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房屋建筑总图设计及投资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沿线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包括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地形地貌,现阶段铁路区间房屋选址主要是现场逐点踏勘,在线路图上绘制征地界及用地图,现场踏勘条件恶劣且多为人烟稀少地区,考虑方案合理性等多因素,需要多次踏勘才能确定工点的选址,而铁路区间房屋涉及工点众多,导致选址效率低下。

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包括场地布置、护坡及挡墙设置、排水等竖向设计,以及对应的工程量统计及投资计算,现阶段主要是采用CAD图人工绘制,并逐项计算工程量,存在效率低下且工程量计算精度不高的情况,对于山区等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区域,高程起伏较大,工程数量误差较大且不直观,导致施工过程中反复较多,不利于设计质量和投资的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在铁路区间房屋踏勘、选址及总图设计中,存在踏勘效率低下且危险性高、选址难度大且易反复、总图设计质量不高、投资控制不可靠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利用GIS+BIM等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用于虚拟踏勘、三维选址、三维场地布置等方面,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设计中的弊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本发明通过设计了一种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并开发相应的系统,可实现铁路区间房屋的虚拟踏勘、三维选址、场地布置、总图设计及附属工程量的精确统计,提升房屋选址的效率,提高总图设计质量,进而有利于对房屋附属工程的投资控制,节约社会成本。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目的在于借助GIS在地理信息上的优势,解决传统现场踏勘效率低下且危险性高、选址难度大且易反复的问题,实现虚拟踏勘、三维选址、自适应场坪、自动挖填方。借助BIM在三维信息模型集成及信息属性联动等优势,解决传统总图设计不直观、设计与现场贴合度不紧密、工程量统计误差大等问题,从勘察设计全周期形成完成的解决方案,并开发相应的系统,保证了三维选址、总图设计、投资控制的可靠性,提升设计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社会资源和成本。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可研(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基于GIS地理信息模型,实现虚拟踏勘、三维可视化选址。

S2、根据区间房屋选址及场坪标高,实现场坪土方自动统计,护坡、挡墙等附属工程量估算,绘制各工点的用地界,完成征地图并导出交付文件。

S3、施工图设计阶段,基于上阶段确定的用地界,深化场坪布置及高程分析,完成总图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及排水设计。

S4、根据施工图总图设计,完成支挡结构的详细设计,并统计附属工程量,形成成果交付文件。

S5、利用轻量化集成平台,将区间房屋、院落布置、支挡结构等BIM模型和周边地形等GIS地理信息模型进行三维集成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贯穿铁路房屋勘察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可研(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成果交付文件包括三维选址、三维场地布置、专业设计模型、阶段图纸交付、三维模型集成展示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所述的虚拟踏勘是基于GIS地理信息模型,识别滑坡区、泄洪区、基本农田、环境敏感区、地质灾害区等特殊区域,提高踏勘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所述的三维可视化选址基于三维地形模型、铁路线路三维化、路桥隧工点信息模型、环水保信息等,实现铁路区间房屋的三维可视化选址及建模。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所述的场坪土方自动统计是根据区间房屋院落场坪标高,结合三维地形,自适应布置场坪,计算场坪面积,实现场坪的挖填方自动计算,分别统计挖方和填方工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对于平原等较为平坦的地形,考虑洪水位影响,区间房屋场坪设置护坡,需要对护坡工程量进行统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对于丘陵、山区等起伏较大的地形,场坪部分设置挡土墙,需要进行挡土墙工程量的统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所述的场坪标高应根据场坪院落范围及地形特征,进行高程分析及挖填分析,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进行多方案经济性比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因铁路沿线地形较为复杂且工点较多,可以基于GIS地理信息模型,开发相应的系统用于区间房屋场坪自适应计算,根据场坪标高及坡率,实现自动放坡、护坡或增设挡土墙。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场坪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及房屋需求,可以为矩形、方形、一字型、多边形或异形场坪。场坪标高可以为同一标高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利用三维模型的图模联动特性,基于布置的场坪及支挡结构,剖切形成二维的区间房屋用地界,并导出DWG用于可研(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成果交付,并可用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基础。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所述的总图平面设计可以包括院落布置、绿化景观设计,其中院落布置包括围墙、房屋、通所道路、大门、停车及活动场地等。绿化景观设计包括院内硬化、绿化、景观照明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所述的竖向设计主要是结合地形及院落设施,合理确定场坪标高,布置护坡、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形成合理的场坪与地形竖向关系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所述的排水设计主要在支挡结构的底部或顶部设置排水沟,并根据院落与周围地形的关系合理设置排水路径,保证排水通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所述的支挡结构设计包含护坡、挡土墙设计。护坡设计根据地形及坡率,可以为单级边坡、多级边坡、不同坡率的边坡等。护坡设计可以是植物防护、生态袋防护、混凝土空心砖防护、拱形骨架护坡、锚杆框架梁防护、柔性防护网防护等。挡土墙设计根据土层特性,可以是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与扶壁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锚杆挡墙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所述的附属工程量统计包含土方(挖填方)精细统计,护坡、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工程量统计、排水沟数量及长度统计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土方精细统计可以借助自动化统计工具,按照设计精度要求,划分区域网格,按照区域分别统计后进行加减求和,分别统计挖方工程量和填方工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研(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果交付可以是Excel表格、Word文档、DWG图纸、三维可视化模型、动画视频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5中,所述的三维集成展示主要是集成不同格式、不同数据的信息,将BIM模型、GIS模型、CAD信息等集成在同一个平台下,用于三维效果展示及接口校核,并进行渲染效果用于汇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5中,三维集成包括区间房屋、院落及围墙、排水沟、支挡结构、周边地形、用地界等设计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5中,可用于集成的交付格式包括RVT、DWG、IFC、RIM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系统,包括三个分模块,分别为:模块1(基于GIS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集成环境模块)、模块2(三维地形设计环境及系统模块)和模块3(轻量化的集成展示环境),其中:模块1对应于可研(方案)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模块2对应于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块3对应于三维集成展示。

所述的模块1:提供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集成环境,包括虚拟踏勘、三维可视化选址、自适应场坪、土方自动统计、增设护坡或挡土墙、附属工程量估算以及回执用地界及征地图;具体的:用于集成铁路三维地理信息模型、路桥隧工点信息模型、环水保信息等,实现虚拟踏勘及三维可视化选址。提供自适应场坪、土方自动统计等工具,根据设定场坪标高实现自动放坡、护坡或增设挡土墙,并统计相应的附属工程量,可绘制征地图并导出DWG格式的征地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1中的三维可视化集成环境可以是桌面端、网页端、APP端等。

所述的模块2:提供一种三维地形设计环境及系统,可以快速导入地形数据,支持DWG、CSV、TXT等格式,具备场坪高程分析、院落及围墙布置、排水沟布置、快速放坡、布置护坡及挡土墙、土方统计等功能,并统计土方、护坡、挡土墙、排水沟、围墙等工程量,可以根据布置的参数化、标准化构件生成二维图纸并导出交付文件。

所述的模块3:提供一种轻量化的集成展示环境,将模块1和模块2中的不同交付格式的文件进行轻量化集成展示,包含但不限于BIM模型、GIS地形、CAD图纸等,并提供一定模型碰撞检查、渲染、动画漫游等功能。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解决传统现场踏勘效率低下且危险性高、选址难度大且易反复的问题,采用虚拟踏勘及三维可视化选址代替,具有使用直观、效率高等优点,三维可视化可节约现场踏勘的成本投入,解决了现场踏勘的安全性问题,且有利于方案比选及投资控制,提升了设计安全性及设计质量。三维可视化选址可有效集成环水保等各类信息,有助于避让不合理选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施工反复造成的资源浪费,具有很好地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进一步包括:解决传统总图设计不直观、设计与现场贴合度不紧密、工程量统计误差大等问题,通过BIM+GIS技术的应用,集成三维地形设计环境及系统,实现了总图三维设计,并开发了相应的设计工具,提升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保证了图纸与模型的一致性,避免接口出现问题。根据三维设计模型计算得到对应的附属工程量,有利于投资方案比选,提高了投资控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社会资源和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可研(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基于GIS地理信息模型,实现虚拟踏勘、三维可视化选址。

S2、根据区间房屋选址及场坪标高,实现场坪土方自动统计,护坡、挡墙等附属工程量估算,绘制各工点的用地界,完成征地图并导出交付文件。

S3、施工图设计阶段,基于上阶段确定的用地界,深化场坪布置及高程分析,完成总图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及排水设计。

S4、根据施工图总图设计,完成支挡结构的详细设计,并统计附属工程量,形成成果交付文件。

S5、利用轻量化集成平台,将区间房屋、院落布置、支挡结构等BIM模型和周边地形等GIS模型进行三维集成展示。

基于相同的构思,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系统,其原理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模块1、模块2、模块3。

模块1:提供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集成环境,用于集成铁路三维地理信息模型、路桥隧工点信息模型、环水保信息等,实现虚拟踏勘及三维可视化选址。提供自适应场坪、土方自动统计等工具,根据设定场坪标高实现自动放坡、护坡或增设挡土墙,并统计相应的附属工程量,可绘制征地图并导出DWG格式的征地图。

模块2:提供一种三维地形设计环境及系统,可以快速导入地形数据,支持DWG、CSV、TXT等格式,具备场坪高程分析、院落及围墙布置、排水沟布置、快速放坡、布置护坡及挡土墙、土方统计等功能,并统计土方、护坡、挡土墙、排水沟、围墙等工程量,可以根据布置的参数化、标准化构件生成二维图纸并导出交付文件。

模块3:提供一种轻量化的集成展示环境,将模块1和模块2中的不同交付格式的文件进行轻量化集成展示,包含但不限于BIM模型、GIS地形、CAD图纸等,并提供一定模型碰撞检查、渲染、动画漫游等功能。

应用例1:

本应用例以某铁路通信基站总图设计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应用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可研(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将铁路沿线的航飞数据经过处理后载入模块1中,实现虚拟踏勘、三维可视化选址。

步骤S1中的模块1提供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集成环境,可以是CRDC_RIM平台。CRDC_RIM平台全称为“铁路信息模型技术开发与应用平台”,为网页端平台,系统集成了沿线高精度地形、影像、铁路线位、路桥隧三维模型等基础数据,主要应用于虚拟踏勘、区间房屋选址等,可降低沟通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设计和选址质量。

步骤S1中的模块1可以集成多源异构的数据,包括铁路沿线三维地形、铁路线位DWG图纸、路桥隧工点BIM信息模型、环保水保信息等,系统提供三维可视化的浏览及查询方式,集成数据可有效识别识别滑坡区、泄洪区、基本农田、环境敏感区、地质灾害区等特殊区域。

步骤S1中的三维可视化选址是在CRDC_RIM平台中,沿新建线路两侧每隔一段里程布置通信基站,平台提供常规的通信基站几何模型,按要求放置在距离铁路中心线大于20米的地方,选址满足避开滑坡区、泄洪区、环境敏感区、地质灾害区、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区域,避让高压线、燃气、燃油等地下管线,避让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将通信基站几何模型放置在相对平坦的区域,完成三维可视化选址。

S2、根据区间房屋选址及场坪标高,实现场坪土方自动统计,护坡、挡墙等附属工程量估算,绘制各工点的用地界,完成征地图并导出交付文件。

步骤S2中的场坪土方自动统计是CRDC_RIM平台提供了自适应布置场坪的设计工具,根据通信基站所在区域的地形标高,在满足洪水位的前提下,确定院落的场坪标高,平台根据场坪标高自动布置场坪,按照预设的坡率完成放坡。平台根据原始地形与新建场坪的围合区域,自动计算挖方和填方量,用于可研(方案)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投资概算。

步骤S2中,假如实施例的通信基站布置在平原区,需要考虑场坪护坡,平台提供了自定义的护坡方式,可选坡率、分级、平台宽度、坡面防护方式等多选项,实现一键生成护坡,并对布置后的坡面防护工程量进行统计。

步骤S2中,假如实施例的通信基站布置在山区,需要同时考虑护坡及挡土墙设置,平台提供了自定义的挡土墙布置方式,包括挡土墙类型、斜率、高度、厚度等内容,可实时生成护坡及挡土墙,并统计工程量。

步骤S2中,通信基站往往可以有多种选址及场坪标高布置,可通过平台进行多方案比选分析,进行高程分析和挖填分析,对比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最终确定通信基站的选址。

步骤S2中,通信基站院落往往包括通信基站、通信直放站、通信铁塔、电力箱变、接触网开关控制站、电抗器、网开站中的一个或多个,导致场坪院落可以是矩形、方形、一字型、多边形或异形场坪。场坪标高一般为同一标高,当布置在地形受限区域或经济性比选时,场坪标高也可以设置不同标高,平台提供自定义的场坪院落绘制及标高布置。

步骤S2中,平台提供根据布置好的通信基站场坪、放坡及支挡结构等几何模型信息,剖切生成二维的区间房屋用地界,平台提供导入及导出CAD功能,可以导出包含线位、房屋用地界的征地图DWG,用于可研(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成果交付,并可用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基础。

S3、施工图设计阶段,基于上阶段确定的用地界,深化场坪布置及高程分析,完成总图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及排水设计。

步骤S3对应的模块2提供一种三维地形设计环境及系统,可以是Civil 3D软件及基于Civil 3D扩展开发的总图设计工具包。Civil 3D可以快速导入地形数据,支持DWG、CSV、TXT等格式,支持CAD、CSV、TXT等格式的地形数据导入,大场景运行速度快,具备高程分析、挖填分析、快速放坡、土方算量及出图等功能。基于Civil 3D扩展开发的总图设计工具包是满足铁路区间房屋施工图阶段总图设计的设计工具,包括院落及围墙、排水沟、挡土墙、支挡结构等参数化构件布置及统计功能。

步骤S3中,将初步设计阶段的用地界DWG文件及通信基站周边高精度地形DWG文件快速导入Civil 3D中,利用设计工具完成总图平面设计,包括院落布置、绿化景观设计,其中院落布置包括围墙、房屋、通所道路、大门、停车及活动场地等。绿化景观设计包括院内硬化、绿化、景观照明等。

步骤S3中,布置完通信基站的院落及绿化景观后,需要结合地形和高程,考虑挖填平衡优化场坪标高,利用开发的设计工具布置护坡、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形成包括排水沟、围墙、房屋、支挡结构等在内的竖向关系图。

步骤S3中,排水设计主要是综合考虑院落及周围地形的高程关系,利用设计工具在支挡结构的底部或顶部,设置包含排水路径、排水沟断面及高程等信息的排水沟,保证排水通畅。

S4、根据施工图总图设计,完成支挡结构的详细设计,并统计附属工程量,形成成果交付文件。

步骤S4中,根据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要求,在Civil 3D中完成支挡结构的详细设计,主要包括护坡设计、挡土墙设计。护坡设计根据地形及坡率,可以为单级边坡、多级边坡、不同坡率的边坡等。护坡设计可以是混凝土空心块护坡、拱形骨架护坡、孔窗式护墙、框架锚杆防护等。挡土墙设计根据土层特性,可以是重力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等。软件提供了参数化的构件布置方式,可辅助进行护坡及挡土墙的快速设计。

步骤S4中,根据布置好的总图,软件提供参数化的工程量统计功能,可实现土方(挖填方)精细统计,护坡、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工程量统计、排水沟数量及长度统计等。

步骤S4中,Civil 3D提供了精细化的土方分区统计工具,可以将院落范围内按照5mx5m划分为网格,根据载入的地形及场坪标高,考虑挖填平衡,逐块计算挖方和填方工程量用于施工图预算。

步骤S4中,将设计完的院落布置、绿化景观、排水、竖向关系、支挡结构等信息导出DWG用于成果交付,相应的成果交付还包括设计文档Word、工程量统计Excel、三维模型及动画视频等。

S5、利用轻量化集成平台,将区间房屋、院落布置、支挡结构等BIM模型和周边地形等GIS模型进行三维集成展示。

步骤S5对应的模块3提供一种轻量化的集成展示环境,将模块1和模块2中的不同交付格式的文件进行轻量化集成展示,包含但不限于BIM模型、GIS地形、CAD图纸等,并提供一定模型碰撞检查、渲染、动画漫游等功能。

步骤S5对应的模块3可以是Revit、BIMvision、Navisworks等平台,也可以是自研的具备碰撞检查、漫游、渲染、动画等功能的轻量化平台。

步骤S5主要是利用轻量化集成平台,将房屋、院落、绿化景观、支挡结构等不同格式的模型信息和周边地形等GIS信息进行三维集成展示。平台可以集成RVT、NWC、NWF、IFC、DWG、DWF等多种格式的模型,集成展示通信基站的总图整体设计及相关接口设计情况,具有方便直观的效果。

本发明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进而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改变了区间房屋选址及设计的传统模式,借助BIM+GIS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三维可视化选址及总图设计,大幅提高了设计质量,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传统现场踏勘效率低下且危险性高、选址难度大且易反复的问题,有利于方案比选及投资控制,提升了设计安全性及设计质量。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传统总图设计不直观、设计与现场贴合度不紧密、工程量统计误差大等问题,提升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保证了图纸与模型的一致性。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项目复用后积累完善,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另外,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和应用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可提出以下应用例。

应用例2: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还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应用例3: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可运行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应用例中的步骤。

应用例4: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可运行于信息数据处理终端,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用于实现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如上述各方法应用例中的步骤,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不限于手机、电脑、交换机。

应用例5: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可运行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实现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如上述各方法应用例中的步骤。

应用例6: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铁路区间房屋总图设计方法可运行于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应用例中的步骤。

上述装置/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优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 一种神经网络训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 一种DPI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的DPI设备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一种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54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