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制冷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数据中心能耗的进一步关注和追求,自然冷却的理念逐渐被应用到数据中心中,数据中心的机房内带自然冷却技术的空调机组也越来越多。

目前,自然冷却机组在进行模式切换时,其各模式的室外环境温度切换点均为固定值。以氟泵双循环自然冷却机组为例,当室外环境温度≥15℃时,其运行在压缩机模式;当室外环境温度≤5℃时,其将切换运行至氟泵自然冷模式;当5℃<室外环境温度<15℃时,其将切换运行至混合模式。

然而,现有的该种模式切换方式存在的问题是:

(1)在设定机组各模式的室外环境温度切换点时,没有考虑不同负载和不同机组配置对各模式的室外环境温度切换点的影响,导致机组没能运行在最佳的模式;

(2)机组在长期运行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能衰减问题,比如蒸发器、冷凝器因积灰而造成脏堵,或者是空-空换热器结垢,又或者是压缩机、氟泵等关键器件磨损。这些问题出现后均会导致制冷量的衰减,从而需要对各模式的室外环境温度切换点做调整,若没有及时调整则机房内的温度将失控。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计算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

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应启用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中,所述计算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的步骤包括:

测量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

采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实时用电功率;

根据所述制冷量和所述实时用电功率,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能效比=制冷量/实时用电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中,所述测量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的步骤包括:

采集自然冷却机组的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

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计算送回风焓差;

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内循环风量;

根据所述送回风焓差和所述内循环风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制冷量=送回风焓差*内循环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计算送回风焓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和所述回风湿度计算回风焓值;

根据所述送风温度和所述送风湿度计算送风焓值;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送回风焓差:送回风焓差=回风焓值-送风焓值。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中,所述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内循环风量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内循环风机的导风圈的前后压差;

根据所述导风圈的前后压差和所述导风圈的尺寸,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内循环风量:内循环风量=k*(导风圈的前后压差)^0.5;其中,k为与所述导风圈的尺寸相关的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中,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应启用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判断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是否小于目标模式的能效预期值;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并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所述目标模式下的能效比;

判断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所述目标模式下的能效比是否大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前计算出的能效比;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保持运行在所述目标模式;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回切换前的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中,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应启用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所述设定条件为目标模式的制冷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制冷量与第一阈值之和,且目标模式的能效比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与第二阈值之和;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

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保持运行在当前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中,所述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的步骤包括:

判断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的数量是否为一个;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

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其中能效比最大的一个目标模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能效比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

模式切换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应启用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中,所述能效比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测量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

采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实时用电功率;

根据所述制冷量和所述实时用电功率,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能效比=制冷量/实时用电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中,所述能效比计算模块执行的所述测量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采集自然冷却机组的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

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计算送回风焓差;

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内循环风量;

根据所述送回风焓差和所述内循环风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制冷量=送回风焓差*内循环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中,所述能效比计算模块执行的所述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计算送回风焓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和所述回风湿度计算回风焓值;

根据所述送风温度和所述送风湿度计算送风焓值;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送回风焓差:送回风焓差=回风焓值-送风焓值。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中,所述能效比计算模块执行的所述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内循环风量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内循环风机的导风圈的前后压差;

根据所述导风圈的前后压差和所述导风圈的尺寸,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内循环风量:内循环风量=k*(导风圈的前后压差)^0.5;其中,k为与所述导风圈的尺寸相关的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中,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是否小于目标模式的能效预期值;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并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所述目标模式下的能效比;

判断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所述目标模式下的能效比是否大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前计算出的能效比;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保持运行在所述目标模式;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回切换前的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中,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在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所述设定条件为目标模式的制冷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制冷量与第一阈值之和,且目标模式的能效比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与第二阈值之和;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

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保持运行在当前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中,所述模式切换模块执行的所述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的数量是否为一个;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

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其中能效比最大的一个目标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控制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由于负载、机组配置、性能衰减等的变化会反映在能效比上,则通过计算当前模式下自然冷却机组的能效比,然后根据计算出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自然冷却机组应启用的运行模式,可使得自然冷却机组始终都能运行在最佳的模式,从而达到提高空调机组节能性能的目的,具有非常值得采纳与推广的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0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步骤S101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步骤S1012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步骤S1013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步骤S20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步骤S200的另一种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步骤S22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及的数据库的框架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该领域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更合理且可行。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价值的本发明。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带自然冷却技术的空调机组,比如可以是串联氟泵、独立氟泵、复合氟泵、间接蒸发冷却等一切不同程度、不同方案利用自然冷源的机组进行运行模式切换的场景,该方法由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来执行,该系统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集成于数据中心的机房设备内部。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0、计算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

需要说明的是,能效比是能源转换效率之比,能效比的数值大小能够反映空调机组的节能情况。能效比越大,表明空调机组的能源转换效率越高,则在单位时间内,空调机组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

由于负载、机组配置、性能衰减等的变化会反映在能效比上,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先计算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再根据计算出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自然冷却机组应启用的运行模式,可使得自然冷却机组每次都能在需要切换时切换运行在最佳的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室外环境温度切换点设为固定值的方式,本实施例的精确度更高,抗干扰能力也更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00可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如下步骤:

S101、测量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量是指空调机组在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去除的热量总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所述步骤S101可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如下步骤:

S1011、采集自然冷却机组的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参数的采集可通过对应类型的传感器实现。比如,可通过回风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回风温度,通过送风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送风温度,通过回风湿度传感器获取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回风湿度,通过送风湿度传感器获取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送风湿度。

S1012、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计算送回风焓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所述步骤S1012可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如下步骤:

S10121、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和所述回风湿度计算回风焓值。

S10122、根据所述送风温度和所述送风湿度计算送风焓值。

S1012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送回风焓差:送回风焓差=回风焓值-送风焓值。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本发明给出的以上具体计算送回风焓差的方式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空调机组的结构特征自行通过实验的方式拟合出计算式,只要其送回风焓差确定方法中仅采用回风焓值和送风焓值这两个测量值来进行计算就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S1013、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内循环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内循环风量是指空调机组在单位时间内向密闭空间或房间送入的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所述步骤S1013可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如下步骤:

S10131、检测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内循环风机的导风圈的前后压差。

S10132、根据所述导风圈的前后压差和所述导风圈的尺寸,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内循环风量:内循环风量=k*(导风圈的前后压差)^0.5;其中,k为与所述导风圈的尺寸相关的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k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述导风圈的尺寸配合经验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内循环风量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测量,鉴于该些测量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已多有实现,也不是本方案设计的重点,在此不做深入的阐述。

S1014、根据所述送回风焓差和所述内循环风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制冷量=送回风焓差*内循环风量。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比如通过系统自带的压力、温度传感器测量蒸发器进出口冷媒状态,然后通过冷媒状态计算蒸发器进出口焓值及焓差,再通过冷媒流量计测量制冷剂流量,然后制冷剂流量*进出口焓差=蒸发器换热量,从而得到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

S102、采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实时用电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实时用电功率指的是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

示例性地,可根据所述自然冷却机组自带的电表采集实时用电功率。

S103、根据所述制冷量和所述实时用电功率,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能效比=制冷量/实时用电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是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和实时用电功率的比值,并将该比值记为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的能效比。

S200、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应启用的运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设定的切换策略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比如一方面可以是先切换再比较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先比较再切换的方式,本实施例接下来以这两种实施方式作为示例进行详细介绍。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述,所述步骤S200可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如下步骤:

S201、判断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是否小于目标模式的能效预期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2;若否,则继续执行S201。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模式的能效预期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值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任意设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可以理解的是,该能效预期值只是与实际的能效比数值大概接近的值,其并不指代实际的能效比,实际的能效比需要通过计算确定,以保证其精确性。

S202、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并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所述目标模式下的能效比。

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中能效比的计算可采用本实施例前述内容提供的计算方法实现。

S203、判断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所述目标模式下的能效比是否大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前计算出的能效比;若是,则执行步骤S204;若否,则执行步骤S205。

S204、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保持运行在所述目标模式。

S205、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回切换前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该种实施方式是已知当前模式能效较差,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模式进行试探,如能效比有改善则保持运行在目标模式,如能效比没有改善甚至更不好则退回切换前的模式。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述,所述步骤S200可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如下步骤:

S210、在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所述设定条件为目标模式的制冷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制冷量与第一阈值之和,且目标模式的能效比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与第二阈值之和;若是,则执行步骤S220;若否,则执行步骤S23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值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任意设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步骤中设定符合条件的目标模式不仅要求制冷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制冷量与第一阈值之和,还要求能效比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与第二阈值之和,若两者中的任意一个不符合要求,则都视为不满足设定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机组历史运行的稳定运行状态记录至数据库中,以便在模式切换判断时,可在数据库中“查询”不同“运行模式”的能效比以及各模式对应的制冷量,以最终选择最佳运行模式。

新建数据库时可在实验室运行一遍所有工况,并在现场运行时实时更新:

(1)检测机组室外温度,得到“室外工况”;

(2)检测机组回风温度、回风湿度,得到“室内工况”;

(3)根据采用本实施例前述内容提供的计算方法计算机组实时的“制冷量”和“能效比”;

(4)一旦满足机组稳定运行条件(机组所有可自动调节的器件连续30s维持固定值),则将室内工况、室外工况、计算的制冷量、计算的能效比以及读取的当前运行模式这些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数据库的框架示意图如图9所示。

S220、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所述步骤S220可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如下步骤:

S221、判断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的数量是否为一个;若是,则执行步骤S222;若否,则执行步骤S223。

S222、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

S223、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其中能效比最大的一个目标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针对的是有可能查询到的符合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不止一个的情况。对于该种情况,出于节能的考虑,应当从其中选取能效比最大,即最节能的一个目标模式进行切换。

S230、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保持运行在当前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由于负载、机组配置、性能衰减等的变化会反映在能效比上,则通过计算当前模式下自然冷却机组的能效比,然后根据计算出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自然冷却机组应启用的运行模式,可使得自然冷却机组始终都能运行在最佳的模式,从而达到提高空调机组节能性能的目的,具有非常值得采纳与推广的意义。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0,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该系统适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该系统具体包含如下模块:

能效比计算模块301,用于计算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

模式切换模块302,用于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应启用的运行模式。

优选地,所述能效比计算模块301具体用于:

测量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

采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实时用电功率;

根据所述制冷量和所述实时用电功率,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能效比=制冷量/实时用电功率。

优选地,所述能效比计算模块301执行的所述测量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采集自然冷却机组的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

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计算送回风焓差;

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内循环风量;

根据所述送回风焓差和所述内循环风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制冷量:制冷量=送回风焓差*内循环风量。

优选地,所述能效比计算模块301执行的所述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计算送回风焓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回风温度和所述回风湿度计算回风焓值;

根据所述送风温度和所述送风湿度计算送风焓值;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送回风焓差:送回风焓差=回风焓值-送风焓值。

优选地,所述能效比计算模块301执行的所述测量所述自然冷却机组的内循环风量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内循环风机的导风圈的前后压差;

根据所述导风圈的前后压差和所述导风圈的尺寸,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内循环风量:内循环风量=k*(导风圈的前后压差)^0.5;其中,k为与所述导风圈的尺寸相关的系数。

优选地,所述模式切换模块302具体用于:

判断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是否小于目标模式的能效预期值;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并计算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所述目标模式下的能效比;

判断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所述目标模式下的能效比是否大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前计算出的能效比;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保持运行在所述目标模式;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回切换前的模式。

优选地,所述模式切换模块302具体用于:

在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所述设定条件为目标模式的制冷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制冷量与第一阈值之和,且目标模式的能效比大于或等于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与第二阈值之和;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

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保持运行在当前模式。

优选地,所述模式切换模块302执行的所述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模式的数量是否为一个;

若是,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所述目标模式;

若否,则将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切换运行至其中能效比最大的一个目标模式。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能效比计算模块、自然冷却机组、能效比、模式切换模块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系统,由于负载、机组配置、性能衰减等的变化会反映在能效比上,则通过计算当前模式下自然冷却机组的能效比,然后根据计算出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自然冷却机组应启用的运行模式,可使得自然冷却机组始终都能运行在最佳的模式,从而达到提高空调机组节能性能的目的,具有非常值得采纳与推广的意义。

上述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12的框图。图11显示的计算机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1所示,计算机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11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11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11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

也即,所述处理单元16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计算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应启用的运行模式。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所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然冷却机组的模式切换方法:

也即,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计算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自然冷却机组在当前模式下的能效比和设定的切换策略选择应启用的运行模式。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综上所述,在阅读本详细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前述详细公开内容可以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可以不是限制性的。尽管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意图囊括对实施例的各种合理改变,改进和修改。这些改变,改进和修改旨在由本申请提出,并且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中的某些术语已被用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可以强调并且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中对“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替代实施例”的两个或更多个引用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适当地组合。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中,为了帮助理解一个特征,出于简化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将各种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然而,这并不是说这些特征的组合是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的时候完全有可能将其中一部分特征提取出来作为单独的实施例来理解。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次级实施例的整合。而每个次级实施例的内容在于少于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时候也是成立的。

本文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的出版物和其他材料,例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件,物品等,可以通过引用结合于此。用于所有目的全部内容,除了与其相关的任何起诉文件历史,可能与本文件不一致或相冲突的任何相同的,或者任何可能对权利要求的最宽范围具有限制性影响的任何相同的起诉文件历史。现在或以后与本文件相关联。举例来说,如果在与任何所包含的材料相关联的术语的描述、定义和/或使用与本文档相关的术语、描述、定义和/或之间存在任何不一致或冲突时,使用本文件中的术语为准。

最后,应理解,本文公开的申请的实施方案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的原理的说明。其他修改后的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因此,本申请披露的实施例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采取替代配置来实现本申请中的申请。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申请中被精确地描述过的实施例。

相关技术
  • 接近检测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写缓存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业务系统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存储设备测试方法、存储设备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 自然冷却系统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自然冷却系统
  • 监控设备日夜模式的切换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559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