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水稻精量穴播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9:06


一种水稻精量穴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播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精量穴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收成量,对于种子播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播种面积,就需要不断增加播种效率。因此,人工播种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播种需求。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业用种子定量播种装置【申请号:CN201721405250.9、公开号:CN207305368U】包括:播种箱,播种箱的左侧壁的上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左侧末端设有推杆,播种箱的顶端设有上盖,上盖的右侧设有上盖转轴,上盖的下侧设有种子储存室,种子储存室的底端开口处设有播种翻转轮,播种翻转轮的外侧周围设有分离齿,播种翻转轮的右侧设有转动齿圈,播种翻转轮与转动齿圈内部设有定位销,定位销两侧末端与转轴支架连接,转轴支架的底端设有支架底座,播种箱的左侧底端设有驱动小轮,播种箱的右侧底端设有移动小轮。虽然该专利的技术方案通过机械手段有效提高了播种效率,但是该技术方案需要通过旋转翻转轮的方式实现相应的功能,而翻转轮在旋转过程中,一方面种子易落入翻转轮与其他零部件的空隙中,造成种子损坏,导致伤种率较高,另一反面,翻转轮翻出种子为一个连续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持续有种子输出,造成种子持续落在地面上,进而导致成穴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精量穴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精量穴播装置,包括:种子槽、传送带、振动器、遮挡板;传送带呈闭合环状,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凹槽;遮挡板与传送带相对应,传送带能够相对于遮挡板转动;种子槽与振动器传动连接,种子槽上设置有输出口,输出口与传送带相对应。

在实际应用时,环状传送带呈持续的周期性运转,从而使得上面的凹槽呈周期性运动。将种子置于种子槽内,启动振动器,在振动器的振动下,种子将通过输出口进入传送带的凹槽内。通过调整振动器的振动频率,使得单位时间内种子的输出数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使得落在单个凹槽内的种子不会因数量过多而凸出于凹槽外,从而使得凹槽通过遮挡板时,种子不会与遮挡板或其他零部件的边缘相抵触造成种子的损坏,由此以降低伤种率。通过遮挡板可将种子限制在凹槽内,从而对种子脱离凹槽的脱离位置进行限制。当凹槽通过遮挡板所在的位置时,种子才能够脱离凹槽,从而使得种子能够在一个统一的位置脱离。同时,在振动器的作用下,有效避免了种子在脱离凹槽时因相互堆叠导致脱离过程存在先后顺序。由此,通过遮挡板与振动器的配合有效提高了装置的成穴性。

进一步的,种子槽设置在与传送带的载物面相对应的一侧。

进一步的,输出口设置在种子槽的一侧,输出口上设置有输出板;输出板与传送带之间设置有夹角;输出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遮挡板设置在传送带载物面的外表面,遮挡板能够与凹槽的上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遮挡板靠近地面的一侧还设置有播种口,播种口与传送带相对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挡块,挡块与传送带相贴合,传送带能够相对于挡块运动。

进一步的,挡块的数量为两个;挡块分别设置在种子槽的两端。

进一步的,挡块上设置有聚拢槽,聚拢槽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由挡块的一侧向另一侧收敛。

进一步的,聚拢槽的槽底设置有毛刷。

进一步的,还包括聚拢板,聚拢板与传送带相贴合,传送带能够相对于聚拢板运动;聚拢板上设置有倾斜的斜面,聚拢板关于传送带对称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振动器的震动使种子流向凹槽,从而能够通过控制振动器的振动频率有助于对单位时间内种子的输出数量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凹槽内的种子数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较高的穴合格率,同时可有效避免多余的种子与其他零部件之间产生强制外力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伤种率。

输出口位于种子槽的一侧,使得种子槽内的种子能够形成松散层、紧密层,仅松散层的种子能够进行相对运动,从而限制同一时间段内可运动的种子数量,有助于对振动器的振动频率进行控制。

利用遮挡板可避免在传送带的弯折处种子从凹槽中掉出,从而对种子脱离凹槽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种子在一个统一的位置脱离凹槽。同时,凹槽内种子的数量收到限制,使得种子能够同一时间脱离凹槽。由此,遮挡板与振动器相配合有效提高了成穴性。

挡块包括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利用第一挡块的聚拢槽可有效将种子聚拢至凹槽内,从而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同时,相对传统的轮盘式充种,能够获得较高的穴合格率。

通过第一挡块的毛刷可将凹槽内过多的种子扫出,进一步便于控制凹槽内种子的数量。

用第二挡块的毛刷可对凹槽内种子的位置状态进行调整,尽可能使得凹槽内的种子均匀的摊在凹槽的底部,避免种子之间相互堆叠,有助于提高成穴性。

播种口与输出口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两端,使得种子能够通过一个较长的运输距离,从而能够最大化利用装置自身的振动使得种子均匀的摊在凹槽的底部,有助于提高成穴性。

通过聚拢板与聚拢槽的配合可进一步将种子聚拢在凹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图。

图2:挡块结构图。

图3:遮挡板结构图。

图4:遮挡板仰视图。

图中:1-种子槽、11-输出口、111-输出板、1111-通口、2-传送带、21-凹槽、3-振动器、4-遮挡板、41-播种口、5-挡块、51-聚拢槽、511-毛刷、6-聚拢板、7-工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精量穴播转置,包括:种子槽1、传送带2、振动器3、遮挡板4。传送带2呈闭合环状。传送带2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用于运载种子的凹槽21。传送带2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使得传送带2能够带动凹槽21呈周期性运动。

种子槽1用于承载种子。种子槽设置在与传送带的载物面相对应的一侧。种子槽1与振动器3传动连接,使得振动器3沿水平方向震动时能够带动种子槽1同步震动。种子槽1上还设置有输出口11,输出口11与传送带2上的凹槽21相对应,使得传送带2转动时,凹槽21能够逐个通过输出口11所在的位置。输出口11上还设置有输出板111。输出板1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111。输出板111与传送带2之间设置有夹角,作为优选的,夹角为90度。使得输出板111位于种子槽1的一侧,从而使得当将大量的种子置于种子槽1内时位于种子槽1底部的种子不会受重力影响而落出种子槽1,进而使得种子之间便会相互堆叠,促使远离种子槽1底部的种子对靠近种子槽1底部的种子进行挤压。由于种子的表面粗糙,在其他种子挤压的影响下,位于种子槽1底部的种子相互摩擦,种子之间不易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形成紧密层。位于种子槽1顶部的种子则相对松散,种子间易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形成松散层。当启动振动器3时,在振动作用下,位于松散层的种子穿过通孔1111,落在凹槽21内。随着种子的逐渐减少,松散层逐渐下移,直至全部的种子均穿过通孔1111。由此,通过调节振动器3的振动频率,即可对单位时间内输出口11输出的种子数量进行调节。同时,由于仅位于松散层的种子能够进行相对运动,则同一时间段可供输出口11输出的种子数量有限,从而便于对振动器3的振动频率进行调节。

遮挡板4设置在传送带2载物面的外表面,遮挡板4呈弧形以对应传送带2弯折的部分。传送带2能够相对于遮挡板4运动。遮挡板4能够与凹槽21的上表面相贴合,使得当凹槽21运动至遮挡板4时,遮挡板4能够对凹槽21内的种子进行遮挡,以避免在传送带2的弯折处种子从凹槽21中掉出。遮挡板4靠近地面的一侧还设置有播种口41,播种口41与传送带2上的凹槽21相对应,使得当凹槽21运动至播种口41所在的位置时,凹槽21内的种子能够通过播种口41掉落在地面上。

在实际运行时,在将种子置于种子槽1内。启动与传送带2传动连接的动力装置,此时,凹槽21随传送带2的运转呈周期性运动。启动振动器3,此时,在振动器3的作用下,种子槽1内的种子穿过输出板111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凹槽21内。通过合理的实验,可通过调节振动器3的振动频率使得落在凹槽21内的种子数量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一方面保证较高的穴合格率,另一方面使得单个凹槽21内的种子数量不会因数量过多而凸出与凹槽21外,进而使得种子在运送过程中不会与其他零部件之间产生强制外力作用,有效降低了伤种率。随着传送带2的持续运转,凹槽21带动种子通过遮挡板4。直至凹槽21带动种子运动至播种口41所在的位置时,凹槽21内的种子脱离凹槽21掉落在地面上。由此,通过遮挡板4使得种子在一个统一的位置脱离凹槽21。同时,在振动器的作用下,有效避免了凹槽21内种子数量过多导致种子相互堆叠进而造成种子不能同时脱离凹槽21。由此,通过振动器与遮挡板的配合有效提高了装置的成穴性,两者缺一不可。

其中,还包括挡块5,挡块5与传送带2相贴合,传送带2能够相对于挡块5运动。挡块5上设置有聚拢槽51,聚拢槽51沿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由挡块5的一侧向另一侧收敛,聚拢槽51的槽底设置有毛刷511,毛刷511垂直于传送带2。挡块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种子槽1的两端。其中一个挡块5设置在输出口11与传送带2之间,称为第一挡块,另一个挡块5称为第二挡块。当有种子通过输出口11输出时,部分种子可能会落在凹槽21外,则这部分种子在传送带2的带动下通过第一挡块的聚拢槽51聚拢至凹槽21内,一方面可避免种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补充凹槽内种子数量的不足,从而满足凹槽内种子数量的下限,进而提高播种时的穴合格率。随着传送带2的运转,凹槽21内的种子与第一挡块的毛刷511相接处,过多的种子则被毛刷511扫出该凹槽21,从而进入相邻的下一个凹槽21内,由此以进一步对凹槽21内的种子数量进行限制。作为优选的,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种子回收槽,以回收被扫出的种子。随着传送带2的继续运转,凹槽21运动至第二挡块5处,通过第二挡块5的毛刷511将对凹槽21内的种子的位置状态进行规整,使得种子能够贴实在凹槽21的底部,避免种子之间相互堆叠,进一步便于种子同时脱离凹槽21,有助于调高装置的成穴性。同时,播种口41、输出口11分别位于传送带2的两端,使得种子的运输路程较长,从而充分利用装置自身的振动对种子的位置状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成穴性。

同时,还包括两个聚拢板6,聚拢板6与传送带2相贴合,传送带2能够相对于聚拢板6运动。聚拢板6上设置有倾斜的斜面,斜面有传送带2相远离传送带2的方向倾斜,两个聚拢板6关于传送带2对称设置,从而形成漏斗状结构。由此,通过聚拢板6可将意外脱离凹槽21的种子重新聚拢至凹槽21内,并能够与挡块5的聚拢槽51共同配合以起到更好的聚拢效果。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工作平台7,传送带2安装在工作平台7上。工作平台7上开设有与播种口41相对应的孔状结构,其直径大于凹槽的直径以便于种子穿过工作平台7落在地面上。通过工作平台7可将本装置与其他运动装置相连接,从而便于本装置在田间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成穴性指的是:种子落入种植穴位的集中程度。即在实际操作时,每间隔一定距离便设定一个种植穴位,该距离与农作物的最佳种植间距相关,成穴性越高,同一个种植穴位内的种子集中程度越高,越有助于保障每个穴位的作物成活率及对种植间距的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穴合格率指的是:为了保障每个种植穴位均有作物发芽,因此种植作物对同一种植穴位内的种子数量有相应的需求,例如:杂交稻的需求为3±1粒/穴。在该数值范围内的种植穴位为合格,合格率则为合格的穴位总数占总种植穴位数量的比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水稻精量穴播机的换向机构以及水稻精量穴播机
  • 一种水稻精量穴播机的出种机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00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