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8:24


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

背景技术

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休旅产品,发展至今房车主要有自行式与拖挂式这两大类。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新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厢式房车主要面向不具备建设宾馆条件的旅游景区以及有集体出游、培训、活动需求的人员。它不受建设用地规划审批等制度性约束,改造与配套建设成本与造价远低于正常建筑的基础造价,商业运营模式简约,适用范围和情形广泛,市场量本利可观,有利于微观商业价值实现,促进就业。

现有的可拓展式房车通常是整体式拓展厢,即在箱体侧部设置有一可移动的活动仓,车辆行驶时活动仓回缩至与车厢本体重叠,拓展时整个活动仓水平移动使车厢本体的两侧向外移动,横向拓展车厢空间。但是这种拓展结构可拓展面积小,通常可拓展距离不会超过一个车厢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拓展面积更大,且结构稳定的厢式房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包括,

车厢本体,包括底板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两侧的侧板机构,可升降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上的顶板机构,以及活动设置于前后两侧的前板机构和背板机构,所述侧板机构和所述顶板机构铰接;

所述底板机构包括底座、底板和若干主支撑横梁,所述底板装设于所述底座上部,所述主支撑横梁分别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两侧;

所述顶板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两端的四组升降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部的顶板;

所述侧板机构包括若干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若干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铰接,所述第三侧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铰接,所述第二侧板底部与所述主支撑横梁滑动配合;

所述前板机构包括第一前板和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前板两侧的第二前板,所述背板机构包括可后开门的第一背板和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两侧的第二背板;

所述车厢本体处于未拓展状态时,所述侧板机构折叠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两侧形成车厢侧壁,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分别翻转至与所述侧板机构的内壁平行;所述车厢本体处于拓展状态时,所述主支撑横梁向外延伸,所述顶板上升带动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拓展厢顶板,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至主支撑横梁移动至外端形成拓展厢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形成拓展厢底板,所述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分别翻转至活动侧与所述第二侧板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横梁分别铰接于所述底座两侧,所述主支撑横梁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侧板底部设置有一滑轮装置,所述滑轮装置包括滑轮座,所述滑轮座顶部与第二侧板转动连接,所述滑轮座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座顶部设置有开口相对的导向轨,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一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轨滑动和转动配合的圆弧导向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机构还包括若干副支撑横梁,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支撑横梁之间,所述副支撑横梁水平铰接于所述底座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横梁和副支撑横梁分别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底座水平铰接,所述活动端可升降设置有一用于与地面形成支撑的支脚。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机构和所述背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液压缸、连杆和销轴座,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销轴座固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分别通过所述所述销轴座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机构还包括第三前板,所述背板机构还包括第三背板,所述第三前板和所述第三背板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上部,所述车厢本体拓展状态时,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上翻至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机构和所述背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前板机构上的第二液压缸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三前板铰接,所述背板机构上的第二液压缸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背板和所述第三背板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为竖直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背板的下部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背板的内侧设置有阶梯部,所述第一背板收回时,所述第一背板外壁形成所述车厢本体的背板,所述第一背板放下时,所述阶梯部形成进入所述车厢本体内部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门板支撑架,所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装设于所述门板支撑架的顶升液压缸和顶升滑柱,所述顶升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板支撑架和所述顶板固接,所述顶升滑柱一端与所述顶板固接,且另一端可滑动连接于所述门板支撑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置有可活动的底板机构、侧板机构、顶板机构、前板机构和背板机构,所述底板机构两侧设置有可转动的主支撑横梁,所述主支撑横梁转动至与所述底板两侧垂直时为最大可拓展距离,即,所述主支撑横梁不但能提供拓展空间的支撑力,同时增大了拓展距离,所述主支撑横梁只需不超过车厢本体长度保证即可;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侧板机构包括若干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以及一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撑横梁上,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相邻边依次铰接,所述第一侧板与顶板铰接,所述第三侧板与底板铰接。未拓展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折叠设置于车厢本体两侧作为车辆侧壁;拓展状态时,所述顶板上升,所述主支撑横梁拓展到位后,所述第二侧板沿横梁移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形成拓展厢的顶板和底板,只需通过对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尺寸和数量进行选择即可满足大面积拓展;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背板机构和前板机构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背板和第二前板,未拓展状态时,所述第二背板和第二前板分别转动至所述第三侧板内侧作为车厢本体的侧壁;拓展状态时,当拓展厢的侧壁、顶板和底板全部到位后,所述第二背板和第二前板分别向外翻转至与拓展后的侧板抵接,对前后侧封闭形成拓展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厢式房车的拓展状态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厢式房车的拓展状态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厢式房车的拓展状态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厢式房车的拓展状态图之四;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厢式房车的拓展状态图之五;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板机构拓展状态示意图(隐藏底板);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支撑横梁与滑轮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支撑横梁与底座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轮装置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液压缸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单元安装状态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机构;

11-底座;12-底板;13-主支撑横梁;14-副支撑横梁;15-支脚;131-第一滑轨;132-限位部;

2-侧板机构;

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第三侧板;24-导向座;241-圆弧导向部;

3-顶板机构;

31-升降机构;32-顶板;311-顶升液压缸;312-顶升滑柱;

4-前板机构;

41-第一前板;42-第二前板;43-第三前板;

5-背板机构;

51-第一背板;52-第二背板;53-第三背板;511-阶梯部;

6-滑轮装置;

61-滑轮座;62-第一滑轮;63-第二滑轮;611-导向轨;

7-第一驱动单元;

71-第一液压缸;72-连杆;73-销轴座;74-辅助滑轮;

8-第二液压缸;

9-门板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考图1-12,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包括车厢本体,包括底板机构1,活动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1两侧的侧板机构2,可升降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1上的顶板机构3,以及活动设置于前后两侧的前板机构4和背板机构5,所述侧板机构2和所述顶板机构3铰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机构1包括底座11、底板12和四个主支撑横梁13,所述底板12装设于所述底座11上部,所述主支撑横梁13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11两侧,即所述底座11两侧各安装有两个主支撑横梁13,且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11的前后两端。所述顶板机构3包括设置于底座11两端的四组升降机构31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31上部的顶板32。所述侧板机构2包括两个第一侧板21、一个第二侧板22和两个第三侧板23,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和第三侧板23之间依次铰接,且最外侧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顶板32和铰接,最外侧所述第三侧板23与所述底板12铰接,所述第二侧板22底部与所述主支撑横梁13滑动配合。所述前板机构4包括第一前板41和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板41两侧的第二前板42;所述背板机构5包括可后开门的第一背板51和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51两侧的第二背板52。

请参考图1-5,所述车厢本体处于未拓展状态时,所述侧板机构2折叠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两侧,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分别翻转至与所述侧板机构2的内壁贴合与所述侧板机构2一起形成车厢侧壁,所述第一背板51为车厢本体背板,所述第一前板41为车厢本体前板;

所述车厢本体处于拓展状态时,所述主支撑横梁13向外转动至与所述侧壁垂直,所述顶板32上升,所述第二侧板22沿所述至主支撑横梁13移动至外端形成拓展厢侧板,并带动所述第一侧板21形成拓展厢顶板,所述第三侧板23形成拓展厢底板,所述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分别翻转至活动侧与所述第二侧板22抵接形成拓展厢的前板和背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撑横梁13分别铰接于所述底座11两侧,所述第二侧板22底部设置有一滑轮装置6,所述滑轮装置6包括滑轮座61,所述滑轮座61顶部与第二侧板22转动连接。所述滑轮座61具有一两端水平连通的滑动通道,所述主支撑横梁13穿设于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主支撑横梁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131,所述滑动通道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一滑轮62,移动时,所述滑动通道的两侧壁提供限位,避免滑轮滑轨脱落,同时保证始终有第一滑轮62与第一滑轨131接触,保证结构稳定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装置6由一卷扬机牵引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撑横梁13的固定端设置有一限位部132,所述第一滑轮62移动至所述限位部132时,所述房车侧壁回缩至未拓展位置。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所述第二侧板52的移动稳定性,在所述主支撑横梁13底部还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滑动通道内侧下壁排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轮63。由于所述滑轮座61上部受压较大,导致摩擦力增大且磨损加剧,因此所述第二滑轨63仅设置于所述主支撑横梁13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座61顶部设置有开口相对的导向轨611,所述第二侧板22的底部设置有一导向座24,所述导向座24的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轨611滑动和转动配合的圆弧导向部241。使所述主支撑横梁13回转收纳时,所述圆弧导向部241和所述导向轨611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避免形成干涉,同时所述导向轨611两端开放,因此在移动过程中所述导向座24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滑动,提供缓冲和水平偏移时的让位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机构1还包括若干副支撑横梁14,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支撑横梁13之间,所述副支撑横梁14水平铰接于所述底座11两侧,以提高拓展厢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横梁13和所述副支撑横梁14分别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底座11水平铰接,所述活动端设置有一用于与地面形成支撑的支脚15,所述支脚15底部还设置有一支脚座,提高支撑稳定性,所述支脚15为伸缩杆结构,便于车辆行驶时的收纳。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板机构4和所述背板机构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7,所述第一驱动单元7包括第一液压缸71、连杆72和销轴座73。所述第一液压缸71的固定端与所述底座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71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杆72的一端铰接,所述销轴座73固设于所述底座11上,5且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分别通过所述所述销轴座73与所述连杆72的另一端固接。具体的,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分别与所述所述销轴座73内的销轴固接,所述销轴座73内的销轴与所述连杆72固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缸71的转动和伸缩驱动所述连杆72带动所述销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前板42或/和所述第二背板52转动。

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门板支撑架9,所述门板支撑架9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转动连接的辅助滑轮74,以减轻底部销轴的承重负担,提高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板机构4还包括第三前板43,所述背板机构5还包括第三背板53,所述第三前板43和所述第三背板53分别可转动连接于5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上部。所述车厢本体拓展状态时,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上翻至与所述第一侧板21抵接。具体的,所述前板机构4和所述背板机构5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液压缸8,所述前板机构4上的第二液压缸8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三前板43铰

接,所述背板机构5上的第二液压缸8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背板52和所述0第三背板53铰接。其中,所述第二液压缸8为竖直倾斜设置。通过所述第二液压缸8的伸缩以及铰接点的相对转动即可实现所述第三前板43和所述第三背板53的上下翻转,所述第三前板43和所述第三背板53的形状与所述侧板机构2拓展后的外缘适配,使所述第三前板43和所述第三背板53反转后与所述侧板机构2外缘齐平抵触,形成封闭的拓展厢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51的下部与所述底座11可转动连接,可通过电机或液压缸等方式自动化驱动。所述第一背板51的内侧设置有阶梯部511,所述第一背板51收回时,所述第一背板51外壁形成所述车厢本体的背板,所述第一背板51放下时,所述阶梯部511形成进入所述车厢本体内部的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升降机构31包括装设于所述门板支撑架9的顶升液压缸311和顶升滑柱312。所述顶升液压缸3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板支撑架9和所述顶板32固接,用于抬升所述顶板32。当所述顶板32上升时,即可带动所述第一侧板21同时向上抬起为所述第二侧板22让位,进而使所述第二侧板22位于车厢本体外侧以进行水平移动。所述顶升滑柱312包括一滑杆和套设在所述滑杆外侧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板支撑架9上,所述滑杆一端与所述顶板32固接,另一端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内,所述顶升滑柱312提供了一个定向、稳固、承载非竖直的力从而减轻所述顶升液压缸311负载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厢式移动扩展房车主体都是由钢结构焊装而成,为了达到更久的使用年限需对钢材进行防锈处理。具体可采用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层漆、高性能面漆或醇酸底面漆中一个或多个进行适应性选择。房车的墙板结构采用PU墙板与无机隔热板,其具有保温、呼吸透气、节能无污染等多方面的优点,可有效避免“冷桥”效应,同时降低房车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满足我国最新绿色节能建筑标准要求。

本实施例中,房车各个结构之间均通过销轴铰接,需对铰接处缝隙进行防水密封处理。优选的,密封装置由可以拉伸的弹性篷布和吸水海绵组成,所述弹性篷布可以包裹结构缝隙起到防水的作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至所述弹性篷布内或所述弹性篷布和铰接结构之间,使所述弹性篷布和所述铰接结构之间紧密接触,同时能够有效吸收渗入的液体,避免房车厢体内发生漏水以及液体对连接结构的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可拓展厢式房车的拓展方法为:

S1,所述第一背板51向下翻转,使所述阶梯部511外露形成进入车厢空间的通道;

S2,所述顶板32上升,带动所述第一侧板21抬升,同时所述主支撑横梁13向外翻转至与所述第二侧板22垂直的位置;

S3,所述第二侧板22沿所述主支撑横梁13向外移动至拓展位置,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三侧板23移动,所述第三侧板23形成拓展厢底板,所述第一侧板21形成拓展厢顶板;

S4,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分别向外翻转至与所述第二侧板22齐平;

S5,所述第三前板43和所述第三背板53向上翻转至与所述第一侧板21形成的拓展厢顶板外缘齐平,侧边拓展厢封闭。

通过本方案可使厢式房车扩展后的整体状态底面积为未拓展状态厢式主体底面积的5倍,大大提高了可拓展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厢式挂车及其厢式挂车车厢
  • 一种升顶房车的拓展结构
  • 一种野外房车拓展用厢体
  • 一种野外房车拓展用厢体
技术分类

0612011586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