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压缩机的油冷却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压缩机的油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压缩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的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润滑系统是空气压缩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气压缩机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使润滑油的温度升高,润滑油温度升高会使润滑油的性能受到影响,并加速密封件的老化,为了降低润滑系统的温度,需要利用油冷却器对润滑油进行降温,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油冷却器主要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的管束结构,其中壳体供冷却水通过,管束结构供润滑油通过,流经壳体的冷却水能够对流经管束结构的润滑油进行冷却,管束能够为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提供较多的热交换面积。

油冷却器的需要定期清理,而油冷却器中供润滑油通过的管束结构中各个润滑油的通路的截面积较小,且相互独立,在清理润滑油通路时,需要分别进行重复的清理动作,清理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在保障油冷却器冷却性能的前提下,使油冷却器中的润滑油通路更为便于清理,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油冷却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油冷却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的油冷却器,包括壳体和内筒,壳体包括管筒和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与所述管筒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管筒设有第一进水管座和第一出水管座;两个所述端盖中的其中一个设有进油管座,另一个设有出油管座,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盖形成可拆卸的密封连接,所述内筒的内腔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座和所述出油管座连通,所述内筒的筒壁设置为沿周向连续凹凸起伏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冷却器工作时,冷却水从第一进水管座进入壳体与内筒之间的空间,然后从第一出水管座排出;润滑油从进油管座进入内筒,并从出油管座排出,在此过程中,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通过内筒的筒壁进行热交换,使润滑油散热。内筒的筒壁设置成沿周向凹凸起伏的结构,能够使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具有充足的热交换面积,以保障油冷却器的冷却性能。而内筒的内腔为单体空腔,相较于常规的管束结构,更为便于清洁。

可选的,所述内筒的内侧设有冷却水辅路管,所述冷却水辅路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盖密封连接;两个所述端盖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第二进水管座,另一个设有第二出水管座,所述第二进水管座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座分别与所述冷却水辅路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能够经第二进水管座、冷却水辅路管和第二出水管座流经内筒的内侧区域,使冷却水能够与润滑油之间通过冷却水辅路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有利于提高对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可选的,所述冷却水辅路管的一端与靠近所述第二进水管座的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辅路管的另一端与靠近所述第二出水管座的所述端盖穿设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座与所述冷却水辅路管之间螺纹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座套设于所述冷却水辅路管;所述第二出水管座与靠近所述第二出水管座的所述端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辅路管的一端与第二进水管座之间固定连接,使冷却水辅路管的位置稳固可靠,并且能够尽可能地保障冷却水辅路管其中的一端的密封性;冷却水辅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管座螺纹密封连接,使冷却水辅路管能够满足拆卸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冷却水辅路管靠近所述第二出水管座的一端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朝向所述第二出水管座,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内筒的内侧,所述冷却水辅路管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台阶面与靠近所述第二出水管座的端盖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辅路管的台阶面与靠近第二出水管的端盖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使冷却水辅路管与内筒之间的密封作用得到加强,有利于减少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的互相渗流,从而有利于保障润滑油和冷却水的纯净度。

可选的,所述冷却水辅路管的外周面固定设置有螺旋翅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冷却水辅路管外周面的螺旋翅板能够对流经内筒的润滑油发挥导流作用,使润滑油流经内筒的时间延长,使冷却水对润滑油的冷却作用更为充分。另一方面,当润滑油以螺旋路径流经内筒的过程中,内筒凹凸起伏的内壁能够使润滑油形成紊流,使润滑油受到搅拌混合,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冷却水对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可选的,所述端盖包括端壁和周壁,所述周壁远离所述端壁的边缘部位设有第一法兰,所述管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环形连接板,所述环形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所述环形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环形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连接板设置在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环形连接板与第一法兰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垫密封,环形连接板与第二法兰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垫密封,当内筒中的润滑油泄漏或壳体中的冷却水泄漏时,润滑油和冷却水均流到油冷却器的外侧,有利于减少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互相渗流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盖连接,所述内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管筒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油冷却器进行拆卸清洁时,分别将润滑油和冷却水排尽,然后拆卸端盖与管筒,使内筒外露,由于内筒的长度大于管筒的长度,当内筒外露时,内筒中残留的润滑油液滴不易滴落到管筒内壁,使管筒较为便于清洁。

可选的,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环形连接板,两个所述环形连接板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端盖,所述环形连接板与对应的所述端盖的端壁之间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环形连接板与所述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两端的环形连接板与端盖的端壁之间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锁紧连接,当第二螺纹紧固件锁紧时,环形连接板与端盖之间的密封垫片受到挤压变形,有利于保障密封垫片对环形连接板与端盖之间的密封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位于端盖外侧,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环形连接板和端盖后与螺母连接,所述螺栓包括栓体和栓帽,所述栓帽为六角形结构,所述环形连接板远离对应的所述端盖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栓帽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螺纹紧固件连接环形连接板与端盖的端壁时,使第二螺纹紧固件的螺栓从内往外穿出端盖,然后将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上述连接过程中螺栓与螺母之间的对齐过程较为便捷,使第二螺纹紧固件的锁紧过程较为便捷。当螺母与螺栓锁紧时,定位槽定位住螺栓,无需对螺栓进行手动定位,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螺栓的栓体靠近栓帽的一端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深度大于栓体的牙型高度,所述环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环形连接板的厚度;所述环形连接板设有与栓体适配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的栓体螺旋穿过环形连接板上的螺纹孔,再穿出端盖的端壁,其后螺栓的环槽位置与螺纹孔对应,螺栓不易自行旋入螺纹孔内,当螺母与螺栓进行螺纹连接时,螺栓不易沿轴向相对环形连接板移动,且使螺栓的帽头能够尽量保持在定位槽内,使螺母与螺栓之间连接更为便捷。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油冷却器的内筒的筒壁设置成沿周向凹凸起伏的结构,能够使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具有充足的热交换面积,以保障油冷却器的冷却性能。而内筒的内腔为单体空腔,相较于常规的管束结构,更为便于清洁。

2.冷却水能够经第二进水管座、冷却水辅路管和第二出水管座流经内筒的内侧区域,使冷却水能够与润滑油之间通过冷却水辅路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有利于提高对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移除管筒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管筒;111、第一进水管座;112、第一出水管座;12、端盖;121、端壁;122、周壁;123、进油管座;124、出油管座;13、第一法兰;14、第二法兰;15、第一密封垫;16、第二密封垫;17、第一螺纹紧固件;171、螺钉;172、螺帽;18、环形密封垫;2、内筒;21、环形连接板;211、定位槽;212、螺纹孔;22、密封垫片;3、冷却水辅路管;31、第二进水管座;32、第二出水管座;33、第一密封圈;34、台阶面;35、第二密封圈;4、螺旋翅板;5、第二螺纹紧固件;51、螺栓;511、环槽;5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压缩机的油冷却器。参照图1和图2,压缩机的油冷却器包括壳体1和内筒2,壳体1包括管筒11和两个端盖12,两个端盖12分别与管筒11的两端可拆卸连接,管筒11设有第一进水管座111和第一出水管座112;两个端盖12中的其中一个设有进油管座123,另一个设有出油管座124,内筒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12形成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内筒2的内腔分别与进油管座123和出油管座124连通,内筒2的筒壁设置为沿周向连续凹凸起伏的结构;内筒2的内侧设有冷却水辅路管3,冷却水辅路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12密封连接;两个端盖12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第二进水管座31,另一个设有第二出水管座32,第二进水管座31和第二出水管座32分别与冷却水辅路管3连通。

压缩机的油冷却器工作时,润滑油从进油管座123进入内筒2与冷却水辅路管3之间的腔室,然后从出油管座124排出。冷却水分两路流经油冷却器,其中一路冷却水从第一出水管座112进入壳体1与内筒2之间的腔室,然后从第一出水管座112排出,另一路冷却水从第二进水管座31进入冷却水辅路管3,然后从第二出水管座32排出。上述过程中,其中一路冷却水与润滑油之间通过内筒2的筒壁进行热交换,另一路冷却水与润滑油之间通过冷却水辅路管3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内筒2的筒壁沿周向连续凹凸起伏,使内筒2能够为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提供较为充足的热交换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内筒2筒壁的凹凸起伏结构仅为其中的一种示意形式,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更为复杂的凹凸起伏形式。

参照图1,端盖12包括端壁121和周壁122,周壁122远离端壁121的边缘部位设有第一法兰13,管筒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法兰14。内筒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环形连接板21,环形连接板21位于第一法兰13与第二法兰14之间,环形连接板21与第一法兰1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15,环形连接板21与第二法兰14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16。

参照图3,第二法兰14与第一法兰13之间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17连接,第一螺纹紧固件17包括螺钉171和螺帽172,螺钉171穿过第一法兰13、第一密封垫15、环形连接板21、第二密封垫16和第二法兰14后与螺帽172连接。

参照图3,冷却水辅路管3的一端与第二进水管座31同轴设置,且与对应的端盖12焊接固定,冷却水辅路管3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二出水管座32的端盖12穿设连接,第二出水管座32与冷却水辅路管3之间螺纹密封连接,第二出水管座32套设于冷却水辅路管3;第二出水管座32与靠近第二出水管座32的端盖1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3。

参照图3,冷却水辅路管3靠近第二出水管座32的一端设有台阶面34,台阶面34朝向第二出水管座32,台阶面34位于内筒2的内侧,冷却水辅路管3套设有第二密封圈35,第二密封圈35位于台阶面34与靠近第二出水管座32的端盖12之间。

第一密封圈33和第二密封圈35对冷却水辅路管3与靠近第二出水管座32的端盖12之间的穿设连接处进行双重密封,使内筒2中的润滑油不易泄漏。

参照图1,冷却水辅路管3的外周面固定设置有螺旋翅板4,螺旋齿板能够对流经内筒2的润滑有发挥导流的作用,使润滑油沿螺旋路径流动,以延长润滑油流经内筒2中的时间,提高冷却水对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压缩机的油冷却器的实施原理为:油冷却器工作时,冷却水分两路经过油冷却器,冷却水与经过油冷却器的润滑油通过内筒2的筒壁和冷却水辅路管3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内筒2的筒壁设置成沿周向凹凸起伏的结构,能够使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具有充足的热交换面积。而内筒2的内腔为单体空腔,相较于常规的管束结构,更为便于清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内筒2两端的连接方式不同。另外,本实施例中冷却水辅路管3未设置螺旋板。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内筒2的长度大于管筒11的长度,本实施中位于内筒2两端的环形连接板21分别与两个端盖12的端壁121对应连接,环形连接板21与对应的端盖12之间设有密封垫片22。在环形连接板21未设置于第一法兰13与第二法兰14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第一法兰13与第二法兰14之间仅设置一个环形密封垫18。

参照图4和图5,环形连接板21与对应的端盖12的端壁121之间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5连接,第二螺纹紧固件5包括螺栓51和螺母52,螺母52位于端盖12外侧,螺栓51依次穿过环形连接板21、密封垫片22和端盖12后与螺母52连接,螺栓51包括栓体和栓帽,螺栓51的栓帽为六角形结构,环形连接板21远离对应的端盖12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栓帽的定位槽211,定位槽211为六角槽。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槽211还可设置为矩形槽,当定位槽211设置为矩形槽时,矩形槽的宽度小于栓帽的外切圆直径。

参照图5,栓体靠近栓帽的一端设有环槽511,环槽511的深度大于栓体的牙型高度,环槽511的槽宽大于环形连接板21的厚度;环形连接板21设有与栓体适配的螺纹孔212。在将螺母52与螺栓51进行螺栓51连接的过程中,环槽511能够限制住螺栓51沿轴向的位置,定位槽211能够阻碍螺栓51的转动,使螺母52与螺栓51连接的过程中,无需对螺栓51进行固定,较为便捷。

当需要对油冷却器进行拆卸清洁时,分别将润滑油和冷却水排尽,然后拆除第一螺纹紧固件17,并拆下第二螺纹紧固件5的螺母52,接着拆卸端盖12与管筒11,使内筒2外露,由于内筒2的长度大于管筒11的长度,当内筒2外露时,内筒2中残留的润滑油液滴不易滴落到管筒11内壁,使管筒11较为便于清洁。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