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相比于液晶显示而言,具有更加轻薄、显示效果好、分辨率高、色域广、更低功耗以及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等优势,使其在最近几年急速发展,已经成为移动终端的首选显示面板类型。

目前,为了实现窄边框的效果,通过会采用信号走线在显示区(英文全称:Fanoutin Active Area,简称:FIAA)的显示架构,显示区的FIAA走线用于连接数据线和信号走线(如扇出走线(又称fanout走线,但可以不具有扇形的平面形态)),通常包括横向连接线和纵向连接线。目前为了降低显示面板的生产制造成本,简化工艺流程,显示面板由三个源漏极金属层简化为两个源漏极金属层,而所述横向连接线和所述纵向连接线被设置在两个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中,这使得所述横向连接线、所述纵向连接线与阳极之间的垂直距离被缩短。

由于显示区的版图设计需要,横向连接线和纵向连接线应当被设置在不同的金属膜层中,且每条横向连接线、每条纵向连接线仅与一条数据线对应电性连接,这使得每条横向连接线上均需要形成一个断口(或称间隙,横向连接线在断口除被分割为两个部分),每条纵向连接线上均需要形成一个断口,各所述横向连接线上的断口线性排列,各所述纵向连接线上的断口线性排列,且由于断口位于显示区,进而使得显示面板在熄屏状态下会产生线性云纹(英文全称:mura),造成熄屏mura的问题,此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FIAA架构的OLED显示面板存在的熄屏mura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条第一连接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连接线交叉设置,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其中,每条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实体部和第一虚设部,所述第一实体部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信号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虚设部与所述第一实体部电性绝缘,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在所述衬底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实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虚设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实体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通过过孔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部分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电阻率。

可选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个栅极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设置有多条复位信号连接线,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交叉设置;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部,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部,在所述第一实体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依次交替设置;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横跨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实体部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重叠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子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虚设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通过过孔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三部分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子部,所述第四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子部,在所述第一虚设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三子部和所述第四子部依次交替设置;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虚设部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重叠的部分为所述第三子部。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设置有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交叉设置,每条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实体部和第二虚设部,所述第一实体部通过所述第二实体部与所述信号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虚设部与所述第二实体部电性绝缘,所述第二实体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虚设部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数据线均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重叠。

可选的,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的重叠面积占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总面积的50%以上。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设置有多条复位信号线,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延伸方向相同,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不重叠;其中,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交叉设置,并形成阵列设置的网格状结构。

可选的,多条所述复位信号线包括交替设置的栅极复位信号线和阳极复位信号线,多条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包括交替设置的栅极复位信号连接线和阳极复位信号连接线;其中,所述栅极复位信号线与所述栅极复位信号连接线电性连接,所述阳极复位信号线与所述阳极复位信号连接线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设置有电源信号线,所述电源信号线包括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所述第五部分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六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不重叠,所述第六部分与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不重叠;其中,所述第五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五部分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五子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子部被所述第二子部或所述第四子部所述间隔;其中,所述第六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六部分连续设置,并与所述第五部分并联。

可选的,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间隙的连线为曲线。

可选的,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二间隙的连线为曲线。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所述阳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所述阳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三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条第一连接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连接线交叉设置,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其中,每条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实体部和第一虚设部,所述第一实体部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信号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虚设部与所述第一实体部电性绝缘,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在所述衬底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实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虚设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中,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且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均位于相对于第二金属层而言膜层位置更低的第一金属层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间隙对的显示区中的像素区的膜层平坦度的影响更小,从而能够改善熄屏mura问题,提高显示面板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1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个像素区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复位信号线和复位信号连接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1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面板10;显示区11;非显示区12;像素区13;数据线Ma;信号走线Mb;第一连接线Mc;第一实体部Mc1;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Mc10;第一部分Mc11;第一子部Mc111;第二部分Mc12;第二子部Mc121;第一虚设部Mc2;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Mc20;第三部分Mc21;第三子部Mc211;第四部分Mc22;第四子部Mc221;第一间隙Mc3;第二连接线Md;第二实体部Md1;第二实体部的第一端Md10;第二虚设部Md2;第二虚设部的第一端Md20;第二间隙Md3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栅极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1;阳极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2;复位信号线Mvi;栅极复位信号线Mvi1;阳极复位信号线Mvi2;电源信号线Me;第五部分Me1;第五子部Me11;第六部分Me2;衬底20;第一衬底层21;第一阻隔层22;第二衬底层23;第一金属层30;第二金属层40;第三金属层50;阳极层60;第四金属层70;第一阻挡层81;第二阻隔层82;缓冲层83;有源层84;第一栅极绝缘层85;第二栅极绝缘层86;层间介质层87;第一平坦层88;第二平坦层89;像素定义层90;衬垫层91;第一栅极GE1;第二栅极GE2;源极S1;漏极D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1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个像素区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复位信号线和复位信号连接线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6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类型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

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所述显示区11设置有多条数据线Ma和多条第一连接线Mc,所述数据线Ma和所述第一连接线Mc交叉设置,所述非显示区12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Mb,其中,每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实体部Mc1和第一虚设部Mc2,所述第一实体部Mc1与所述数据线Ma和所述信号走线Mb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虚设部Mc2与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电性绝缘,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端Mc10和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第一端Mc20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Mc3;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20以及在所述衬底20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30、第二金属层40,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S1和漏极D1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其中,所述第一实体部Mc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第一部分Mc11,所述第一虚设部Mc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第三部分Mc21,且所述第一部分Mc11包括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端Mc10,所述第三部分Mc21包括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第一端Mc20。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所述信号走线Mb为扇出走线,所述扇出走线可以不具有扇形的平面形态。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与所述数据线Ma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第一实体部Mc1电性连接所述数据线Ma和所述信号走线Mb,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第一虚设部Mc2与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电性绝缘,也即,所述第一虚设部Mc2为设置在显示区11的FIAA横向连接线,第一虚设部Mc2为设置在显示区11的与FIAA横向连接线相对应的虚设走线。

由于显示区11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区13(或称有效发光区),而所述第一连接线Mc位于显示区11,因此,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端Mc10和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第一端Mc20之间的第一间隙Mc3容易对像素区13的膜层平坦度造成影响,例如,对像素区13的阳极的平坦度造成影响。当各所述第一间隙Mc3呈线性排列时,相对应的各像素区13的阳极的平坦度均会降低,使得各阳极在对应所述第一间隙Mc3的区域形成线性排列的凹陷,进而使得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产生线性mura,影响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由于位于所述显示区11的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端Mc10和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第一端Mc20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Mc3,且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端Mc10、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第一端Mc20均位于相对于第二金属层40而言膜层位置更低的第一金属层30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间隙Mc3对的显示区11中的像素区13的膜层平坦度的影响更小,从而能够改善熄屏mura问题,提高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阳极层60,所述阳极层60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40远离所述衬底20的一侧,所述阳极层60包括多个阳极,所述阳极对应设置在所述像素区13内,其中,所述阳极层60在所述衬底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间隙Mc3在所述衬底20上的正投影。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由于所述阳极层60在所述衬底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间隙Mc3在所述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且所述第一间隙Mc3两侧的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端Mc10、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第一端Mc20均位于相对于第二金属层40而言膜层位置更低的第一金属层30中,从而能够减弱所述第一间隙Mc3对各阳极的平坦度的影响,改善了各所述第一间隙Mc3呈线性排列时各阳极在对应所述第一间隙Mc3的区域形成线性排列的凹陷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实体部Mc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第二部分Mc12,所述第二部分Mc12通过过孔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部分Mc11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电阻率。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由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电阻率,因此,当所述第一实体部Mc1全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中时,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电阻将会大大增加,会影响数据信号的传输,进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本申请为了克服上述第一实体部Mc1电阻增大的问题,通过将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部分Mc11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而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二部分Mc12位于比第一金属层30电阻率更低的所述第二金属层40,从而能够降低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电阻,提高第一实体部Mc1的数据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个栅极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也即,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部分Mc11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其中一个栅极同层设置,且所述其中一个栅极的材质与所述源极S1和漏极D1中的至少一个的材质不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11还设置有多条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交叉设置;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所述第一部分Mc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部Mc111,所述第二部分Mc1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部Mc121,在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Mc111和所述第二子部Mc121依次交替设置;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横跨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实体部Mc1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重叠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子部Mc111。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由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交叉设置,因此,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位于相同膜层的部分会相互影响,也即,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第一实体部Mc1在交叉位置无法实现同层设置。

首先,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设置在电阻率更低的所述第二金属层40,从而能够提高通过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并联的多个复位信号线Mvi的导通效率;其次,由于所述第一部分Mc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部Mc111,所述第二部分Mc1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部Mc121,在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Mc111和所述第二部分Mc121依次交替设置,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实体部Mc1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重叠的部分为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不同层的所述第一子部Mc111,因此,能够在尽可能地增多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位于电阻率更低的所述第二金属层40中的部分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子部Mc111的架桥设计,使得横跨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的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第一实体部Mc1在交叉位置不会产生干涉,使显示面板10的线路布局更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虚设部Mc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第四部分Mc22,所述第四部分Mc22通过过孔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三部分Mc21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部分Mc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子部Mc211,所述第四部分Mc22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子部Mc221,在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三子部Mc211和所述第四子部Mc221依次交替设置;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虚设部Mc2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重叠的部分为所述第三子部Mc211。

相类似地,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由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交叉设置,因此,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位于相同膜层的部分会相互影响,也即,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第一虚设部Mc2在交叉位置无法实现同层设置。

首先,本申请通过将所述第一虚设部Mc2设置成所述第三子部Mc211和所述第四子部Mc221依次交替设置的形式,使得所述第一虚设部Mc2与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线路结构相类似,从而使得显示区11的各所述第一连接线Mc具有更为均一的图案化设计,提高显示面板10的外观特性;其次,本申请通过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使所述第一虚设部Mc2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重叠的部分为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不同层的所述第三子部Mc211,使得横跨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的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第一虚设部Mc2在交叉位置不会产生干涉,使显示面板10的线路布局更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部Mc211和所述第一子部Mc111的形状相同,所述第四子部Mc221和所述第二子部Mc121的形状相同,以使显示区11的各所述第一连接线Mc具有更为均一的图案化设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11还设置有多条第二连接线Md,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交叉设置,每条所述第二连接线Md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实体部Md1和第二虚设部Md2,所述第一实体部Mc1通过所述第二实体部Md1与所述信号走线Mb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虚设部Md2与所述第二实体部Md1电性绝缘,所述第二实体部Md1的第一端Md10和所述第二虚设部Md2的第一端Md20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Md3;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三金属层50,所述第三金属层50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40背离所述衬底2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线Md和所述数据线Ma均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50,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间隙Md3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重叠。

由于显示区11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区13(或称有效发光区),而所述第二连接线Md位于显示区11,因此,所述第二实体部Md1的第一端Md10和所述第二虚设部Md2的第一端Md20之间的第二间隙Md3容易对像素区13的膜层平坦度造成影响,例如,对像素区13的阳极的平坦度造成影响。当各所述第二间隙Md3呈线性排列时,相对应的各像素区13的阳极的平坦度均会降低,使得各阳极在对应所述第二间隙Md3的区域形成线性排列的凹陷,进而使得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产生线性mura,影响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且由于位于所述显示区11的所述第二连接线Md需要满足与第一连接线Mc不同层的设计要求,需要与数据线Ma一起设置在膜层位置相对较高的第三金属层50中,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间隙Md3对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影响更大。

本申请通过利用显示架构中已存在的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间隙Md3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重叠,从而利用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对所述第二间隙Md3进行支撑,降低阳极层60在第二间隙Md3处出现平坦化问题的几率;并弱化线性排列的各所述第二间隙Md3处的光衍射效果,从而改善了所述第二间隙Md3处的熄屏mura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层40和所述第三金属层50的材质相同,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二连接线Md的可视效果相同,进一步弱化线性排列的各所述第二间隙Md3处的光衍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层60设置在所述第三金属层50背离所述衬底20的一侧,其中,所述阳极层60在所述衬底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间隙Md3在所述衬底20上的正投影。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由于所述阳极层60在所述衬底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间隙Md3在所述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间隙Md3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重叠,从而能够减弱所述第二间隙Md3对各阳极的平坦度的影响,改善了各所述第二间隙Md3呈线性排列时各阳极在对应所述第二间隙Md3的区域形成线性排列的凹陷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每条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在所述显示区11内连续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与所述第二连接线Md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的重叠面积占所述第二连接线Md的总面积的50%以上。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由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为显示架构中已存在的版图设计,本申请通过使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的重叠面积占所述第二连接线Md的总面积的50%以上,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尽可能地重合,进而使得当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屏下指纹感应模块(英文全称:Fingerprint on Display,简称:FOD)时,能够提高屏下指纹感应模块的透光率,提高指纹感测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11还设置有多条复位信号线Mvi,所述复位信号线Mvi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延伸方向相同,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复位信号线Mvi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不重叠;其中,所述复位信号线Mvi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交叉设置,并形成阵列设置的网格状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由于所述复位信号线Mvi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延伸方向相同,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因此,所述复位信号线Mvi不会与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50的所述数据线Ma和所述第二连接线Md之间产生干涉,并且,由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复位信号线Mvi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不重叠,因此,所述复位信号线Mvi不会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之间产生干涉,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版图设计的难度。另外,由于所述复位信号线Mvi与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交叉设置,并形成阵列设置的网格状结构,从而能够使各个区域的图案化结构具有规律性,提高显示面板10的显示均一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复位信号线Mvi包括交替设置的栅极复位信号线Mvi1和阳极复位信号线Mvi2,多条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包括交替设置的栅极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1和阳极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2;其中,所述栅极复位信号线Mvi1与所述栅极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1电性连接,所述阳极复位信号线Mvi2与所述阳极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2电性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多条所述复位信号线Mvi包括交替设置的栅极复位信号线Mvi1和阳极复位信号线Mvi2,多条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包括交替设置的栅极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1和阳极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2,因此,能够使所述显示面板10能够实现栅极复位和阳极复位,增多了所述显示面板10的复位信号种类,提高了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11还设置有电源信号线Me,所述电源信号线Me包括第五部分Me1和第六部分Me2,所述第五部分Me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六部分Me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Ma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五部分Me1与所述数据线Ma、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不重叠,所述第六部分Me2与所述数据线Ma、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不重叠;其中,所述第五部分Me1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所述第五部分Me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五子部Me1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子部Me11被所述第二子部Mc121或所述第四子部Mc221所述间隔;其中,所述第六部分Me2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50,所述第六部分Me2连续设置,并与所述第五部分Me1并联。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所述电源信号线Me可以为VDD信号线,由于所述第五部分Me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六部分Me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Ma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20的方向上,所述第五部分Me1与所述数据线Ma、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不重叠,所述第六部分Me2与所述数据线Ma、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不重叠,因此,所述电源信号线Me不会与所述数据线Ma、所述第二连接线Md产生干涉,能够有效降低版图设计难度。

并且,由于所述第五部分Me1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所述第五部分Me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五子部Me1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子部Me11被所述第二子部Mc121或所述第四子部Mc221所述间隔,也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子部Me11在同层设置的所述第二部分Mc121或所述第四子部Mc221处断开,从而能够避免所述电源信号线Me中的所述第五部分Me1与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所述第二部分Mc12或所述第四子部Mc221之间产生干涉,能够有效降低版图设计难度。

另外,由于所述第六部分Me2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50,所述第六部分Me2连续设置,并与所述第五部分Me1并联,因此,能够通过并联所述第五部分Me1和所述第六部分Me2的方式,降低所述电源信号线Me的电阻,降低阻容延迟,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均一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GE1、第二栅极GE2、源极S1、漏极D1,其中,所述第二栅极GE2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所述源极S1、所述漏极D1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30靠近所述衬底20的一侧的第四金属层70,所述第一栅极GE1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70。当然,本申请对所述第一栅极、所述第二栅极和所述第四金属层的位置不作限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金属层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30和所述第二金属层40之间,所述第一栅极可以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所述第二栅极可以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材质和膜层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和膜层结构不同,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和膜层结构与所述第三金属层50的材质和膜层结构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复位信号线Mvi,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Md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复位信号连接线Mvic。进一步地,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间隙Mc3的连线为直线,相邻的三个所述第而间隙Md3的连线为直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20包括第一衬底层21、第一阻隔层22和第二衬底层23。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衬底20可以仅包括第一衬底层2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在所述衬底20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阻挡层81、第二阻隔层82、缓冲层83、有源层84、第一栅极绝缘层85、第二栅极绝缘层86、层间介质层87、第一平坦层88、第二平坦层89、像素定义层90和衬垫层91、其中,所述第四金属层70设置在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85背离所述衬底20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86设置在所述第四金属层70和所述第一金属层30之间,所述层间介质层87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30和所述第二金属层40之间,所述第一平坦层88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40和所述第三金属层50之间,所述第二平坦层89设置在所述第三金属层50背离所述衬底20的一侧,所述阳极层60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坦层89背离所述衬底20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90设置在所述阳极层60背离所述衬底20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90和所述衬垫层91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10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实施例二

图7为图1中A1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所述显示区11设置有多条数据线Ma和多条第一连接线Mc,所述数据线Ma和所述第一连接线Mc交叉设置,所述非显示区12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Mb,其中,每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实体部Mc1和第一虚设部Mc2,所述第一实体部Mc1与所述数据线Ma和所述信号走线Mb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虚设部Mc2与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电性绝缘,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端Mc10和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第一端Mc20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Mc3;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20以及在所述衬底20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30、第二金属层40,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S1和漏极D1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40;其中,所述第一实体部Mc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第一部分Mc11,所述第一虚设部Mc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第三部分Mc21,且所述第一部分Mc11包括所述第一实体部Mc1的第一端Mc10,所述第三部分Mc21包括所述第一虚设部Mc2的第一端Mc20。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所述显示面板10,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10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显示装置的结构与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显示装置的结构相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二对于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间隙Mc3的连线为曲线。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由于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间隙Mc3的连线为曲线,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因多个第一间隙Mc3线性排列而所造成的线性mura问题,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二间隙Md3的连线为曲线。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中,由于相邻的三个所述第而间隙的连线为曲线,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因多个第而间隙线性排列而所造成的线性mura问题,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

具体的,参照图7,可以通过使相邻的三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中的其中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之间的距离不同于另外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Mc之间的距离的方式,使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间隙Mc3的连线为曲线、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二间隙Md3的连线为曲线。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使相邻的三条所述第二连接线Md中的其中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Md之间的距离不同于另外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Md之间的距离的方式,使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间隙Mc3的连线为曲线、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二间隙Md3的连线为曲线。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条第一连接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连接线交叉设置,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其中,每条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实体部和第一虚设部,所述第一实体部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信号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虚设部与所述第一实体部电性绝缘,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在所述衬底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实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虚设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中,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且所述第一实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虚设部的第一端均位于相对于第二金属层而言膜层位置更低的第一金属层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间隙对的显示区中的像素区的膜层平坦度的影响更小,从而能够改善熄屏mura问题,提高显示面板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特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条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654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