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格栅及充电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4:28


格栅及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格栅及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格栅的一个示例,其能够在机箱设置于室外的情况下,防止雨水等渗入机箱内而不损害防水性能,并且能够提高换气性能。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格栅由内格栅和外格栅两种格栅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33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用于对搭载于作业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被设置于室外或工厂等地。因此,存在水等液体或灰尘等进入充电装置的内部的风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升防水性能。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格栅,其具备:第一部件,其具有盖部和竖立部,所述盖部设有隔开间隔配置的缝隙,所述竖立部从所述缝隙的边缘部朝向纵深方向的一侧延伸;以及第二部件,其具有盖部和竖立部,所述盖部设有隔开间隔配置的缝隙,所述竖立部从所述缝隙的边缘部朝向纵深方向的另一侧延伸;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在竖立部延伸的方向上彼此相对配置,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缝隙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缝隙彼此错开配置。

根据本公开,提供上述的格栅、以及具备上述的格栅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升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的截面图。

图3是从右前方的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右后方的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后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截面图,是图5的A-A线截面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局部放大截面图,是从右前方的上方观察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第一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格栅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从充电装置泄漏至外部的噪音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从充电装置泄漏至外部的噪音的干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下文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进行组合。此外,也有不使用部分构成要素的情况。

充电装置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1的充电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1的充电装置100的内部的截面图。在图2中,省略了配置于充电装置100的内部的各种部件及装置等的图示。图1及图2所示的充电装置100是用于对未图示的作业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充电装置100例如配置于室外或工厂等充电场所。充电装置100具有向电池供电的电缆101、以及配置于电缆101的前端部的插头102。插头102能够插入作业车辆的接头。插头102可拆装自如地配置有覆盖端子部的盖子102C。充电装置100由经由电源线103连接的电源供电。电源例如为交流电源(商用电源)。

充电装置100从壳体110的外部向内部吸入空气,并将对内部进行冷却后的空气排出至外部。充电装置100中的外部空气的出入口配置有格栅1。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100具有:配置于充电装置100的吸入侧的吸入侧的格栅1、以及配置于排气侧的排气侧的格栅1。

壳体110为箱形状。壳体110具有:面向下方的壁部110a、与壁部110a对置的壁部110b、以及连接壁部110a与壁部110b的壁部110c、壁部110d、壁部110e及壁部110f。壁部110d与壁部110c对置。壁部110e连接壁部110c与壁部110d。壁部110f与壁部110e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110a、壁部110b、壁部110c、壁部110d、壁部110e及壁部110f由板状的材料形成。壳体110在空气的吸入侧形成有吸入口A1,并在排气侧形成有排气口A2。

吸入口A1设有吸入侧的格栅1。排气口A2设有排气侧的格栅1。

壁部110c设有空气的吸入口A1。吸入口A1是用于将气体导入电气配件收纳室120及散热器收纳室130的开口。吸入口A1被吸入侧的格栅1覆盖。吸入口A1配置有未图示的吸入过滤器。吸入过滤器用于抑制灰尘等从吸入口A1进入壳体110的内部。

壁部110d设有空气的排气口A2。排气口A2是用于将气体从电气配件收纳室120及散热器收纳室130排出的开口。排气口A2被排气侧的格栅1覆盖。排气口A2配置有未图示的排气过滤器。排气过滤器用于抑制灰尘等从排气口A2进入壳体110的内部。

吸入口A1与排气口A2配置于彼此对置的位置。由此,从吸入口A1导入散热器131的气体被高效地从排气口A2排出。

吸入口A1设有吸入风机112。吸入风机112将气体导入电气配件收纳室120。吸入风机112通过从电气配件收纳室120对气体进行吸引,来将气体从吸入口A1导入电气配件收纳室120,并将其从排气口A2排出。

排气口A2设有排气风机113。排气风机113将气体导入散热器收纳室130。排气风机113通过从散热器收纳室130对气体进行吸引,来将气体从吸入口A1导入散热器收纳室130,并将其从排气口A2排出。

壳体110的内部配置有支架111。支架111的上方的空间为电气配件收纳室120,下方的空间为散热器收纳室130。电气配件收纳室120中配置有未图示的电气配件。散热器收纳室130中配置有作为散热部件的散热器131。电气配件收纳室120的上游侧配置有吸入风机112。与吸入风机112对置地,在壳体110的外侧配置有吸入侧的格栅1。散热器131上配置有电气配件的一部分。散热器131的下游侧连接有管路132。管路132的下游侧配置有排气风机113。与排气风机113对置地,在壳体110的外侧配置有排气侧的格栅1。

格栅

如图1及图2所示,格栅1配置于充电装置100中外部的空气的出入口。更详细来说,充电装置100的吸入口A1配置有吸入侧的格栅1,排气口A2配置有排气侧的格栅1。吸入侧的格栅1与排气侧的格栅1以相同的方式构成。

在下文中,格栅1在安装于充电装置100的状态下,其露出于外侧的一侧为前方、与作为被安装部的充电装置100的壳体110相对的一侧为后方。前后方向为格栅1的纵深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是指相对于前方的左右。左右方向为格栅1的横向。上方是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向上的一侧。下方是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向下的一侧。上下方向为格栅1的纵向。前后轴为X轴,上下轴为Y轴,左右轴为Z轴。

图3是从右前方的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立体图。图4是从右后方的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后视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截面图,是图5的A-A线截面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格栅的局部放大截面图,是从右前方的上方观察的截面图。如图3至图8所示,格栅1具备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格栅1由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安装成一体。

图9是表示第一部件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第一部件2具有:主体部21、盖部22、以及凸缘部23。主体部21由壁部21a、壁部21b、壁部21c及壁部21d形成为多边形筒状。壁部21b与壁部21a相对配置。壁部21c连接壁部21a与壁部21b。壁部21d与壁部21c相对配置。在主体部21的纵深方向的前端部配置有盖部22。盖部22由板状的部件形成。凸缘部23配置于主体部21的纵深方向的后端部。凸缘部23从主体部21的后端部呈凸缘状扩展开。凸缘部23与盖部22相对配置。凸缘部23形成为矩形的边框状。凸缘部23的面向后方的面23F与充电装置100的壳体110对置。

第一部件2具有:盖部22,其设有隔开间隔配置的缝隙24;以及一对的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其从缝隙24的边缘部朝向纵深方向的一侧延伸。

缝隙24形成于盖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缝隙24沿纵向延伸。缝隙24沿着盖部22的横向并排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六个缝隙24。如图7所示,设位于横向上相邻的缝隙24之间的盖部22的宽度为d11。d11例如为40mm。设缝隙24的宽度为d12。d12例如为17.5mm。

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夹着缝隙24相对配置。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以相同的方式构成。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由矩形的板材形成。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沿纵深方向相对于盖部22垂直地竖立设置。如图9所示,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连接壁部21a与壁部21b。如图7所示,设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的纵深方向的宽度为d13。d13例如为15mm。

如图4、图7及图8所示,台阶部27配置于第一部件2的凸缘部23,供用于密封台阶部27与作为被安装部的壳体110之间的部分的未图示的密封部件卡合。台阶部27形成于凸缘部23的面向后方的面23F。台阶部27在凸缘部23的面向后方的面23F上形成为台阶状。台阶部27能够收纳密封部件。基于收纳于台阶部27的密封部件,格栅1的边缘部与充电装置100的壳体110的吸入口A1及排气口A2的边缘部得以被密封。

在第二部件3安装于第一部件2的状态下,密封部件被按压于充电装置100的壳体110,从而对第二部件3的边缘部进行密封。密封部件具有能够堵住后述的间隙S(参见图11)的大小及形状。

如图3至图8所示,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相对配置。第二部件3与第一部件2安装成为一体。更详细来说,第二部件3以收纳于第一部件2的主体部21的内部的状态被安装。

图10是表示第二部件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第二部件3具有主体部31和盖部32。主体部31形成为外周小于第一部件2的主体部21的内周的多边形筒状。主体部31由壁部31a、壁部31b、壁部31c及壁部31d形成为多边形筒状。壁部31b与壁部31a相对配置。壁部31c连接壁部31a与壁部31b。壁部31d与壁部31c相对配置。在主体部31的纵深方向的后端部配置有盖部32。盖部32由板状的部件形成。

如图3至图8所示,在第二部件3安装于第一部件2的状态下,壁部31a与壁部21a相对置,壁部31b与壁部21b相对置,壁部31c与壁部21c相对置,壁部31d与壁部21d相对置。

如图10所示,第二部件3具有:盖部32,其设有隔开间隔配置的缝隙34;以及一对的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其从缝隙34的边缘部朝向纵深方向的另一侧延伸。

缝隙34形成于盖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缝隙34沿纵向延伸。缝隙34沿着盖部32的横向并排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五个缝隙34。

如图3至图8所示,在第二部件3安装于第一部件2的状态下,缝隙34在横向上与缝隙24错开配置。在第二部件3安装于第一部件2的状态下,从壳体110的外侧观察,无法看到壳体110的内部。更详细来说,在第二部件3安装于第一部件2的状态下,从前方观察,缝隙24的后方存在第二部件3的盖部32。在第二部件3安装于第一部件2的状态下,从后方观察,缝隙34的前方存在第一部件2的盖部22。

如图7所示,设位于横向上相邻的缝隙34之间的盖部32的宽度为d21。d21例如为40mm。在本实施方式中,d21=d11。设缝隙34的宽度为d22。d22例如为17.5mm。在本实施方式中,d22=d12。

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夹着缝隙34相对配置。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以相同的方式构成。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由矩形的板材形成。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沿纵深方向相对于盖部32垂直地竖立设置。如图10所示,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连接壁部31a与壁部31b。如图7所示,设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的纵深方向的宽度为d23。d23例如为15mm。在本实施方式中,d23=d13。

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被配置为,在其各自的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所延伸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的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与第二部件3的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在纵深方向上部分重合。

如图10所示,第二部件3具有四个脚部37和十个脚部38。脚部37及脚部38比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向前方突出。脚部37从主体部31的角部竖立设置。脚部37朝向前方延伸。脚部38从缝隙34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竖立设置。脚部38朝向前方延伸。脚部37的前端部及脚部38的前端部与第一部件2的主体部21的盖部22接触。第二部件3通过脚部37及脚部38,而在纵深方向上相对于第一部件2定位。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与第一部件2的盖部22隔开距离配置。由此,在第一部件2的盖部22、竖立部25、竖立部26、第二部件3的盖部32、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

如图7所示,在气体通道中,设竖立部26的后端部与盖部32的纵深方向的宽度为d31、竖立部26与竖立部36的横向的宽度为d32、竖立部36的前端部与盖部22的纵深方向的宽度为d33。优选地,d31、d32、及d33相等。此外,缝隙24的宽度d12及缝隙34的宽度d22与气体通道的宽度d31、d32、d33满足d12=2×d31(d12=d22;d31=d32;d31=d33)的关系。

图11是格栅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1所示,第二部件3的下端部与第一部件2之间产生有间隙S。更详细来说,壁部21a的面向上方的面21aF与盖部32的下端部产生有间隙S而不紧贴。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格栅1的各个部件由树脂成型而形成。

作用

对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吸入风机112及排气风机113运转,从而从吸入侧的格栅1将空气从壳体110的外部吸入内部,并将对内部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从排气侧的格栅1排出至外部。更详细来说,从充电装置100的吸入侧的格栅1的缝隙24朝向吸入侧的格栅1的内部吸入空气。从缝隙24流入的空气,从形成于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之间的通道通过,并从缝隙34通过壳体110的吸入口A1而流入内部。流入的空气流向电气配件收纳室120及散热器收纳室130。在空气通过电气配件收纳室120及散热器收纳室130时,配置的各部件被冷却。然后,对壳体110的内部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从排气口A2通过后从排气侧的格栅1的缝隙34进入排气侧的格栅1的内部。从缝隙34流入的空气,从形成于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之间的通道通过,并从缝隙24排出至外部。

接下来,对防水性能进行说明。格栅1中,缝隙24的后方存在第二部件3的盖部32,缝隙34的前方存在第一部件2的盖部22。因此,限制了水等的液体等从格栅1直接流入壳体110的内部。

对格栅1上附着了水等液体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对水进行说明。相对于格栅1倾斜吹入的水,被第二部件3的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限制了向内部的侵入。此外,附着于第一部件2的盖部22的水,沿着盖部22直接向下方滑落,而不侵入格栅1的内部。附着于第一部件2的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或第二部件3的盖部32的水沿着各部件向下方滑落。并且,在缝隙24的下部,抵达壁部21a及壁部31a。基于收纳于台阶部27的密封部件,格栅1的边缘部与充电装置100的壳体110的边缘部被密封。此外,作为成型时的拔模角度,壁部21a及壁部31a形成有从后方朝向前方,换言之,从内侧朝向外侧的倾斜。由此,水沿着壁部21a及壁部31a流动而被排出至外部。

接下来,用图12及图13来说明具备格栅1的充电装置100的噪音。图12是用于说明从充电装置泄漏至外部的噪音的示意图。图13是用于说明从充电装置泄漏至外部的噪音的干涉的示意图。为了简化说明,对充电装置100配置有一个格栅1的情况进行说明。充电装置100在工作中会产生变压器的高频的开关噪音。图12示意性地表示了从上表面观察充电装置100时的格栅1的缝隙24、以及从缝隙24泄漏的声音的扩散。如图12所示,充电装置100的内部的声音从各个缝隙24向外侧扩散。

从缝隙24扩散的声音,也就是充电装置100工作时的噪音,以用户与缝隙24的距离、声音的波长即频率、以及相邻的缝隙24的间隔即缝隙间距(缝隙中央间的间隔)等作为干渉条件而发生变化。从缝隙24扩散的声音通过相互干涉而有时相互加强,有时相互减弱。从缝隙24扩散的声音,根据用户的位置,在某个地方声音相互加强而听到的声音较大,在某个地方声音相互减弱而听到的声音较小。

例如,设缝隙宽度d11为17.5mm、缝隙间距为64mm、声音的频率为100Hz、距缝隙24的距离L为3m。这种情况下,设声音的波长为λ、充电装置100的横向的距离为dx、远离缝隙24的方向的距离为L、m为自然数,则在下述式1成立的位置,声音相互加强,在式2成立的位置,声音相互减弱。

dx/L=λ/2×2m…(式1)

dx/L=λ/2×(2m+1)…(式2)

图13表示距缝隙24的距离L=3m时,用户的位置与噪音的大小的关系。图13中,将充电装置100的横向的距离dx作为横轴,将声音的波长作为纵轴。如图13所示,能够确认到,在上述的条件下,声音以dx约为30cm的周期呈现强弱。在用户觉得声音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调整充电装置100的角度来改善听到的声音。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的缝隙24与第二部件3的缝隙34在横向上彼此错开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缝隙24的后方存在第二部件3的盖部32,缝隙34的前方存在第一部件2的盖部22。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限制看见壳体110的内部。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限制水从格栅1侵入壳体110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的缝隙24及第二部件3的缝隙34沿纵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附着于第一部件2的盖部22的水,沿着盖部22直接向下方滑落,因此能够限制其侵入格栅1的内部。本实施方式能够限制附着于第一部件2的盖部22的水侵入格栅1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的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与第二部件3的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在纵深方向上部分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二部件3的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限制相对于缝隙24倾斜吹入的水侵入内部。本实施方式能够确保向壳体110的内部吸入空气的通道及向壳体110的外部排出空气的通道。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可以减小格栅1的纵深方向的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具有台阶部27,该台阶部27供将其与充电装置100的壳体110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卡合。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密封部件,能够密封格栅1的边缘部与充电装置100的壳体110的边缘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3的下端部与第一部件2之间产生有间隙S。根据本实施方式,附着于第一部件2的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或第二部件3的盖部32的水,能够基于壁部21a及壁部31a的拔模角度及密封部件,而沿着壁部21a及壁部31a排出至外部。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限制水从格栅1侵入壳体110的内部。本实施方式能够提升防水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在充电装置100工作时从格栅1的缝隙24泄漏的噪音,根据用户的位置,在某个地方声音相互加强而听到的声音较大,在某个地方声音相互减弱而听到的声音较小。本实施方式例如能够通过调整充电装置100的角度来改善听到的声音。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内容。此外,上述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在实质上相同的要素以及通常所说的等同范围的要素。进一步地,可以将上述的构成要素进行适当地组合。进一步地,在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结构要素进行各种省略、替换或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的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与第二部件3的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在纵深方向上重合,但也可以不重合。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的后端部与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的前端部可以在纵深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

在上文中对第一部件2的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与第二部件3的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相对于盖部22或盖部32垂直地竖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与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也可以相对于盖部22或盖部32倾斜而不垂直。竖立部25及竖立部26与竖立部35及竖立部36还可以经由弯曲部连接于盖部22或盖部32。

符号说明

1…格栅;2…第一部件;21…主体部;21a…壁部;21aF…面;21b…壁部;21c…壁部;21d…壁部;22…盖部;23…凸缘部;24…缝隙;25…竖立部;26…竖立部;27…台阶部;3…第二部件;31…主体部;31a…壁部;31b…壁部;31c…壁部;31d…壁部;32…盖部;34…缝隙;35…竖立部;36…竖立部;37…脚部;38…脚部;100…充电装置;101…电缆;102…插头;103…电源线;110…壳体;110a…壁部;110b…壁部;110c…壁部;110d…壁部;110e…壁部;110f…壁部;112…吸入风机;113…排气风机;120…电气配件收纳室;130…散热器收纳室;131…散热器;132…管路;A1…吸入口;A2…排气口;S…间隙。

相关技术
  • 一种主动均衡充电保护装置、方法及充电装置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接收装置
  • 充电电源模块、包含其的充电电源以及充电装置
  • 耳机充电装置、耳机充电盒和耳机充电系统
  • 充电器、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装置
  • 线格栅偏振器、包括线格栅偏振器的液晶装置、包括线格栅偏振器的3D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和制造线格栅偏振器的方法
  • 汽车前格栅充电口盖耐久试验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3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