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生产领域,特别涉及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

背景技术

棉织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吸汗能力,故广泛被应用制造贴身衣服。

现有公开号为CN105506955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棉针织物染整工艺,涉及棉针织物印染领域。所述的染整工艺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练漂,包括碱缩,去碱,煮练,漂白;第二步:漂染;第三步:固色;第四步:后整理。

上述的专利,具有一些缺点,如:染色后的棉制品,其容易褪色,且碱练过程中污染较大,工艺不够环保。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松打饼:将棉花送入开松机,开动电机,利用旋转的刺棍齿部的打击和梳理使杂质和纤维得到分离,杂质排入杂质箱,并掏出二次喂入开松,被开松提净的纤维,顺排杂板随刺辊产生的气流集结于尘笼;

S2、纤维改性:将棉纤维置入改性剂中并加热,然后再将浸没后的棉花用水洗涤;

S3、漂白:进行氧漂加工,生产操作中,应先加入碱剂和双氧水稳定剂,循环一段时间再加入双氧水,氧漂后需用醋酸洗,之后利用水进行多次清洗;

S4、着色: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散纤维染色过程中,保持棉纤维在染缸内静止不动,染液凭借主泵的输送,不断从染缸内层向外层在纤维间穿透循环,使染料均匀上染,循环一段时间后,在近中性的染液中分次添加元明粉使染料尽可能均匀地附着在棉纤维上;当染料附着纤维接近平衡时,分次加入碱剂逐渐提高染液pH值,加快染料和纤维的固色反应,从而使染料键合固着在纤维上;

S5、后处理:经皂煮、水洗以去除浮色,并进行固色过软处理;

S6、固色上油:采用固色剂在纤维表面形成保护膜,使用柔软剂、抗静电剂进行油浸渍处理;

S7、脱水:以饼状形式吊入离心脱水机,利用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控制脱水后纤维含水率为30-35%;

S8、烘干打包:采用圆网型烘干机,调整烘机温度和车速,可控制色棉纤维回潮率处于6%-10%,烘棉时,湿棉应充分撕碎、铺平喂入烘干机,之后进行打包。

较佳的,所述S1开松时,利用开松机上安装的风机产生的吸风气流将轻弹中产生的尘土、飞绒吸走,通过除尘器排入集尘袋内。

较佳的,所述S2纤维改性时,采用的改性剂包括以下质量计组分:DM-1901改性剂40-80份、DM-1230非离子渗透剂5-15份、,烧碱10-20份。

较佳的,所述S3漂白时,在后道水洗时添加去氧酶辅助清洗。

较佳的,所述S4着色时,当染料附着纤维接近平衡时,分次加入碱剂逐渐提高染液pH值,加快染料和纤维的固色反应,控制pH值为10-11。

较佳的,所述S5后处理时,皂洗时应加入螯合分散剂防止皂液中的浮色对纤维的二次沾污,深色色棉宜采用中性皂洗剂进行一次皂煮,皂洗后需用醋酸中和。

较佳的,所述S6固色上油时,柔软剂为软片或硅油。

较佳的,所述S8烘干打包时,待色棉烘干后,需使用液压打包机将松散的纤维压缩并捆扎成一定密度和规格的包装物,将棉纤维分类压缩到450kg/m3以上,并加以捆扎、包装和刷唛头,使之成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的优点,经过染色后的纤维不容易发生掉色,且用水量是传统用水量的10%,染色后的水是清水,对外不排放,对环境没有污染;本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通过应用开松打饼、纤维改性、漂白、着色、后处理、固色上油、脱水、烘干打包等步骤,能够快速得到色染结合度好的棉针织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松打饼:将棉花送入开松机,开动电机,利用旋转的刺棍齿部的打击和梳理使杂质和纤维得到分离,杂质排入杂质箱,并掏出二次喂入开松,被开松提净的纤维,顺排杂板随刺辊产生的气流集结于尘笼;

S2、纤维改性:将棉纤维置入改性剂中并加热,然后再将浸没后的棉花用水洗涤;

S3、漂白:进行氧漂加工,生产操作中,应先加入碱剂和双氧水稳定剂,循环一段时间再加入双氧水,氧漂后需用醋酸洗,之后利用水进行多次清洗;

S4、着色: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散纤维染色过程中,保持棉纤维在染缸内静止不动,染液凭借主泵的输送,不断从染缸内层向外层在纤维间穿透循环,使染料均匀上染,循环一段时间后,在近中性的染液中分次添加元明粉使染料尽可能均匀地附着在棉纤维上;当染料附着纤维接近平衡时,分次加入碱剂逐渐提高染液pH值,加快染料和纤维的固色反应,从而使染料键合固着在纤维上;

S5、后处理:经皂煮、水洗以去除浮色,并进行固色过软处理;

S6、固色上油:采用固色剂在纤维表面形成保护膜,使用柔软剂、抗静电剂进行油浸渍处理;

S7、脱水:以饼状形式吊入离心脱水机,利用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控制脱水后纤维含水率为30%;

S8、烘干打包:采用圆网型烘干机,调整烘机温度和车速,可控制色棉纤维回潮率处于10%,烘棉时,湿棉应充分撕碎、铺平喂入烘干机,之后进行打包。

其中,所述S1开松时,利用开松机上安装的风机产生的吸风气流将轻弹中产生的尘土、飞绒吸走,通过除尘器排入集尘袋内。

其中,所述S2纤维改性时,采用的改性剂包括以下质量计组分:DM-1901改性剂40份、DM-1230非离子渗透剂15份、,烧碱10份。

较佳的,所述S3漂白时,在后道水洗时添加去氧酶辅助清洗。

其中,所述S4着色时,当染料附着纤维接近平衡时,分次加入碱剂逐渐提高染液pH值,加快染料和纤维的固色反应,控制pH值为10。

其中,所述S5后处理时,皂洗时应加入螯合分散剂防止皂液中的浮色对纤维的二次沾污,深色色棉宜采用中性皂洗剂进行一次皂煮,皂洗后需用醋酸中和。

其中,所述S6固色上油时,柔软剂为软片或硅油。

其中,所述S8烘干打包时,待色棉烘干后,需使用液压打包机将松散的纤维压缩并捆扎成一定密度和规格的包装物,将棉纤维分类压缩到450kg/m3以上,并加以捆扎、包装和刷唛头,使之成件。

其中,本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的优点,经过染色后的纤维不容易发生掉色,且用水量是传统用水量的10%,染色后的水是清水,对外不排放,对环境没有污染;本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通过应用开松打饼、纤维改性、漂白、着色、后处理、固色上油、脱水、烘干打包等步骤,能够快速得到色染结合度好的棉针织品。

实施例2

参考图1,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松打饼:将棉花送入开松机,开动电机,利用旋转的刺棍齿部的打击和梳理使杂质和纤维得到分离,杂质排入杂质箱,并掏出二次喂入开松,被开松提净的纤维,顺排杂板随刺辊产生的气流集结于尘笼;

S2、纤维改性:将棉纤维置入改性剂中并加热,然后再将浸没后的棉花用水洗涤;

S3、漂白:进行氧漂加工,生产操作中,应先加入碱剂和双氧水稳定剂,循环一段时间再加入双氧水,氧漂后需用醋酸洗,之后利用水进行多次清洗;

S4、着色: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散纤维染色过程中,保持棉纤维在染缸内静止不动,染液凭借主泵的输送,不断从染缸内层向外层在纤维间穿透循环,使染料均匀上染,循环一段时间后,在近中性的染液中分次添加元明粉使染料尽可能均匀地附着在棉纤维上;当染料附着纤维接近平衡时,分次加入碱剂逐渐提高染液pH值,加快染料和纤维的固色反应,从而使染料键合固着在纤维上;

S5、后处理:经皂煮、水洗以去除浮色,并进行固色过软处理;

S6、固色上油:采用固色剂在纤维表面形成保护膜,使用柔软剂、抗静电剂进行油浸渍处理;

S7、脱水:以饼状形式吊入离心脱水机,利用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控制脱水后纤维含水率为32%;

S8、烘干打包:采用圆网型烘干机,调整烘机温度和车速,可控制色棉纤维回潮率处于8%,烘棉时,湿棉应充分撕碎、铺平喂入烘干机,之后进行打包。

其中,所述S1开松时,利用开松机上安装的风机产生的吸风气流将轻弹中产生的尘土、飞绒吸走,通过除尘器排入集尘袋内。

其中,所述S2纤维改性时,采用的改性剂包括以下质量计组分:DM-1901改性剂60份、DM-1230非离子渗透剂12份、,烧碱14份。

较佳的,所述S3漂白时,在后道水洗时添加去氧酶辅助清洗。

其中,所述S4着色时,当染料附着纤维接近平衡时,分次加入碱剂逐渐提高染液pH值,加快染料和纤维的固色反应,控制pH值为11。

其中,所述S5后处理时,皂洗时应加入螯合分散剂防止皂液中的浮色对纤维的二次沾污,深色色棉宜采用中性皂洗剂进行一次皂煮,皂洗后需用醋酸中和。

其中,所述S6固色上油时,柔软剂为软片或硅油。

其中,所述S8烘干打包时,待色棉烘干后,需使用液压打包机将松散的纤维压缩并捆扎成一定密度和规格的包装物,将棉纤维分类压缩到450kg/m3以上,并加以捆扎、包装和刷唛头,使之成件。

其中,本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的优点,经过染色后的纤维不容易发生掉色,且用水量是传统用水量的10%,染色后的水是清水,对外不排放,对环境没有污染;本棉针织无碱练漂洗染整工艺通过应用开松打饼、纤维改性、漂白、着色、后处理、固色上油、脱水、烘干打包等步骤,能够快速得到色染结合度好的棉针织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47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