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高速离心机转速过冲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2:4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离心机,具体涉及高速离心机转速过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机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都会有各自的差异性,无法保证所有电机在各个参数毫无差异。电机的转速控制采用统一的算法,但是统一算法计算输出的电压在各个电机上都会产生不同的转速。市面上常用的方法是按照电机运行的普遍现象进行电压补偿或者电压削减;但是这种方法是固定式的,只能概率性的解决问题,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电机差异性问题。电机在未达到设定转速时,电机持续加速,在到达设定转速之后开始缓慢减小转速的增加,让转速缓慢稳定,从而控制转速稳定在设定转速左右的范围内,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转速超出离心机转速过多的问题,即转速过冲。

因此市面上高速离心机的电机转速控制一般都采用设定转速范围运行,是将电机的实际转速控制在设定转速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将其视为正常。这种误差范围控制的方法会造成在高速离心机运行时真实转速值一直比设定转速偏高,会造成离心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高速离心机转速过冲控制方法,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电机的实际转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高速离心机转速过冲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检测实时转速数值,计算实时转速和设定转速的差值;

步骤二、根据转子的升降速曲线时间去计算转差需要的转差调节时间;

步骤三、将两个转速差值每Xrpm划分为一档,计数总共划分的档数,其中:差值大于Yrpm小于Xrpm算作一档,X=450-550,Y=45-55;

步骤四、根据实时转速和设定转速,判断转速是上升还是下降;

步骤五、转速上升则转速增加量不断增大;转速下降则转速减小量不断减小;

步骤六、将总档数的2/3处作为增加量或减小量的控制转折点;当达到控制转折点时,增加或减小的转速控制在转差的3/4;

步骤七、按照转速差值和升降速曲线时间,转速增加量或减小量以等差数列的方式调节转速增加量或减小量;

步骤八、在到达控制点之前增加量或减小量从0开始以等差数列的方式增加到转差总量的3/4;直到转速转折点,增加量或减小量开始开始以等差数列的方式减小到0;

步骤九、若转差在Xrpm以内,采用步进式方式增加;若转差大于2Yrpm并且小于Xrpm,每次转速固定增加Yrpm,每次增加的速度根据升降速时间计算;小于2Yrpm,每次转速固定增加或减小20rpm。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转差调节时间=转速差值/转子最高转速*升降速曲线总时间。

进一步的,X=500,Y=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控制精准:该方案相比较理论数据计算出的电机转速控制,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电机的实际转速。

2、适应性强:动态调节的方法能够克服电机各自的差异,使每个电机在相同输出电压时产生不同转速下。

3、减小电路负荷:动态调整和存储转速对应输出电压这两个方法,能够合理的稳步增加控制增量,减小电压电流剧烈震荡对电路产生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高速离心机转速过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高速离心机转速过冲方法:

1、检测实时转速数值,计算实时转速和设定转速的差值。

2、根据转子的升降速曲线时间去计算转差需要的转差调节时间(转差调节时间=转速差值/转子最高转速*升降速曲线总时间)。

3、将两个转速差值每500rpm划分为一档,计数总共划分的档数(差值大于50rpm小于500rpm算作一档)

4、根据实时转速和设定转速,判断转速是上升还是下降

5、转速上升则转速增加量不断增大;转速下降则转速减小量不断减小。

6、将总档数的2/3处作为增加量或减小量的控制转折点;当达到控制转折点时,增加或减小的转速控制在转差的3/4。

7、按照转速差值和升降速曲线时间,转速增加量或减小量以等差数列的方式调节转速增加量或减小量(转差调节时间=转速差值/转子最高转速*升降速曲线总时间)

8、在到达控制点之前增加量/减小量从0开始以等差数列的方式增加到转差总量的3/4。直到转速转折点,增加量/减小量开始开始以等差数列的方式减小到0。

9、若转差在500rpm以内,采用步进式方式增加。转差大于100rpm并且小于500rpm,每次转速固定增加50rpm,每次增加的速度根据升降速时间计算;小于100rpm,每次转速固定增加/减小20rpm。

该方案相比较理论数据计算出的电机转速控制,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电机的实际转速。动态调节的方法能够克服电机各自的差异,使每个电机在相同输出电压时产生不同转速下。动态调整和存储转速对应输出电压这两个方法,能够合理的稳步增加控制增量,减小电压电流剧烈震荡对电路产生的损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74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