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罩、应用该灯罩的背光模组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背光模组中的背板需考虑发光源的光损耗和本身强度问题进而设计出弯折灯罩,但在满足前二者需求的同时也出现发光源在密闭的腔体内无法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因此对光源本身的寿命具有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灯罩,旨在改善背光模组中光源无法有效进行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灯罩,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底壁、顶壁及侧壁,所述底壁、所述顶壁及所述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灯罩还包括第一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包括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连接于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开口;所述第二散热翅片连接于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开口,所述第二散热开口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设有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交替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罩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安装口的一侧,并与所述侧壁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均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板面和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板面均与所述侧壁呈锐角设置,并均与所述侧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开口由所述第一散热翅片未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侧壁连接的边缘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散热开口由所述第二散热翅片未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侧壁连接的边缘凹陷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上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散热开口,每一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上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散热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罩还包括第二翅片组,所述第二翅片组与所述第一翅片组关于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以及所述支撑板的材质均为铜材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底板、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上述的灯罩,所述灯罩设于所述背底板的一侧并靠近所述背底板的边缘设置,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灯罩内,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背底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相对设置,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背底板的一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背底板的一侧。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主体部的侧壁背离安装口的一侧设置第一翅片组,则可以将主体部内的热量通过第一翅片组传导至外部,进而提升了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通过第一翅片组包括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第一散热翅片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开口,第二散热翅片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开口,且第二散热开口大于第一散热开口,因此在第一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翅片之间的空间内的温度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该空间内的气压也不断上升,从而压力也不断上升。根据P=F/S,第二散热开口大于第一散热开口,第二散热开口面积S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灯罩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背光模组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显示设备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灯罩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灯罩100包括主体部110,主体部110包括底壁111、顶壁112及侧壁113,底壁111、顶壁112及侧壁113共同围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具有安装口110a,安装口110a与侧壁113相对设置,灯罩100还包括第一翅片组120,第一翅片组120包括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第一散热翅片121连接于侧壁113背离安装口110a的一侧,第一散热翅片12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开口121a;第二散热翅片122连接于侧壁113背离安装口110a的一侧,第二散热翅片1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开口122a,第二散热开口122a大于第一散热开口121a。

灯罩100的主体部110形成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具有安装口110a,则可以将光源300通过安装口110a安装于安装腔内,该灯罩100的内壁可以设置反射片,从而可以提高光线利用率。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安装腔内用以安装光源300,光源300在工作时能够产生很多热量,灯罩100与其他结构配合后会使得光源300发出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侧壁113背离安装口110a的一侧设有第一翅片组120,则使得安装腔内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一翅片组120上进行散热。进一步地,第一翅片组120包括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第一散热翅片12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开口121a,第二散热翅片1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开口122a,第二散热翅片122的开口大于第一散热翅片121的开口,则使得第一散热翅片121与第二散热翅片122之间的空间内的热气流与外界气流能够通过第一散热开口121a和第二散热开口122a形成对流的状态,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具体地,由于光源30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进而使得相邻设置的第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翅片122之间的空间内的气压越来越大,而由于第二散热开口122a大于第一散热开口121a,根据P=F/S可知,则在第一散热开口121a和第二散热开口122a的局部位置,会出现对应第一散热开口121a处的压强大于第二散热开口122a处的压强,从而当压强升高过程中首先升高至第二散热开口122a处的压强值,然后才再升高至第一散热开口121a处的压强值,然而当空气升高至第二散热开口122a处的压强值后,空气则首先从第二散热开口122a处流泄,从而实现空气向开口较大的第二散热开口122a处流动的趋势,当第一散热翅片121与第二散热翅片122之间的空气从第二散热开口122a处流出一部分后,使得该第一散热翅片121与第二散热翅片122之间的空间形成负压,继而由第一散热开口121a处补充其他空间或者外界的空气,从而实现较好的对流效果,提升了散热效果。

具体地,第一翅片组120中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散热翅片121或者至少两个第一散热翅片121,同样也可以包括一个第二散热翅片122和至少两个第二散热翅片122,当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均设有至少两个时,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可交错设置,也可以若干个第一散热翅片121设于主体部110的一端,若干个第二散热翅片122设于主体部110的另一端。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主体部110的侧壁113背离安装口110a的一侧设置第一翅片组120,则可以将主体部110内的热量通过第一翅片组120传导至外部,进而提升了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通过第一翅片组120包括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第一散热翅片121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开口121a,第二散热翅片122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开口122a,且第二散热开口122a大于第一散热开口121a,因此在第一散热翅片121与第二散热翅片122之间的空间内的温度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该空间内的气压也不断上升,从而压力也不断上升。根据P=F/S,第二散热开口122a大于第一散热开口121a,第二散热开口122a面积S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散热翅片121设有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22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21与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22交替排布。

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21与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22交替排布,是指,一个第一散热翅片121、一个第二散热翅片122、再一个第一散热翅片121、再一个第二散热翅片122……如此往复循环,使得每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翅片1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散热翅片122,同时每相邻两个第二散热翅片12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散热翅片121。

以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均设有两个、且首端的翅片为第一散热翅片121,尾端的翅片为第二散热翅片122为例,则这些翅片之间形成三个腔体,其中位于尾端的腔体内的空气受热后,位于尾端的腔体内的空气会通过尾端的第二散热翅片122的第二散热开口122a流泄,进而使得尾端的腔体内形成负压。即使中间的腔体的气体受热后本应该具有朝首端方向流动的趋势,但是由于尾端的腔体形成了负压,此时该负压大于中间腔体的气体朝首端方向流动的压力,因此会使得中间腔体的气体最终具有朝尾端腔体流动的趋势,如此循环,则使得所有腔体内的气体均朝尾端方向流动,进而由首端方向的气体进行补充,形成较稳定的对流状态,实现较佳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灯罩100还包括支撑板130,支撑板130设于侧壁113背离安装口110a的一侧,并与侧壁113垂直设置,且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均连接于支撑板130的一侧。

如此设置,则使得第一散热翅片121一侧能够与侧壁113连接,另一侧还能够与支撑板130连接,从而提高了第一散热翅片121连接的稳固性,具有较佳的导热性,实现较佳的散热效果。同样,如此设置,使得第二散热翅片122一侧能够与侧壁113连接,另一侧还能够与支撑板130连接,从而提高了第二散热翅片122连接的稳固性,具有较佳的导热性,实现较佳的散热效果。另外,支撑板130与侧壁113连接,则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板面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板面均与侧壁113呈锐角设置,并均与侧壁113连接。

通过将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板面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板面均与侧壁113呈锐角设置,则使得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相对侧壁113呈倾斜的状态,从而可以增大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散热面积,提高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板面与侧壁113呈锐角设置,是指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最大表面与侧壁113呈锐角设置;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板面与侧壁113呈锐角设置,是指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最大表面与侧壁113呈锐角设置。

具体地,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最大表面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或者椭圆形等。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最大表面的形状同样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或者椭圆形等。优选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最大表面形状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最大表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如此设置,则三角形的散热翅片相对于矩形或者椭圆形的散热翅片更易加工。另外,由于当该灯罩100设于显示设备时,其需要与胶带、胶框配合,即胶带、胶框需要包括散热翅片的边缘。通过将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最大表面的形状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最大表面的形状均设置成三角形,则由于其两个面分别与侧壁113和支撑板130连接,因此在其与胶带、胶框配合时每一个散热翅片只需要处理一个面,保证该面与胶带、胶框贴合即可;而若设计成矩形的散热翅片,则每一个散热翅片需要两个面与胶带、胶框贴合。并且,三角形散热翅片并排设置以形成密闭空间的要求也会比矩形散热翅片并排设置以形成密闭空间的要求更简单一些,从而将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最大表面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最大表面设计成三角形,更有利于与胶带、胶框共同形成密闭空间。另外,通过将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均与侧壁113连接,则增强了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连接强度,并且还提高了侧壁113对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热传导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散热开口121a由第一散热翅片121未与支撑板130和侧壁113连接的边缘凹陷形成;第二散热开口122a由第二散热翅片122未与支撑板130和侧壁113连接的边缘凹陷形成。

相对于将第一散热开口121a和第二散热开口122a分别开设于第一散热翅片121中部和第二散热翅片122中部的方案来讲,本示例通过将第一散热开口121a开设于第一散热翅片121的边缘、第二散热开口122a开设于第二散热翅片122的边缘,则在能保证对流的前提下,更能保证第一散热翅片121和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散热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每一第一散热翅片12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散热开口121a,每一第二散热翅片12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散热开口122a。

相对于第一散热翅片121上仅开设有一个第一散热开口121a的方案来讲,本示例中通过在第一散热翅片12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散热开口121a,则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实现更好的对流效果。并且,在第一散热翅片12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散热开口121a,使得第一散热开口121a的数量也不会过多,进而不会使得第一散热翅片121的散热面积过小,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散热效果。

同样的,相对于第二散热翅片122上仅开设有一个第二散热开口122a的方案来讲,本示例中通过在第二散热翅片12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散热开口122a,则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实现更好的对流效果。并且,在第二散热翅片12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散热开口122a,使得第二散热开口122a的数量也不会过多,进而不会使得第二散热翅片122的散热面积过小,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灯罩100还包括第二翅片组140,第二翅片组140与第一翅片组120关于支撑板130对称设置。

如此设置,则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并且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保证具有尽可能多的散热翅片,提高了散热效率。另外,通过将第二翅片组140与第一翅片组120关于支撑板130对称设置,则使得支撑板130相对的两侧的热对流效果相当,从而保证整个侧壁113背离安装口110a一侧的热对流状态显著,提高了散热效果。具体地,第二翅片组140包括第三散热翅片和第四散热翅片,第三散热翅片与第一散热翅片121关于支撑板130对称设置,第四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翅片122关于支撑板130对称设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灯罩100可以为独立于背光模组的背板的结构,主体部110、第一散热翅片121、第二散热翅片122以及支撑板130的材质均为铜材质。

通常情况下,背光模组的背板为镀锌铝和镀锌钢材质,其导热系数较低,本示例中通过将主体部110、第一散热翅片121、第二散热翅片122以及支撑板130的材质均设置为铜材质,则使得灯罩100的导热系数较高,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底板200、光源300、导光板400、光学膜片500以及灯罩100,该灯罩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背光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灯罩100设于背底板200的一侧并靠近背底板200的边缘设置,光源300设于灯罩100内,导光板400设于背底板200的一侧并与光源300的出光侧相对设置,光学膜片500设于导光板400背离背底板200的一侧。

光源300设于灯罩100内,灯罩100设于背底板200的一侧并靠近背底板200的边缘设置,则该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导光板400设于背底板200的一侧并与光源300的出光侧相对设置,光学膜片500设于导光板400背离背底板200的一侧,则光源300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400的导光作用,使得光线更加发散,并朝光学膜片500方向射出,从而实现较均匀的出光效果。

进一步地,灯罩100安装于背底板200时,背底板200靠近边缘的位置可设有沉槽,灯罩100的底壁111可安装于背底板200的沉槽内,灯罩100的底壁111相对的两侧设有卡扣,背底板200设有卡槽,卡扣卡入卡槽内,以使得灯罩100与背底板200卡扣连接。

如此设置,则使得灯罩100独立于背底板200,灯罩100设于背底板200的一侧时,可以取缔背板原本通过折弯工艺形成的灯罩100结构,从而可以避免背底板200通过折弯工艺形成折弯结构,节省了裁切折弯工艺。另一方面灯罩100设于背底板200时,还可以对背底板200起到加强强度的效果。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如图3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600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显示面板600设于光学膜片500背离背底板200的一侧。

通过将显示面板600设于光学膜片500背离背底板200的一侧,从而使得背光模组由光学膜片500射出的光线能够发散至显示面板600上,进而使得用户能够从显示面板600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看到具有一定亮度的显示画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10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