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水枪穿管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水枪穿管机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22108052051;发明名称为:一种水枪穿管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枪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枪穿管机。

背景技术

水枪的使用部分主要由外部硬质的套管、内部软质的内管以及喷头构成,在使用时,内管与泵体连接,泵体将水或药液泵入内管再由喷头喷洒出去;在对套管、内管、喷头进行组装时,一般采用人工进行组装,由于套管在设计时,为避免与自身腔体冲突,硬质套管的两端分别为弧形设计,从而使得将内管的一端穿过套管的工作难度加大,同时由于人工素质水平不一,导致组装的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枪穿管机,水枪穿管机可将内管穿过套管并与喷头连接,无需人工,质量得到保证。

一种水枪穿管机,其包括:

工作台,工作台在中部设有支撑台,支撑台设有多组线性分布的支撑块,每组支撑块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支撑台两侧的支撑块,支撑块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套管的支撑孔;

工作台的左侧设有套管夹持输送机构,套管夹持输送机构将套管从一组支撑块上输送至另一组支撑块上;

工作台的左侧还设有内管输送机构,内管输送机构设有用于获取内管输送长度的编码器以及内管切割组件;

工作台的右侧设有用于将内管的管口撑大的管撑组件;

工作台的右侧还设有喷头插入机构,喷头插入机构将喷头插入内管;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套管夹持输送机构、内管输送机构、管撑组件以及喷头插入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套管夹持输送机构包括固定于工作台的主支撑架,主支撑架连接有水平线性模组以及升降线性模组,升降线性模组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两侧连接有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多个夹持气缸。

优选地,水平线性模组为水平直线电机;升降线性模组为升降气缸。

进一步地,内管输送机构包括基块,基块的一侧连接有L形支撑块,L形支撑块的上端连接有挤压轮和所述的编码器;基块的另一侧连接有基板,基板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连接有支撑板,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前导向块和后导向块,前导向块、后导向块与基板或支撑板固定连接;后导向块的中部连接有后导向管,前导向块的中部连接有前导向管;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有中间承接板,中间承接板的上端连接有电机,中间承接板与基板之间设有主旋转轴和副旋转轴,主旋转轴和副旋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中间承接板、基板转动连接;主旋转轴穿过中间承接板并与电机的转轴连接;主旋转轴的上端套接有主动齿轮,副旋转轴的上端套接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旋转轴和副旋转轴的下端分别套接有主牵引轮和副牵引轮,主牵引轮与副牵引轮之间形成内管通过的间隙;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连接有上承接板,上承接板连接有所述的内管切割组件,内管切割组件包括上气缸,上气缸连接有传动块,传动块的下端连接有切刀;所述前导向块的上端面中部设有与切刀相配合的切槽。

优选地,内管输送机构还包括固定于工作台的下基板,下基板连接有两块平行设置的垫块,两块垫块分别连接有调整线性模组和水平滑轨,水平滑轨连接有水平滑块,调整线性模组和水平滑块的上端面均分别与基块连接。

再优选地,下基板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的上端设有托块,托块设有与内管相配合的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管撑组件包括水平线性模组,水平线性模组设有水平滑块,水平滑块连接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上端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左端连接有撑大针。

优选地,支撑台的右侧设有内管夹持定位机构,内管夹持定位机构包括:前夹块和后夹块,前夹块的下端通过中间块固定于支撑台,后夹块的下端连接有活动气缸,活动气缸固定于支撑台;后夹块的前端面设有与内管相配合的夹槽,或者,前夹块的后端面设有与内管相配合的夹槽;或者,后夹块的前端面,前夹块的后端面均对应设有半夹槽,两个半夹槽拼接为夹槽;夹槽的左端口呈锥形设置;所述前夹块的左侧前端以及后夹块的左侧后端均设有缺口,两个缺口之间形成隔块;隔块设有若干个前后方向的缝隙,缝隙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检测内管的主感应器以及副感应器。

优选地,支撑台的中部设有若干固定套管的中间气缸夹具。

进一步地,工作台的右侧还设有与喷头插入机构相配合的内管固定装置,内管固定装置包括:与工作台连接的固定块,固定块的右侧连接有过渡块,过渡块的右侧连接有中间连接块,中间连接块连接有下气缸,下气缸位于过渡块的下方;过渡块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竖直滑槽,所述下气缸连接有驱动板,驱动板的上端设有与竖直滑槽相配合的竖直臂,竖直臂的上端伸出竖直滑槽;过渡块的上端中部设有滑轨,滑轨滑动连接有两块夹管块,夹管块之间设有弹性件,每块夹管块的内端面设有与内管相配合的半夹持槽,所述夹管块的外端面设有与竖直臂相配合的缺口,所述竖直臂的上端设有用于将夹管块向中间推移的主抵推斜面;所述夹管块的下端面设有与主抵推斜面相配合的副抵推斜面。

优选地,竖直臂的上端铰接有滑轮。

优选地,夹管块的右端向外延伸有延伸块,延伸块的侧面设有穿孔,穿孔内设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内管的半凹孔;活动块的另一端位于穿孔外,夹管块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活动块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插入机构包括:推动气缸和喷头夹具,推动气缸与喷头夹具连接并驱动喷头夹具移动;喷头夹具包括左夹块、右夹块以及夹持气缸,左夹块、右夹块分别与夹持气缸的两个活动夹连接;左夹块和右夹块的内侧均设有容置腔,左夹块或右夹块的下端连接有垫片,垫片位于容置腔的下方;左夹块、右夹块的端部均分别设有半夹持孔,两个半夹持孔拼接为夹持孔。

再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设有喷头输送机构以及喷头转运机构。

优选地,喷头输送机构包括两条前后间隔设置的皮带输送机构,皮带输送机构的端部设有用于防止喷头脱离的挡块;皮带输送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挡板;两个皮带输送机构之间设有中间转运机构,所述中间转运机构包括中间支架,中间支架依次连接有横向线性模组以及竖直线性模组,竖直线模组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转动连接有吸嘴转轴,吸嘴转轴呈中空状态,吸嘴转轴的下端伸出升降块并连接有吸嘴;吸嘴转轴的上端套接有副齿轮,且吸嘴转轴的上端连接有抽气装置;升降块还转动连接有中间轴,中间轴套接有主齿轮,中间轴的上端连接有矫正电机,矫正电机驱动中间轴转动,矫正电机固定于升降块;所述挡块的中部开设有与喷头的连接端相配合的穿孔,且挡块连接有用于感应连接端的矫正感应器,矫正感应器、矫正电机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喷头转运机构包括固定于工作台的转运支架,转运支架依次连接有转运横向线性模组和转运竖直线性模组;转运竖直线性模组连接有转运气缸夹具。

优选地,喷头夹具连接有纵向线性模组或者转运支架连接有纵向线性模组。

进一步地,工作台还连接有套管上料机构;套管上料机构包括链条输送机构以及套管转移机构,套管转移机构包括二维转移机构以及多个夹爪气缸,用于将链条输送机构上的套管转移至支撑块,套管上料机构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全程无需人工参与,组装质量可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第三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套管夹持输送机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内管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为管撑组件与内管夹持定位机构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内管夹持定位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内管夹持定位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内管固定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内管固定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喷头插入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6为喷头插入结构、内管固定装置、内管夹持定位机构以及管撑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7为喷头输送机构以及喷头转运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套管夹持输送机构;2——内管输送机构;3——管撑组件;4——内管夹持定位机构;5——内管固定装置;6——喷头插入机构;7——喷头输送机构;8——喷头转运机构;9——链条输送机构;10——套管转移机构;101——支撑台;102——支撑块;103——中间气缸夹具;104——支撑孔;105——工作台;

11——主支撑架;12——水平线性模组;13——升降线性模组;14——升降板;15——连接板;16——夹持气缸;

21——基块;22——L形支撑块;23——编码器;24——挤压轮;25——基板;26——后导向块;27——主牵引轮;28——支撑板;29——副牵引轮;210——从动齿轮;211——主动齿轮;212——中间承接板;213——副旋转轴;214——主旋转轴;215——电机;216——前导向块;217——前导向管;218——切槽:219——切刀;220——下基板;221——传动块;222——上气缸;223——上承接板;224——后导向管;225——调整线性模组;226——垫块;227——水平滑块;228——水平滑轨;229——托架;230——托块;

31——水平线性模组;32——水平滑块;33——加热装置;34——固定块;35——撑大针;

41——后夹块;42——活动气缸;43——缺口;44——主感应器;45——缝隙;46——夹槽;47——隔块;48——中间块;49——副感应器;410——前夹块;

51——固定块;52——过渡块;53——中间连接块;54——下气缸;55——驱动板;56——竖直臂;57——夹管块;58——滑轮;59——固定板;510——滑轨;511——竖直滑槽;512——弹簧;513——半凹孔;514——穿孔;515——半夹持槽;516——缺口;517——主抵推斜面;518——延伸块;519——活动块;

61——推动气缸;62——左夹块;63——垫片;64——右夹块;65——喷头夹具;

71——皮带输送机构;72——挡块;73——限位挡板;74——中间转运机构;741——横向线性模组;742——竖直线性模组;743——升降块;744——中间支架;745——吸嘴转轴;746——吸嘴;747——矫正电机;748——中间轴;749——主齿轮;7410——副齿轮;

81——转运支架;82——转运横向线性模组;83——转运竖直线性模组;84——转运气缸夹具;85——纵向线性模组。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18所示。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以及图16;一种水枪穿管机,其包括:

工作台105,工作台105在中部设有支撑台101,支撑台101设有多组线性分布的支撑块102,每组支撑块102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支撑台101两侧的支撑块102,支撑块102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套管的支撑孔104;

工作台105的左侧设有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将套管从一组支撑块102上输送至另一组支撑块102上;

工作台105的左侧还设有内管输送机构2,内管输送机构2设有用于获取内管输送长度的编码器23以及内管切割组件;

工作台105的右侧设有用于将内管的管口撑大的管撑组件3;

工作台105的右侧还设有喷头插入机构6,喷头插入机构6将喷头插入内管;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内管输送机构2、管撑组件3以及喷头插入机构6电连接。

在工作时,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有几个功能:1、将套管从上料工位夹持到支撑块102上方,然后松开套管,套管下落且两端卡入一组支撑块102的两侧支撑块102的支撑孔104内,支撑孔104的上端优选为V形;2、将位于后方支撑块102上的套管夹持向上移动,再向前移动至前方支撑块102上方,接着松开套管,套管的两端进入前方支撑块102的支撑孔104;将套管向前移动。

当套管移入到内管插接工位的支撑块102时,此时内管输送机构2工作,将内管向前输送,内管的一端从套管的一端开口插入并沿着套管内部移动并伸出套管,通过编码器23获取内管的移动长度,当移动长度达到预定值时,内管切割组件对内管进行切割;内管伸出的一端在管撑组件3的作用下端口被撑大,然后套管继续向前移动至另一组支撑块102上,并进入喷头插接工位,在喷头插接机构的驱动下将喷头的一端插入内管的一端,从而完成内管、套管、喷头的组装。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管撑组件3以及喷头插入机构6的动作都受到控制单元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得整个机器可以稳定的运行;控制单元可以为处理器、工控机或PLC等,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参见图3、图4;进一步地,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包括固定于工作台105的主支撑架11,主支撑架11连接有水平线性模组12以及升降线性模组13,升降线性模组13连接有升降板14,升降板14的两侧连接有两块连接板15,两块连接板15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多个夹持气缸16。

两块连接板15上的夹持气缸16,对应的两两一组;一组夹持气缸16用于夹持套管的两端,当向前运输套管时,先夹持气缸16打开,升降线性模组13下降至预定高度,夹持气缸16合夹并将套管夹持,然后升降线性模组13上升,套管离开支撑块102;水平线性模组12动作,将套管移动至前方工位的支撑块102上方;接着升降线性模组13下降,套管的两端进入到支撑块102的支撑孔104内或上方;夹持气缸16开夹,套管的两端进入支撑块102的支撑孔104内;以此反复,将套管向前输送。

优选地,水平线性模组12为水平直线电机;升降线性模组13为升降气缸。

采用水平直线电机,可以精准的控制套管的移动距离;升降气缸可以快速的驱动升降板14进行升降。升降气缸与水平直线电机连接。

参见图6、图7;进一步地,内管输送机构2包括基块21,基块21的一侧连接有L形支撑块22,L形支撑块22的上端连接有挤压轮24和所述的编码器23;基块21的另一侧连接有基板25,基板25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连接有支撑板28,基板25的两侧分别设有前导向块216和后导向块26,前导向块216、后导向块26与基板25或支撑板28固定连接;后导向块26的中部连接有后导向管224,前导向块216的中部连接有前导向管217;所述支撑板28的中部连接有中间承接板212,中间承接板212的上端连接有电机215,中间承接板212与基板25之间设有主旋转轴214和副旋转轴213,主旋转轴214和副旋转轴213分别通过轴承与中间承接板212、基板25转动连接;主旋转轴214穿过中间承接板212并与电机215的转轴连接;主旋转轴214的上端套接有主动齿轮211,副旋转轴213的上端套接有从动齿轮210,主动齿轮211与从动齿轮210啮合;主旋转轴214和副旋转轴213的下端分别套接有主牵引轮27和副牵引轮29,主牵引轮27与副牵引轮29之间形成内管通过的间隙;所述支撑板28的上端连接有上承接板223,上承接板223连接有所述的内管切割组件,内管切割组件包括上气缸222,上气缸222连接有传动块221,传动块221的下端连接有切刀219;所述前导向块216的上端面中部设有与切刀219相配合的切槽218。

在对内管进行输送时,主要依靠主牵引轮27和副牵引轮29;内管先从挤压轮24和编码器23的旋转轮之间穿过,然后穿过后导向块26上的后导向管224,并进入主牵引轮27和副牵引轮29之间的间隙,在设计时,该间隙的宽度比内管的外径略小;最后内管穿入前导向块216的导向孔并从前导向管217中穿出;在输送过程中,电机215驱动主旋转轴214转动,由于主动齿轮211与从动齿轮210啮合,主旋转轴214和副旋转轴213同时转动,且主牵引轮27、副牵引轮29相对转动,将内管向前输送。前导向管217、后导向管224位于一条直线上,以保证内管的不会发生弯曲。其次,在控制时,电机215、编码器23以及上气缸222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当内管输送长度达到预定值时,电机215停止,上气缸222驱动切刀219动作将内管切断。另外需要说明是,内管在插入套管后,内管的两端均位于套管的外侧;套管在后续转移时,将部分位于前导向管217内的内管带出。

优选地,内管输送机构2还包括固定于工作台105的下基板220,下基板220连接有两块平行设置的垫块226,两块垫块226分别连接有调整线性模组225和水平滑轨228,水平滑轨228连接有水平滑块227,调整线性模组225和水平滑块227的上端面均分别与基块21连接。

设置调整线性模组225以及水平滑轨228,用于调整内管输送机构2的位置,以使得内管在进入套管时更加方便。其次,在实施例应用中,设置了两组内管输送机构2,在工作台105上对应设置了两组支撑块102对应的插接工位。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在输送套管时,则两个一组进行输送移动。

再优选地,下基板220连接有托架229,所述托架229的上端设有托块230,托块230设有与内管相配合的穿孔514。

内管在穿过挤压轮24与编码器23之间时,内管偏于柔软;在重力作用下会弯曲,在穿过时,需要改变方向,有可能卡在挤压轮24和编码器23之间;为避免该现象发生,采用托接的结构,托块230托举内管并保持内管水平。

图8,进一步地,所述管撑组件3包括水平线性模组31,水平线性模组31设有水平滑块32,水平滑块32连接有加热装置33,加热装置33的上端连接有固定块34,固定块34的左端连接有撑大针。

内管从套管伸出后,水平线性模组31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动作,驱动加热装置33以及固定块34向内管移动,撑大针插入内管,并将内管撑大;撑大针的前端呈锥形设置,在加热装置33的作用下一直保持高温,优选在60-80度之间;内管在受热的状态下易于软化变形,方便将其端口撑大。

参见图9、图10;优选地,支撑台101的右侧设有内管夹持定位机构4,内管夹持定位机构4包括:前夹块和后夹块,前夹块的下端通过中间块固定于支撑台101,后夹块的下端连接有活动气缸,活动气缸固定于支撑台101;后夹块的前端面设有与内管相配合的夹槽,或者,前夹块的后端面设有与内管相配合的夹槽;或者,后夹块的前端面,前夹块的后端面均对应设有半夹槽,两个半夹槽拼接为夹槽;夹槽的左端口呈锥形设置;所述前夹块的左侧前端以及后夹块的左侧后端均设有缺口516,两个缺口516之间形成隔块;隔块设有若干个前后方向的缝隙,缝隙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检测内管的主感应器以及副感应器。

设置内管夹持定位机构4可以对内管的位置以及位于套管外的长度进行控制;在工作时,内管在内管输送机构2的输送下,内管的一端从套管的右端穿出,穿出后进入前夹块和后夹块之间;由于夹槽的左端呈锥形,内管容易导入夹槽,内管穿过夹槽;由于在后续动作中,内管与喷头插接时,需要对内管伸出的长度有严格要求,同时也方便撑大针工作;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方案设置了主感应器和副感应器以及缝隙;通过检测缝隙,获取内管是否穿过间隙的信息;在前期,在内管输送机构2的输送下,内管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内管快速穿过夹槽;然后内管输送机构2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慢速回缩内管一小段,使得内管刚过某一缝隙为好。在应用中,主感应器、副感应器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主感应器、副感应器可以为光发射器和光感应器;光发射器发出激光穿过缝隙并被光感应器接收。

参见图16;优选地,支撑台101的中部设有若干固定套管的中间气缸夹具103。

在进行内管插接以及端口撑大过程中,需要使得套管保持固定状态,因此在支撑台101中部设置中间气缸夹具103,中间气缸夹具103与控制单元连接,当套管移动至与内管插接工位时,套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支撑块102的支撑孔104内,套管的中部位于中间气缸夹具103的夹口上,且中间气缸夹具103合夹并对其进行夹持固定。待到内管完成撑大,套管需要挪位时,中间气缸夹具103松开夹口,套管再被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向前输送。

参见图11、图12、图13;进一步地,工作台105的右侧还设有与喷头插入机构6相配合的内管固定装置5,内管固定装置5包括:与工作台105连接的固定块51,固定块51的右侧连接有过渡块52,过渡块52的右侧连接有中间连接块53,中间连接块53连接有下气缸54,下气缸54位于过渡块52的下方;过渡块52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竖直滑槽511,所述下气缸54连接有驱动板55,驱动板55的上端设有与竖直滑槽511相配合的竖直臂56,竖直臂56的上端伸出竖直滑槽511;过渡块52的上端中部设有滑轨510,滑轨510滑动连接有两块夹管块57,夹管块57之间设有弹性件(图中未画出),每块夹管块57的内端面设有与内管相配合的半夹持槽515,所述夹管块57的外端面设有与竖直臂56相配合的缺口516,所述竖直臂56的上端设有用于将夹管块57向中间推移的主抵推斜面517;所述夹管块57的下端面设有与主抵推斜面517相配合的副抵推斜面。

优选地,竖直臂56的上端铰接有滑轮58。

优选地,夹管块57的右端向外延伸有延伸块518,延伸块518的侧面设有穿孔514,穿孔514内设有活动块519,活动块519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内管的半凹孔513;活动块519的另一端位于穿孔514外,夹管块57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板59,固定板59与活动块519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弹簧512。

在进行喷嘴插接时,需要将内管进行固定,以避免在插接过程中出现内管移动,插接失败。本技术方案设置了内管固定装置5,内管固定装置5在工作前,竖直臂56在下气缸54的驱动下向下移动,两块夹管块57在弹性件的驱动下向外侧移动,两块夹管块57之间形成间隙;套接有内管的套管在套管夹持输送机构1的输送下进入喷头插接工位,此时内管的右端进入两块夹管块57之间,下气缸54驱动竖直臂56向上移动,竖直臂56的主抵推斜面517与夹管块57的副抵推斜面的配合下,逐渐将夹管块57向内推移,两块夹管块57的半夹持槽515拼接为夹持槽,并对内管进行夹持。为减少竖直臂56与夹管块57之间的摩擦,本技术方案还在竖直臂56的上端铰接有滑轮58,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其次,内管需要夹持部分主要是右端,在进行喷头插接时,内管的右端可能会进一步地撑大,如果仅仅采用夹管块57进行夹持,则内管的右端在进一步地撑大过程中则非常困难,受到夹持槽限制;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方案在夹管块57的右端设置了延伸块518以及活动块519、弹簧,内管的右端部夹持在两块活动块519的半凹孔513内,在与喷头插接时,该右端部被撑大时,会推动活动块519向外移动,弹簧被压缩,并同时保持夹持状态。其次;活动块519的外端部可以稍大于延伸块518穿孔514,避免两个活动块519一直处于夹持状态。弹簧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固定块51、活动块519连接。

参见图14、图15;进一步地,所述喷头插入机构6包括:推动气缸61和喷头夹具65,推动气缸61与喷头夹具65连接并驱动喷头夹具65移动;喷头夹具65包括左夹块62、右夹块64以及夹持气缸16,左夹块62、右夹块64分别与夹持气缸16的两个活动夹连接;左夹块62和右夹块64的内侧均设有容置腔,左夹块62或右夹块64的下端连接有垫片63,垫片63位于容置腔的下方;左夹块62、右夹块64的端部均分别设有半夹持孔,两个半夹持孔拼接为夹持孔。

在进行插入时,先将喷头夹具65打开,喷头放置于容置腔且喷头的中部与垫片63相抵,喷头的前端位于两个半夹持孔之间;然后夹持气缸16合夹,左夹块62和右夹块64靠拢并抵接,此时喷头的前端位于夹持孔内,喷头的后端与左夹块62、右夹块64相抵,接着推动气缸61运动,将喷头向内管方向移动,喷头与内管插接。

参见图17、图18;再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105设有喷头输送机构7以及喷头转运机构8。优选地,喷头输送机构7包括两条前后间隔设置的皮带输送机构71,皮带输送机构71的端部设有用于防止喷头脱离的挡块72;皮带输送机构71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挡板73;两个皮带输送机构71之间设有中间转运机构74,所述中间转运机构74包括中间支架744,中间支架744依次连接有横向线性模组741以及竖直线性模组742,竖直线模组742连接有升降块743,所述升降块743转动连接有吸嘴转轴745,吸嘴转轴745呈中空状态,吸嘴转轴745的下端伸出升降块743并连接有吸嘴746;吸嘴转轴745的上端套接有副齿轮7410,且吸嘴转轴745的上端连接有抽气装置(图中未画出);升降块743还转动连接有中间轴748,中间轴748套接有主齿轮749,中间轴748的上端连接有矫正电机747,矫正电机747驱动中间轴748转动,矫正电机747固定于升降块743;所述挡块72的中部开设有与喷头的连接端相配合的穿孔514,且挡块72连接有用于感应连接端的矫正感应器(图中未画出),矫正感应器、矫正电机747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喷头在采用皮带输送机构71输送时,虽然两侧的限位挡板73可以保证喷头以横向状态向前输送,但喷头的前后方向可能调转;即喷头的头部朝前,喷头的连接端朝后,导致后期在与内管进行插接时插接失败;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方案将喷头输送机构7分为两个皮带输送机构71,之间设置中间转运机构74以及矫正感应器,矫正感应器可以为光敏传感器,只有当喷头的方向正确时,喷头的连接端会穿过挡块72的穿孔514并被矫正感应器感应,当然矫正感应器也可以是其他感应器,如接近开关、霍尔感应器等;中间转运机构74在转运喷头时,通过横向线性模组741、竖直线性模组742以及吸嘴746的配合,将喷头从一个皮带输送机构71转移至另一个皮带输送机构71;在转移过程中,如果之前检测到该喷头的位置错误需要矫正,则矫正电机747动作,驱动中间轴748旋转并带动吸嘴转轴745旋转,旋转180度即可,矫正喷嘴的位置。横向线性模组741、竖直线性模组742均可以采用气缸装置,当然也可以采用直线电机等。

进一步地,喷头转运机构8包括固定于工作台105的转运支架81,转运支架81依次连接有转运横向线性模组82和转运竖直线性模组83;转运竖直线性模组83连接有转运气缸夹具84。

优选地,喷头夹具65连接有纵向线性模组85或者转运支架81连接有纵向线性模组85。

喷头转运机构8将喷头从喷头输送机构7转运至喷头夹具65内;当喷头夹具65和喷头转运机构8处于横向方向上时,可以不用设置纵向线性模组85;当喷头夹具65和喷头转运机构8错位时,还需要设置纵向线性模组85,以调整喷头夹具65与喷头转运机构8的相对位置。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转运气缸夹具84通过对喷头的连接端继续夹持,配合转运横向线性模组82、转运竖直线性模组83以及纵向线性模组85,实现对喷头的转运。

进一步地,工作台105还连接有套管上料机构;套管上料机构包括链条输送机构9以及套管转移机构10,套管转移机构10包括二维转移机构以及多个夹爪气缸,用于将链条输送机构9上的套管转移至支撑块102,链条输送机构9、套管上料机构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为使得整个机器运行更为顺畅,本技术方案还设置了套管上料机构。链条输送机构9采用在链条上设置支撑块102,通过链条输送套管移动;套管转移机构10可以采用与韬光夹持输送机构相同或相近的结构。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657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