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4:00


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管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地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各个方面的质量要求更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管路方面更加直接地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寿命和安全性,新能源汽车管路的精度保证尤为重要,新能源汽车管路的管材一般为钢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管道进行转向,需要在管道的一端焊接弯头。

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无法对弯头进行精准定位,造成弯头难以与待焊接管道对齐,容易造成弯头焊接角度与实际需求不相符,造成管路装车困难,影响新能源汽车管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以解决弯头焊接角度与实际需求不相符,造成管路装车困难,影响新能源汽车管路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定位壳体;

精准定位组件,设置在定位壳体的内部且用于支撑弯头并采集弯头圆周运动时最低点位置,同时为弯头和待焊接管道提供支撑功能;

对称设置在弯头前后两端的两个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设置在定位壳体的内部且用于对弯头进行夹持,以使弯头竖直设置;

驱动组件,设置在定位壳体的两端且用于驱动夹持板夹持弯头并带动弯头做圆周运动;

上料组件,设置在定位壳体的两端且用于驱动待焊接管道自动与弯头贴合。

优选的,所述精准定位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分别位于定位壳体内壁的两端,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弯头和待焊接管道的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嵌入有滑动触头,所述滑动触头的中部活动插接有金属杆,所述滑动触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片,且滑片的表面紧密贴合有线圈组,所述线圈组活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一端,所述金属杆和线圈组均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定位壳体的内壁,且线圈组由瓷罐和金属导线组成,所述线圈组表面的金属导线、滑片、滑动触头和金属杆之间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滑动触头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定位壳体的内壁通过安装块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且导向杆活动插接在支撑板远离滑动触头位置的一端,所述支撑板相对应导向杆位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簧,且拉簧固定连接在安装块的底部,所述导向杆相对应支撑板中部位置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支撑板相对应定位槽位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拉式电磁铁,且推拉式电磁铁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活动连接在定位槽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活动槽,且两个第一活动槽分别开设在定位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定位壳体侧壁的中部,所述活动块的一端铰接有铰接臂,所述铰接臂远离活动块位置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铰接臂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在夹持板远离弯头位置的一端,所述夹持板相对应弯头位置的一端固定嵌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螺纹杆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且第一蜗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一蜗轮杆,所述第一蜗轮杆相对应定位壳体内部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双轴电机,且第一双轴电机固定连接在定位壳体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蜗轮杆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定位壳体内壁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远离夹持板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柱,所述第一驱动柱的表面活动套接有驱动套,所述第一驱动柱的表面和驱动套的内壁均分别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驱动套转动连接在定位壳体侧壁的中部,所述驱动套相对应定位壳体侧壁两端位置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阻止驱动套轴向移动的限位环,所述驱动套相对应第一连接柱位置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定位壳体相对应驱动齿轮位置的一端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定位壳体的内部,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驱动齿轮的中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表面设有角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活动槽,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槽分别开设在定位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壁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远离第二转动臂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且第一转动柱和第二转动柱均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活动槽内壁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柱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柱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相对面的一端均啮合有驱动伞齿轮,所述驱动伞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且传动柱转动连接在定位壳体侧壁的中部,所述驱动伞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轴,所述万向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料辊,所述上料辊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之间位置,所述第二伞齿轮的齿槽占第二伞齿轮表面积的六分之五,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的表面圆滑设置,且上料辊的表面为橡胶材料构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中部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柱,所述第二驱动柱的表面以及驱动槽的内壁均分别为正多边形结构,以使第二驱动柱沿着驱动槽的内壁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柱相对应第二伞齿轮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远离第二驱动柱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齿盘,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相对面的一端均分别设有表面圆弧设置的齿牙,所述第二齿盘固定连接在第二伞齿轮远离驱动伞齿轮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柱远离第一齿盘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远离第一齿盘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动槽的内壁,所述安装盘和第一齿盘分别位于第二转动臂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相对面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上料辊的顶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中部,且传动轴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二连接板的上下两端,所述传动柱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蜗轮杆,所述第二蜗轮杆相对应定位壳体中部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双轴电机,所述第二双轴电机固定连接在定位壳体内壁的底部,所述定位壳体相对应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位置的侧壁均开设有通槽,且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均分别活动连接在通槽的内壁,所述定位壳体相对应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以使防护壳对第一蜗轮和第一蜗轮杆的传动以及第二蜗轮和第二蜗轮杆的传动起保护作用,所述定位壳体相对应第一双轴电机和第二双轴电机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以使保护壳对第一双轴电机和第二双轴电机起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定位壳体相对应上料组件位置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板,且导料板位于支撑杆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二蜗轮关于第二双轴电机中点呈中心对称设置,以使定位壳体两端的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交错设置,所述定位壳体相对应弯头和待焊接管道之间位置开设有用于方便焊接的缺口,所述定位壳体相对应上料组件位置一端的宽度小于定位壳体相对应精准定位组件一端位置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夹持板带动弯头以第一连接柱为轴转动,使得弯头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且向下移动的距离遵循y=sinx的三角函数,通过滑动触头、金属杆、线圈组和滑片可以组成滑动变阻器,使得线路中的电压或电流数值会与支撑板向下移动距离的数值成正比关系,一旦电压或电流的数值发生突变,则说明此时弯头与支撑板处于相切的边缘,此时弯头的焊接位置与待焊接管道对齐,从而实现了对弯头焊接时的精准定位;

2、本发明同时还通过第二双轴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柱转动,并使得第二蜗轮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进而使得第二蜗轮带动传动柱转动,且当传动柱转动时,会使得传动柱带动驱动伞齿轮转动,进而使得驱动伞齿轮分别带动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反向转动,由于第一伞齿轮与第一转动柱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这就使得第一伞齿轮是用来稳定第二伞齿轮和驱动伞齿轮之间啮合状态的,此时通过驱动伞齿轮驱动第二伞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第二伞齿轮通过第二齿盘带动第一齿盘转动,且当第一齿盘转动时,会使得第一齿盘带动第二驱动柱转动,由于第二驱动柱的表面以及驱动槽的内壁均分别为正多边形结构,这就使得第二驱动柱转动时会通过驱动槽带动第二转动臂向待焊接管道的顶部转动,并使得第二转动臂配合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同步带动第一转动臂和上料辊向待焊接管道的表面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柱配合万向轴和传动轴,使得上料辊无论如何转动,传动柱配合驱动伞齿轮均能够驱动上料辊同步转动,直至上料辊、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紧密贴合在待焊接管道的表面,此时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上料辊被待焊接管道所阻挡,无法再继续转动,则此时第二齿盘与第一齿盘在第二转动臂无法转动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并使得第二齿盘驱动第一齿盘配合第二驱动柱和安装盘挤压复位弹簧,使得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发生相对转动的情况,直至驱动伞齿轮啮合到第二伞齿轮没有齿槽的六分之一处,此时驱动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之间发生空转,即驱动伞齿轮的转动无法再驱动第二伞齿轮转动,但是驱动伞齿轮的转动会通过第二连接柱配合万向轴和传动轴带动上料辊转动,由于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的表面圆滑设置,且上料辊的表面为橡胶材料构件,这就使得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不会阻碍待焊接管道移动,并使得上料辊驱动待焊接管道向弯头的一端移动,直至弯头与待焊接管道的一端对齐,此时即可进行弯头与待焊接管道的焊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管路用高精度焊接定位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环形结构绕偏心点转动时最低点轨迹图;

图12为半环形结构绕偏心点转动时最低点轨迹图。

图中:1、定位壳体;201、支撑板;202、支撑杆;203、滑动触头;204、金属杆;205、线圈组;206、滑片;207、导向杆;208、拉簧;209、定位槽;210、推拉式电磁铁;211、定位块;3、夹持板;401、第一活动槽;402、活动块;403、螺纹杆;404、铰接臂;405、连接块;406、驱动块;407、第一连接柱;408、第一驱动柱;409、驱动套;410、从动齿轮;411、驱动齿轮;412、限位环;413、驱动电机;414、第一蜗轮;415、第一蜗轮杆;416、第一双轴电机;417、保护壳;5、导料板;601、第二活动槽;602、第一转动臂;603、第二转动臂;604、第一转动柱;605、连接架;606、第二转动柱;607、第一伞齿轮;608、第二伞齿轮;609、驱动伞齿轮;610、传动柱;611、第二连接柱;612、万向轴;613、传动轴;614、上料辊;615、驱动槽;616、第二驱动柱;617、第一齿盘;618、第二齿盘;619、安装盘;620、复位弹簧;621、第一连接板;622、第二连接板;623、第二蜗轮;624、第二蜗轮杆;625、第二双轴电机;7、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

定位壳体1;

精准定位组件,设置在定位壳体1的内部且用于支撑弯头并采集弯头圆周运动时最低点位置,同时为弯头和待焊接管道提供支撑功能;

对称设置在弯头前后两端的两个夹持板3,两个夹持板3设置在定位壳体1的内部且用于对弯头进行夹持,以使弯头竖直设置;

驱动组件,设置在定位壳体1的两端且用于驱动夹持板3夹持弯头并带动弯头做圆周运动;

上料组件,设置在定位壳体1的两端且用于驱动待焊接管道自动与弯头贴合。

精准定位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201,且两个支撑板201分别位于定位壳体1内壁的两端,支撑板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弯头和待焊接管道的支撑杆202,以使在待焊接管道和弯头圆形的作用下,弯头的圆心和待焊接管道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同时支撑板201位于支撑杆202的两端,使得弯头与待焊接管道的位置只由支撑杆202对其进行支撑,这就使得避免弯头与待焊接管道与支撑板201贴合造成焊接精度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支撑板201的一端固定嵌入有滑动触头203,滑动触头203的中部活动插接有金属杆204,滑动触头20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滑片206,且滑片206的表面紧密贴合有线圈组205,线圈组205活动连接在支撑板201的一端,金属杆204和线圈组205均通过连接座固定安装在定位壳体1的内壁,且线圈组205由瓷罐和金属导线组成,线圈组205表面的金属导线、滑片206、滑动触头203和金属杆204之间形成电性连接,并与计算机的信号采集端相连,滑动触头20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动触头203关于两个支撑板201之间中心位置呈中心对称设置,以使可以对两个滑动触头203配合金属杆204、线圈组205和滑片206对支撑板201竖直上下移动造成的电流电压变化取平均值,从而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准确。

定位壳体1的内壁通过安装块固定安装有导向杆207,且导向杆207活动插接在支撑板201远离滑动触头203位置的一端,支撑板201相对应导向杆207位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拉簧208,且拉簧208固定安装在安装块的底部,导向杆207相对应支撑板201中部位置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209,支撑板201相对应定位槽209位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拉式电磁铁210,且推拉式电磁铁210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块211,定位块211活动连接在定位槽209的内壁,通过定位槽209配合推拉式电磁铁210和定位块211,使得当弯头与支撑板201表面处于相切的边缘时,推拉式电磁铁210驱动定位块211向定位槽209的内壁移动,并使得定位块211紧密贴合在定位槽209的内壁,从而对支撑板201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支撑板201在焊接时发生意外向下移动,造成焊接角度偏差的情况发生。

驱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活动槽401,且两个第一活动槽401分别开设在定位壳体1的两端,第一活动槽40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块402,活动块402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03,且螺纹杆403转动连接在定位壳体1侧壁的中部,活动块402的一端铰接有铰接臂404,铰接臂404远离活动块402位置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405,连接块405远离铰接臂404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块406,驱动块40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柱407,第一连接柱407固定安装在夹持板3远离弯头位置的一端,夹持板3相对应弯头位置的一端固定嵌入有压力传感器,且两个夹持板3相对应的一端均与地面竖直设置,以使避免发生过度夹持的情况发生,螺纹杆403底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蜗轮414,且第一蜗轮414的表面啮合有第一蜗轮杆415,第一蜗轮杆415相对应定位壳体1内部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双轴电机416,且第一双轴电机416固定安装在定位壳体1内壁的底部,第一蜗轮杆415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定位壳体1内壁的底部,同一个螺纹杆40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活动块402,且两个活动块402竖直上下设置,且同一个活动块402上铰接有两个铰接臂404,且两个铰接臂404左右平行设置。

第一连接柱407远离夹持板3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柱408,第一驱动柱408的表面活动套接有驱动套409,第一驱动柱408的表面和驱动套409的内壁均分别为正多边形结构,以使第一驱动柱408沿着驱动套409的内壁移动,驱动套409转动连接在定位壳体1侧壁的中部,驱动套409相对应定位壳体1侧壁两端位置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阻止驱动套409轴向移动的限位环412,驱动套409相对应第一连接柱407位置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410,从动齿轮410的表面啮合有驱动齿轮411,定位壳体1相对应驱动齿轮411位置的一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13,且驱动电机413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定位壳体1的内部,且驱动电机413的输出轴固定安装在驱动齿轮411的中部,驱动电机413输出轴的表面设有角度传感器。

上料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活动槽601,两个第二活动槽601分别开设在定位壳体1的两端,第二活动槽601的内壁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第一转动臂60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柱604,第一转动柱6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架605,连接架605远离第二转动臂603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柱606,且第一转动柱604和第二转动柱606均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活动槽601内壁的两端,第一转动柱604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伞齿轮607,第二转动柱606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伞齿轮608,第一伞齿轮607和第二伞齿轮608相对面的一端均啮合有驱动伞齿轮609,驱动伞齿轮60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柱610,且传动柱610转动连接在定位壳体1侧壁的中部,驱动伞齿轮6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柱611,第二连接柱6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轴612,万向轴6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613,传动轴6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料辊614,上料辊614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之间位置,第二伞齿轮608的齿槽占第二伞齿轮608表面积的六分之五,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的表面圆滑设置,且上料辊614的表面为橡胶材料构件。

第二转动臂603的中部开设有驱动槽615,驱动槽61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柱616,第二驱动柱616的表面以及驱动槽615的内壁均分别为正多边形结构,以使第二驱动柱616沿着驱动槽615的内壁移动,第二驱动柱616相对应第二伞齿轮608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617,第一齿盘617远离第二驱动柱616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齿盘618,第一齿盘617和第二齿盘618相对面的一端均分别设有表面圆弧设置的齿牙,第二齿盘618固定安装在第二伞齿轮608远离驱动伞齿轮609位置的一端,第二驱动柱616远离第一齿盘617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盘619,安装盘619远离第一齿盘617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20,且复位弹簧620固定安装在第二活动槽601的内壁,安装盘619和第一齿盘617分别位于第二转动臂603的两端。

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相对面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621和第二连接板622,上料辊614的顶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621的中部,且传动轴613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二连接板622的上下两端,传动柱610底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蜗轮623,第二蜗轮623的表面啮合有第二蜗轮杆624,第二蜗轮杆624相对应定位壳体1中部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双轴电机625,第二双轴电机625固定安装在定位壳体1内壁的底部,定位壳体1相对应第一蜗轮414和第二蜗轮623位置的侧壁均开设有通槽,且第一蜗轮414和第二蜗轮623均分别活动连接在通槽的内壁,定位壳体1相对应通槽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护壳7,以使防护壳7对第一蜗轮414和第一蜗轮杆415的传动以及第二蜗轮623和第二蜗轮杆624的传动起保护作用,定位壳体1相对应第一双轴电机416和第二双轴电机625位置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护壳417,以使保护壳417对第一双轴电机416和第二双轴电机625起保护作用。

定位壳体1相对应上料组件位置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导料板5,且导料板5位于支撑杆202的顶部,两个第二蜗轮623关于第二双轴电机625中点呈中心对称设置,以使定位壳体1两端的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交错设置,定位壳体1相对应弯头和待焊接管道之间位置开设有用于方便焊接的缺口,定位壳体1相对应上料组件位置一端的宽度小于定位壳体1相对应精准定位组件一端位置的宽度。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该发明通过图11和图12对环形结构和半环形结构做圆周运动时最低点轨迹图可知,环形结构在做绕偏心点转动时最低点轨迹图近似于一个圆形,即最低位置点在竖直方向上与角度的之间的关系满足y=sinx的方程,然而半环形结构在做绕偏心点转动时最低点轨迹图一部分为近似于规则的弧线,另一部分为与近似于规则弧线突变较大的弧线,由此可知,当弯头最低点运动轨迹突然发生变化时,则此时弯头一端的边缘正与水平面处于相切状态,由此作为泵技术方案的精准定位的核心远离,本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通过先将弯头置于两个支撑杆202的上方,并向下按压弯头,使得支撑杆202配合支撑板201带动拉簧208处于拉伸状态,并使得弯头稍微竖直向上摆放,此时第一双轴电机416通电带动第一蜗轮杆415转动,并使得第一蜗轮杆415带动第一蜗轮414转动,且当第一蜗轮414转动时,会使得第一蜗轮414带动螺纹杆403转动,并使得螺纹杆403带动活动块402向上移动,在需要对弯头进行夹持时,螺纹杆403顺时针转动带动活动块402向上移动,并使得活动块402通过铰接臂404和连接块405带动驱动块406向定位壳体1中部位置水平移动,进而使得驱动块406配合第一连接柱407带动夹持板3向弯头处靠近,同时第一连接柱407带动第一驱动柱408在驱动套409的内壁移动,并使得两个夹持板3对弯头进行夹持,直至夹持板3相对面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值达到目标值,此时由于弯头的特殊性,即弯头径向位置的两端位于同一平面,即两个夹持板3稳定对弯头进行夹持时,且夹持板3相对面的一端与地面垂直,这就使得弯头在被两个夹持板3夹持后,会使得弯头始终与地面竖直设置,完成对弯头的夹持,此时通过驱动电机413通电驱动驱动齿轮411转动,并使得驱动齿轮411带动从动齿轮410转动,进而使得从动齿轮410带动驱动套409转动,由于第一驱动柱408的表面与驱动套409的内壁均分别为正多边形结构,这就使得驱动套409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驱动柱408转动,并使得第一驱动柱408通过第一连接柱407带动夹持板3转动,进而使得夹持板3带动弯头以第一连接柱407为轴转动,且当弯头转动时,会使得弯头带动支撑杆20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202带动支撑板201向下移动,其中弯头圆弧面带动支撑板201向下移动的距离遵循上述的公式,即y=sinx的三角函数,且当支撑板201向下移动时,会使得支撑板201带动滑动触头203沿着金属杆204的表面向下移动,同时滑片206在线圈组205的表面向下移动,其中滑动触头203、金属杆204、线圈组205和滑片206可以组成滑动变阻器,即通过改变线圈组205两端的接线方式,即可使得滑动变阻器线路中的电压或电流数值会与支撑板201向下移动距离的数值成正比关系,由此可知一旦电压或电流的数值发生脱离y=sinx三角函数的趋势时,则说明此时弯头与支撑板201处于相切的边缘,并通过角度传感器记录该情况下时弯头的旋转角度,同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413驱动驱动齿轮411反向转动,直至夹持板3带动弯头移动至电压或电流数值即将脱离y=sinx三角函数的趋势时的位置,即此时弯头与支撑板201处于相切的边缘状态,此时弯头的焊接位置与待焊接管道对齐,从而实现了对弯头焊接时的精准定位,避免发生弯头焊接角度与实际需求不相符,造成管路装车困难影响使用寿命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导向杆207配合拉簧208使得支撑板201始终紧密贴合在弯头的底部,同时通过定位槽209配合推拉式电磁铁210和定位块211,使得当弯头与支撑板201表面处于相切的边缘时,推拉式电磁铁210驱动定位块211向定位槽209的内壁移动,并使得定位块211紧密贴合在定位槽209的内壁,从而对支撑板201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支撑板201在焊接时发生意外向下移动,造成焊接角度偏差的情况发生,通过待焊接管道经过输送装置和导料板5的导向进入支撑杆202的顶部时,此时通过第二双轴电机625带动第一转动柱604转动,并使得第二蜗轮杆624带动第二蜗轮623转动,进而使得第二蜗轮623带动传动柱610转动,且当传动柱610转动时,会使得传动柱610带动驱动伞齿轮609转动,进而使得驱动伞齿轮609分别带动第一伞齿轮607和第二伞齿轮608反向转动,由于第一伞齿轮607与第一转动柱60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这就使得第一伞齿轮607是用来稳定第二伞齿轮608和驱动伞齿轮609之间啮合状态的,此时通过驱动伞齿轮609驱动第二伞齿轮608转动,进而使得第二伞齿轮608通过第二齿盘618带动第一齿盘617转动,且当第一齿盘617转动时,会使得第一齿盘617带动第二驱动柱616转动,由于第二驱动柱616的表面以及驱动槽615的内壁均分别为正多边形结构,这就使得第二驱动柱616转动时会通过驱动槽615带动第二转动臂603向待焊接管道的顶部转动,并使得第二转动臂603配合第一连接板621和第二连接板622同步带动第一转动臂602和上料辊614向待焊接管道的表面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柱611配合万向轴612和传动轴613,使得上料辊614无论如何转动,传动柱610配合驱动伞齿轮609均能够驱动上料辊614同步转动,直至上料辊614、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紧密贴合在待焊接管道的表面,此时第一转动臂602、第二转动臂603和上料辊614被待焊接管道所阻挡,无法再继续转动,则此时第二齿盘618与第一齿盘617在第二转动臂603无法转动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并使得第二齿盘618驱动第一齿盘617配合第二驱动柱616和安装盘619挤压复位弹簧620,使得第一齿盘617与第二齿盘618发生相对转动的情况,直至驱动伞齿轮609啮合到第二伞齿轮608没有齿槽的六分之一处,此时驱动伞齿轮609与第二伞齿轮608之间发生空转,即驱动伞齿轮609的转动无法再驱动第二伞齿轮608转动,但是驱动伞齿轮609的转动会通过第二连接柱611配合万向轴612和传动轴613带动上料辊614转动,由于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的表面圆滑设置,且上料辊614的表面为橡胶材料构件,这就使得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不会阻碍待焊接管道移动,并使得上料辊614驱动待焊接管道向弯头的一端移动,直至弯头与待焊接管道的一端对齐,此时即可进行弯头与待焊接管道的焊接工作,在此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贴合在待焊接管道表面的过程中,此时复位弹簧620处于轴向和径向压缩状态,即当弯头与待焊接管道完成焊接过程后,此时第二双轴电机625驱动传动柱610反向转动,在复位弹簧620弹力驱动下,会使得驱动伞齿轮609快速与第二伞齿轮608重新啮合,并驱动第一转动臂602和第二转动臂603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使得该装置可持续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78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