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9:16


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校车作为连接学校与家园之间的交通工具,对使用车辆的驾乘人员和学生均需要进行辨识,以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在相关技术中,驾乘人员通过照片或IC卡片进行识别驾乘人员及学生的身份,容易出现学生登车和学生离开校车两个重要环节出现信息不对称,易被其它人员冒充,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识别车辆信息;

根据所述车辆信息获取对应的使用人员预存储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使用人员包括驾驶人员、随车人员及需接送的目标人员;

根据特征识别功能判断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与预存储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

当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则输出用于提示所述被测人员与所述使用人员相匹配的提示信息;

当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则输出警报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车辆信息获取对应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信息,所述接送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关联;

接收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规划的路线信息,或者,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生成路线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车辆信息获取对应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还包括:

获取每一接送地址信息的目标人员的目标数量信息;

判断所述接送地址信息的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是否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一致;

当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一致时,车辆继续行驶;

当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不一致时,则输出对应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用于提示所述被测人员与所述使用人员相匹配的提示信息,包括:

播报所述使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或,显示输出所述使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

将所述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采集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外部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具有关联关系;

判断所述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与预存的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

在匹配时,输出用于表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在不匹配时,输出警告提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用于表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包括:

播报所述外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或,通过显示装置输出所述外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

提示与所述外部人员对应的目标人员上车或下车。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出用于提示所述被测人员与所述使用人员相匹配的提示信息时,所述方法包括:在车辆启动时,将所述目标人员的登车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及外部人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目标人员具有关联关系的外部人员获取所述车辆信息及与所述车辆信息相匹配的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并根据特征识别功能判断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当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则外部人员允许目标人员登上车辆,并将目标人员的登车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

车辆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车辆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信息获取对应的使用人员预存储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使用人员包括驾驶人员、随车人员及需接送的目标人员;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特征识别功能判断被测人员是否与预存储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

警示模块,当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则所述警示模块输出用于提示所述被测人员与所述使用人员相匹配的提示信息;

当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则所述警示模块输出警报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导航子模块,所述导航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信息,所述接送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关联;

接收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规划的路线信息,或者,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生成路线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统计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接送地址信息的目标人员的目标数量信息;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相应地所述接送地址信息的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是否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一致;

当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一致时,车辆继续行驶;

当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不一致时,则所述警示模块输出对应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驾驶人员、随车人员及需接送的目标人员等使用人员均与车辆相互关联,并通过动态的特征识别功能对使用人员进行识别,避免使用人员被顶替的问题,识别准确性高。使用人员与车辆相互绑定,避免其它无关人员混入,使用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根据所述车辆信息获取对应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的流程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送所述目标人员的接送人员的身份信息判断的流程框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送人员对来接送目标人员的车辆及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进行识别的流程框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中,车辆识别模块10;控制模块20;导航子模块21;统计子模块22;判断子模块23;判断模块30;警示模块40;声光子模块41;显示子模块42;发送子模块43;终端控制模块50;终端判断模块6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识别车辆信息。车辆信息包括车牌信息、车型、核载人数等信息,通过识别车辆信息,可获取车辆的相应参数。例如,车辆安检人员通过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以确定该车辆所需执行的接送任务。其中,车辆可设为接送学生的校车。

S102,根据所述车辆信息获取对应的使用人员预存储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使用人员包括驾驶人员、随车人员及需接送的目标人员。可选地,所述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使用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生物特征信息包括脸部生物特征、虹膜特征、声音特征、肢体语言特征等一项或多项结合。使用人员表示驾驶或搭乘该车辆的人员,该车辆可用于校车、旅游车、接待车等车辆,目标人员为搭乘该车辆的乘车人员。例如,该车辆设为校车,则随车人员可视为随车教师、安全员等人员,目标人员可视为需要接送的学生。所有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均与车辆信息相互关联,以使使用人员与车辆绑定,避免使用人员被他人顶替或使用人员在使用车辆过程中被遗漏,提高车辆使用的安全性。

S103,根据特征识别功能判断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与预存储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每一个使用车辆的使用人员或接送目标人员的外部人员均被视为被测人员,该被测人员需通过具有动态特征识别功能的设备进行动态识别,以判断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与车辆所对应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从而确认被测人员是否符合使用车辆使用及人员接送的安全性要求。在本实施例中,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采用动态的活体特征识别,可避免图像、视频等具有欺诈性的图像识别技术,提高识别安全的可靠性。例如,具有动态识别功能的设备设为车载或手持式视频通信设备对被测人员进行身份信息的匹配。

S104,当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则输出用于提示所述被测人员与所述使用人员相匹配的提示信息。

S105,当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则输出警报信息。

被测人员通过设备的动态特征识别功能进行识别,再与车辆所对应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与车辆相互关联且预存储相应身份信息的使用人员才能使用该车辆,而未关联和未预存储相应身份信息的其他人员在设备被识别后,设备发出相应地警报信息,以提醒驾乘人员及随车人员阻止当前的被测人员进行登车或接送目标人员的行为。当被测人员与车辆所对应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则该目标人员可使用车辆。可选地,车辆输出与该目标人员相关的身份信息。例如,播报上车的目标人员的名字、上车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车辆乘坐的座位信息等。

驾驶人员、随车人员及需接送的目标人员等使用人员均与车辆相互关联,并通过动态的特征识别功能对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动态识别,识别准确性高。使用人员与车辆相互绑定,避免其它无关人员混入,使用安全性能好。

在上述步骤S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信息,所述接送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关联;

接收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规划的路线信息,或者,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生成路线信息。目标人员分布于不同的接送地址,执行相应的接送任务的车辆需接送不同接送地址的目标人员。在识别车辆信息后获取本车所对应的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信息,该路线信息可根据分配的不同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的改变而变化。相应地,车辆对目标人员的接送线路具有不同的路径规划。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系统在分配目标人员时生成路线信息,车辆接收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规划的路线信息,并沿该路线信息行驶。在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车辆在接收到不同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后,自主规划路线信息。可选地,自主规划的路线信息上传至控制平台,以使相关人员能获取该路线信息。

该方法根据目标人员分布的接送地址形成接送目标人员的路线信息。例如,车辆所分配的接送的目标人员不固定或者部分目标人员不固定,则该路线信息可根据路况及接送地址信息相应调整,以提高接送效率。或者,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固定,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路线信息,提高接送效率。将目标人员与车辆信息相互关联,并根据目标人员所处的地址信息调整路线信息,提高接送目标人员的灵活性。

如图2所示,在上述步骤S102中,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每一接送地址信息的目标人员的目标数量信息。每一个接送地址具有一个及以上数量的目标人员等待车辆接送,每个接送地址可对应车辆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例如,一个接送地址具有5个目标人员,在获取车辆信息时,该5个目标人员处于同一接送地址。相应地,在路线信息规划过程中,该五个目标人员处于同一接送地址。

S202,判断相应地所述接送地址信息的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是否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一致。当车辆到达接送地址后,位于该接送地址的被测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动态的生物特征识别,以判断被测人员是否与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在该接送地址的所有被测人员均完成动态的生物特征识别后,还需要进一步判断该接送地址的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是否与目标数量相一致。

S203,当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一致时,车辆继续行驶。

S204,当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不一致时,则输出对应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当被测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与目标人员预存储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时,则该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符合要求并可以使用车辆,相应地,系统可记录该目标人员的登车信息。当该接送地址信息的所有目标人员上车后,则车辆启动并向下一个接送地址或目的地行驶。

而当该接送地址的目标人员没有全部上车或下车,则未上车的目标人员的相应身份信息输出,以提示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知晓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信息不符合要求。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可根据相应的流程处理,例如,对未上车的目标人员进行联系或继续等待规定的时长。可选地,将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以使控制平台能监控及记录该目标人员的信息。可选地,控制平台可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通知目标人员尽快赶到当前的接送地址或去其它接送地址等待。

在上述的步骤S104中,当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可对该目标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示,以使目标人员及其他使用人员知晓相应的提示信息。其还包括以下提示行为: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播报所述使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在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后,车辆可通过扬声器装置进行声音输出,以提示当前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如播报目标人员的姓名、座位等。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显示输出所述使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在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后,车辆可通过显示装置进行图像及声音输出,以提示当前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如显示目标人员的姓名、座位等。

在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后,将所述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以使控制平台能监控及记录该目标人员的信息。相应地,该接送地址所对应的目标人员的数量进行登记及统计,方便输出该接送地址的相关信息。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车辆沿路线信息接收学生或者将学生运送至相应地接送地址时,均需要对学生这一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确认,接送安全性好。目标人员在接送地址发生交通的转换,即目标人员上车或下车。

在上车过程中,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需要通过相应的检测设备对等待上车的被测人员进行动态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同样地,在下车过程中,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需要通过相应的检测设备对迎接目标人员的接送人员进行动态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接送人员的身份信息。同样地,在上车过程中,接送人员也需要通过相应的检测设备对迎接目标人员的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进行动态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接送目标人员的人员身份可根据场景不同而相对转换。

以目标人员到达接送地址后下车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1,采集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外部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具有关联关系。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相互关联,以确定接送目标人员所对应的外部人员,从而使目标人员能被外部人员对应接送。可选地,在车辆启动时,将所述目标人员的登车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及外部人员,其中,登车信息包括车辆信息、使用人员、行驶路线及预估到达时间。校车从学校出发后,与目标人员相对应的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即被系统获取。其中,在校车出发后获取外部人员的信息,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外部人员获取登车信息后,能判断车辆到达接送地址的时间,有利于时间的统筹安排。

S302,判断所述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与预存的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当车辆到达接送地址后,检测设备即对被测人员(外部人员)进行动态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预先存储于系统中。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对被测人员进行检测,以通过动态的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确认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提高人物识别的准确性。检测设备可设为移动式终端设备,如手持式视音频终端、手机、摄像设备等。

S303,当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储的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则输出用于表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

S304,当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储的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则输出匹配不成功的警告提醒。

当检测设备判断被测人员即为接送目标人员的外部人员时,则车辆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在一实施例中,在被测人员与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后,车辆可通过扬声器装置进行声音输出,以提示当前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如播报外部人员的姓名、与外部人员相关的目标人员的姓名并提示上车或下车等。

在上述步骤S303中,在被测人员与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成功后,车辆可通过显示装置进行图像及声音输出,以提示当前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如显示外部人员的姓名、与外部人员相关的目标人员的姓名等。

相应地,在被测人员与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成功后,将所述外部人员及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以使控制平台能监控及记录该外部人员及目标人员的信息。相应地,该接送地址所对应的目标人员的数量进行登记及统计,方便输出该接送地址的相关信息。

当被测人员与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则目标人员不能下车,等待相应地外部人员出现后再下车。当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接送人员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上报控制平台,以使控制平台向相应的外部人员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如图4所示,在外部人员将目标人员引导至接送地址处,并对来接送目标人员的车辆及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进行识别。在一实施例中,外部人员对车辆及相应人员的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S401,与所述目标人员具有关联关系的外部人员获取所述车辆信息及与所述车辆信息相匹配的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

S402,并根据特征识别功能判断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S403,当被测人员与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则外部人员允许目标人员登上车辆,并将目标人员的登车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外部人员通过检测终端接收与所述车辆信息相匹配的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以使得外部人员能在将目标人员送到车辆之前对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进行动态的生物特征识别,以确定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是学校派出的相关人员。该检测方法通过多重检测确认目标人员、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稳定性,确保校车人员的可靠性,提高校车安全。可选地,当被测人员与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时,则目标人员不上车。

在一实施例中,在车辆启动后,能实时跟踪车辆的行驶信息。在目标人员上车后,外部人员能通过检测终端获取车辆的行驶轨迹,方便监控目标人员的位置,透明度高。

值得一提的是,检测方法除了采用动态的生物特征识别,还可结合其它检测手段进一步确认目标人员、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以提高安全性。例如,配合动态的生物特征识别的IC卡检测、指纹检测、信息检测等。

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相对应,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系统,以使目标人员、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能进行多重验证。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系统包括:车辆识别模块10、控制模块20、判断模块30和警示模块40。其中,车辆识别模块10用于识别车辆信息。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车辆信息获取对应的使用人员预存储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使用人员包括驾驶人员、随车人员及需接送的目标人员。所有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均与车辆信息相互关联,以使使用人员与车辆绑定,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判断模块30用于根据特征识别功能判断被测人员是否与预存储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当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储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则所述警示模块40输出用于提示所述被测人员与所述使用人员相匹配的提示信息。当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则所述警示模块40输出警报信息。

每一个使用车辆或接送目标人员的人均被视为被测人员,该被测人员需通过具有动态识别功能的设备进行动态识别。判断模块30判断被测人员是否与预存储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从而确认被测人员是否符合使用车辆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特征识别功能采用动态的活体特征识别,可避免图像、视频等具有欺诈性的图像识别技术,提高识别安全的可靠性。

被测人员通过特征识别功能进行识别,判断模块30与车辆所对应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与车辆相互关联且预存储相应身份信息的使用人员才能使用该车辆,而未关联和未预存储相应身份信息的其他人员在识别后,警示模块40发出警报信息,以提醒驾乘人员及随车人员阻止当前的被测人员进行登车或接送目标人员的行为。当判断模块30判断被测人员与车辆所对应的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则该目标人员可使用车辆,警示模块40输出与该目标人员相关的身份信息。例如,警示模块40播报上车的目标人员的名字、上车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车辆乘坐的座位信息等。

驾驶人员、随车人员及需接送的目标人员等使用人员均与车辆相互关联,并通过动态的特征识别功能对使用人员进行动态识别,识别准确性高。使用人员与车辆相互绑定,避免其它无关人员混入,使用安全性能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导航子模块21,所述导航子模块21用于获取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信息,所述接送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关联。接收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规划的路线信息,或者,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生成路线信息。目标人员分布于不同的接送地址,执行相应的接送任务的车辆需接送不同接送地址的目标人员。在控制模块20识别车辆信息获取相应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信息后,导航子模块21根据目标人员分布的接送地址形成接送目标人员的路线信息,该路线信息可根据分配的不同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的改变而变化。相应地,系统对目标人员的接送线路具有不同的路径规划。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系统在分配目标人员时生成路线信息,车辆接收根据所述接送地址信息规划的路线信息,并沿该路线信息行驶。在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车辆在接收到不同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后,自主规划路线信息。可选地,自主规划的路线信息上传至控制平台,以使相关人员能获取该路线信息。

该路线信息可根据分配的不同的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的改变而变化。例如,车辆所分配的接送的目标人员不固定或者部分目标人员不固定,则导航子模块21可根据路况及接送地址信息相应调整该路线信息,以提高接送效率。或者,目标人员的接送地址固定,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路线信息,提高接送效率。将目标人员与车辆信息相互关联,导航子模块21根据目标人员所处的地址信息调整路线信息,提高接送目标人员的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统计子模块22和判断子模块23,统计子模块22用于获取每一接送地址信息的目标人员的目标数量信息。判断子模块23用于判断相应地所述接送地址信息的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是否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一致。

当判断子模块23计算出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一致时,车辆继续行驶。当判断子模块23计算出目标人员的实际数量与目标数量信息相不一致时,则所述警示模块40输出对应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当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时,则该目标人员可以上车,统计子模块22记录相应地目标人员的登车数量。当判断子模块23确认该接送地址信息的所有目标人员上车后,则车辆启动并向下一个接送地址或目的地行驶。

而判断子模块23确定该接送地址的目标人员没有全部上车或下车,则未上车的目标人员的相应身份信息输出,以提示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以使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对相应地目标人员进行联系或等待。可选地,警示模块40将缺少的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以使控制平台能监控及记录该目标人员的信息。可选地,控制平台可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通知目标人员尽快赶到当前的接送地址或去其它接送地址等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警示模块40包括:声光子模块41、显示子模块42和发送子模块43。可选地,声光子模块41用于播报所述使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在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后,车辆可通过声光子模块41进行声音输出,以提示当前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如播报目标人员的姓名、座位等。

可选地,显示子模块42用于显示输出所述使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在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后,车辆可通过显示子模块42进行图像及声音输出,以提示当前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如显示目标人员的姓名、座位等。

可选地,发送子模块43用于将所述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在被测人员与使用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后,发送子模块43将所述使用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以使控制平台能监控及记录该目标人员的信息。相应地,该接送地址所对应的目标人员的数量进行登记及统计,方便输出该接送地址的相关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0用于采集所述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外部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具有关联关系;所述判断模块30用于判断所述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与预存储的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当车辆到达接送地址后,检测设备即对被测人员进行动态的生物特征信息。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对被测人员进行检测,以通过动态的身份信息确认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提高辨识的准确性。检测设备可设为移动式终端设备,如手持式视音频终端、手机、摄像设备等。

当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时,则所述警示模块40输出用于表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

当检测设备判断被测人员即为外部人员时,则车辆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在一实施例中,在被测人员与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匹配后,车辆可通过扬声器装置进行声音输出,以提示当前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如播报外部人员的姓名、与外部人员相关的目标人员的姓名并提示上车或下车等。

在一实施例中,声光子模块41用于播报所述外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可选地,显示子模块42用于显示输出所述外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可选地,所述声光子模块41提示对应的目标人员上车或下车。发送子模块43用于将所述外部人员及目标人员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在车辆启动时,所述警示模块40将所述目标人员的登车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及外部人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终端控制模块50和终端判断模块60,与所述目标人员具有关联关系的外部人员通过终端控制模块50获取所述车辆信息及与所述车辆信息相匹配的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终端判断模块60根据特征识别功能判断被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当被测人员匹配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时,则外部人员允许目标人员登上车辆,所述警示模块40将目标人员的登车信息发送至控制平台。

外部人员通过终端控制模块50接收与所述车辆信息相匹配的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身份信息,以使得外部人员能在将目标人员送到车辆之前通过终端判断模块60对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进行动态的生物特征识别,以确定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是学校派出的相关人员。该检测方法通过多重检测确认目标人员、驾驶人员和随车人员的稳定性,确保校车人员的可靠性,提高校车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在车辆启动后,所述终端控制模块50能实时跟踪车辆的行驶信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车辆使用人员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人员检测系统及人员检测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87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