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58:26


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经常会采用综合管廊进行布线,综合管廊位于地下,综合管廊的侧壁通过支架将管线进行分区固定,该方式利用地下管廊的中部空间进行行走,使管线分布在侧面更加的清晰,使管线更好的排查;

目前常用的管线施工方式为,大量的管线收卷,通过管线一端运动,使缠绕在收卷器上的管线发生释放,使管线不断的穿过多个支撑架,直至到达终点,该方式使管线会不断的与墙面、支架发生滑动,使管线在未使用时,管道外部的防护层就开始出现细微磨损,从而导致管线的使用寿命提前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施工要求,将管线支撑座依据规定间距,等距固定在地下管廊的两个侧壁,为管线提供支撑,支撑座沿管廊行径分布等距,同时根据管道的类型,还可以纵向设置多个管线支撑座,主要目的将多组管线安装功能进行纵向区分,更加方便排查,此时管线支撑座的数量分布在管廊行径方向以及管廊侧壁的垂直方向;

步骤2:根据所述管线支撑座的纵向固定间距以及单次布设管线数量,对自走布线模块、驱动模块组装为自走布线设备,将所述自走布线模块调整至所述管线支撑座的上方,根据管线支撑座的排布方式需要安装自走布线模块,自走布线模块可以同时对两侧同一高度的管线支撑座上进行布线,自走布线模块可以选择单侧布线单根布线也可以选择两侧单根布线,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多个,如果需要单侧多根或者双侧多根同步布线,此时可以组装多个自走布线设备,前后分布依次布线,自走布线模块可以设置个或者多个,每一个自走布线模块需要与管线支撑座的高度相对应,对于一些高度差过大的情况时,可以增加调距设备,调整自走布线模块之间的间距,从而使自走布线模块布设的线路可以位于管线支撑座的上方;

步骤3:将所述自走布线设备移动至管廊初始放线区,通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将所述自走布线模块中部管线收卷单元上的管线进行引导至侧面,从布设起始端开始,首先将起始段的管线进行固定,此时自走布线模块内部的管线收卷在管线收卷单元的内部,管线收卷单元可以采用马达带动的驱动方式,使驱动模块在运动时,管线收卷单元同步转动,从而对管线进行释放,为了使释放的管线能够与管线扩口卡扣的位置对应,因此需要通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对管线进行引导;

步骤31:通过配合调整单元将压合固线单元调整至与管线引出端平行的位置,使管线穿过所述压合固线单元,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与所述压合固线单元间的管线与管廊侧壁平行,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与所述压合固线单元间的管线位于所述管线支撑座的上方,且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与所述压合固线单元间的管线与管线扩口卡扣纵向对应,经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引导后的管线穿过压合固线单元,使管线位于调整顺线引导单元和压合固线单元之间的部分与管廊侧壁平行,从而使驱动模块在沿着管廊行走时,经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压合固线单元布设的线路与管廊侧面间距一致,从而使线路位于管线扩口卡扣的正上方;

步骤4:通过驱动模块带动所述自走布线设备沿着管廊运动,通过所述管线收卷单元转动对管线释放,随着所述自走布线设备运动,管线从管廊中部向侧面布设,通过所述压合固线单元将位于所述管线扩口卡扣上方的管线进行压合,实现管线固定;

步骤5:行走至规定行程,排线、固线同步完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走布线模块的载体为圆柱形,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所述配合调整单元为圆弧形,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所述配合调整单元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压合固线单元转动连接在所述配合调整单元的底部,所述自走布线模块上具有用于收纳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所述配合调整单元的收纳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具有高端和底端,所述高端侧面固定连接有引导管线的顶顺线引导环,所述底端开设有底顺线引导孔,所述底顺线引导孔的入口位于所述底端的顶面,所述底顺线引导孔的出口位于所述底端的侧面,所述底顺线引导孔的出口与所述压合固线单元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合固线单元底部为开放结构,所述压合固线单元靠近所述底顺线引导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压合固线单元远离所述底顺线引导孔的一端两侧设置有两个限制管线位置的间距调节板,所述压合固线单元远离所述底顺线引导孔的一端顶面转动连接有调整管线高度的压合翻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线扩口卡扣顶部具有开口,所述管线扩口卡扣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两两侧倾斜的支撑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线收卷单元具有两个收卷区,两个所述收卷区同向收卷管线,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的高端高度与两个收卷区的分隔区高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整顺线引导单元的底端外侧转动连接有与管廊侧壁接触的管廊壁接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管线滑动的布设方式,利用收卷端自走,配合多个模块单元对管线引导,形成侧面布设,使管线直接贴合在管线支撑座上,同时可以实现多个管线的同步布设,使行走指定行程即可实现管线布设与固定,避免了管线布设时与墙壁、管线支撑座产生的滑动磨损,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2为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中自走布线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中自走布线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中自走布线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图6为一种市政工程公用管线施工方法中管线支撑座的主视图;

图中:1、自走布线模块;11、管线收卷单元;12、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1、顶顺线引导环;122、底顺线引导孔;123、管廊壁接触轮;13、配合调整单元;14、压合固线单元;141、支撑杆;142、间距调节板;143、压合翻板;15、收纳槽;2、驱动模块;3、管线支撑座;31、管线扩口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6

步骤1:根据施工要求,将管线支撑座3依据规定间距,等距固定在地下管廊的两个侧壁,为管线提供支撑;

首先地下管廊制备完成后,此时管廊的内壁侧面需要安装管线支撑座3,管线支撑座3沿管廊行径分布等距,每一个管线支撑座3上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若干个管线扩口卡扣31,同时根据管道的类型,还可以纵向设置多个管线支撑座3,主要目的将多组管线安装功能进行纵向区分,更加方便排查,此时管线支撑座3的数量分布在管廊行径方向以及管廊侧壁的垂直方向;

步骤2:根据管线支撑座3的纵向固定间距以及单次布设管线数量,对自走布线模块1、驱动模块2组装为自走布线设备,将自走布线模块1调整至管线支撑座3的上方;

首先根据管线支撑座3的排布方式需要安装自走布线模块1,自走布线模块1可以同时对两侧同一高度的管线支撑座3上进行布线,自走布线模块1可以选择单侧布线单根布线也可以选择两侧单根布线,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多个,如果需要单侧多根或者双侧多根同步布线,此时可以组装多个自走布线设备,前后分布依次布线,自走布线模块1可以设置1个或者多个,每一个自走布线模块1需要与管线支撑座3的高度相对应,对于一些高度差过大的情况时,可以增加调距设备,调整自走布线模块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自走布线模块1布设的线路可以位于管线支撑座3的上方;

步骤3:将自走布线设备移动至管廊初始放线区,通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将自走布线模块1中部管线收卷单元11上的管线进行引导至侧面;

布设完成后,从布设起始端开始,首先将起始段的管线进行固定,此时自走布线模块1内部的管线收卷在管线收卷单元11的内部,管线收卷单元11可以采用马达带动的驱动方式,使驱动模块2在运动时,管线收卷单元11同步转动,从而对管线进行释放,为了使释放的管线能够与管线扩口卡扣31的位置对应,因此需要通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对管线进行引导;

步骤31:通过配合调整单元13将压合固线单元14调整至与管线引出端平行的位置,使管线穿过压合固线单元14,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与压合固线单元14间的管线与管廊侧壁平行,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与压合固线单元14间的管线位于管线支撑座3的上方,且,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与压合固线单元14间的管线与管线扩口卡扣31纵向对应;

经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引导后的管线穿过压合固线单元14,使管线位于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和压合固线单元14之间的部分与管廊侧壁平行,从而使驱动模块2在沿着管廊行走时,经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压合固线单元14布设的线路与管廊侧面间距一致,从而使线路位于管线扩口卡扣31的正上方,通过后续的压合固线单元14对管线施加下压力,从而使管线压入管线扩口卡扣31内实现固定;

步骤4:通过驱动模块2带动自走布线设备沿着管廊运动,通过管线收卷单元11转动对管线释放,随着自走布线设备运动,管线从管廊中部向侧面布设,通过压合固线单元14将位于管线扩口卡扣31上方的管线进行压合,实现管线固定;

步骤5:行走至规定行程,排线、固线同步完成;

该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管线滑动的布设方式,利用收卷端自走,配合多个模块单元对管线引导,形成侧面布设,使管线直接贴合在管线支撑座3上,同时可以实现多个管线的同步布设,使行走指定行程即可实现管线布设与固定,避免了管线布设时与墙壁、管线支撑座3产生的滑动磨损,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自走布线模块1的载体为圆柱形,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配合调整单元13为圆弧形,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配合调整单元13的数量均为两个,压合固线单元14转动连接在配合调整单元13的底部,自走布线模块1上具有用于收纳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配合调整单元13的收纳槽15;

首先管线收卷在管线收卷单元11上时,形状为圆柱形,因此整个载体设置为圆柱形,管线收卷单元11则位于自走布线模块1的中部,而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配合调整单元13则位于载体的两侧,而载体上开设了收纳槽15,收纳槽15形状与载体形状一致,因此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配合调整单元13可以转动收卷至收纳槽15的内部,从而使自走布线模块1在未使用时,体积更小,便于运输,由于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配合调整单元13的转出角度影响送出管线与自走布线模块1之间的间距,因此压合固线单元14需要与配合调整单元13转动连接,使配合调整单元13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压合固线单元14可以通过自转,使压合固线单元14与管廊墙壁处于平行,从而满足使用;

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具有高端和底端,高端侧面固定连接有引导管线的顶顺线引导环121,底端开设有底顺线引导孔122,底顺线引导孔122的入口位于底端的顶面,底顺线引导孔122的出口位于底端的侧面,底顺线引导孔122的出口与压合固线单元14相对应;

首先自走布线模块1为单独动力源,因此将管线收卷单元11分隔为两个收卷区,收卷不同的管线,此时纵向高度增加了,为了使线缆更加顺利的过渡,通过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的高端使下方的管线通过高端引出,上方的管线通过底端引出,从而降低了引出端与收卷端之间的间距,同时通过顶顺线引导环121进行引导后,穿过底顺线引导孔122的底端顶孔后,从底顺线引导孔122的底端侧孔引出至压合固线单元14处;

压合固线单元14底部为开放结构,压合固线单元14靠近底顺线引导孔1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1,压合固线单元14远离底顺线引导孔122的一端两侧设置有两个限制管线位置的间距调节板142,压合固线单元14远离底顺线引导孔122的一端顶面转动连接有调整管线高度的压合翻板143;

压合固线单元14通过支撑杆141对底顺线引导孔122引出的管线进行支撑,通过后方两个间距调节板142的调节,使管线在间距调节板142内位置固定,从而实现间距调节板142与管线扩口卡扣31的对位,此时通过马达带动压合翻板143反转,对管线施加下压力,从而使位于管线扩口卡扣31上方的管线受到压力影响后,固定在管线扩口卡扣31内部实现固线;

管线扩口卡扣31顶部具有开口,管线扩口卡扣31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两两侧倾斜的支撑板;支撑板可以使管线在固定前受到支撑板的影响,不会发生移位,同时可以对管线起到引导作用,避免管线跑偏,从而为后续的压合翻板143固定起到定位作用;

管线收卷单元11具有两个收卷区,两个收卷区同向收卷管线,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的高端高度与两个收卷区的分隔区高度相同;两个收卷区在同步转动时,实现了同步释放,同时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的高端高度与两个收卷区的分隔区高度相同目的为了降低引导高度;

调整顺线引导单元12的底端外侧转动连接有与管廊侧壁接触的管廊壁接触轮123;管廊壁接触轮123可以与管廊的侧壁进行贴合,从而对自走布线模块1运动时,与管道内壁的间距保持稳定,从而提高布线位置的精确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架上的管线固定装置
  •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架上的管线固定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75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