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行轨道施工技术中,通常采用盾构机进行隧道掘进,而在我国南方地区进行城市轨道施工时经常需要在淤泥淤泥地层下穿建筑群,现行施工技术中,因为淤泥淤泥地层的承载力弱,当建筑基桩进入施工隧道,则需要进行磨桩,磨桩过程桩背面及刀盘旋转桩侧面反支撑力弱,容易出现断桩现象;且受钢筋牵扯和刀盘旋转在隧道掌子面无规律移动,可能导致出土量不易控制,使得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地面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和倒塌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断桩、地面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和倒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包括:

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

调整盾构机的参数,使盾构机下穿建筑物时连续匀速通过;

盾构机下穿建筑物的过程中,对盾构机四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

若盾构机通过淤泥地层则径向注入衡盾泥,并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

对脱出盾构机尾部的四周地层进行衬砌施工以形成隧道;

对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建筑物的倾斜度监测、垂直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和周边地表沉降剖面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再次注浆加固。

优选地,所述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的步骤,以及所述盾构机下穿建筑物的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地层进行注浆加固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建筑物内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同时在建筑物内部建立盘扣临时支顶体系;

对建筑物内部地层及周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时,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之间,单位时间注浆量控制在15~30L/min之间;加固注浆采用双液浆,双液浆采用硅酸盐水泥制作成水泥浆,所述水泥浆中水灰比例为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5~1);

其中,水玻璃浓度为38~40°Bé,水玻璃模数n=2.4~2.8,配置好的双液浆的初凝时间小于或等于20s。

优选地,所述调整盾构机的参数,使盾构机通过建筑物时连续匀速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当桩基侵入隧道时,需要对桩基进行磨桩;磨桩时盾构机刀盘转速为1.6~1.8r/min,盾构机的贯入度为3~5mm/r、掘进速度为5~10mm/min、泥浆比重为1.0~1.2g/cm

当桩基未侵入隧道时,盾构机刀盘转速1.2~1.5r/min,盾构机的贯入度为14~30mm/r,掘进速度为20~40mm/min,泥浆比重为1.0~1.2g/cm

优选地,所述所述对脱出盾构机尾部的四周地层进行衬砌施工以形成隧道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桩基侵入隧道时,出场线隧道使用宽度为1.2m的管片,同步注浆量理论为3.45m

根据地面监测数据和隧道渗漏水情况,对淤泥地层脱出盾构机的尾部3~5环的位置进行二次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8~1.8bar以内,每次注浆量为0.5~1m

当桩基未侵入隧道时,出场线和入场线均使用宽度为1.5m的管片,同步注浆量理论为4.3m

根据地面监测数据和隧道渗漏水情况进行二次注浆,注浆位置在盾构机的尾后5~7环,注浆压力控制在0.8~1.8bar之间,每次注浆量为0.5~1m

优选地,所述当桩基侵入隧道时,需要对桩基进行磨桩;磨桩时刀盘转速1.6~1.8r/min,贯入度3~5mm/r,掘进速度5~10mm/min,泥浆比重1.0~1.2g/cm

所述盾构机采用反循环模式掘进,反循环模式具体为原泥水仓底部的排浆管控制进浆,原泥水仓顶部的进浆管控制排浆,将桩基内少量钢筋滞留在泥水仓内,保证环流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盾构连续掘进下穿建筑物;待盾构机通过建筑物后,再打开泥水处理仓内钢筋,以避免建筑物桩基内部的钢筋影响环流系统运行。

优选地,所述若盾构机通过淤泥地层则径向注入衡盾泥,并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调节泥水仓压力,以地面不冒浆和淤泥不流入泥水仓为压力基准,盾构机停机时泥水仓的压力比掘进时的泥水仓的压力高0.2bar。

优选地,所述若遇到淤泥地层则径向注入衡盾泥,并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地表沉降情况及时调整切口水压,控制切口水压保持波动量小于0.1bar,且需要控制盾构机的出渣量,使泥浆粘度控制在24~26s。

优选地,所述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袖阀管沿建筑物靠近隧道一侧排列设置,袖阀管距离建筑物2m;相邻的袖阀管之间的间距为1m;袖阀管与地面具有一定夹角;袖阀管深入全风化碎屑岩层的深度大于1m;

袖阀管上的注浆孔的直径为110mm;袖阀管的注浆压力为1.8~2.2Mpa;

对袖阀管进行自下而上分段注浆,分为3~4次注浆操作;袖阀管的注浆压力自下而上逐渐降低。

优选地,所述对袖阀管进行自下而上分段注浆,分为3~4次注浆操作;袖阀管的注浆压力自下而上逐渐降低,还包括以下步骤:

用于预埋袖阀管注浆的双液浆,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硅酸盐水泥制作成水泥浆,水泥浆液中水灰比为0.6~1;

若需要进行补偿注浆,补偿注浆时建筑物的每次抬升量比累计沉降量高出2~3mm。

优选地,所述对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建筑物的倾斜检测、垂直沉降监测、裂缝观测和周边地表沉降剖面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再次注浆加固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建筑物施工监测出现下列任意一种或以上的危险情况,需进行危险警报处理,并采用钻注一体机对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双液注浆再次加固;危险情况标准如下:

建筑物沉降量大于10mm;地面沉降量10mm;建筑物出现新增裂缝;地表出现新增裂缝,且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5mm;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突发裂缝和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周边管线变形速度增长或管线出现裂缝、泄漏的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提高了建筑物周边的加固效果,方便后续施工;调整盾构机的参数,使盾构机下穿建筑物时连续匀速通过,避免下穿施工时在建筑物下方停机,隧道的掌子面实现规律性移动,匀速磨桩可有效减少断桩现象,出土量容易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地面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和倒塌的情况;在盾构机下穿建筑物的过程中,对盾构机四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保证盾构穿越地层前隆沉稳定,加固后的地质更利于盾构机前进施工;若通过淤泥地层则径向注入衡盾泥,可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通过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泥水仓影响盾构机工作;对脱出盾构机尾部的四周地层进行衬砌施工以形成隧道,沿隧道洞身周边修建永久性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建筑物的倾斜度监测、垂直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和周边地表沉降剖面监测,施工者可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确保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一实施例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00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100一实施例的另一步骤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步骤S16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步骤S200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步骤S400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步骤S500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步骤S53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步骤S61一实施例的一步骤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0: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

S200:调整盾构机的参数,使盾构机下穿建筑物时连续匀速通过;

S300:盾构机下穿建筑物的过程中,对盾构机四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

S400:若盾构机通过淤泥地层则径向注入衡盾泥,并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

S500:对脱出盾构机尾部的四周地层进行衬砌施工以形成隧道;

S600:对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建筑物的倾斜度监测、垂直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和周边地表沉降剖面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再次注浆加固。

通过在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提高了建筑物周边的加固效果,方便后续施工;调整盾构机的参数,使盾构机下穿建筑物时连续匀速通过,避免下穿施工时在建筑物下方停机,隧道的掌子面实现规律性移动,匀速磨桩可有效减少断桩现象,出土量容易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地面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和倒塌的情况;在盾构机下穿建筑物的过程中,对盾构机四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保证盾构穿越地层前隆沉稳定,加固后的地质更利于盾构机前进施工;若通过淤泥地层则径向注入衡盾泥,可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通过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泥水仓影响盾构机工作;对脱出盾构机尾部的四周地层进行衬砌施工以形成隧道,沿隧道洞身周边修建永久性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建筑物的倾斜度监测、垂直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和周边地表沉降剖面监测,施工者可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确保施工安全。

优选地,所述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的步骤S100,以及所述盾构机下穿建筑物的过程中,对盾构机四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的步骤S300,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对建筑物内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同时在建筑物内部建立盘扣临时支顶体系。

通过对建筑物内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降低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表下沉程度,提高建筑物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建筑物出现倾斜和倒塌的情况;盘扣临时支顶体系具有承载力高、结构稳固、安全可靠、搭拆便捷的优点,可以提升对建筑物的保护,使建筑物的整体强度提高,进一步减少建筑出现坍塌的情况,提高施工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盘扣临时支顶体系的纵向间距×横向间距×步距=600mm*600mm*1500mm,支架四周布置竖向斜拉杆,底层和顶层均设置有横向斜拉杆或钢管剪刀撑。

S12:建筑物内部地层及周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时,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单位时间注浆量控制在15~30L/min之间;加固注浆采用双液浆,双液浆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硅酸盐水泥制作成水泥浆,所述水泥浆中水灰比例为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5~1);

S13:其中,水玻璃浓度为38~40°Bé,水玻璃模数n=2.4~2.8,配置好的双液浆的初凝时间小于或等于20s。

双液浆具有克服注浆加固中造成的土体扰动以及减少固结沉降的特点,双液浆迅速凝固并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初凝,实现地层强化和加固的目的,并且在注浆过程中双液浆流失量较少,从而有效提高充填量。当双液浆对土体中的空隙填充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后,可增强土体的压缩模量和密实度,提高了地层的承载力。双液注浆能在短时间内起到加固和强的化作用,有效地控制地面建筑物下沉,减少最终沉降量。实际施工时应通过多组室内及现场试验,选取最佳配比。另外,水玻璃的浓度越大,则凝胶时间越长;水玻璃的含量越少则凝胶时间越短。水玻璃作为速凝剂,也可以采用氯化钙作为速凝剂。水泥浆中水灰比例为1:1,双液浆的强度最大。

优选地,所述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的步骤S100,还包括以下步骤:

S14:袖阀管沿建筑物靠近隧道一侧排列设置,袖阀管距离建筑物2m;相邻的袖阀管之间的间距为1m;袖阀管与地面具有一定夹角;袖阀管深入全风化碎屑岩层的深度大于1m;

S15:袖阀管上的注浆孔的直径为110mm;袖阀管的注浆压力为1.8~2.2Mpa;

S16:对袖阀管进行自下而上分段注浆,分为3~4次注浆操作;袖阀管的注浆压力自下而上逐渐降低。

袖阀管注浆可使得建筑物周边的地层填充密实,使得建筑物和周边土层的强度具有一定的均匀性,能够协同受力。由于袖阀注浆一次性注浆难以均匀,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注浆次数。

另外,地层的区间分层从地表开始,一次为人工填土层、淤泥地层、粉质黏土层、全风化碎屑岩层、强风化粗砂岩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层、中风化粗砂岩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层;而袖阀管要穿过人工填土层、淤泥地层、粉质黏土层,并插入全风化碎屑岩层的深度至少为1m,以确保袖阀管注浆加固的有效性。

优选地,所述袖阀管的注浆压力为1.8~2.2Mpa;对袖阀管进行自下而上分段注浆,分为3~4次注浆操作;袖阀管的注浆压力自下而上逐渐降低的步骤S16,还包括以下步骤:

S161:用于预埋袖阀管注浆的双液浆,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硅酸盐水泥制作成水泥浆,水泥浆液中水灰比为0.6~1;

注浆过程中要控制好浆液比重,防止因浆液过浓导致注浆袖阀管堵塞。水泥:膨润土:水的比例为1:2:2.5,根据需要可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及掺合料。

S162:若需要进行补偿注浆,补偿注浆时建筑物的抬升量比累计沉降量高出2~3mm。

劈裂注浆压力为2Mpa,自下而上分段注浆,压力自下而上逐渐降低,并视现场注浆情况,适当调整。

补偿注浆用于改变建筑物沉降量,因此在注浆过程中,建筑物的抬升量比建筑物的累计沉降量高出2~3mm,即可停止注浆;当建筑物的沉降量再次上升,则后续可进行下一次注浆。

在注浆过程中,发现地面冒浆、跑浆时,需要停止注浆并查清原因;可以采用减少注浆压力、加浓浆液以及间歇式注浆的方式;或是在水泥浆液掺入适量添加剂及掺合料。

优选地,所述调整盾构机的参数,使盾构机通过建筑物时连续匀速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S200:

S21:当桩基侵入隧道时,需要对桩基进行磨桩;磨桩时盾构机刀盘转速为1.6~1.8r/min,盾构机的贯入度为3~5mm/r、掘进速度为5~10mm/min、泥浆比重为1.0~1.2g/cm

S22:当桩基未侵入隧道时,盾构机刀盘转速1.2~1.5r/min,盾构机的贯入度为14~30mm/r,掘进速度为20~40mm/min,泥浆比重为1.0~1.2g/cm

当桩基未侵入隧道时,刀盘转速1.2~1.5r/min,贯入度14~30mm/r,掘进速度20~40mm/min,泥浆比重1.0~1.2g/cm

根据桩基础侵入隧道的位置,适当调整盾构机的推进油缸的分区压力,保持油缸的行程差不超过70mm;当盾构机进行磨桩时,需要降低贯入度和掘进速度,并且匀速前进施工磨桩,避免断桩现象;当桩基未侵入隧道时,可上提高盾构机的贯入度和掘进速度,同样匀速施工前进,方便控制出土量,提高施工速度的同时避免出现地层沉降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控制泥浆比重和泥水仓压力,以调整盾构机的出渣量,避免出现地面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和倒塌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若盾构机通过淤泥地层则径向注入衡盾泥,并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的步骤S400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41:调节泥水仓压力,以地面不冒浆和淤泥不流入泥水仓为压力基准,盾构机停机时泥水仓的压力比掘进时的泥水仓的压力高0.2bar。

在刀盘后侧设置一道封闭隔板,隔板与刀盘间的空间定名为泥水仓,把淤泥、水、黏土及其他添加及混合制成泥水,经输送管压入泥水仓,待泥水充满整个泥水仓,并具有一定压力,通过泥水仓的加压作用能够维持盾构机工作面的稳定。

优选地,所述若盾构机通过淤泥地层则需要径向注入衡盾泥,并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的步骤S400,还包括以下步骤:

S42:根据地表沉降情况及时调整切口水压,控制切口水压保持波动量小于0.1bar,且需要控制盾构机的出渣量,使泥浆粘度控制在24~26s。

尽量保持切口水压的稳定,为了减少对淤泥地层周边的扰动。在盾构机穿越了淤泥地层后,应该及时调整设定的压力值,减少建筑物的地表沉降。

优选地,所述对脱出盾构机尾部的四周地层进行衬砌施工以形成隧道的步骤S500,还包括以下步骤:

S51:当桩基侵入隧道时,隧道出场线使用宽度为1.2m的管片,同步注浆量理论为3.45m

一般情况下注浆量越多,注浆效果也越好,但有最佳注浆量。当桩基侵入隧道时,出场选择宽度较小的管片,提高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磨桩灵敏性,入场选择宽度较大的管片,降低掘进速度,减小施工难度。压入衬砌背面的浆液会发生收缩,为此实际注浆量要超过理论注浆量。

S52:根据地面监测数据和隧道渗漏水情况,对淤泥地层脱出盾构机的尾部3~5环的位置进行二次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8~1.8bar以内,每次注浆量为0.5~1m

除了控制注浆量外,还需控制注浆压力,压注要根据施工情况、地质情况对压浆量和压浆压力二者兼顾;控制注浆压力,可以避免因注浆压力过高,而导致出现地表局部隆起和跑浆的问题;脱出盾构机尾部3~5环的位置进行二次注浆以避免隧道内渗透漏水。

S53:当桩基未侵入隧道时,隧道出场线和入场线均使用宽度为1.5m的管片,同步注浆量理论为4.3m

S54:根据地面监测数据和隧道渗漏水情况进行二次注浆,注浆位置在盾构机的尾后5~7环,注浆压力控制在0.8~1.8bar之间,每次注浆量为0.5~1m

当桩基未侵入隧道时,上层建筑的桩基未被破坏,出现建筑物倾斜和坍塌的概率比桩基侵入隧道时的概率小,但若所在地层为淤泥淤泥地层,脱出盾构机的尾部3~5环的位置,也需要进行二次注浆以避免隧道内渗透漏水。

优选地,所述当桩基侵入隧道时,需要对桩基进行磨桩;磨桩时刀盘转速1.6~1.8r/min,贯入度3~5mm/r,掘进速度5~10mm/min,泥浆比重1.0~1.2g/cm

S531:所述盾构机采用反循环模式掘进,反循环模式具体为原泥水仓底部的排浆管控制进浆,原泥水仓顶部的进浆管控制排浆,将桩基内少量钢筋滞留在泥水仓内,保证环流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盾构连续掘进下穿建筑物;待盾构机通过建筑物后,再打开泥水处理仓内钢筋,以避免建筑物桩基内部的钢筋影响环流系统运行。

部分桩体强度较高,且内部有钢筋或钢绞线,切桩过程对刀具损伤大,刀圈容易失效,因此盾构机的刀盘刀具采用齿刀,增大刀盘开口率,更利于切断钢筋;另外,在淤泥地层施工时,可降低刀盘上结成泥饼的风险。同理,如果施工位于强风化粗砂岩地层,需要将刀盘刀具换成滚刀,更有利于提高破岩的掘进效率。

桩基内部钢筋可能会影响盾构机的环流系统运行,钢筋可能卡在破碎机格栅处;即使过了格栅,钢筋也容易卡在排浆管进浆口;最后进入排浆管道,钢筋还容易卡在第一个阀体内。钢筋卡在以上三个位置,较难排查具体的堵塞位置,即使找到堵塞位置也很难处理,可能会导致盾构不能连续作业;磨桩过程中,存在部分较长的钢筋不能排出,可能缠绕刀盘、或卡在排浆口格栅,需要人工带压进仓处理;因此需要采用反循环模式掘进,将少量钢筋留在泥水内,避免钢筋影响环流系统正常运行。

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卡在格栅处的情况,则启动反循环冲洗格栅,保证掘进通过建筑物后再处理钢筋;如果反循环不能冲洗掉格栅处钢筋,则需人工带压进仓处理,采用液压钳剪断处理,将剪断的钢筋从人仓带出,避免留在仓内造成二次事故;另外,如果出现断桩现象带压进仓处理,利用风镐凿开桩体将钢筋漏出,再利用液压钳剪断钢筋,将凿除的桩体大块及钢筋从人仓带出,避免留在仓里造成二次事故。

另外,盾构下穿前在建筑物周边避开管线及化粪池,在建筑物侧墙外1m范围内排列设置袖阀注浆管,相邻的袖阀注浆管之间间距1.5m,用于注浆加固。

优选地,所述对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建筑物的倾斜检测、垂直沉降监测、裂缝观测和周边地表沉降剖面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再次注浆加固的步骤S600,还包括以下步骤:

S61:当建筑物施工监测出现下列任意一种或以上的危险情况,需进行危险警报处理,并采用钻注一体机对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双液注浆再次加固;危险情况标准如下:

建筑物沉降量大于10mm;地面沉降量10mm;建筑物出现新增裂缝;地表出现新增裂缝,且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5mm;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突发裂缝和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周边管线变形速度增长或管线出现裂缝、泄漏的情况。

掘进过程加强监测管理,同时对地面、建筑物等沉降情况进行巡视,沿隧道中心线左右30米范围内布设建筑物监测点、地面沉降观测点。每栋建筑物布设4个沉降监测点及2个倾斜监测点,常规监测1~2次/天,当建筑物施工监测出现下列任意一种或以上的危险情况,需进行危险警报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频率,启动应急跟踪注浆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盾构机到达前对建筑物周边地层进行预埋袖阀管加固和\或注浆加固,提高了建筑物周边的加固效果,方便后续施工;调整盾构机的参数,使盾构机下穿建筑物时连续匀速通过,避免下穿施工时在建筑物下方停机,隧道的掌子面实现规律性移动,匀速磨桩可有效减少断桩现象,出土量容易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地面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和倒塌的情况;在盾构机下穿建筑物的过程中,对盾构机四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保证盾构穿越地层前隆沉稳定,加固后的地质更利于盾构机前进施工;若通过淤泥地层则径向注入衡盾泥,可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通过控制泥水仓压力,以避免淤泥流入泥水仓影响盾构机工作;对脱出盾构机尾部的四周地层进行衬砌施工以形成隧道,沿隧道洞身周边修建永久性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建筑物的倾斜度监测、垂直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和周边地表沉降剖面监测,施工者可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确保施工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富水粉砂地层盾构下穿建筑物群沉降控制施工方法
  • 一种下穿城市密集建筑物的盾构施工及监测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2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