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5:27


一种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交排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交路线中,同一条线路有区间线路、支线线路等不同版本的线路,特别是城乡公交公线路支线特别多。这样在公交排班系统中给同一条有不同版本线路进行做计划表排班时,目前系统没办法做到一起,是将线路进行拆分成独立线路进行做计划和排班。

现有的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在进行排班过程中仅仅考虑了运行效率,没有考虑司机的工作时长信息与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的车辆故障对排班的影响,给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在进行排班过程中仅仅考虑了运行效率,没有考虑司机的工作时长信息与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的车辆故障对排班的影响,给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线线路设置,在线路管理里面先配置好该线路的线路版本,即该线路的所有支线;

步骤二:进行支线行车计划编制,新建新车计划,选择行车计划的线路,生成时刻表后进入行车计划表编制,行车计划表编制线路的车辆发车时刻表,不同线路版本同一辆车作为一班次编辑发车时刻,确保这一班的所有发车时刻均是某线路版本适应一辆车发车;

步骤三:设置行车计划表班次归属的线路版本,选中班次,进行线路设置,设置该班次执行的线路版本,设置后该班次的发车时刻点均为执行设置的支线行车计划;

步骤四:行车计划表设置好后保存、审核,审核通过后,计划即可生效;

步骤五:行车计划表排班,行车计划表做好后,对不同支线班次安排上班的人员和车辆,在同一个行车计划表中对不同支线的线路进行做行车计划和排班。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设置支线线路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所有公交驾驶员数量提取出,将驾驶员数量标记为Km;

步骤二:设置将单个支线的运行时长标记为P,将每个驾驶员的标准工作时长标记为T;

步骤三:通过公式Km*P=Ktm,得到所有驾驶员的全部工作时长Ktm;

步骤四:在通过公式Ktm/P=Ktp,得到所有驾驶员对应支线的数量Ktp;

步骤五:为了保证驾驶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驾驶员因为个人原因单日无法出车和车辆出现故障需要后补车辆补位的状况发生,需要设置后补人员x名、单日休息人员G名,x≤2,G≤3;

步骤七:通过公式x*T=Tx得到后补人员时长Tx,再通过公式G*T=GT得到休息人员时长GT;

步骤八:之后计算出全部工作时长Ktm去除掉后补人员时长Tx和休息人员时长G之后的剩余时长Ktg;

步骤九: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出剩余时长Ktg与标准工作时长标记为T之间的比值得到最终线路数量KT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行车计划表审核过程具体俠:

步骤一:提取出行车计划表,将行车计划表中的每次发车的时间间隔提取出,将发车的时间间隔提取标记为P

步骤二:设置预设发车时间间隔P

步骤三:提取出单个支线的总运行时长与司机数量,将总运行时长标记为W,将司机数量标记为M;

步骤四:通过公式计算出总运行时长W与司机数量M之间的比值得到单个司机工作时间Wm

步骤五:当间隔差P

步骤六:当间隔差P

优选的,所述计划表的具体保存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一:提取出计划表内容,将其储存在信息储存终端,并且同步到数据储存云端;

步骤二:当有新的计划表上传时,将新的计划表提取出于旧计划表进行比对处理;

步骤三:当新的计划表与旧计划表完全相同时,即只将新计划表储存在信息储存终端,当新的计划表与旧计划表不同同时,即将新计划表储存到信息储存终端的同时同步到云端,并将原计划表删除;

步骤四:同时新计划表被发送到所有支线司机的接收终端。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能够通过更加合理进行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大大减少了司机的工作量,使得司机能够在驾驶过程中具备更好的体力,并且设置了紧急的后补人员,能够在单个支线发生意外时,及时的通过后补人员的车辆来补足,保证车辆的充足,大大减少了车辆出现意外故障导致的车辆长时间晚点的状况发生,使得该系统更加值得推广使用,通过线路对不同支线线路版本管理,在做行车计划的时候按照班次设置该班次执行的线路版本,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的线路版本在一个行车计划上进行排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线线路设置,在线路管理里面先配置好该线路的线路版本,即该线路的所有支线;

步骤二:进行支线行车计划编制,新建新车计划,选择行车计划的线路,生成时刻表后进入行车计划表编制,行车计划表编制线路的车辆发车时刻表,不同线路版本同一辆车作为一班次编辑发车时刻,确保这一班的所有发车时刻均是某线路版本适应一辆车发车;

步骤三:设置行车计划表班次归属的线路版本,选中班次,进行线路设置,设置该班次执行的线路版本,设置后该班次的发车时刻点均为执行设置的支线行车计划;

步骤四:行车计划表设置好后保存、审核,审核通过后,计划即可生效;

步骤五:行车计划表排班,行车计划表做好后,对不同支线班次安排上班的人员和车辆,在同一个行车计划表中对不同支线的线路进行做行车计划和排班。

所述步骤一中设置支线线路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所有公交驾驶员数量提取出,将驾驶员数量标记为Km;

步骤二:设置将单个支线的运行时长标记为P,将每个驾驶员的标准工作时长标记为T;

步骤三:通过公式Km*P=Ktm,得到所有驾驶员的全部工作时长Ktm;

步骤四:在通过公式Ktm/P=Ktp,得到所有驾驶员对应支线的数量Ktp;

步骤五:为了保证驾驶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驾驶员因为个人原因单日无法出车和车辆出现故障需要后补车辆补位的状况发生,需要设置后补人员x名、单日休息人员G名,x≤2,G≤3;

步骤七:通过公式x*T=Tx得到后补人员时长Tx,再通过公式G*T=GT得到休息人员时长GT;

步骤八:之后计算出全部工作时长Ktm去除掉后补人员时长Tx和休息人员时长G之后的剩余时长Ktg;

步骤九: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出剩余时长Ktg与标准工作时长标记为T之间的比值得到最终线路数量KT

所述步骤四中的行车计划表审核过程具体俠:

步骤一:提取出行车计划表,将行车计划表中的每次发车的时间间隔提取出,将发车的时间间隔提取标记为P

步骤二:设置预设发车时间间隔P

步骤三:提取出单个支线的总运行时长与司机数量,将总运行时长标记为W,将司机数量标记为M;

步骤四:通过公式计算出总运行时长W与司机数量M之间的比值得到单个司机工作时间Wm

步骤五:当间隔差P

步骤六:当间隔差P

所述计划表的具体保存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一:提取出计划表内容,将其储存在信息储存终端,并且同步到数据储存云端;

步骤二:当有新的计划表上传时,将新的计划表提取出于旧计划表进行比对处理;

步骤三:当新的计划表与旧计划表完全相同时,即只将新计划表储存在信息储存终端,当新的计划表与旧计划表不同同时,即将新计划表储存到信息储存终端的同时同步到云端,并将原计划表删除;

步骤四:同时新计划表被发送到所有支线司机的接收终端。

综上,本发明在使用时,支线线路设置,在线路管理里面先配置好该线路的线路版本,即该线路的所有支线,进行支线行车计划编制,新建新车计划,选择行车计划的线路,生成时刻表后进入行车计划表编制,行车计划表编制线路的车辆发车时刻表,不同线路版本同一辆车作为一班次编辑发车时刻,确保这一班的所有发车时刻均是某线路版本适应一辆车发车,设置行车计划表班次归属的线路版本,选中班次,进行线路设置,设置该班次执行的线路版本,设置后该班次的发车时刻点均为执行设置的支线行车计划,行车计划表设置好后保存、审核,审核通过后,计划即可生效,行车计划表排班,行车计划表做好后,对不同支线班次安排上班的人员和车辆,在同一个行车计划表中对不同支线的线路进行做行车计划和排班。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相关技术
  • 一种公交系统支线线路排班方法
  •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公交排班调度方法及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22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