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9:37


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液冷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适用于安装在服务器内对其处理器进行冷却的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服务器的处理器运作时更易发热,必须使用冷却效率更好的液冷散热系统。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散热系统(例如US20090044929所示)包含一液冷头、一液冷排(Radiator)、一液泵及连接在液冷头、液冷排与液泵之间的液管,组成一套封闭液体循环系统。该液冷排具有一分流盒、一回流盒及连接在分流盒与回流盒之间的散热排管与散热鳍片,通常分流盒内部通过一金属隔板分隔成一热液腔和一冷液腔。

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排的散热排管较短,液体流过散热排管后往往无法将冷却液降低到理想的温度,如果使它再回流到液冷头会导致冷却效率降低及冷却液积热,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加散热排管与散热鳍片的长度及风扇的数量,让液体有更长的流程在散热排管内流动降温,但是这样又会导致流量不足,造成液泵负载过大,此为本发明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上述的热液在该热液腔时会通过该金属隔板热传导到该冷液腔的冷液,造成冷却后的冷液又被加热。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热液腔空间与冷液腔相同大小,致使热液不能快速通过热液腔流到散热排管,造成热液的热累积在分流盒,并热传导到整个水冷排的前端(包含散热排管前端),使散热后的冷液流过时又被加热,因此如何解决其缺陷,亦为本发明所要积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其通过两个液泵分别设置在冷却液流动行程的前端与中间的设计,克服散热排管过长造成流量减少的问题。

本发明之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通过液冷散热装置中的液泵盒内的空气阻热空间设计,使热液的热不能热传导给冷液,并通过液泵盒内的空间设计,使流入液泵盒的热液能快速通过并流到散热排管中散热,避免热液积热在液泵盒,藉此达到防止防止热液在液泵盒热传导给冷液及防止液泵盒积热等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第一液盒、一第二液盒、一第一排管组及一第二排管组,该第一排管组与该第二排管组前后并排在该第一液盒与该第二液盒之间,该第一排管组与该第二排管组分别具有上下间隔排列的多数扁管,及焊接在各该扁管上下两面的散热鳍片;该些扁管的第一端分別连通该第一液盒,第二端分別连通该第二液盒;

该第一液盒内部具有一空气阻热空间,该空气阻热空间将该第一液盒内分隔成一第一热液腔与一第一冷液腔,该第一热液腔的空间小于该第一冷液腔的空间;该第一液盒的盒壁设有连通该第一热液腔的一进液孔,及连通该第一冷液腔的一出液孔;该第一液盒内设有一第一液泵,该第一液泵使一冷却液从该进液孔流经该第一热液腔,再流入该第一排管组的扁管,经由该第一排管组的各扁管流向该第二液盒,并使流至该第二液盒内的該冷却液经由该第二排管组的扁管流到该第一冷液腔再流出该出液孔;

该第二液盒内部设有一第二隔液板,该第二隔液板将该第二液盒内分隔成一第二热液腔与一第二冷液腔;该第二液盒内设有一第二液泵,该第二液泵使该第一排管组的扁管内的該冷却液流入该第二热液腔再流至该第二冷液腔,并使该第二冷液腔的該冷却液流入该第二排管组的各扁管内,再流向该第一液盒的第一冷液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 通过该第一液盒与该第二液盒内部分别设置液泵,能增加第一排管组与第二排管组的长度,避免冷却液流程过长所造成的流量减少与液泵负载过大的问题。

(二)通过该空气阻热空间使该热液弯折隔板与该冷液弯折隔板彼此不相接触,能阻止第一热液腔的热液热传导到第一冷液腔的冷液,防止降温的冷液又被加热,提升液冷散热装置的冷却效率。

(三)本发明该第一热液腔空间更小于该第一冷液腔,使热液进入该第一热液腔后快速流到该第一排管组的扁管内去进行散热,防止热液在第一液盒内停留积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液冷散热装置安装于服务器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冷散热装置之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液泵液冷排之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液泵液冷排之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液盒之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液盒之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液盒之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液盒之动作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100:双液泵液冷排

101:进风端

102:出风端

200:液冷头

300:液管

400:服务器

500:处理器

10:第一液盒

11:空气阻热空间

111:热液弯折隔板

112:冷液弯折隔板

12:第一热液腔

13:第一冷液腔

14:进液孔

141:快速接管

15:出液孔

151:快速接管

16:盒体

17:盒盖

171:液泵座

172:液泵腔

173:第一入口

174:第一出口

18:第一排管插孔

19:第二排管插孔

20:第二液盒

21:第二隔液板

22:第二热液腔

23:第二冷液腔

24:盒体

25:盒盖

251:液泵座

252:液泵腔

253:第二入口

254:第二出口

26:第一排管插孔

27:第二排管插孔

30:第一排管组

31:扁管

32:散热鳍片

40:第二排管组

41:扁管

42:散热鳍片

50:第一液泵

60:第二液泵

70:风扇架

8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双液泵液冷排100,其用于与一液冷头200及两液管300组成一液冷散热装置,该液冷头200用于贴合在服务器400的一处理器500的表面进行冷却,该两液管30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该液冷头200,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该双液泵液冷排100,使本发明之液冷散热装置适合对服务器400的处理器500进行冷却及散热。

如图3至图4所示,本发明该双液泵液冷排100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一第一液盒10、一第二液盒20,及前后并排在该第一液盒10与该第二液盒20之间的一第一排管组30及一第二排管组40,该第一排管组30与该第二排管组40分别具有上下间隔排列的多数扁管31、41,及焊接在各该扁管31、41上下两面的散热鳍片32、42;该第一排管组30与该第二排管组40组装时,使各该扁管31、41的第一端分別连通该第一液盒10,而第二端分別连通该第二液盒20,其中:

如图5及图6所示,该第一液盒10实施为内部中空的封闭式金属盒,其内部设有一空气阻热空间11,该空气阻热空间11将该第一液盒10内部分隔成一第一热液腔12与一第一冷液腔13,且该第一热液腔12的空间小于该第一冷液腔13的空间,使热液流进第一热液腔12后快速流入第一排管组30,避免热积蓄在该第一液盒10。该第一液盒10的盒壁设有连通该第一热液腔12的一进液孔14,及连通该第一冷液腔13的一出液孔15。该第一液盒10的第一热液腔12或第一冷液腔13内设有一第一液泵50,该第一液泵50工作时经由其中一液管300及该进液孔14,使该液冷头200内升温的冷却液(热液)流入该第一热液腔12,然后再流入该第一排管组30的扁管31,从各该扁管31流向该第二液盒20,其过程中利用该第一排管组30进行第一次散热降温;该第一液泵50工作时并使该第二液盒20内的冷却液经由该第二排管组40的扁管41流至该第一冷液腔13,利用该第二排管组40进行第二次散热降温,已经散热降温的冷却液(冷液)再经由该出液孔15及另一液管300输送至该液冷头200,再对上述处理器500进行冷却。

如图7及图8所示,该第二液盒20实施为内部中空的封闭式金属盒,其内部设有一第二隔液板21,该第二隔液板21将该第二液盒20内部分隔成一第二热液腔22与一第二冷液腔23。该第二热液腔22或第二冷液腔23内设有一第二液泵60,该第二液泵60工作时使上述该第一排管组30的扁管31内的冷却液(第一次降温的热液)流入该第二热液腔22再流入该第二冷液腔23,并使该第二冷液腔23的冷却液流入上述该第二排管组40的扁管41内,利用该第二排管组40第二次散热降温成冷液后流向上述该第一液盒10的第一冷液腔13。本发明利用上述该第一液泵50与第二液泵60同步工作,能克服散热排管增长后可能造成流量减少与液泵负载过大的问题,使第一排管组30与第二排管组40的长度能够再加长,以供并排更多的风扇80。

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该第一液盒10的空气阻热空间11为一L形的弯曲空间,使该空气阻热空间11一端邻接该第一液盒10的前壁内面,而该空气阻热空间11另一端邻接于该第一液盒10的一侧壁内面,该空气阻热空间11的底端则是邻接于该第一液盒10的底壁内面。较佳的实施例之一,该空气阻热空间11包括间隔排列的一热液弯折隔板111及一冷液弯折隔板112,该热液弯折隔板111及冷液弯折隔板112的一端分别焊接在该进液孔14与出液孔15之间的该第一液盒10的前壁内面,另一端分别焊接在该第一排管组30与该第二排管组40之间的该第一液盒10的一侧壁内面,其底端分别焊接在该第一液盒10的底壁内面,使该空气阻热空间11位于热液弯折隔板111与冷液弯折隔板112之间。由于空气的热传导率为0.025W/m.K,而铝的热传导率为237 W/m.K,因此本发明的空气隔热空间11能有效阻止流进该第一热液腔12的热液热传导给隔壁的第一冷液腔13的冷液,防止降温后的冷却液又被加热,如此可确保冷液流进该液冷头200时的冷却效率。

一并如图5及图7所示,上述该第一液盒10及第二液盒20较佳的分别由一盒体16、24及一盒盖17、25组成,该盒体16、24为具有一上端开口的一矩形盒体,该盒盖17、25为覆盖在该上端开口的矩形盒盖。其中,该第一液盒10的盒体16的前壁设有上述该进液孔14及出液孔15,该进液孔14及出液孔15分别结合一快速接管141、151。该第一液盒10的盒体16与该第二液盒20的盒体24相对应的一侧壁分别设有一排第一排管插孔18、26和一排第二排管插孔19、27,使该第一排管组30与第二排管组40的扁管31、41能分别插入及焊接于第一排管插孔18、26与第二排管插孔19、27。

再如图5及图7所示,为安装该第一液泵50与第二液泵60,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之一在各该盒盖17、25的内面突设有一液泵座171、251,相对应的外面凹设有延伸到该液泵座171、251的一液泵腔172、252,将上述该第一液泵50设置液泵腔172,该第二液泵60另一液泵腔252。该液泵腔171内具有一第一入口173及一第一出口174,第一入口173连通该第一冷液腔13,第一出口174连接在该出液孔15的快速接管151;另一液泵腔252内设有一第二入口253及一第二出口254,使第二入口253连通上述该第二热液腔22,而第二出口254连通上述该第二冷液腔23。

再如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该双液泵液冷排100较佳的实施例更实施有两风扇架70及多数风扇80,该两风扇架80为覆盖在该第一排管组30与第二排管组40上下两端的金属板,将双液泵液冷排100形成一进风端101及一出风端102,该进风端101位于该第一液盒10及第二液盒20的前壁之间,该出风端102位于该第一液盒10及第二液盒20的后壁之间。该多数风扇80并排固定在该进风端101的两风扇架70之间,用以朝向该双液泵液冷排100的出风端101送风,使该第一排管组30与第二排管组40内流通的冷却液降温。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已确具实用性与创作性,其技术手段之运用亦出于新颖无疑,且功效与设计目的诚然符合,已称合理进步至明。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相关技术
  • 一种便携式液冷设备排液装置及其充气机构、排液机构
  • 一种双伺服泵控电液数控同步折弯机
  • 一种双液注浆泵
  • 一种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双排链轮轴电解加工精密修形中的应用
  • 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液冷保险器、负压储液散热毯、负压一体冷头、负压散热排、负压流体泵
  • 电池模组双进双出三面液冷液热结构及其液冷液热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13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