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及加热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8:30


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及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是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及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供热的电极锅炉是使用锅炉产生蒸汽给供热系统换热,蒸汽因蓄热能力差需要施加高压使蒸汽高速流动才能保证为换热系统持续供热,然而高压蒸汽的使用存在危险度高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常压电极锅炉为换热系统持续供热。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及加热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包括:锅炉本体,以及固定安装在锅炉本体内的电极组件;

所述锅炉本体包括锅炉壳体,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底端的进水管,以及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顶端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锅炉壳体的中间位置,所述锅炉壳体与电源的零线电连接,冷水从进水管进入锅炉壳体内,热水从出水管流出至换热系统内;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锅炉壳体固定连接的相电极,所述相电极位于进水管的上方,所述相电极与进水管同轴配合,所述相电极与电源的火线电连接,使电能从相电极向锅炉壳体传导。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常压热水电极锅炉还包括与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固定连接的绝缘装置和支撑框架,所述绝缘装置包括绝缘膨胀节和绝缘子,所述绝缘膨胀节至少有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绝缘膨胀节固定安装在进水管与锅炉壳体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绝缘膨胀节固定安装在出水管与锅炉壳体之间。

所述锅炉壳体的底端至少安装有三个绝缘子,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间隔预定距离通过至少一个绝缘子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通过绝缘子能够避免电极锅炉接地,当电极锅炉发生故障时能够避免漏电至地使电网电能产生波动的问题,通过绝缘膨胀节增加阻值能够避免带有电能的药水将电能导入供热系统内,能够解决带电药水对供热系统和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三个相电极,所述相电极绕锅炉壳体的中心轴圆周等分分布,每个所述相电极分别与三相电源的一个单相火线电连接,通过使相电极分别与三相电源不同的单相电连接端电连接,使用三相电源在锅炉壳体内自成回路形成稳定的电场,降低了每个相电极的体积,增加了相电极与水的总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电能的传导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与锅炉壳体固定连接的零电极,所述零电极是与相电极同轴套接配合的金属筒,所述零电极与相电极一一对应配合,所述零电极的高度大于相电极的高度,所述相电极收容于零电极的腔体内,所述零电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零电极之间电连接,使电能从相电极传递至零电极,通过零电极缩短了电能传递的路径,通过零电极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避免零电极受水流波动发生晃动,导致零电极的损坏或脱落,通过零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能够提高相电极之间电能的传导效率,使电能按照相电极、药水、零电极、药水和相电极的顺序传递,使相电极之间自成回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常压热水电极锅炉还包括功率调节装置,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包括:与锅炉本体的进水端固定连接的底罩,与锅炉壳体固定连接的驱动组件,以及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隔离罩,所述相电极收容在底罩和隔离罩内,所述底罩和隔离罩与相电极同轴配合,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隔离罩沿相电极的中心轴做直线运动,冷水从底罩的底端进入,从隔离罩的顶端流出,通过底罩和隔离罩对冷水进行导流使冷水从底罩的底端进入,从隔离罩的顶端流出,能够减少水流相冲,减少了相电极的受力,还能够利用分流后的冷水水压对相电极进行限位保护,避免相电极与隔离罩发生碰撞,降低了相电极与隔离罩的破损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常压热水电极锅炉还包括与锅炉本体固定连接的顶罩,所述顶罩是截面呈倒凵字形结构的回转体,所述顶罩与相电极同轴配合,所述相电极的顶端收容在顶罩内,通过顶罩与隔离罩的配合能够减少电极暴露在水中的表面积,进而达到了降低电极锅炉最小功率的目的,当隔离罩的顶端移动至顶罩内时,通过倒凵字形的顶罩能够增加水流的流动距离,进一步的降低了相电极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降低了最小功率,同时还能够保证电流的流通保证电场的稳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罩的内壁与底罩的外壁之间存在预定间隙,通过在隔离罩的内壁与底罩的外壁之间设置预定间隙能够降低隔离罩内的水压,减少了相电极的受力,降低了相电极的受损几率。

所述隔离罩的内壁与底罩的外壁之间存在预定间隙小于或等于隔离罩与顶罩之间的最小间隙,通过限制隔离罩的内壁与底罩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能够保证水流从间隙较大的隔离罩内和顶罩之间流出,使冷水与相电极充分接触,提高加热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一端外侧的直线运动机构,以及与直线运动机构固定连接的导杆,所述导杆穿过锅炉壳体与隔离盾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运动机构驱动导杆沿锅炉壳体的中心轴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将直线运动机构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的一端外侧,使用导杆传递直线运动机构的驱动力能够避免直线运动机构的润滑油会泄漏至锅炉的热水中,导致锅炉内的热水污染以及滚珠螺母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极锅炉内的至少一个导向杆,导向杆与导杆或功率调节装置插接配合,通过导向杆与功率调节装置的插接配合,能够对锅炉壳体内的导杆和功率调节装置进行限位,避免导杆和功率调节装置摆动造成损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相电极是两端设置有半球状分流部的圆柱体,所述相电极的内部中空,所述相电极的两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相电极的壁厚均匀,所述分流部对称设置,通过半球状分流部能够使水流从分流部与相电极的侧面接触,延长接触时间提高加热效率,还能够进一步的减少相电极的侧面与底端之间的夹角导致的尖端放电效应,通过对称设置分流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电场稳定性。

在工作时相电极内部充满水,增加了相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水的加热效率,而且能够通过水的流动避免相电极的热量堆积对相电极造成损伤。

基于常压热水电极锅炉的加热方法包括:S1. 当锅炉壳体内的液位在预定值以下时,关闭通向相电极的电源,通过驱动组件将隔离罩向锅炉壳体的底端方向移动至距离锅炉壳体底端的预定距离,使相电极暴露在零电极之间减少冷水从底罩流至锅炉壳体内的路径长度,当液位高度超过相电极顶端的高度使药水填充相电极的内部时,打开通向相电极的电源,通过相电极向水中释放电能,利用水的电导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S2. 当液位达到预定值,锅炉壳体内水温在预定值以下时,通过驱动组件将隔离罩向锅炉壳体的底端方向移动至距离锅炉壳体底端的预定距离,使相电极暴露在零电极之间,并减小通入锅炉壳体内的冷水流速。

S3. 当液位达到预定值,水温也达到预定值时,通过驱动组件将隔离罩向锅炉壳体的顶端方向移动至距离顶罩的预定距离,增加冷水的路径,减少相电极的暴露面积和输出流速节省电能。

S4. 当供热系统需求温度上升预定值时,驱动组件将隔离罩向锅炉壳体的底端方向移动预定值,提高相电极的暴露面积和输出流速增加加热和供热效率。

S5. 当驱动组件驱动隔离罩时,导杆带动隔离罩沿锅炉壳体的中心轴方向做直线运动,导向杆对导杆和功率调节装置进行侧向限位。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及加热方法,该常压热水电极锅炉通过相电极与电源电连接,利用锅炉壳体与相电极的电压差将电能释放进冷水内,利用药水自身的电导率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极大地降低了电能传递过程中的损耗,而且将加热后的药水输送至换热系统,利用药水蓄热性能高的优势为换热系统供热,能够在降低电极锅炉和换热系统内压强的同时为换热系统持续供热,在使用常压供水的同时保证为换热系统提供足够的热量,通过将进水管和相电极安装在锅炉壳体的中间位置能够保证锅炉壳体内电场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功率调节装置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驱动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功率调节装置剖视示意图。

图1至图4所示附图标记为:锅炉本体1、锅炉壳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电极组件2、相电极21、零电极22、绝缘装置3、绝缘膨胀节31、绝缘子32、支撑框架4、功率调节装置5、底罩51、驱动组件52、隔离罩53、顶罩54、导杆55、导向杆56、丝杠机构521、动力源522、传动轴523、联轴器524。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现有供热的电极锅炉是使用锅炉产生蒸汽给供热系统换热,蒸汽因蓄热能力差需要施加高压使蒸汽高速流动才能保证为换热系统持续供热,然而高压蒸汽的使用存在危险度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研发了一种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及加热方法。

该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包括:锅炉本体1、锅炉壳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电极组件2、相电极21、零电极22、绝缘装置3、绝缘膨胀节31、绝缘子32、支撑框架4、功率调节装置5、底罩51、驱动组件52、隔离罩53、顶罩54、导杆55、导向杆56、丝杠机构521、动力源522、传动轴523和联轴器524。

锅炉本体1包括锅炉壳体11、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锅炉壳体11是两端呈半球状的圆柱壳体,进水管12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11的底端中间位置,出水管13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11的顶端,冷水从进水管12进入锅炉壳体11内,热水从出水管13流出至换热系统内。

电极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相电极21,相电极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金属导电杆,金属导电杆穿过锅炉壳体11与电源火线电连接,相电极21通过金属导电杆与锅炉壳体11的顶端固定连接,相电极21位于进水管12的上方,相电极21与进水管12同轴配合,出水管13位于电极组件2的上方,在此实施例中锅炉壳体11与电源的零线电连接。

工作原理:电源将电能从金属导电杆传导至相电极21,再从相电极21向锅炉壳体11传导,在电能从相电极21向锅炉壳体11传导过程中利用水自身的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加热的效果,通过相电极21与电源电连接,利用锅炉壳体11与相电极21的电压差将电能释放进冷水内,利用药水自身的电导率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极大地降低了电能传递过程中的损耗,而且将加热后的药水输送至换热系统,利用药水的蓄热性能大于蒸汽的优势为换热系统供热,能够在降低电极锅炉和换热系统内压强的同时为换热系统持续供热,在使用常压供水的同时保证为换热系统提供足够的热量,通过将进水管12和相电极21安装在锅炉壳体11的中间位置能够保证锅炉壳体11内电场平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电极锅炉接入电网后容易因为故障出现漏电至地使电网电能产生波动的问题,而且当壳体内的电能未完全转化为热能随药水进入供热系统时,容易对供热系统和使用者造成伤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压热水电极锅炉还包括与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固定连接的绝缘装置3和支撑框架4,绝缘装置3包括绝缘膨胀节31和绝缘子32,绝缘膨胀节31至少有两个,至少一个绝缘膨胀节31固定安装在进水管12与锅炉壳体11之间,至少一个绝缘膨胀节31固定安装在出水管13与锅炉壳体11之间。

锅炉壳体11的底端至少安装有三个绝缘子32,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上每间隔预定距离安装有一个与支撑框架4固定连接的一个绝缘子32,其中,绝缘子32由陶瓷材质或玻璃材质制成,或是由玻璃纤维树脂芯棒(或芯管)和有机材料的护套及伞裙组成的绝缘子32。

通过绝缘子32能够避免电极锅炉接地,当电极锅炉发生故障时能够避免漏电至地使电网电能产生波动的问题,通过绝缘膨胀节31增加阻值能够避免带有电能的药水将电能导入供热系统内,能够解决带电药水对供热系统和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锅炉容积和功率增加时,单个相电极21的体积过大其安装成本过高,相电极21与水的接触面积也会降低进而降低了电能的传导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组件2,电极组件2包括三个相电极21,相电极21绕锅炉壳体11的中心轴圆周等分分布,每个相电极21分别与三相电源的一个单相火线电连接,当使用三相电源时,三相电源采用星形连接不接地,零线也不与壳体电连接。

当使用多个相电极21时,锅炉壳体11内还固定安装有分流板,分流板上开有与相电极21同轴配合的通孔,通过分流板将进水管12的冷水导入相电极21,底罩51与分流板固定连接。

通过使相电极21分别与三相电源不同的单相电连接端电连接,使用三相电源在锅炉壳体11内自成回路形成稳定的电场,降低了每个相电极21的体积,增加了相电极21与水的总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电能的传导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相电极21的间距过大时,容易出现相电极21之间的药水过多阻值过大导致电能无法传递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极组件2还包括与锅炉壳体11固定连接的零电极22,零电极22是与相电极21同轴套接配合的金属筒,零电极22与相电极21一一对应配合,零电极22的高度大于相电极21的高度,相电极21收容于零电极22的腔体内,每个零电极22之间固定连接,且零电极22之间电连接,使电能从相电极21传递至零电极22。

通过零电极22缩短了电能传递的路径,通过零电极22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避免零电极22受水流波动发生晃动,导致零电极22的损坏或脱落,通过零电极22之间的电连接能够提高相电极21之间电能的传导效率,使电能按照相电极21、药水、零电极22、药水和相电极21的顺序传递,使相电极21之间自成回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现有电极锅炉的功率调节组件是通过功率调节装置5是将冷水导流至相电极21的底端,然后使冷水向相电极21的四周分散离开,存在水流相冲导致相电极21受力较大,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而且水流相冲存在电极锅炉内的水流波动较大容易使相电极21抖动,甚至与功率调节装置5碰撞造成破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压热水电极锅炉还包括功率调节装置5,功率调节装置5包括:与锅炉本体1的进水端固定连接的底罩51,与锅炉壳体11固定连接的驱动组件52,以及与驱动组件52固定连接的隔离罩53,相电极21收容在底罩51和隔离罩53内,底罩51和隔离罩53与相电极21同轴配合,驱动组件52驱动隔离罩53沿相电极21的中心轴做直线运动,冷水从底罩51的底端进入,从隔离罩53的顶端流出。

通过底罩51和隔离罩53对冷水进行导流使冷水从底罩51的底端进入,从隔离罩53的顶端流出,能够减少水流相冲,减少了相电极21的受力,还能够利用分流后的冷水水压对相电极21进行限位保护,避免相电极21与隔离罩53发生碰撞,降低了相电极21与隔离罩53的破损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现有相电极21始终有一端暴露在水中和零电极22中,导致其最小功率始终在0.5MW以上,无法发挥电极锅炉无级调节功率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压热水电极锅炉还包括与锅炉本体1固定连接的顶罩54,顶罩54是截面呈倒凵字形结构的回转体,顶罩54与相电极21同轴配合,相电极21的顶端收容在顶罩54内,隔离罩53与顶罩54的内壁之间存在预定距离。

通过顶罩54与隔离罩53的配合能够减少电极暴露在水中的表面积,进而达到了降低电极锅炉最小功率的目的,当隔离罩53的顶端移动至顶罩54内时,通过倒凵字形的顶罩54能够增加水流的流动距离,进一步的降低了相电极21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降低了最小功率,同时通过在隔离罩53与顶罩54的内壁之间预留预定距离,还能够避免隔离罩53与顶罩54抵接会发生碰撞导致隔离罩53与顶罩54发生损坏,以及保证水流和电流的流通保证电场的稳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水流的行程增加时容易出现隔离罩53内水压增加,使相电极21受力增大,受损几率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离罩的内壁与底罩51的外壁之间存在预定间隙。

通过在隔离罩53的内壁与底罩51的外壁之间设置预定间隙能够降低隔离罩53内的水压,减少了相电极21的受力,降低了相电极21的受损几率。

进一步的,当隔离罩53的内壁与底罩5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大于隔离罩53与顶罩54的间隙时,容易出现冷水与相电极21接触面积降低导致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隔离罩53的内壁与底罩51的外壁之间存在预定间隙小于或等于隔离罩53与顶罩54之间的最小间隙。

通过限制隔离罩53的内壁与底罩5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能够保证水流从间隙较大的隔离罩53内和顶罩54之间流出,使冷水与相电极21充分接触,提高加热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现有技术的功率调节装置5的驱动组件52是将丝杆机构的两端与锅炉壳体11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使用滚珠螺母驱动功率调节装置5,该技术方案存在滚珠螺母中的润滑油会泄漏至锅炉的热水中,对锅炉内的热水造成污染的同时还会降低滚珠螺母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驱动组件52包括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11一端外侧的直线运动机构,以及与直线运动机构固定连接的导杆55,导杆55穿过锅炉壳体11与隔离盾固定连接,直线运动机构驱动导杆55沿锅炉壳体11的中心轴方向做直线运动。

通过将直线运动机构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11的一端外侧,使用导杆55传递直线运动机构的驱动力能够避免直线运动机构的润滑油会泄漏至锅炉的热水中,导致锅炉内的热水污染以及滚珠螺母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进一步的,导杆55延伸至锅炉壳体11内的一端没有限位容易受水流冲击摆动,对功率调节装置5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驱动组件52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极锅炉内的至少一个导向杆56,导向杆56与导杆55或功率调节装置5插接配合,当导向杆56与导杆55插接配合时,导杆55内部距离导杆55内部距离导杆55预定位置封闭,避免锅炉内的水从导杆55流出。

当导向杆56与功率调节装置5插接配合时,导杆55延伸至锅炉内的一端封闭,避免锅炉内的水从导杆55流出。

当功率调节装置5包括至少两个隔离罩53时,隔离罩53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导向杆56与连接板插接配合。

当使用多个相电极21时导向杆56与分流板固定连接。

通过导向杆56与功率调节装置5的插接配合,能够对锅炉壳体11内的导杆55和功率调节装置5进行限位,避免导杆55和功率调节装置5摆动造成损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使用丝杠机构521等将转动力转化为旋转力的直线运动机构时,因为动力源522转动时震动较大,传导至动力源522将振动通过直线运动机构传递至导杆55容易发生功率调节装置5抖动和锅炉壳体11内水体的震动,造成调节装置使用寿命降低和锅炉壳体11内电场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直线运动机构包括与支撑框架4固定连接的动力源522,与动力源522转动连接的联轴器524,与联轴器524固定连接的传动轴523,以及与传动轴523转动连接的丝杠机构521,其中,动力源522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或气动马达等旋转动力源522,在此实施例中,锅炉壳体11通过绝缘子32与地面固定连接,锅炉壳体11与支撑框架4分离安装能够避免动力源522的振动再从支撑框架4传递至锅炉内。

通过联轴器524和传动轴523能够减少动力源522对直线运动机构造成的振动,减少功率调节装置5的抖动,提高了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和锅炉壳体11内电场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丝杠机构521包括与锅炉壳体11的一端外侧转动连接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螺接配合的螺母,螺母的一端还固定安装有与锅炉壳体11的一端外侧滑动连接的滑动组件,导杆55与滑动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滑动组件是与锅炉壳体11滑动连接的安装板,或与锅炉壳体11固定连接的导轨组件,或与锅炉壳体11固定连接的直线轴组件,通过滑动组件对螺母进行限位能够避免螺母自转,同时避免螺母带动导杆55旋转。

锅炉壳体11的一端外侧还固定安装有直角减速器,传动轴523与直角减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丝杆与直角减速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轴523与丝杠机构521的中心轴垂直配合。

当电极锅炉出现故障或锅炉内电场不稳定时,容易将电能传导至动力源522对动力源522造成伤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动力源522是气动马达,通过气动马达能够避免被电流伤害。

使用气动马达存在速度不稳定和输出功率小的问题,当电极锅炉用于电网调频时,容易出现调频精度差的问题,因此在电网调频中仍需要使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522驱动功率调节装置5,仍存在动力源522被电流破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动力源522与直线运动机构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传动绝缘组件,传动绝缘组件由绝缘子32组成,绝缘组件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23与直线运动机构之间,或固定安装在联轴器524与传动轴523之间,或固定安装在动力源522与联轴器524之间。

当使用陶瓷材质的绝缘子32时,陶瓷材质质脆,耐冲击力性能较差,因此需要将绝缘组件固定安装在在传动轴523与直线运动机构之间,或固定安装在联轴器524与传动轴523之间,且绝缘组件由至少两个绝缘子32组成,如图3所示绝缘子32绕传动轴523的中心轴圆周等分分布,当传动轴523过长时使用轴承座使传动轴523与支撑框架4转动连接,避免力矩过长对传动轴523造成损伤,轴承座与支撑框架4之间还固定安装有绝缘子32,避免出现故障时电流从支撑框架4传递至动力源522。

传动轴523又因为距离动力源522过近又容易通过支撑框架4将动力源522的震动传动至传动轴523,为了进一步的减少支撑框架4对直线运动机构造成的震动,传动轴523与直线运动机构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万向节或联轴器524。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现有技术的相电极21是实心的圆柱体,水流从锅炉壳体11的进水端先与相电极21的底端接触,当相电极21的底端是平底时容易出现水流向四周分散与相电极21的接触时间短,存在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电极21是两端设置有半球状分流部的圆柱体,相电极21的内部中空,相电极21的两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通孔,相电极21的壁厚均匀,分流部对称设置。

通过半球状分流部能够使水流从分流部与相电极21的侧面接触,延长接触时间提高加热效率,还能够进一步的减少相电极21的侧面与底端之间的夹角导致的尖端放电效应,通过对称设置分流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电场稳定性。

在工作时相电极21内部充满水,增加了相电极21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水的加热效率,而且能够通过水的流动避免相电极21的热量堆积对相电极21造成损伤。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常压热水电极锅炉的加热方法包括:S1. 当锅炉壳体11内的液位在预定值以下时,关闭通向相电极21的电源,通过驱动组件52将隔离罩53向锅炉壳体11的底端方向移动至距离锅炉壳体11底端的预定距离,使相电极21暴露在零电极22之间减少冷水从底罩51流至锅炉壳体11内的路径长度,当液位高度超过相电极21顶端的高度使药水填充相电极21的内部时,打开通向相电极21的电源,通过相电极21向水中释放电能,利用水的电导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S2. 当液位达到预定值,锅炉壳体11内水温在预定值以下时,通过驱动组件52将隔离罩53向锅炉壳体11的底端方向移动至距离锅炉壳体11底端的预定距离,使相电极21暴露在零电极22之间,并减小通入锅炉壳体11内的冷水流速。

S3. 当液位达到预定值,水温也达到预定值时,通过驱动组件52将隔离罩53向锅炉壳体11的顶端方向移动至距离顶罩54的预定距离,增加冷水的路径,减少相电极21的暴露面积和输出流速节省电能。

S4. 当供热系统需求温度上升预定值时,驱动组件52将隔离罩53向锅炉壳体11的底端方向移动预定值,提高相电极21的暴露面积和输出流速增加加热和供热效率。

S5. 当驱动组件52驱动隔离罩53时,导杆55带动隔离罩53沿锅炉壳体11的中心轴方向做直线运动,导向杆56对导杆55和功率调节装置5进行侧向限位。

相关技术
  • 常压热水电极锅炉及加热方法
  • 一种承压和常压锅炉实现高温热水供热安全节能的系统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23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