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4:30


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数据平面开发套件)平台开发的报文转发系统是基于死循环的方式从网卡进行收发报文,且该进程要求独占CPU,这种情况下通常确定出的CPU利用率为100%。

然而,在实际使用场景中,CPU利用率代表该CPU是否还有空闲能力处理其他任务,在基于DPDK死循环的调度方式中,利用通用的进程利用率无法确定出CPU的利用率,通常会基于CPU空处理与报文处理所对应的时间确定该CPU的利用率。在上述方式中,需要在每一报文的处理前后获取对应的时间戳TSC,从而获得报文处理对应的时间,频繁获取TSC占用报文转发系统的开销较大,影响报文转发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高性能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转发核统计在目标时段内接收到报文的报文数量和在所述目标时段内超时的定时器数量;

配置核在所述目标时段结束后,获取所述转发核的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

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核统计在所述目标时段内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

所述配置核获取所述调用次数;

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包括:

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包括:

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用于表征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的影响;

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

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其中,Q表示所述CPU利用率;

cur_pkt_sum表示所述报文数量;

cur_timer_sum表示所述定时器数量;

cur_while_sum表示所述调用次数;

ω用于表征所述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的第一影响参数;

P1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可接收报文的极限数量;

P2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新建会话性能极限的情况下可以处理的超时定时器的极限数量;

P3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吞吐线速时可调用while循环的次数;

α用于表征定时器对CPU利用率的第二影响参数。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影响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影响参数大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所述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包括:

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更新后的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核确定在所述目标时段内与所述转发核对应的报文接收队列是否丢失报文;

在确定所述报文接收队列未丢失报文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转发核统计目标时段内接收到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的步骤;

在确定报文接收队列存在报文丢失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转发核的CPU利用率为100%。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CPU利用率的确定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转发核和配置核,

所述转发核用于统计在目标时段内接收到报文的报文数量和在所述目标时段内超时的定时器数量;

所述配置核用于在所述目标时段结束后,获取所述转发核的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

所述配置核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转发核还用于统计在所述目标时段内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获取所述调用次数;

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包括: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包括: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用于表征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的影响;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配置核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其中,Q表示所述CPU利用率;

cur_pkt_sum表示所述报文数量;

cur_timer_sum表示所述定时器数量;

cur_while_sum表示所述调用次数;

ω用于表征所述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的第一影响参数;

P1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可接收报文的极限数量;

P2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新建会话性能极限的情况下可以处理的超时定时器的极限数量;

P3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吞吐线速时可调用while循环的次数;

α用于表征定时器对CPU利用率的第二影响参数。

可选地,所述配置核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的步骤之后:

在所述第一影响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影响参数大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所述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

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更新后的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转发核还用于:

确定在所述目标时段内与所述转发核对应的报文接收队列是否丢失报文;

在确定所述报文接收队列未丢失报文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转发核统计目标时段内接收到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的步骤;

在确定报文接收队列存在报文丢失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转发核的CPU利用率为100%。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发核统计在目标时段内接收到报文的报文数量和在所述目标时段内超时的定时器数量;配置核在所述目标时段结束后,获取所述转发核的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并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由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发核只需要在目标时段内统计处理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无需针对每一报文获取两次时间戳,可以有效降低计算CPU利用率对转发核处理资源的占用和开销,保证转发核的转发性能。并且,CPU利用率的计算由配置核进行计算,从而也可以降低转发核计算CPU利用率对转发性能的影响,保证CPU利用率计算的准确性的同时,可以有效保证报文转发系统的稳定性。另外,统计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作为每个转发核的变量,多核共享无需加锁访问,可以由配置核定期读取,读写并不互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多核并发处理CPU利用率时的高性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的示例性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基于DPDK平台的报文转发系统主要是在用户态CPU中死循环遍历每个网卡的接收队列,从网卡中接收报文并将报文转发出去。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方式计算CPU利用率CPU_OPPUCY:

OPPUCY_TSC_COST=每个报文的处理时间之和+定时器处理时间;

TOTAL_TSC_COST=CPU执行所有操作的处理时间;

CPU_OPPUCY=OPPUCY_TSC_COST/TOTAL_TSC_COST;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如果这段时间内处理报文数较少,则CPU利用率较低,反之则利用率较高。在该方案中,在每个报文处理前后均需要获取对应的时间戳TSC,以便可以获得该报文的处理时间cost_csc:

cost_csc=after_tsc–before_tsc;

其中,after_tsc为该报文处理后获取的时间戳,before_tsc为该报文处理前获取的时间戳。

由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频繁获取时间戳,对报文转发系统的资源占用的开销较大,会造成报文转发系统整体稳定性下降。

申请人研究发现,防火墙系统相对复杂,除了需要从网卡(千兆网口+万兆网口)中接收报文以外,仍需从其他转发核、配置核接收报文并进行处理,以及需要处理定时器操作。对于防火墙而言,转发核收到报文后可以查询会话表,并基于查询到的会话表对其进行相应转发;如果没有查询到会话表,则需要根据策略构建会话表,因此转发核还需关注会话表的超时机制。

综上所述,每一转发核可以通过一直调用while循环执行相应的操作,每一while循环中需要执行的操作包括:

1.从每个网卡(千兆网口+万兆网口)接收报文并对该报文进行处理;

2.从其他转发核中接收报文并对该报文进行处理;

3.从每个配置核中接收报文并对该报文进行处理;

4.将积攒的报文定时发出;

5.处理会话表等元素对应的超时定时器;

如上文所述,在基于DPDK平台的报文转发系统中,转发核所执行的操作基本为处理报文和处理定时器,也就是说CPU利用率与报文处理的数量相关。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处理的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进行近似确定。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以下实施例,以简便确定CPU利用率。

图1所示,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在步骤11中,转发核统计在目标时段内接收到报文的报文数量和在目标时段内超时的定时器数量。

示例地,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转发核(CPU0-CPU3)和多个配置核(CPU4-CPU7)。其中,在该目标时段开始前,每一转发核中的报文数量和定时器数量初始化为0,每接收一报文对该报文数量进行加一操作,并且在该目标时段内若有定时器超时,则该定时器数量执行加一操作,从而可以便捷且准确地对该目标时段内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进行统计,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在步骤12中,配置核在目标时段结束后,获取转发核的报文数量和定时器数量。

示例地,如图2所示,可以从多个配置核中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配置核来获取转发核的报文数量和定时器数量。示例地,选择其中的CPU4作为该配置核,转发核可以将其统计的报文数量和定时器数量对应存储在该转发核的统计文件中。配置核CPU4可以对任一转发核中的统计文件进行可读访问,从而可以获取该统计文件中的信息,并且不会对转发核的转发性能产生影响。

在步骤13中,配置核根据报文数量和定时器数量确定转发核在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示例地,配置核可以获取到的每一转发核的报文数量和定时器数量确定该转发核在目标时段的CPU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发核统计在目标时段内接收到报文的报文数量和在所述目标时段内超时的定时器数量;配置核在所述目标时段结束后,获取所述转发核的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并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由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发核只需要在目标时段内统计处理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无需针对每一报文获取两次时间戳,可以有效降低计算CPU利用率对转发核处理资源的占用和开销,保证转发核的转发性能。并且,CPU利用率的计算由配置核进行计算,从而也可以降低转发核计算CPU利用率对转发性能的影响,保证CPU利用率计算的准确性的同时,可以有效保证报文转发系统的稳定性。另外,统计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作为每个转发核的变量,多核共享无需加锁访问,可以由配置核定期读取,读写并不互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多核并发处理CPU利用率时的高性能。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

可选地,在步骤13中,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根据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其中,Q表示所述CPU利用率;

cur_pkt_sum表示所述报文数量;

cur_timer_sum表示所述定时器数量;

P1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可接收报文的极限数量;

P2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新建会话性能极限的情况下可以处理的超时定时器的极限数量;

α用于表征定时器对CPU利用率的第二影响参数。

其中,P1和P2可以通过对不同规格、类型的CPU处理器进行预先试验得出,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定。申请人研究发现,转发核中主要执行对报文的处理转发操作,定时器的超时处理在转发核需要执行的操作中对应的数量有限,则其对整个转发核的CPU利用率确定的影响有限。因此,本公开中通过增加第二影响参数α以避免定时器对CPU利用率的过大影响。示例地α取值可以为0.1,即定时器对CPU利用率的影响不超过10%,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定。

由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CPU利用率进行计算,从而可以获得实时的CPU利用率。同时,配置核可以将确定出的CPU利用率写入文件存储,与现有技术中转发核进行CPU利用率计算和写入文件以输出显示给用户相较,既可以进一步降低CPU利用率确定对转发核性能的影响,又便于用户及时了解报文转发系统的CPU性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不同报文的处理时间可能有所不同,以及每个定时器的处理时间也可能不同,使得每次while循环中处理报文的时长可能不同,因此,本公开还提供以下实施例,以进一步提高确定出的CPU利用率的准确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核统计在所述目标时段内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

所述配置核获取所述调用次数。

其中,由上文所述可知,目标时段内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越少,则可以表示在while循环内处理报文的时间越长,即该CPU的利用率较高。同样地,转发核可以在每一目标时段内对该调用次数进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值为0,每执行一次while循环调用,该调用次数执行加一操作。配置核可以对该调用次数实现无锁读取,从而获得该调用次数。

在步骤13中,配置核根据报文数量和定时器数量确定转发核在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的示例性实现方式如下,包括:

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由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考虑该目标时段内的处理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同时还充分考虑每一while循环中可能处理的不同报文的影响,可以提高确定CPU利用率的参考参数的全面性,从而保证确定出的CPU利用率的准确性,使得CPU利用率的确定与实际使用场景相匹配,拓宽该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的示例性实现方式如下,如图3所示,该步骤可以包括:

在步骤31中,根据调用次数,确定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用于表征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的影响;

由上文所述可知,目标时段内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越少,表示while循环内处理报文的时间越长,即表示该CPU的利用率较高,因此,基于该调用次数对报文数量进行加权计算,以保证确定CPU利用率时报文数量的准确影响。

示例地,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

其中,cur_while_sum表示所述调用次数;

ω用于表征所述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的第一影响参数;

P3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吞吐线速时处理报文可调用while循环的次数,其中,P3可以根据报文转发系统中CPU的规格、类型等进行预先试验得出,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步骤32中,根据报文数量、定时器数量和第一影响参数确定转发核在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其中,Q表示所述CPU利用率;

cur_pkt_sum表示所述报文数量;

cur_timer_sum表示所述定时器数量;

P1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可接收报文的极限数量;

P2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新建会话性能极限的情况下可以处理的超时定时器的极限数量;

α用于表征定时器对CPU利用率的第二影响参数,该第二影响参数的设置已在上文进行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目标时段内处理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确定其对应的CPU利用率时,通过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确定第一影响参数,并对报文数量的计算值进行加权,从而可以使得在计算CPU利用率时,对在目标时段内用于处理报文的时间进行准确表征,从而可以提高确定出的CPU利用率的准确性,为后续基于CPU利用率对报文转发系统进行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影响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影响参数大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所述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其中,申请人研究发现,在转发核中,每个报文处理的最长时间与最短时间相差并不会太多,因此,其对CPU利用率的影响也不会相差太大,因此,本公开中可以设置第一影响参数的参数范围,第一阈值为该参数范围的下限值,第二阈值为该参数范围的上限值,示例地,该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0.8,第二阈值可以设置为1.2。在该实施例中,若基于调用次数确定的第一影响参数小于0.8,则可以将该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0.8,若基于调用次数确定的第一影响参数大于1.2,则可以将该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1.2,若基于调用次数确定的第一影响参数为0.9,则该第一影响参数保持0.9不变。

相应地,在步骤32中,根据报文数量、定时器数量和第一影响参数确定转发核在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的示例性实现方式如下,包括:

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更新后的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即,在步骤31中确定出的第一影响参数为0.7时,可以通过上述步骤将其更新为0.8,则在通过公式(2)确定CPU利用率时,其中第一影响参数则采用0.8进行计算。

由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考虑到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对CPU利用率的影响,同时还充分考虑了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可以对CPU利用率产生的影响范围,从而为准确确定CPU利用率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提高确定出的CPU利用率的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转发核确定在所述目标时段内与所述转发核对应的报文接收队列是否丢失报文。其中,该报文接收队列可以是网卡报文接收队列、核间报文接收队列、异构平台报文接收队列等的一个或多个。

在确定所述报文接收队列未丢失报文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转发核统计目标时段内接收到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的步骤;

在确定报文接收队列存在报文丢失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转发核的CPU利用率为100%。

其中,在任一报文接收队列存在报文丢失时,表示当前转发核对报文的处理性能达到极限,则可以直接确定转发核的CPU利用率为100%,在确定所述报文接收队列未丢失报文的情况下,则表示当前转发核的CPU还存在空闲,则可以执行步骤11-13,以进一步确定转发核在该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由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简化CPU利用率确定的流程,降低确定过程中需要的数据计算量和统计量,同时也可以提高CPU利用率确定的效率,保证CPU利用率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可选地,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对CPU利用率进行近似计算,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出的CPU利用率大于100%时,可以将该CPU利用率更新为100%,从而保证确定出的CPU利用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CPU利用率的确定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转发核和配置核,

所述转发核用于统计在目标时段内接收到报文的报文数量和在所述目标时段内超时的定时器数量;

所述配置核用于在所述目标时段结束后,获取所述转发核的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

所述配置核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转发核还用于统计在所述目标时段内while循环的调用次数;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获取所述调用次数;

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和所述定时器数量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包括: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配置核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包括: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用于表征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的影响;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配置核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所述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其中,Q表示所述CPU利用率;

cur_pkt_sum表示所述报文数量;

cur_timer_sum表示所述定时器数量;

cur_while_sum表示所述调用次数;

ω用于表征所述报文数量对CPU利用率的第一影响参数;

P1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可接收报文的极限数量;

P2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所述转发核新建会话性能极限的情况下可以处理的超时定时器的极限数量;

P3表示所述目标时段内吞吐线速时可调用while循环的次数;

α用于表征定时器对CPU利用率的第二影响参数。

可选地,所述配置核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调用次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的步骤之后:

在所述第一影响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影响参数大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更新为所述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所述配置核还用于:

根据所述报文数量、所述定时器数量和更新后的第一影响参数确定所述转发核在所述目标时段内的CPU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转发核还用于:

确定在所述目标时段内与所述转发核对应的报文接收队列是否丢失报文;

在确定所述报文接收队列未丢失报文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转发核统计目标时段内接收到的报文数量和超时的定时器数量的步骤;

在确定报文接收队列存在报文丢失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转发核的CPU利用率为100%。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700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该电子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703,输入/输出(I/O)接口704,以及通信组件7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701用于控制该电子设备7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7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电子设备7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7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7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702或通过通信组件7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704为处理器7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705用于该电子设备7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4G、NB-IOT、eMTC、或其他5G等等,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7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等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7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700的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5,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器1922,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及存储器1932,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192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器192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

另外,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电源组件1926和通信组件1950,该电源组件1926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电源管理,该通信组件195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电子设备1900的通信,例如,有线或无线通信。此外,该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1958。电子设备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erver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900的处理器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能够由可编程的装置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当由该可编程的装置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的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的代码部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相关技术
  • CPU利用率的确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一种CPU卡读写服务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14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