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桥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大跨度桥梁梁端伸缩抬枕装置。

背景技术

因温度变化桥梁梁体发生伸缩,梁缝大小会发生变化,铁路大跨度桥梁通常梁缝变化量较大,引起两端钢轨支撑间距过大,导致梁端轨道刚度同区间轨道刚度不一致,造成局部轨道刚度不均匀。为避免梁端钢轨支撑间距过大所造成的轨道不平顺,尽可能减小线路的刚度不均匀,梁端错台、梁端扣件上拔等问题,需采用伸缩抬枕装置以确保轨道结构能在梁缝范围能增设支撑,使梁缝范围与其左右最近的扣件之间的支撑间距满足要求并且支撑点能跟随梁缝宽度变化而均匀位移,线路钢筋均匀,以达到改善梁端轨道受力状态。

梁端伸缩抬枕装置按其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上承式伸缩抬枕装置(图1)和下承式伸缩抬枕装置(图2)。上承式伸缩抬枕装置为轨道部件,能与调节器进行一体化铺设,下承式伸缩抬枕装置为桥梁设备,与桥梁建设同期进行。

根据现有的伸缩抬枕装置服役情况,得到梁端伸缩抬轨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病害:列车通过时活动钢枕变形较大、钢纵梁及钢枕歪斜、剪刀叉不能均匀轨枕间距、钢枕与梁端挡砟墙间顶死等。分析原因为伸缩抬枕装置钢枕垂向刚度不足,钢枕由两根钢纵梁牵引,纵向位移容易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铁路大跨度桥梁梁端伸缩抬枕装置。达到多点牵引和减小钢枕垂向变形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大跨度桥梁梁端伸缩抬枕装置,采用上承式伸缩抬枕装置结构,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一根钢纵梁,该钢纵梁位于两根钢轨中间,固定在轨枕正中位置,与原有的两根钢纵梁平行,长度相同。

作为优选,中间的钢纵梁支座刚度与两侧保持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增加了钢枕垂向刚度和纵向牵引点,保证活动钢枕在纵向上均匀活动、减小其垂向的受力变形,提升轨道垂向刚度过渡均匀性,更好保障列车通过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减少运营阶段的养护维修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上承式伸缩抬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下承式伸缩抬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铁路大跨度桥梁梁端伸缩抬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轨,2-轨枕,3-桥梁,4-钢抬枕,5-钢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根据附图并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进行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为:伸缩抬枕装置垂向刚度不足、连续梁桥伸缩时引起左右两侧钢纵梁的纵向位移不等导致轨枕及活动钢枕两侧产生不均匀的纵向位移,即活动钢枕产生歪斜,进而促使剪刀叉发生弯曲或扭曲变形。

因此本发明在原有的上承式伸缩抬枕装置基础上新增了一根钢纵梁,该钢纵梁位于两根钢轨中间,固定在轨枕正中位置,与原有的两根钢纵梁平行,长度一致,中间钢纵梁支座刚度与两侧保持一致,使得每根钢枕整体垂向刚度增加50%。

运用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增设钢纵梁后系统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设钢纵梁后,车体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峰值比增设前降低了31.6%小,轮轨垂向力降低了23.78%,钢轨垂向位移减小了19.56%,增设钢纵梁可较好的减缓车辆和轨道动力响应,改善列车的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提升线路状态的稳定性,减少养护维修的工作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大跨度铁路钢桥梁端伸缩装置的智能监测体系
  • 一种大跨度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监测方法及系统
  • 一种大跨度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5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