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点胶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点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气压式点胶装置包括胶管、设置于胶管内的胶塞以及设于胶管出胶口的胶针,在使用时,通过点胶控制器控制气体压缩胶塞在胶管内移动,从而推动胶水由胶针喷出进行点胶。

但,传统的气压式点胶装置的胶塞与胶管公差配合度较差,导致胶管壁残留胶水较多,造成胶水浪费;而且,在生产中胶塞会对点胶控制器的真空吸力造成阻力,导致胶管头部的胶针内残留的胶水难以快速回吸,胶针内残留的胶水在点胶装置在快速运动过程中很容易被甩出,造成制程不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以上缺陷的至少之一,有必要提供一种点胶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胶装置,所述点胶装置包括胶管以及充气塞组件。所述胶管包括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胶口;所述充气塞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充气塞组件将所述容纳腔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出胶口连通,所述充气塞组件包括胶塞和气塞,所述胶塞的外侧壁与所述胶管的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胶塞包括一通孔,所述气塞背离所述出胶口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气塞靠近所述出胶口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气塞用于在气压控制下相对所述胶塞朝向或背离所述出胶口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或隔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塞包括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背离所述出胶口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出胶口的一端贯穿所述胶塞设置,所述伸缩杆为中空结构,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胶塞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通过所述伸缩杆的中空结构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伸缩杆用于相对所述胶塞朝向或背离所述出胶口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通气孔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通孔的侧壁接触,以使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隔断;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塞包括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部、伸缩部以及塞体,所述塞体设于所述伸缩部靠近所述出胶口的一端,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伸缩杆背离所述塞体的一端,所述胶塞包括一通孔,沿垂直所述伸缩杆的移动方向,所述塞体的尺寸等于所述通孔的尺寸,所述伸缩部的尺寸小于所述通孔的尺寸;所述伸缩部用于相对所述胶塞朝向或背离所述出胶口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塞体位于所述通孔内或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中,所述塞体位于所述通孔内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隔断;所述塞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时,部分所述伸缩部位于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塞还包括设于所述伸缩杆背离所述气压控制组件一端的塞头,所述塞头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垂直所述伸缩杆的延伸方向,所述塞头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上还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通气孔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伸缩杆的中空结构连通,其中,当所述第一通气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通气孔均与所述通孔的侧壁抵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上还设有第三通气孔,所述伸缩杆的中空结构通过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部和套设于所述固定部上的伸缩部,所述伸缩杆的中空结构贯穿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伸缩部,所述固定部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伸缩部背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所述伸缩部用于相对所述固定部朝向或背离所述出胶口往复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上设有限位块。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点胶装置还包括气压控制组件,所述气压控制组件包括气压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气压控制器连通的气管,所述气管背离所述气压控制器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点胶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通过在胶管内设置充气塞组件,可以实现气控点胶和回胶。所述充气塞组件的整体移动为出胶量的基础辅助控制,同时通过控制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压进行出胶量的精准控制,提高了点胶过程中出胶量的控制精度。胶水回吸时,通过充气塞组件的反向排气,使第二腔体快速呈现真空状态,从而实现胶水快速回吸,胶水回吸与排气指令同步进行,反应速度快,无需通过单独设置回吸控制指令,极大提高了胶水回吸速度,避免点胶结束后,胶水残留在出胶口,造成胶水滴落,影响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气塞组件中第一通气孔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气塞组件中第一通气孔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气塞组件中塞体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气塞组件中塞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以下所描述的系统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所述模块或电路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装置1000,所述点胶装置1000包括胶管1、充气塞组件2、胶针3和顶盖4。所述胶管1包括一出胶口12,所述胶针3设于所述出胶口12处。所述顶盖4与所述胶管1共同围成一容纳腔11,所述胶针3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所述充气塞组件2容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充气塞组件2将所述容纳腔11分为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其中,所述第二腔体112与所述胶针3连通。所述充气塞组件2包括胶塞21和气塞22,所述胶塞21的外侧壁与所述胶管1的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气塞22背离所述出胶口12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且与所述顶盖4连接,所述气塞22靠近所述出胶口12的一端贯穿所述胶塞21且伸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内。所述气塞22用于在气压作用下相对所述胶塞21朝向或背离所述出胶口12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腔体111与所述第二腔体112连通或隔断。其中,所述第二腔体112用于容纳胶水。

向所述第一腔体111内充入气压,气压推动所述充气塞组件2整体朝向所述出胶口12移动,同时会推动所述气塞22相对所述胶塞21朝向所述出胶口12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腔体111与所述第二腔体112连通,气压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并推动胶水由所述出胶口12喷出,以实现点胶。点胶结束后,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内的压力排出,所述气塞22背离所述出胶口12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腔体112内呈真空状态,此时,外界气压将推动位于所述出胶口12处的胶水移动至所述第二腔体112内,实现胶水的回吸。

请参阅图2,所述胶塞21还包括一通孔23,所述气塞22贯穿所述通孔23设置,所述气塞22的外侧壁与所述通孔23的侧壁抵触,同时,所述气塞22能够在所述通孔23内相对所述胶塞21朝向或背离所述出胶口12移动。

请参阅图2与图3,所述气塞22包括一伸缩杆221,所述伸缩杆221背离所述出胶口12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1且与所述顶盖4连接,所述伸缩杆221靠近所述出胶口12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23设置,所述伸缩杆221的外侧壁与所述通孔23的侧壁抵触。所述伸缩杆221包括一中空结构226,所述伸缩杆221靠近所述胶塞21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气孔223,所述第一通气孔223通过所述伸缩杆221的中空结构226与所述第一腔体111连通。所述伸缩杆221用于相对所述胶塞21朝向或背离所述出胶口12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通气孔223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如图2所示,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气孔223与所述胶塞21抵触,以使所述第一腔体111与所述第二腔体112隔断;如图3所示,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气孔223与所述第二腔体112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腔体111通过所述伸缩杆221的中空结构226和所述第一通气孔223与所述第二腔体112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沿垂直所述伸缩杆221的延伸方向a,所述伸缩杆221的尺寸c等于或略大于所述通孔23的尺寸b。由于所述胶塞21具有弹性,因此所述通孔23的尺寸b设计的略小于所述伸缩杆221的尺寸c,可以保证所述胶塞21与所述伸缩杆221过盈配合,保证气密性。

请参阅图2与图3,所述气塞22还包括设于所述伸缩杆221靠近所述出胶口12一端的塞头222,所述塞头222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沿垂直所述胶管1的延伸方向a,所述塞头222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23的尺寸。所述塞头222的设置能够增加所述伸缩杆221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气密性,保证所述第一腔体111与所述第二腔体112的完全隔断。同时所述塞头222还能够保证在所述伸缩杆221背离所述出胶口12移动过程中,不会脱出所述胶塞21。

本实施方式中,沿垂直所述胶管1的延伸方向a,所述塞头222的尺寸d略小于所述胶管1的内径,此种设计,所述塞头222能够避免在回吸过程中,胶水意外进入所述第一通气孔223内,造成气塞22的堵塞。

请参阅图2与图3,所述伸缩杆221上还设有第二通气孔224,所述第二通气孔224位于所述第一通气孔223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1的一侧,所述第二通气孔224与所述伸缩杆221的中空结构226连通,其中,当所述第一通气孔22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通气孔224均与所述通孔23的内壁抵触。通过设计所述第二通气孔224,可以对所述胶塞21施加垂直所述延伸方向a的力,从而使所述胶塞21与所述胶管1的侧壁紧密抵接,避免所述胶塞21相对所述胶管1移动过程中,胶水进入第一腔体111,同时所述胶塞21可以更好地将附着在所述胶管1的内壁上的胶水挂掉,避免胶水浪费。

请参阅图2与图3,所述伸缩杆221上还设有第三通气孔225,所述第三通气孔225用于实现所述伸缩杆221的中空结构226与所述第一腔体111连通。

请参阅图2与图3,所述伸缩杆221包括固定部2211和套设于所述固定部2211上的伸缩部2212,所述伸缩杆221的中空结构226贯穿所述固定部2211和所述伸缩部2212。所述固定部2211贯穿并固定于所述顶盖4上,所述固定部2211与气压控制器51连通,所述伸缩部2212背离所述固定部2211的一端贯穿所述胶塞21设置,所述第一通气孔223、第二通气孔224均设于所述伸缩部2212靠近所述胶塞21的一端,所述伸缩部2212用于相对所述固定部2211朝向或背离所述出胶口12往复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2211上设有限位块2213,所述限位块2213用于限制在抽气过程中,所述胶塞21背离所述出胶口12移动的距离,避免胶塞21在抽气过程中将顶盖4顶开。另外,胶水由胶针3内回吸至第二腔体112内即可,回吸路径无需过大,否则在下一次进行点胶时胶水的行程较长,影响点胶效率,同时,也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第二腔体112内,影响胶水质量。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胶针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出胶口12,可以根据实际点胶需求更换不同胶针3,点胶灵活性更强。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4可拆卸地设于所述胶管1的开口处。

请参阅图1,所述点胶装置1000还包括气压控制组件5,所述气压控制组件5包括气压控制器51以及与所述气压控制器51连通的气管52,所述气管52背离所述气压控制器51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111,通过所述气压控制器51控制通气或排气。通过设置好气压控制器51的通气和抽气的程序,便可以实现自动点胶和回吸过程。胶水回吸过程无需单独设置程序指令,反应速度快,能够实现快速回吸。

请参阅图1,所述点胶装置1000还包括固定架6,所述胶管1固定在固定架6上,避免在点胶过程中,胶管1晃动,造成点胶不良。

结合参阅图1至图3,所述点胶装置1000在使用时,通过所述气压控制组件5经由所述伸缩杆221或直接向所述第一腔体111内充入气压,气压推动所述充气塞组件2整体朝向所述出胶口12移动,同时会推动所述伸缩杆221相对所述胶塞21朝向所述出胶口12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腔体111通过所述伸缩杆221的中空结构226和所述第一通气孔223与所述第二腔体112连通,气压经由所述伸缩杆221的中空结构和所述第一通气孔223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并推动胶水由所述出胶口12喷出,以实现点胶,如图3所示。点胶过程中,所述充气塞组件2的整体移动为出胶量的基础辅助控制,同时通过所述伸缩杆221和所述第一通气孔223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压进行出胶量的精准控制,提高了点胶过程中出胶量的控制精度。点胶结束后,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内的压力排出,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气压降低,此时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体经由所述伸缩杆221的中空结构和所述第一通气孔223反向抽出,同时反向气压推动所述伸缩杆221背离所述出胶口12移动,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隔断,以使所述第二腔体112内呈真空状态,此时,外界气压将推动位于所述出胶口12处的胶水反向移动至所述第二腔体112内,实现胶水的回吸,如图2所示。胶水回吸时,通过充气塞组件2的反向排气,使第二腔体112快速呈现真空状态,从而实现胶水快速回吸,胶水回吸与排气指令同步进行,反应速度快,无需通过单独设置回吸控制指令,极大提高了胶水回吸速度,避免点胶结束后,胶水残留在出胶口12,造成胶水滴落,影响产品良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1000适用于相机模块零部件组合安装,电子产品等各组件贴合组装,电路板及小型电阻贴合,相机模块电性改善,各导电体之间绝缘隔离,日常家用电器电源隔离保护,安全气囊等破损修复,电子屏幕等与支撑结构固定,各类鞋物及雨伞等生活用品贴合固定等等。

请参阅图4与图5,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227包括塞体2271、设于所述塞体2271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1的一端连接的伸缩部2272以及设于所述伸缩部2272远离所述塞体2231一端的固定部2273,所述固定部2273固定在所述顶盖4上。沿垂直所述延伸方向a的另一方向,所述塞体2271的尺寸e与所述通孔23的尺寸b大致相等,且所述塞体2271的尺寸e大于所述伸缩部2272的尺寸f。所述塞体2231在所述伸缩部2272的带动下能够在所述通孔23内沿所述延伸方向a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塞体2271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4所述,当所述塞体227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塞体2271位于通孔23内,此时,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隔断。如图5所示,当所述塞体2271位于第二位置时,即所述塞体2271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部分所述伸缩部2272位于所述通孔23内,此时,由于伸缩部2272的尺寸f小于所述通孔23的尺寸b,位于第一腔体111内的气体会从伸缩部2272与通孔23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腔体112内,从而推动位于第二腔体112内的胶水从出胶口12流出。

结合参阅图1,图4与图5,所述点胶装置1000在使用时,通过所述气压控制组件5直接向所述第一腔体111内充入气压,气压推动所述充气塞组件2整体朝向所述出胶口12移动,同时会推动所述伸缩杆227相对所述胶塞21朝向所述出胶口12移动,使所述塞体2271由通孔23移动至第二腔体112内,从而使所述第一腔体111通过所述通孔23与所述第二腔体112连通,气体通过通孔23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并推动胶水由所述出胶口12喷出,以实现点胶,如图5所示。点胶过程中,所述充气塞组件2的整体移动为出胶量的基础辅助控制,同时通过所述伸缩部2272和所述通孔23之间的间隙大小控制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压,进而对出胶量进行精准控制,提高了点胶过程中出胶量的控制精度。点胶结束后,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内的压力排出,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气压降低,此时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体经由所述通孔23反向抽出,同时反向气压推动所述伸缩部2272带动塞体2271背离所述出胶口12移动,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隔断,以使所述第二腔体112内呈真空状态,此时,外界气压将推动位于所述出胶口12处的胶水反向移动至所述第二腔体112内,实现胶水的回吸,如图4所示。胶水回吸时,通过充气塞组件2的反向排气,使第二腔体112快速呈现真空状态,从而实现胶水快速回吸,胶水回吸与排气指令同步进行,反应速度快,无需通过单独设置回吸控制指令,极大提高了胶水回吸速度,避免点胶结束后,胶水残留在出胶口12,造成胶水滴落,影响产品良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点胶装置1000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通过在胶管1内设置充气塞组件2,可以实现气控点胶和回胶。所述充气塞组件2的整体移动为出胶量的基础辅助控制,同时通过控制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压进行出胶量的精准控制,提高了点胶过程中出胶量的控制精度。胶水回吸时,通过充气塞组件2的反向排气,使第二腔体112快速呈现真空状态,从而实现胶水快速回吸,胶水回吸与排气指令同步进行,反应速度快,无需通过单独设置回吸控制指令,极大提高了胶水回吸速度,避免点胶结束后,胶水残留在出胶口12,造成胶水滴落,影响产品良率。充气塞组件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

技术分类

0612011593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