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机房换热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2:36


机房换热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房换热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场景涉及对设备工作环境的温度控制和调节,以使设备的工作环境处于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以有利于设备的正常工作。以机房的场景举例,在互联网数据中心(简称:IDC)机房内,机柜往往会产生大量热量,使机柜本身温度过高,从而无法保证机柜内通信电子设备进行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机房进行换热。

对此的一种解决方案中,会在机房内设置空调等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冷空气进入机房,以达到对机房进行换热的效果。但以上方案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实现温度调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房换热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效率低,导致无法有效实现温度调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房换热系统,包括:放置有机柜的机房、以及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机柜用于部署至少一个通信电子设备,且设置有风道;所述机房设置有高架地板,所述高架地板将所述机房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所述高架地板下方;所述第二空间位于高架地板上方,用于放置所述机柜;所述换热装置的入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高架地板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通过所述第一空间连通至所述换热装置的出风口;所述换热装置的出风口输出冷空气,该冷空气依次经第一空间和开口进入第二空间内,并穿过风道带走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形成热空气;所述换热装置的入风口吸收第二空间内的热空气并将其转化为冷空气通过出风口输出。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系统,所述机房换热系统还包括:内有工质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机房外;且所述散热管位于机房外的一端高于所述散热管位于第二空间内的一端。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系统,所述换热装置,具体用于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启动并调节出风温度,以使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所述换热装置,还用于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停止工作。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系统,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和循环泵制冷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具体用于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不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启动所述循环泵制冷装置并调节所述循环泵制冷装置的出风温度,以使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二阈值高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换热装置,还具体用于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启动所述压缩机制冷装置并调节所述压缩机制冷装置的出风温度,以使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系统,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和/或循环泵制冷装置。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系统,所述机房换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柜内无通信电子设备存放区域的盲板,所述盲板用于密封所述无通信电子设备存放区域。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二空间内放置有多个机柜组,每个机柜组包括面对面放置的两列机柜;所述开口位于每个机柜组中的两列机柜之间,且所述两列机柜的柜顶之间设置有挡风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机房换热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启动所述机房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控制所述换热装置调节出风温度,以使所述机房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启动所述机房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包括: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启动;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停止工作。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不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启动循环泵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阈值高于所述第一阈值;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启动压缩机制冷装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机房换热系统,包括:启动模块,用于启动所述机房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换热装置调节出风温度,以使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启动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启动;所述启动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停止工作。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启动模块,具体还用于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不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启动循环泵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阈值高于所述第一阈值;若所述机房外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启动压缩机制冷装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房换热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包括机房和换热装置,机房包括位于高架地板下方的第一空间和高架地板上方的第二空间,机柜放置在第二空间内,且高架地板开设由开口,以连通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换热装置的入风口位于第二空间内,以吸进第二空间内的热气,换热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以向第二空间内输送冷气。通过以上方案,换热装置的出风口输出冷空气,该冷空气依次经第一空间和开口进入第二空间内,并穿过机柜的风道带走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形成热空气;所述换热装置的入风口吸收第二空间内的热空气并将其转化为冷空气通过出风口输出,从而形成循环的机房换热系统。本申请的方案,通过由机柜到换热装置,再由换热装置到机柜的循环气流通道,可有效调节机房内的温度。

应当理解,上述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缩机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循环泵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换热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清楚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现有技术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现有的温度调节方案中,以机房的场景举例,在对机房进行换热时,一般会在机房内设置空调等制冷设备,通过空调输出冷风来达到对机柜进行降温的效果。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构建包括放置有机柜的机房、以及位于机房外的换热装置的机房换热系统,形成一个循环的气流通道,可有效实现机房内温度的调节。本申请机房换热系统的构建,可提高换热效率,减小电能的损耗。

以下参照附图来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则本实施例中的机房换热系统包括:

放置有机柜11的机房12、以及换热装置13;其中,机柜11用于部署至少一个通信电子设备,且机柜11设置有风道14;

机房12设置有高架地板15,高架地板15将机房12划分为第一空间16和第二空间17;其中,第一空间16位于高架地板15下方;第二空间17位于高架地板15上方,用于放置机柜11;

换热装置13的入风口18位于第二空间17内;高架地板15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9,开口19通过第一空间16连通至换热装置13的出风口20;

换热装置13的出风口20输出冷空气,该冷空气依次经第一空间16和开口19进入第二空间17内,并穿过风道14带走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形成热空气;换热装置13的入风口18吸收第二空间17内的热空气并将其转化为冷空气通过出风口20输出。

其中,第二空间17为需进行温度调节的空间,风道14用于将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释放至第二空间17内。换热装置13用于进行降温处理,输出冷空气。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13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21和/或循环泵制冷装置22。在换热装置13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21和循环泵制冷装置22的场景下,其可工作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即高功率模式和低功率模式。相应的具体采用哪种运行模式可以基于机房外的环境温度确定,例如可以参见后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制。

实际应用中,第二空间17内放置的通信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导致第二空间17内的温度过高,进而影响通信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在本方案中,换热装置13的入风口18吸收第二空间17内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后输出冷空气;换热装置13的出风口20连通至高架地板15下方的第一空间16,且高架地板15开设的开口19连通第一空间16与第二空间17,故换热装置13输出的冷空气可经第一空间16和开口19进入第二空间17内,并穿过机柜11的风道14带走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在气流推动下流动到换热装置13的入风口18,以完成循环换热,从而实现对第二空间17内进行降温的目的,使第二空间17内的温度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其中,预设的温度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达到的温度确定,且温度范围的表达形式不限,例如,可以设置上限值和/或下限值,以设置上限值举例来说,上限值可以为常温25值。本实施方式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采用入风口18位于顶部的换热装置13,有利于热空气从第二空间17向换热装置13的流通,从而增大换热装置13吸收热空气的效率,以达到良好的换热效果。

在一种示例中,机柜11可以包括多个槽位,这些槽位用于放置通信电子设备,且槽位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它可以包括一个风道14,以使换热装置13输出的冷空气穿过风道14,带走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促进通信电子设备的散热,提升了换热效率。

实际应用中,机柜11的利用率有限,例如,可能会有空机柜11,即未放置通信电子设备的机柜11;再例如,机柜11包括多个槽位,这些槽位中的部分用于放置通信电子设备。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在前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机房换热系统10还包括:设置在机柜11内无通信电子设备存放区域的盲板,盲板用于密封无通信电子设备存放区域。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盲板对未放置通信电子设备的区域进行密封处理。通过盲板的设置,可以避免冷空气从无通信电子设备存放区域通过,使冷空气更加集中地通过需要散热的通信电子设备,从而提高了冷空气的利用率且加快气流流动,提升换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第二空间17内放置有多个机柜组23每个机柜组23包括面对面放置的两列机柜11;开口19位于每个机柜组23中的两列机柜11之间,且两列机柜11的柜顶之间设置有挡风板24。

本实施方式中,将机柜11划分为多个机柜组23,其中每个机柜组23由两列面对面放置的机柜11组成,开口19位于每个机柜组23中的两列机柜11之间。相应的,换热装置13输出的冷气通过机柜11之间的开口19进入机柜11之间。两列机柜11的柜顶之间设置有挡风板24,故进入机柜11之间的冷气经挡风板24阻挡,进入两侧的机柜11中,相应的,机柜11内放置的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将再冷气流的带动下从机柜组23的两侧散发出来,随后流动到换热装置13的入风口18。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冷气流失,提高冷气利用率且能够加速气流流动,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的,由于减少了冷风泄露,增大了冷空气的利用率,则可无需通信电子设备的自带风扇开启,即可满足环境温度条件,实现综合节能。实际应用中,每组机柜中的两列机柜之间的距离最小可以为0.6米,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节省地面空间、大幅提高机房占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换热装置只需采用较小的功率工作,就可以在两列机柜之间形成一个饱和的冷空气稳定流,创造出有利的传热环境,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减小电能损耗。

该实施方式可以使得通过开口进入第二空间内的冷空气充分流经机柜的风道,带走通信电子设备的散热变为热空气后,在气流带动下进入换热装置。本实施方式能够形成气流路径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包括机房和换热装置,机房包括位于高架地板下方的第一空间和高架地板上方的第二空间,机柜放置在第二空间内,且高架地板开设由开口,以连通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换热装置的入风口位于第二空间内,以吸进第二空间内的热气,换热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以向第二空间内输送冷气。通过以上方案,换热装置的出风口输出冷空气,该冷空气依次经第一空间和开口进入第二空间内,并穿过机柜的风道带走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形成热空气;换热装置的入风口吸收第二空间内的热空气并将其转化为冷空气通过出风口输出,从而形成循环的机房换热系统。本申请的方案,通过由机柜到换热装置,再由换热装置到机柜的循环气流通道,可有效调节机房内的温度。

实施例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机房换热系统还包括:内有工质的散热管25;

散热管25的一端位于第二空间17内,散热管25的另一端位于机房12外;且散热管25位于外的一端高于散热管25位于第二空间17内的一端。

具体地,散热管25位于第二空间17内的一端为热端,位于机房12外的另一端为冷端,且散热管25的冷端高于热端。散热管的25工作原理为:散热管25内的工质在热端吸收热空气带来的热量,蒸发形成气态工质,气态工质自动举升到位于机房12外的冷端,随即遇冷凝结,恢复成液态,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位于第二空间17内的热端,重新进行下一轮的循环,经过这一过程,即可实现机房12的无功耗换热,即换热过程不需要消耗任何形式的能量、节省能耗成本支出。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散热管25可以为散热管阵列,它们分布于机房12的四面外墙上以及可能的屋顶平面上,散热管25在工作时,利用如上的相变原理来实现机房12换热,因此,无需消耗电能,且其工作所需的工质可以为纯净水,所以,采用散热管25对机房12进行换热还可以节省成本,保护环境。在一种示例中,散热管25内为真空状态下的液态工质,在工质蒸发前,散热管25热端仅有少量液体工质;在工质遇热蒸发后,散热管25内工质变为低压蒸汽充斥状态;所以,在散热管25工作过程中,不存在高压状态,这就降低了散热管25的使用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由于散热管25的工作原理无需产生能耗,为了降低换热能耗,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换热装置13,具体用于若机房12外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启动并调节出风温度,以使机房12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换热装置13,还用于若机房12外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则停止工作。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预设的,例如,-10摄氏度(℃)。本实施方式中,当机房12外的温度低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即机房12外温度足够冷,以支持仅通过散热管阵列的无功耗换热,即可满足机房12内的温度调节,则换热装置13可停止工作,以降低换热装置13工作带来的能耗。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上述可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换热装置13包括:循环泵制冷装置22和压缩机制冷装置21;相应的,

换热装置13,具体用于若机房12外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且不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启动循环泵制冷装置22并调节循环泵制冷装置22的出风温度,以使第二空间17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其中,第二阈值高于第一阈值;

换热装置13,还具体用于若机房12外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则启动压缩机制冷装置21并调节压缩机制冷装置21的出风温度,以使第二空间17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其中,第二阈值可以为10℃。以下对压缩机制冷装置21和循环泵制冷装置22的结构进行举例介绍:

压缩机制冷装置21包括:类蒸发器26、压缩机27及类冷凝器28。图3为压缩机制冷装置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各设备依次进行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类蒸发器26和类冷凝器28分别可以为具有蒸发器和冷凝器功能的设备。举例来说,机房12内的热空气到达换热装置13后,先通过类蒸发器26热交换降温为冷空气,同时类蒸发器26内的液态工质蒸发变成气态,到达类冷凝器28冷凝,变成液态,之后在压缩机27的促进作用下,由类冷凝器28流动至类蒸发器26,完成制冷循环。其中,压缩机27的作用是促进工质由类冷凝器28向类蒸发器26流动,以支持类蒸发器26对热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的实现。其中,上述液态工质可以为制冷剂。基于本方案形成的循环饱和气流路径,无需通信电子设备的自带风扇开启,即可使得流到机柜处的气流达到较高的流速,以快速带走机柜内通信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达到较好的换热效果且实现综合节能。

循环泵制冷装置22包括:类冷凝器28、循环泵29及类蒸发器26。图4为循环泵制冷装置2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各设备依次进行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类蒸发器26和类冷凝器28分别可以为具有蒸发器和冷凝器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循环泵制冷装置22所用的工质为制冷剂。其中,类冷凝器28和类蒸发器26的功能可参见前述的相关内容,循环泵29的功能与压缩机27的功能类似,用于促进工质由类冷凝器28向类蒸发器26流动,以支持类蒸发器26对热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的实现。

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冷气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希望尽量缩短冷气至第二空间的传输路径。故在一种示例中,类蒸发器26设置在机房12内,即类蒸发器26的入风口18对第二空间17敞开;类蒸发器26的出风口20可设置在底部,直接穿过高架地板15连通至第一空间16内。换热装置13的其它结构,例如,类冷凝器28、压缩机27、循环泵29等可设置在机房12外,例如室外,以节省设备占用空间。

实际应用中,压缩机制冷装置21制冷效果较好,但能耗相对较大;循环泵制冷装置22制冷效果相对弱一些,但能耗较小。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机房12外的温度,若机房12外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但并未很高,则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装置将控制能耗较低的循环泵制冷装置22开启,这样,既可以达到机房12换热的要求,又能节省大量电能。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机房12外的温度很高时,则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装置将控制压缩机制冷装置21开启,以实现有效调节温度。基于本实施方式,根据机房外的温度,灵活切换换热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实现兼顾有效换热和减小能耗。

其中,换热装置13切换运行模块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压缩机制冷装置21和循环泵制冷装置22可以分别为两套独立的设备,或者,在另外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还可以使压缩机制冷装置21和循环泵制冷装置22共用类蒸发器26和类冷凝器28,作为示例,如图5所示,为换热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压缩机27和循环泵29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可以在压缩机27和循环泵29的导电路径上分别设置开关,后续可通过选择开关开闭来实现运行模式的切换。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简化换热装置的结构,减小换热装置的体积,从而节省设备存放空间,节约成本。

基于本实施方式,当室外温度足够冷的时候,例如当机房外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散热管即可实现有效散热,故可控制换热装置停止工作。当室外温度达到一定温度但并非很热时,散热管已经无法满足机房换热需求,此时控制换热装置采用循环泵制冷装置运行,与散热管共同作用,以实现机房换热。当室外温度较高时,循环泵制冷装置和散热管的共同作用,也无法满足机房换热需求,则此时控制循环泵制冷装置关闭,压缩机制冷装置开启,用于与散热管共同作用,以实现机房换热。

本实施例通过换热装置切换和散热管共同作用的方式,可在满足机房换热需求的同时,减小电能损耗。

实施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启动机房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

步骤102,控制换热装置调节出风温度,以使第二空间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其中,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装置可以为存储有相关计算机程序的终端。控制装置控制换热装置调节出风温度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操作,例如,技术人员根据当前的温度调节需求,通过远程或者本地控制换热装置调节出风温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无需用户操作,基于预先编好的控制逻辑,自动控制换热装置调节出风温度,以实现温度调节。

结合前述实施例二中设置有散热管的机房换热系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换热能耗,步骤102具体可以包括:若机房外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控制换热装置启动;相应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机房外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则控制换热装置停止工作。

结合实施例二的一种机房换热系统,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和循环泵制冷装置,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步骤102具体可以包括:若机房外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且不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控制换热装置启动循环泵制冷装置;其中,第二阈值高于第一阈值;若机房外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换热装置启动压缩机制冷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包括:启动模块31,控制模块32。

其中,启动模块31,用于启动机房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控制模块32,用于控制换热装置调节出风温度,以使第二空间内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可选地,结合前述实施例二中设置有散热管的机房换热系统,启动模块31,具体用于若机房外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控制换热装置启动;启动模块31,还用于若机房外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则控制换热装置停止工作;

可选地,结合实施例二的一种机房换热系统,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和循环泵制冷装置,启动模块31,具体还用于:若机房外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且不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控制换热装置启动循环泵制冷装置;其中,第二阈值高于第一阈值;若机房外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换热装置启动压缩机制冷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可以执行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1和处理器2。

处理器2通常控制设备的整体操作,诸如,控制换热装置开启、关闭、以及切换的操作。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存储器1被配置为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以支持在设备的操作。存储器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存储器1和处理器2之间通过电路互联。具体地,各个部件利用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使得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设备能够执行上述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七

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机房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相关技术
  • 机房换热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
  • 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29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