同一个养殖池内,小个体达氏鲟养殖在同一个养殖池内。当养殖池内达氏鲟当天死亡率超过3%,则进行消毒。具体消毒方法为,在养殖池内放置工业盐,使养殖池内的工业盐密度达到5-10kg/m

所述的人工饲料投喂阶段为当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降为0,即所有的达氏鲟完全可以摄食合成饲料时候,则完全实现达氏鲟的食物驯食。每天对达氏鲟投喂合成饲料即可。每天对达氏鲟早晚投喂两次即可。饲料的每天投喂量为达氏鲟体重总量的4-5%。驯食成功后的达氏鲟养殖密度为80-100尾/m

本方法还提供了一种在驯食过程中避免不同达氏鲟家系混乱的方法,防止体弱的家系个体混入发育较好的家系群体中,影响发育较好的家系的驯食。具体方法为当同一个养殖池内的达氏鲟个体差异达到最大个体和最小个体比超过1.5:1时,则进行分池养殖,即把大个体达氏鲟养在同一个养殖池内,小个体达氏鲟养殖在同一个养殖池内。但实际生产中,会有不同家系养殖在不同的养殖缸内,在挑大小不同个体的实际生产时候,经常出现不同家系个体放置混乱的现象。当出现这一现象时候,从待放置的群体中随机挑选6尾达氏鲟,然后从待放置的每个养殖缸内随机挑选6尾达氏鲟,最后所有的个体进行亲缘关系分析,鉴定出待放置的达氏鲟群体和哪一个养殖缸为同一家系。具体鉴定方法如下:1)提取待放置群体达氏鲟个体和待放置的每个养殖缸内达氏鲟个体DNA;2)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微卫星引物对待测达氏鲟DNA进行PCR扩增;3)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然后进行银染,读取每个待测样本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4)用遗传软件测量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绘制UPGMA聚类分析图,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区分不同家系的个体。所述的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15ul:10×PCR Buffer 1.5ul,2.5mmol/L dNTP0.5ul,MgCl

具体引物组信息如下:

第1组:

1F为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CTGTGTCTTCTGCTCCTGGT;

1R为SEQ ID NO:2所示核苷酸序列;GCATGTCAGGGCCGGTATTA;

2F为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CCTGAAGGCTACCAGACCAC;

2R为SEQ ID NO:4所示核苷酸序列;AAGAGAGCTTTACCGCCTGG;

第2组:

3F为SEQ ID NO:5所示核苷酸序列;TCCCATGCTGCATTAAGCCA;

3R为SEQ ID NO:6所示核苷酸序列;TCACAGAGTACTGCTCCAGC;

4F为SEQ ID NO:7所示核苷酸序列;TGCTCTACGGTGGGTTTGTC;

4R为SEQ ID NO:8所示核苷酸序列;CAGACACAAGCCTGTCCCTT;

第3组:

5F为SEQ ID NO:9所示核苷酸序列;CATGACTGGACTGCTGTGGA;

5R为SEQ ID NO:10所示核苷酸序列;CAAACCACTTTGCCACATGC;

6F为SEQ ID NO:11所示核苷酸序列;ACTGAGCACCTGAAAACGGT;

6R为SEQ ID NO:12所示核苷酸序列;ACAATGTGCTTGTCCCCAGG;

第4组:

7F为SEQ ID NO:13所示核苷酸序列;GGATTGTGGGGAACATGGAGA;

7R为SEQ ID NO:14所示核苷酸序列;GCAACTGGCTTCATCGTAATGG;

8F为SEQ ID NO:15所示核苷酸序列;ATACAGCTGTGTCGGTGTGG;

8R为SEQ ID NO:16所示核苷酸序列;ATGCCGGTACCCGTACATTG;

第5组:

9F为SEQ ID NO:17所示核苷酸序列;CATGTTCATTGGGTCGGGGA;

9R为SEQ ID NO:18所示核苷酸序列;GGAGATACACATTCAAAGACACGG;

10F为SEQ ID NO:19所示核苷酸序列;CTGTCAGGCAGCACAAAAGG;

10R为SEQ ID NO:20所示核苷酸序列;TCAGTGTGTGTGATGAAGGCA。

上述引物退火温度为5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达氏鲟驯食方法,该方法是本团队经过长年养殖达氏鲟的过程中摸索出的,可以使达氏鲟成功实现驯食,大大的提高了达氏鲟稚鱼的成活率,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利用本方法还可以进行家系鉴定,避免达氏鲟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家系混乱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不同家系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申请人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2021年4月份,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再次成功实现达氏鲟的人工繁殖。其中数万尾达氏鲟稚鱼运到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进行驯食和饲养,这批鱼为3个全同胞家系繁殖而来。养殖池为直径为4.5米,高为1.5米的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内饲养0.8万尾达氏鲟稚鱼。水温控制在18-22℃。科研人员将达氏鲟驯食分为水蚯蚓投喂阶段、诱食阶段和人工合成饲料投喂阶段。

投喂阶段的投喂方法为:待孵化后的达氏鲟稚鱼的卵黄囊即将消失时候,把打碎的水蚯蚓投喂到达氏鲟养殖池内。打碎的水蚯蚓的长度为0.8-1毫米,以后每天打碎的水蚯蚓长度增加5-10%。投喂达氏鲟时候,水蚯蚓里面不能掺杂水蚯蚓的血水。达氏鲟的养殖密度根据养殖池底的表面积计算,养殖密度为300-500尾/m

诱食阶段为当水蚯蚓投喂阶段达氏鲟死亡率居高不下时候(达到7%)或者达氏鲟体长超过5厘米时候,即开始进入诱食阶段,进行驯食。驯食时候投喂的饵料为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混合物。开始投喂达氏鲟时候,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为9:1进行混合,以后每天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逐渐减少10%。具体混合方法为:取少量的合成饲料和去水的水蚯蚓进行反复混合,期间用电风扇吹干水分,然后在加入少量的合成饲料再反复混合,混匀后在加入少量的水蚯蚓不断混合,待电风扇吹干水分后,在加入少量饲料进行混合。按照这样的方法直至添加完水蚯蚓和合成饲料。待水蚯蚓和合成饲料混合完毕后即可投喂达氏鲟。投喂达氏鲟时候采取少量多次方法。每两小时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达氏鲟体重的0.5-1%。每天投喂次数为6-10次。水蚯蚓的每天投喂量为达氏鲟体重总量的5-9%。如果当天达氏鲟进食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则第二天降低10%的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如果当天进食状况较差则第二天保持前一天的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进行投喂。投喂15分钟后,要将水蚯蚓的残饵排出养殖池。投喂水蚯蚓之前要把达氏鲟的粪便排出养殖池。投喂水蚯蚓时候,应当停水和停气。待投喂水蚯蚓投喂结束后,立刻进水和进气,养殖池内水流的速度为0.1-0.2米/秒。当同一个养殖池内的达氏鲟个体差异达到最大个体和最小个体比超过1.5:1时,则进行分池养殖,即把大个体达氏鲟养在同一个养殖池内,小个体达氏鲟养殖在同一个养殖池内。当养殖池内达氏鲟当天死亡率超过3%,则进行消毒。具体消毒方法为,在养殖池内放置工业盐,使养殖池内的工业盐密度达到5-10kg/m

人工饲料投喂阶段为当水蚯蚓和合成饲料的比例降为0,即所有的达氏鲟完全可以摄食合成饲料时候,则完全实现达氏鲟的食物驯食。每天对达氏鲟投喂合成饲料即可。每天对达氏鲟早晚投喂两次即可。饲料的每天投喂量为达氏鲟体重总量的4-5%。驯食成功后的达氏鲟养殖密度为80-100尾/m

分别从这三个家系随机抽取6尾达氏鲟,共18尾达氏鲟,其中1-6为同一个家系,7-12为同一个家系,13-18为同一个家系。提取这18尾达氏鲟DNA,利用本方法所述的引物对每个个体DNA进行PCR扩增,具体引物组信息如下:

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15ul:10×PCR Buffer 1.5ul,2.5mmol/L dNTP 0.5ul,MgCl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然后进行银染,读取每个待测样本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用遗传软件MEGA测量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绘制UPGMA聚类分析图,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区分不同家系的个体。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一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1-6号个体聚为同一分支,7-12号个体聚为同一分支,13-18号个体聚为同一分支。该结果证明了本方法可以实现家系的鉴定,能够避免不同家系进行混养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雌性达氏鲟特异的DNA片段DSX和鉴定达氏鲟性别的方法
  • 一种适用于中华鲟、达氏鲟开口投喂水蚯蚓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37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