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介选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重介选煤密度控制的反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重介质选煤过程中重介悬浮液密度会直接影响实际分选密度,对分选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产中,控制悬浮液密度是获得良好工艺效果的重要环节。重介密度控制的核心包括三个环节,包括补水、分流和加介,其中分流的自动控制是重要的环节。分流动作过程可描述为:通过将重选精煤产品弧形筛或者脱介筛合介段筛下的重介悬浮液通过分流装置分流到稀悬浮液系统,经过磁选机净化回收后再返回合格介质桶,这部分浓悬浮液量称为分流量。分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点:(1)提高重介悬浮液密度;(2)降低系统中煤泥含量。因此,分流作为调整重介悬浮液密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在重介旋流器分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稀介质桶桶位过高,磁选机回收效果差、跑介严重,粗选合格介质密度无法提高的现象。经分析发现,由于分流管直径大,阀门开度不能控制,打分流时间长短难以把控,使得大量的合格介质进入稀介质桶,磁选机超负荷运行,入料浓度过大而导致磁选机回收效果差,直接影响了悬浮液密度的稳定,引起产品质量的波动,严重制约了选煤厂的正常生产,因此,出现了反分流装置,通过反分流装置可以调节合介桶内悬浮液的密度以及合介桶桶位。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反分流装置中的反分流管在长期使用后会被煤泥等杂质附着在内壁上造成堵塞,进而影响反分流的进程,虽然有的反分流装置中会安装防堵塞管,但是这种防堵塞管一般都是直接将反分流管中堵塞的稀介质引导回稀介桶中,这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堵塞的问题,但是当遇到合介桶中悬浮液的密度过高或是液位下降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时,现有的反分流装置无法能够快速的解决。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重介选煤密度控制的反分流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重介选煤密度控制的反分流装置,包括脱介筛,所述脱介筛分为稀介段和合介段,所述稀介段与主管一固接,所述主管一的另一端与稀介桶连通,所述合介段与主管二固接,所述主管二的另一端与合介桶连通,所述主管二的上部与分流支管的一端固接,所述分流支管的另一端与主管一的下部固接,所述主管一的上部与反分流管的一端固接,所述反分流管的另一端与合介桶连通,靠近主管一的所述反分流管的一侧顶部固接有防堵管,所述防堵管的另一端与合介桶连通,与反分流管连接的所述防堵管的一端设有减压腔,所述减压腔呈两个端部合并后的漏斗状,减压腔上方的所述防堵管的内壁上固定有封堵环,所述封堵环设有限位腔一,所述限位腔一中滑动连接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底端贯穿封堵环与密封板连接,所述限位腔一与伸缩组件之间设有弹簧一,所述密封板的底端固接有软质储存件,所述软质储存件的内腔中设有海绵体,且软质储存件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反分流管的两端均安装有蝶阀;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反分流装置中的反分流管在长期使用后会被煤泥等杂质附着在内壁上造成堵塞,进而影响反分流的进程,虽然有的反分流装置中会安装防堵塞管,但是这种防堵塞管一般都是直接将反分流管中堵塞的稀介质引导回稀介桶中,这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堵塞的问题,但是当遇到合介桶中悬浮液的密度过高或是液位下降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时,现有的反分流装置无法能够快速的解决,此时本发明在工作时,正常进行分流于反分流时,合介质可以向稀介质中分流,稀介质也可以向合介质反分流,且在反分流管没有发生堵塞的情况下,稀介质的流速和压强都较小,使得其不能通过减压腔直接从防堵管中分流,当反分流管内壁附着的的煤泥及其他杂质含量增加时,反分流管会越来越堵,使得稀介质不断在防堵管内积蓄,直至蓄满减压腔与软质储存件内的海绵体接触,海绵体被浸湿后重量增加带动密封板远离封堵环,同时使得弹簧一拉伸,伸缩组件滑出,进而方便稀介质从密封板和封堵环之间进入上层的防堵管内,最后再进入合介桶中完成反分流,有效地避免了反分流管堵塞时工作人员因为来不及反应造成的反分流管内稀介质的回流导致合介桶内悬浮液密度过高或液位过低的问题,使得反分流管被堵塞时,稀介质依旧能够进入合介桶中完成反分流过程,解决合介桶内悬浮液的密度过高或液位过低的情况,当工作人员完成对反分流管的疏通后,稀介质会再次回到反分流管中,不再从防堵管中通过,此时防堵管内液位下降,海绵体逐渐脱水,使得密封板在弹簧一的弹力作用下再次与封堵环贴合完成封堵,便于下一次反分流管堵塞时继续使用。

优选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环形件一和环形件二,所述限位腔一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一,所述限位槽一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一,所述限位块一与环形件一固接,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环形件一和限位腔一的内壁固接,所述环形件一内设有限位腔二,所述限位腔二内转动连接有环形件二,所述环形件二的底端贯穿环形件一与密封板固接,所述环形件一的底端贯穿封堵环与密封板的顶部贴合,所述环形件一和环形件二上均开设有通槽,所述软质储存件的底端固接有压板,所述减压腔内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延伸至减压腔外,所述压板的底端与转动组件连接;当反分流管堵塞又需要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控制合介桶内悬浮液的密度时,工作人员通过旋转转动组件带动压板旋转,使得密封板和环形件二随之旋转,又因为环形件一上的限位块一和限位槽一之间的限位作用,使得环形件二与环形件一发生相对转动,此时环形件一和环形件二上的通槽发生错位,使得稀介质的流通量下降,通过控制转动组件的旋转角度,可以达到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控制合介桶内悬浮液的密度和液位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主动轴、联轴器、套筒轴和伸缩轴,所述减压腔中设有联轴器,所述减压腔的外壁下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减压腔内通过联轴器与套筒轴转动连接,所述套筒轴内滑动连接有伸缩轴,所述伸缩轴的顶端与压板的底端固接;旋转转动组件时,通过旋转主动轴使得套筒轴在联轴器的作用下随之旋转,进而使得伸缩轴带动压板和密封板旋转,实现在反分流管堵塞时对稀介质流通量的控制和调节。

优选的,所述套筒轴的内腔两侧均设有限位槽二,所述限位槽二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二与伸缩轴的底部固接,所述套筒轴的内腔底部固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顶端与伸缩轴的底端固接;通过限位块二与限位槽二之间的限位作用使得套筒轴可以带动伸缩轴一起旋转,通过套筒轴内设有的弹簧二既能够在反分流管不堵塞时加强密封板与封堵环之间的贴合效果,又能够在反分流管疏通后海绵体脱水时,给予压板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压板挤压软质储存件内的海绵体,加速海绵体脱水的过程。

优选的,所述主动轴背离联轴器的一端延伸至减压腔的外侧与转轮套接,所述转轮内侧均匀固接有弹性卡球,所述减压腔的外壁上固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开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弹性卡球与半球形凹槽相贴合,所述主动轴贯穿固定环;通过旋转转轮可以带动主动轴的旋转,通过转轮上的弹性卡球可以配合固定环上的半球形凹槽可以实现在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后进行对主动轴进行固定,避免主动轴发生回转造成稀介质流通量的改变。

优选的,所述防堵管的管壁上安装有液位计,靠近主管一的所述反分流管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排泄管一,所述排泄管一的端部内壁上固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侧面呈漏斗状,所述安装环的中心贯穿有冲水管,所述冲水管的一端外接水泵,所述冲水管的内侧端延伸至反分流管的内腔中与动力件固接,所述动力件背离冲水管的一侧依次设有储水件、喷水件和装配件,所述储水件与动力件固接,所述动力件的侧壁底部通过多个锥形连接孔与储水件连通,所述储水件上转动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上均匀固接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水件和喷水件连通,所述喷水件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喷水孔一,所述喷水孔一呈环形分布,所述装配件与安装环相对应,靠近合介桶的所述反分流管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排泄管二,所述排泄管二上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排泄管一与排泄管二组成“八”字型;当反分流管堵塞,稀介质从防堵管通过时,防堵管上的液位计感应并反馈向工作人员预警,工作人员可将反分流管两端的蝶阀关闭,打开排泄管二,并将装配件从安装环中挤出,又因为冲水管是具有一定硬度的软管,放卷冲水管使得装配件深入到反分流管内,此时通过外接水泵向冲水管内通水,水流经动力件和储水件从喷水件上的喷水孔一喷出对反分流管的内腔进行冲击,使得反分流管内堵塞的煤泥等杂质得到冲散,从排泄管一和排泄管二中排出,完成对反分流管的疏通,同时不对防堵管内稀介段质流动产生影响。

优选的,所述冲水管的内侧端上对称固接有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上均安装有阀门,所述动力件的内腔中均匀设有两组弧形动力板,且所述动力件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喷头,两个所述喷头分别与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固接,所述喷水件的内壁上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储水件和动力件与冲水管转动连接,两组所述弧形动力板均套接在转轴上,且两组弧形动力板组成倒“八”字型;当冲水管向反分流管内深入时,开启连接管一上的阀门,关闭连接管二上的阀门,此时冲水管内的水通过动力件上的其中一个喷头喷出对一组弧形动力板冲击,使得转轴向一个方向旋转,进而使得喷水件随之旋转,从而使得喷水件上的喷水孔一喷出的水形成一个喷水面,加强了对反分流管内堵塞物的冲击效果,当冲水管滑出反分流管时,开启连接管二上的阀门,关闭连接管一上的阀门,使得另一个喷头对反向相反的另一组弧形动力板开始冲击,进而使得喷水件反向旋转,因为此时喷水件的旋转方向与之前相反,使得此时喷水孔一喷出的水流方向也随之相反,形成反向喷水面,从另一个方向上对反分流管内堵塞物进行冲击,提高了疏通效果。

优选的,所述喷水件的外壁两侧分别均匀设有喷水孔二和喷水孔三,所述喷水孔一位于喷水孔二和喷水孔三的中间,所述喷水孔一和喷水孔二均呈倾斜向外状,且所述喷水孔一、喷水孔二和喷水孔三均为锥形孔,所述喷水件的内腔中设有电磁封堵组件,所述电磁封堵组件与喷水孔二和喷水孔三相对应;当冲水管向反分流管内深入时,通过电磁组件封堵喷水孔三,此时水流只从喷水孔一和喷水孔二中喷出,喷水孔二中喷出的水不仅可以给冲水管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使得工作人员更方便将冲水管深入反分流管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且可以在喷水孔一冲击完成后再次对反分流管内堵塞物进行冲击,提高了疏通效果,当冲水管滑出反分流管时,通过电磁封堵组件封堵喷水孔二,使得水流只从喷水孔一和喷水孔三中喷出,喷水孔三中喷出的水可以给冲水管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的将冲水管滑出,同时可以在喷水孔一冲击完成后再次对反分流管内堵塞物进行冲击,提高了疏通效果。

优选的,所述电磁封堵组件包括永磁体和电磁体,所述动力件的内腔两侧均固接有电磁体,两个所述电磁体之间设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与动力件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永磁体和电磁体均呈环状,且套在转轴上,所述永磁体的外壁上固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与喷水孔一和喷水孔二相对应;当冲水管向反分流管内深入时,靠近装配件一侧的电磁体通电,使得永磁体在磁吸作用下与之贴合,完成对喷水孔三的封堵,当冲水管滑出反分流管时,远离装配件一侧的电磁体通电,使得永磁体在磁吸作用下与之贴合,完成对喷水孔二的封堵,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一步对反分流管内的堵塞物的疏通。

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内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密封槽,所述装配件的外壁上均匀固接有环形密封条,所述环形密封条与环形密封槽一一对应;当反分流管疏通完成后,工作人员将冲水管滑出反分流管,使得装配件再次与安装环贴合,通过装配件上的环形密封条与安装环上的环形密封槽配合,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稀介质从反分流管中流动时从排泄管一中泄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重介选煤密度控制的反分流装置,有效地避免了反分流管堵塞时工作人员因为来不及反应造成的反分流管内稀介质的回流导致合介桶内悬浮液密度过高或液位过低的问题,使得反分流管被堵塞时,稀介质依旧能够进入合介桶中完成反分流过程,解决合介桶内悬浮液的密度过高或液位过低的情况。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重介选煤密度控制的反分流装置,通过旋转转动组件带动压板旋转,使得密封板和环形件二随之旋转,又因为环形件一上的限位块一和限位槽一之间的限位作用,使得环形件二与环形件一发生相对转动,此时环形件一和环形件二上的通槽发生错位,使得稀介质的流通量下降,通过控制转动组件的旋转角度,可以达到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控制合介桶内悬浮液的密度和液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反分流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反分流管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堵管减压腔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反分流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图7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封堵环和转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伸缩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环形件二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动力件和喷水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动力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稀介段;2、合介段;3、主管一;4、主管二;5、分流支管;6、反分流管;7、合介桶;8、稀介桶;9、防堵管;10、减压腔;11、排泄管一;12、排泄管二;13、封堵环;14、弹簧一;15、密封板;16、软质储存件;17、海绵体;18、压板;19、环形件一;20、环形件二;21、主动轴;22、联轴器;23、套筒轴;24、伸缩轴;25、弹簧二;26、转轮;27、弹性卡球;28、固定环;29、冲水管;30、安装环;31、动力件;32、储水件;33、喷水件;34、装配件;35、连接管一;36、连接管二;37、喷头;38、弧形动力板;39、转轴;40、永磁体;41、电磁体;42、喷水孔一;43、喷水孔二;44、喷水孔三;45、脱介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重介选煤密度控制的反分流装置,包括脱介筛45,所述脱介筛45分为稀介段1和合介段2,所述稀介段1与主管一3固接,所述主管一3的另一端与稀介桶8连通,所述合介段2与主管二4固接,所述主管二4的另一端与合介桶7连通,所述主管二4的上部与分流支管5的一端固接,所述分流支管5的另一端与主管一3的下部固接,所述主管一3的上部与反分流管6的一端固接,所述反分流管6的另一端与合介桶7连通,靠近主管一3的所述反分流管6的一侧顶部固接有防堵管9,所述防堵管9的另一端与合介桶7连通,与反分流管6连接的所述防堵管9的一端设有减压腔10,所述减压腔10呈两个端部合并后的漏斗状,减压腔10上方的所述防堵管9的内壁上固定有封堵环13,所述封堵环13设有限位腔一,所述限位腔一中滑动连接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底端贯穿封堵环13与密封板15连接,所述限位腔一与伸缩组件之间设有弹簧一14,所述密封板15的底端固接有软质储存件16,所述软质储存件16的内腔中设有海绵体17,且软质储存件16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反分流管6的两端均安装有蝶阀;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反分流装置中的反分流管6在长期使用后会被煤泥等杂质附着在内壁上造成堵塞,进而影响反分流的进程,虽然有的反分流装置中会安装防堵塞管,但是这种防堵塞管一般都是直接将反分流管6中堵塞的稀介质引导回稀介桶8中,这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堵塞的问题,但是当遇到合介桶7中悬浮液的密度过高或是液位下降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时,现有的反分流装置无法能够快速的解决,此时本发明在工作时,正常进行分流于反分流时,合介质可以向稀介质中分流,稀介质也可以向合介质反分流,且在反分流管6没有发生堵塞的情况下,稀介质的流速和压强都较小,使得其不能通过减压腔10直接从防堵管9中分流,当反分流管6内壁附着的的煤泥及其他杂质含量增加时,反分流管6会越来越堵,使得稀介质不断在防堵管9内积蓄,直至蓄满减压腔10与软质储存件16内的海绵体17接触,海绵体17被浸湿后重量增加带动密封板15远离封堵环13,同时使得弹簧一14拉伸,伸缩组件滑出,进而方便稀介质从密封板15和封堵环13之间进入上层的防堵管9内,最后再进入合介桶7中完成反分流,有效地避免了反分流管6堵塞时工作人员因为来不及反应造成的反分流管6内稀介质的回流导致合介桶7内悬浮液密度过高或液位过低的问题,使得反分流管6被堵塞时,稀介质依旧能够进入合介桶7中完成反分流过程,解决合介桶7内悬浮液的密度过高或液位过低的情况,当工作人员完成对反分流管6的疏通后,稀介质会再次回到反分流管6中,不再从防堵管9中通过,此时防堵管9内液位下降,海绵体17逐渐脱水,使得密封板15在弹簧一14的弹力作用下再次与封堵环13贴合完成封堵,便于下一次反分流管6堵塞时继续使用。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环形件一19和环形件二20,所述限位腔一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一,所述限位槽一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一,所述限位块一与环形件一19固接,所述弹簧一14的两端分别与环形件一19和限位腔一的内壁固接,所述环形件一19内设有限位腔二,所述限位腔二内转动连接有环形件二20,所述环形件二20的底端贯穿环形件一19与密封板15固接,所述环形件一19的底端贯穿封堵环13与密封板15的顶部贴合,所述环形件一19和环形件二20上均开设有通槽,所述软质储存件16的底端固接有压板18,所述减压腔10内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延伸至减压腔10外,所述压板18的底端与转动组件连接;工作时,当反分流管6堵塞又需要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控制合介桶7内悬浮液的密度时,工作人员通过旋转转动组件带动压板18旋转,使得密封板15和环形件二20随之旋转,又因为环形件一19上的限位块一和限位槽一之间的限位作用,使得环形件二20与环形件一19发生相对转动,此时环形件一19和环形件二20上的通槽发生错位,使得稀介质的流通量下降,通过控制转动组件的旋转角度,可以达到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控制合介桶7内悬浮液的密度和液位的目的。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主动轴21、联轴器22、套筒轴23和伸缩轴24,所述减压腔10中设有联轴器22,所述减压腔10的外壁下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轴21,所述主动轴21的一端延伸至减压腔10内通过联轴器22与套筒轴23转动连接,所述套筒轴23内滑动连接有伸缩轴24,所述伸缩轴24的顶端与压板18的底端固接;工作时,旋转转动组件时,通过旋转主动轴21使得套筒轴23在联轴器22的作用下随之旋转,进而使得伸缩轴24带动压板18和密封板15旋转,实现在反分流管6堵塞时对稀介质流通量的控制和调节。

所述套筒轴23的内腔两侧均设有限位槽二,所述限位槽二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二与伸缩轴24的底部固接,所述套筒轴23的内腔底部固接有弹簧二25,所述弹簧二25的顶端与伸缩轴24的底端固接;工作时,通过限位块二与限位槽二之间的限位作用使得套筒轴23可以带动伸缩轴24一起旋转,通过套筒轴23内设有的弹簧二25既能够在反分流管6不堵塞时加强密封板15与封堵环13之间的贴合效果,又能够在反分流管6疏通后海绵体17脱水时,给予压板18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压板18挤压软质储存件16内的海绵体17,加速海绵体17脱水的过程。

所述主动轴21背离联轴器22的一端延伸至减压腔10的外侧与转轮26套接,所述转轮26内侧均匀固接有弹性卡球27,所述减压腔10的外壁上固接有固定环28,所述固定环28的外侧开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弹性卡球27与半球形凹槽相贴合,所述主动轴21贯穿固定环28;工作时,通过旋转转轮26可以带动主动轴21的旋转,通过转轮26上的弹性卡球27可以配合固定环28上的半球形凹槽可以实现在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后进行对主动轴21进行固定,避免主动轴21发生回转造成稀介质流通量的改变。

所述防堵管9的管壁上安装有液位计,靠近主管一3的所述反分流管6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排泄管一11,所述排泄管一11的端部内壁上固接有安装环30,所述安装环30的内侧面呈漏斗状,所述安装环30的中心贯穿有冲水管29,所述冲水管29的一端外接水泵,所述冲水管29的内侧端延伸至反分流管6的内腔中与动力件31固接,所述动力件31背离冲水管29的一侧依次设有储水件32、喷水件33和装配件34,所述储水件32与动力件31固接,所述动力件31的侧壁底部通过多个锥形连接孔与储水件32连通,所述储水件32上转动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上均匀固接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水件32和喷水件33连通,所述喷水件33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喷水孔一42,所述喷水孔一42呈环形分布,所述装配件34与安装环30相对应,靠近合介桶7的所述反分流管6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排泄管二12,所述排泄管二12上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排泄管一11与排泄管二12组成“八”字型;工作时,当反分流管6堵塞,稀介质从防堵管9通过时,防堵管9上的液位计感应并反馈向工作人员预警,工作人员可将反分流管6两端的蝶阀关闭,打开排泄管二12,并将装配件34从安装环30中挤出,又因为冲水管29是具有一定硬度的软管,放卷冲水管29使得装配件34深入到反分流管6内,此时通过外接水泵向冲水管29内通水,水流经动力件31和储水件32从喷水件33上的喷水孔一42喷出对反分流管6的内腔进行冲击,使得反分流管6内堵塞的煤泥等杂质得到冲散,从排泄管一11和排泄管二12中排出,完成对反分流管6的疏通,同时不对防堵管9内稀介段1质流动产生影响。

所述冲水管29的内侧端上对称固接有连接管一35和连接管二36,所述连接管一35和连接管二36上均安装有阀门,所述动力件31的内腔中均匀设有两组弧形动力板38,且所述动力件31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喷头37,两个所述喷头37分别与连接管一35和连接管二36固接,所述喷水件33的内壁上固定有转轴39,所述转轴39的另一端贯穿储水件32和动力件31与冲水管29转动连接,两组所述弧形动力板38均套接在转轴39上,且两组弧形动力板38组成倒“八”字型;工作时,当冲水管29向反分流管6内深入时,开启连接管一35上的阀门,关闭连接管二36上的阀门,此时冲水管29内的水通过动力件31上的其中一个喷头37喷出对一组弧形动力板38冲击,使得转轴39向一个方向旋转,进而使得喷水件33随之旋转,从而使得喷水件33上的喷水孔一42喷出的水形成一个喷水面,加强了对反分流管6内堵塞物的冲击效果,当冲水管29滑出反分流管6时,开启连接管二36上的阀门,关闭连接管一35上的阀门,使得另一个喷头37对反向相反的另一组弧形动力板38开始冲击,进而使得喷水件33反向旋转,因为此时喷水件33的旋转方向与之前相反,使得此时喷水孔一42喷出的水流方向也随之相反,形成反向喷水面,从另一个方向上对反分流管6内堵塞物进行冲击,提高了疏通效果。

所述喷水件33的外壁两侧分别均匀设有喷水孔二43和喷水孔三44,所述喷水孔一42位于喷水孔二43和喷水孔三44的中间,所述喷水孔一42和喷水孔二43均呈倾斜向外状,且所述喷水孔一42、喷水孔二43和喷水孔三44均为锥形孔,所述喷水件33的内腔中设有电磁封堵组件,所述电磁封堵组件与喷水孔二43和喷水孔三44相对应;工作时,当冲水管29向反分流管6内深入时,通过电磁组件封堵喷水孔三44,此时水流只从喷水孔一42和喷水孔二43中喷出,喷水孔二43中喷出的水不仅可以给冲水管29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使得工作人员更方便将冲水管29深入反分流管6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且可以在喷水孔一42冲击完成后再次对反分流管6内堵塞物进行冲击,提高了疏通效果,当冲水管29滑出反分流管6时,通过电磁封堵组件封堵喷水孔二43,使得水流只从喷水孔一42和喷水孔三44中喷出,喷水孔三44中喷出的水可以给冲水管29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的将冲水管29滑出,同时可以在喷水孔一42冲击完成后再次对反分流管6内堵塞物进行冲击,提高了疏通效果。

所述电磁封堵组件包括永磁体40和电磁体41,所述动力件31的内腔两侧均固接有电磁体41,两个所述电磁体41之间设有永磁体40,所述永磁体40与动力件31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永磁体40和电磁体41均呈环状,且套在转轴39上,所述永磁体40的外壁上固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与喷水孔一42和喷水孔二43相对应;工作时,当冲水管29向反分流管6内深入时,靠近装配件34一侧的电磁体41通电,使得永磁体40在磁吸作用下与之贴合,完成对喷水孔三44的封堵,当冲水管29滑出反分流管6时,远离装配件34一侧的电磁体41通电,使得永磁体40在磁吸作用下与之贴合,完成对喷水孔二43的封堵,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一步对反分流管6内的堵塞物的疏通。

所述安装环30的内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密封槽,所述装配件34的外壁上均匀固接有环形密封条,所述环形密封条与环形密封槽一一对应;工作时,当反分流管6疏通完成后,工作人员将冲水管29滑出反分流管6,使得装配件34再次与安装环30贴合,通过装配件34上的环形密封条与安装环30上的环形密封槽配合,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稀介质从反分流管6中流动时从排泄管一11中泄露。

工作原理,正常进行分流于反分流时,合介质可以向稀介质中分流,稀介质也可以向合介质反分流,且在反分流管6没有发生堵塞的情况下,稀介质的流速和压强都较小,使得其不能通过减压腔10直接从防堵管9中分流,当反分流管6内壁附着的的煤泥及其他杂质含量增加时,反分流管6会越来越堵,使得稀介质不断在防堵管9内积蓄,直至蓄满减压腔10与软质储存件16内的海绵体17接触,海绵体17被浸湿后重量增加带动密封板15远离封堵环13,同时使得弹簧一14拉伸,环形件一19和环形件二20滑出,进而方便稀介质从环形件一19和环形件二20上的通槽中进入上层的防堵管9内,最后再进入合介桶7中完成反分流,有效地避免了反分流管6堵塞时工作人员因为来不及反应造成的反分流管6内稀介质的回流导致合介桶7内悬浮液密度过高或液位过低的问题,使得反分流管6被堵塞时,稀介质依旧能够进入合介桶7中完成反分流过程,解决合介桶7内悬浮液的密度过高或液位过低的情况,当工作人员完成对反分流管6的疏通后,稀介质会再次回到反分流管6中,不再从防堵管9中通过,此时防堵管9内液位下降,海绵体17逐渐脱水,使得密封板15在弹簧一14的弹力作用下再次与封堵环13贴合完成封堵,便于下一次反分流管6堵塞时继续使用,当反分流管6堵塞又需要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控制合介桶7内悬浮液的密度时,工作人员通过旋转主动轴21使得套筒轴23在联轴器22的作用下随之旋转,进而使得伸缩轴24带动压板18和密封板15旋转,又因为环形件一19上的限位块一和限位槽一之间的限位作用,使得环形件二20与环形件一19发生相对转动,此时环形件一19和环形件二20上的通槽发生错位,使得稀介质的流通量下降,通过控制主动轴21的旋转角度,可以达到调节稀介质的流通量控制合介桶7内悬浮液的密度和液位的目的,通过限位块二与限位槽二之间的限位作用使得套筒轴23可以带动伸缩轴24一起旋转,通过套筒轴23内设有的弹簧二25既能够在反分流管6不堵塞时加强密封板15与封堵环13之间的贴合效果,又能够在反分流管6疏通后海绵体17脱水时,给予压板18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压板18挤压软质储存件16内的海绵体17,加速海绵体17脱水的过程,当反分流管6堵塞,稀介质从防堵管9通过时,防堵管9上的液位计感应并反馈向工作人员预警,工作人员可将反分流管6两端的蝶阀关闭,打开排泄管二12,并将装配件34从安装环30中挤出,又因为冲水管29是具有一定硬度的软管,放卷冲水管29使得装配件34深入到反分流管6内,此时通过外接水泵向冲水管29内通水,开启连接管一35上的阀门,关闭连接管二36上的阀门,此时冲水管29内的水通过动力件31上的其中一个喷头37喷出对一组弧形动力板38冲击,使得转轴39向一个方向旋转,进而使得喷水件33随之旋转,同时对靠近装配件34一侧的电磁体41通电,使得永磁体40在磁吸作用下与之贴合,完成对喷水孔三44的封堵,水流经动力件31和储水件32从喷水件33上的喷水孔一42和喷水孔二43喷出形成一个冲击水面对反分流管6的内腔进行冲击,使得反分流管6内堵塞的煤泥等杂质得到冲散,从排泄管一11和排泄管二12中排出,完成对反分流管6的疏通,同时不对防堵管9内稀介段1质流动产生影响,当冲水管29滑出反分流管6时,开启连接管二36上的阀门,关闭连接管一35上的阀门,使得另一个喷头37对反向相反的另一组弧形动力板38开始冲击,进而使得喷水件33反向旋转,同时对远离装配件34一侧的电磁体41通电,使得永磁体40在磁吸作用下与之贴合,完成对喷水孔二43的封堵,进而使得水从喷水孔一42和喷水孔三44喷出形成一个与滑入时冲击方向相反的冲击水面对反分流管6的内腔进行冲击,提高了疏通效果。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13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