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1:13


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快恢复二极管其主要结构包括:轻掺杂N型漂移区;位于所述轻掺杂N型漂移区表面的重掺杂P型区;位于所述重掺杂P型区表面的阳极金属层;位于所述轻掺杂N型漂移区下表面的重掺杂N型衬底层;位于所述重掺杂N型衬底层表面的阴极金属层。

当器件在正向导通时,轻掺杂N型漂移区和重掺杂P型区内存储有大量的少数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当器件关断时,其耗尽区在轻掺杂N型漂移区与重掺杂P型区向外扩展;由于轻掺杂漂移区一侧的浓度较低,器件关断时,耗尽区主要向轻掺杂一侧扩展;在耗尽区扩展的过程中,耗尽区所经过的区域少数载流子被迅速扫出,造成反向恢复电流迅速减少到0,FRD软度较差,导致回路中产生了较大的过冲电压,进而引起系统电路元件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包括N区和P区,P区扩散在N区上端面中部的凹槽内,所述N区包括依次在N+区上生长的N缓冲区和外延区,所述P区包括P base区和P+区,P base区嵌入外延区的上端面中部,所述P+区扩散在P base区的两端,所述外延区的上端面外端制作有钝化层,外延区的中心制作有阳极金属层,N+区的底部制作有金属层。

本申请是一种双基区结构,下面为N+区,上面分别为双基区的N区和N-区,有源区采用低掺杂浓度P base浅结结构,结终端采用的是高掺杂浓度的P+深结结构,当正向导通时,低掺杂浓度的P base区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向恢复电荷、反向恢复时间和抑制反向恢复峰值电流的作用,当器件处于反向偏置时,二极管的N区缓冲层可以缓冲空间电荷区的扩展,缩短基区宽度和降低通态电压;并且N-N与NN+界面的电场减缓了载流子反向抽取速度,使得在N区缓冲层存储有更多的电荷用于复合,使恢复特性得到软化;并且高掺杂浓度的深结P+区可以有效抑制电场集中,降低器件的反向漏电流。

所述金属层包括依次覆盖在N+区底部的钛层、镍层、银层。

所述阳极金属层中部与P base区接触,阳极金属层的边缘搭接在钝化层的上端面上。

所述P+区对称镶嵌在P base区的两端且部分融合在P base区内。

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制作衬底,在衬底上端面依次生长N缓冲层和N-外延层;

2)在N-外延层上通过热氧化生长氧化层;

3)在氧化层中部两端进行光刻、刻蚀出两个对称的P+区扩散窗口;

4)在窗口内进行P+区硼预扩、P+区硼主扩散,并生长热氧化层;

5)对晶圆进行光刻、刻蚀出P base区离子注入窗口;

6)进行P base区硼注入、推阱;

7)在晶圆表面进行进行磷硅玻璃和氮化硅薄膜淀积形成钝化层;

8)将衬底底部减薄;

9)在衬底底部进行铂扩散;

10)在晶圆表面进行氮化硅、磷硅玻璃和氧化硅光刻形成蒸发窗口;

11)对晶圆进行金属Al蒸发,并进行金属刻蚀;

12)对晶圆进行正面金属Al合金;

13)进行衬底减薄;

14)在衬底底部进行金属化,依次为钛、镍、银。

所述N缓冲区和N-外延区的厚度均为6~7μm,电阻分别为2~3Ω·cm和30~35Ω·cm。

所述氧化层采用干氧+湿氧+干氧工艺氧化层生长温度为1000~1100℃,生长时间为80~120min。

P+区硼预扩扩散源采用固态扩散源,预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80~1010℃,50~65min;P+区硼主扩散采用氧化+推阱的方式,硼主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120~1160℃,160~175min。

所述P base区硼注入的注入剂量和能量分别为5e15cm

所述钝化层首先采用PECVD方式淀积薄膜厚度为0.45~0.55um的磷硅玻璃PSG;然后采用LPCVD方式淀积薄膜厚度为0.25~0.35um的氮化硅Si3N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超低掺杂浓度的N型漂移区和低掺杂浓度的P base区可以有效地可以有效的降低反向恢复电荷和反向恢复时间;N型漂移区下表面的N型缓冲层可以缓冲空间电荷区扩展,减缓了载流子反向抽取速度,使恢复特性得到软化;并且高掺杂的深结P+区可以有效抑制电场集中,降低器件反向漏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N+区,2-N缓冲区,3-N-外延区,4-P base区,5-P+区,6-钝化层,7-阳极金属层,8-钛层,9-镍层,10-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包括N区和P区,P区扩散在N区上端面中部的凹槽内,所述N区包括依次在N+区1上生长的N缓冲区2和外延区3,所述P区包括P base区4和P+区5,P base区4嵌入外延区3的上端面中部,所述P+区5扩散在P base区4的两端,所述外延区3的上端面外端制作有钝化层6,外延区3的中心制作有阳极金属层7,N+区1的底部制作有金属层。

本申请的二极管通过超低掺杂浓度的N型漂移区和低掺杂浓度的P base区可以有效地可以有效的降低反向恢复电荷和反向恢复时间;N型漂移区下表面的N型缓冲层可以缓冲空间电荷区扩展,减缓了载流子反向抽取速度,使恢复特性得到软化;并且高掺杂的深结P+区可以有效抑制电场集中,降低器件反向漏电。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其中包括N+区1,N缓冲区2,N-外延区3,P base区4,P+区5,钝化层6。其特征是:P+区5左右对称的镶嵌在P base区4两侧,其与P base区4有一部分重合。

P+区结深为4-5um,P+区表面方块电阻为5-7Ω/□,且两侧P+区5宽度为50um。

Pbase区结深为1.5-2um,P base区表面方块电阻为30-40Ω/□。

钝化层6为磷硅玻璃PSG和氮化硅Si3N4复合钝化层,厚度0.8-0.9um。磷硅玻璃PSG厚度为0.5-0.6um,氮化硅Si3N4厚度为0.3-0.4um。

上述二极管通过以下步骤制作:

1.制作衬底,选取<111>晶向N型抛光片材料,按现有技术生长双层外延,外延参数分别为2Ω·cm、6um和30Ωcm、6um。

2.进行一次氧化,氧化层的生长温度为1050℃,生长时间为95min,氧化层采用干氧+湿氧+干氧工艺。

3.采用现有技术刻蚀氧化层,形成P+区扩散窗口。

4.进行硼预扩散,扩散源采用固态扩散源,预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100℃,60min;然后进行硼主扩散(氧化+推阱),硼主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150℃,170min。

5.采用现有技术刻蚀氧化层,形成P base区离子注入窗口。

6.进行硼离子注入,注入剂量和能量分别为5e15cm

7.采用PECVD方式淀积磷硅玻璃PSG,淀积薄膜厚度为0.5um;然后采用LPCVD方式淀积氮化硅Si3N4,淀积薄膜厚度为0.3um。

8.进行背面减薄,硅片厚度减薄至250±10um,然后进行背面铂扩散工艺,铂源为液态源,铂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50min、1h。

9.采用现有技术刻蚀Si3N4、PSG、SiO2,形成金属接触孔。

10.正面蒸发Al金属,厚度为3-4um,按照现有技术刻蚀Al金属,形成正面电极,然后进行金属合金,合金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0℃、30min。

11.进行背面减薄,硅片厚度减薄至200±10um,然后进行背面金属化,背面金属分别为钛/镍/银,其厚度分别为0.1±0.01um/0.6±0.1um/0.8±0.1um。

表1实施例1工艺产生的二极管参数

相关技术
  • 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改善恢复时间和软度的快恢复二极管
技术分类

0612011326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