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控制阀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6:08


一种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用控制阀。

背景技术

有的系统需要用到多通路的控制阀以控制流路,如机动车,目前一般可能会用多个控制阀进行控制,如果能提供一个控制阀,利用阀芯的动作实现不同的导通方式,从而实现多个流路的流体控制,这样系统在使用时会更加方便紧凑,这类控制阀需要阀芯具有相对较好的机械强度。

发明内容

为提供一种多流路控制用的控制阀,特别是一种带5个以上接口的控制阀,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五个以上的接口,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部件、配合垫、阀芯;所述配合垫具有通孔,任一所述接口具有与之对应连通的一个所述通孔;所述控制阀具有阀腔,所述阀芯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阀腔,所述阀芯与配合垫接触,所述阀芯在带动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配合垫转动或相对所述阀体部件转动;所述阀芯包括导通部: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第三导通部,所述第三导通部大致呈纵向设置;

所述阀芯包括顶壁部、底壁部、横向隔壁、分隔壁;所述横向隔壁位于所述第一导通部与所述第二导通部之间;

所述分隔壁包括侧壁与加强部,每一所述分隔壁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加强部为一体结构,所述加强部在径向方向相对位于所述侧壁的外侧,所述加强部从侧壁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加强部包括渐扩部,在所述加强部的横向截面,所述渐扩部径向向外逐渐增大;

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部连接,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部连接,所述加强部与所述顶壁部连接,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底壁部连接。

控制阀具有多个接口,利用阀芯实现接口导通方式的改变,系统在使用时会更加方便紧凑;阀芯既要与配合垫接触,又要能相对转动,阀芯需要一定的的机械强度;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分隔壁设置加强部,并使加强部与顶壁部相连,同时使加强部与底壁部相连,使阀芯的轴向的机械强度更好,变形相对较少,从而与配合垫更好地配合,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阀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控制阀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控制阀的A-A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控制阀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上述控制阀的阀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5a为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阀芯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阀芯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阀芯的B-B方向剖视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阀芯的C-C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图10为控制阀的阀芯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控制阀的阀芯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阀芯的局部剖视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阀芯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阀芯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阀芯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阀芯的C’-C’的剖视示意图,图16a为图16的I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控制阀的阀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阀芯的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9为阀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

10阀体部件,100阀腔,101第一接口,102第二接口,103第三接口,104第四接口,105第五接口,106第六接口,107第七接口;

20阀芯,201、201’第一导通部,2012、2012’内壁部,202、202’第二导通部,2022、2022’内壁部,2024光滑过渡部,2025光滑过渡部,203、203’第三导通部;2031、2031’底部,2032内壁部,2033’顶部,2034、2034’光滑过渡部,2035、2035’光滑过渡部,

21传动部,211缺口部,212加强筋,22凸出部,23分隔壁,231侧壁,232加强部;2321孔,2322第四配合部,2323渐扩部,2324过渡部,24、24a顶壁部,240第一配合部,241、245顶壁,242、242’第一筋部,243第二筋部,243’第二辅助筋部,246加强板,247第一连接筋,2481第一筋部,2482第二筋部,25、25a底壁部,250第二配合部,251底壁,252第三筋部,253第四筋部,255底壁,256加强板,257第二连接筋,2581第三筋部,2582第四筋部,26、26’横向隔壁,260第三配合部,261主隔壁,262加强板,263第三连接筋,

30盖,40配合垫,401通孔,91螺钉,9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图9所示,图1为控制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其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图3为A-A方向剖视的示意图,图4为该控制阀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该控制阀的阀芯的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5a为阀芯的俯视示意图,图6阀芯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阀芯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阀芯的B-B方向剖视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阀芯的C-C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控制阀包括阀体部件10、阀芯20、盖30,控制阀还包括螺钉91、配合垫40、密封圈92;阀体部件10与盖30可通过螺钉91固定,控制阀具有阀腔100,配合垫40在本实施例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弹性垫,可以采用橡胶材料加工而成,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者硅橡胶等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配合垫40贴合阀体部件的内壁部设置,与阀芯20配合实现相对密封;阀体部件10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接口,接口不少于5个,本实施例具体包括:第一接口101,第二接口102,第三接口103,第四接口104,第五接口105,第六接口106,第七接口107;配合垫40具有多个对应的通孔401,每一个接口都有通孔401相对应以实现导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01、第三接口103、第五接口105、第七接口107这些接口与配合垫40配合导通的位置大致位于控制阀的同一高度位置或者说高度方向相差不大;第二接口102、第四接口104、第六接口106这些接口与配合垫40配合导通的位置大致位于控制阀的同一高度位置或者说高度方向相差不大;第一接口101与第二接口102与配合垫40配合导通的位置大致位于控制阀的同一径向的角度方向并呈上下设置,或者说第一接口101与第二接口102靠近阀腔100的位置大致位于控制阀的同一径向的角度方向并呈上下设置;同样第三接口103与第四接口104靠近阀腔100的位置大致位于控制阀的同一径向的角度方向并呈上下设置,第五接口105与第六接口106靠近阀腔100的位置大致位于控制阀的同一径向的角度方向并呈上下设置。阀芯20绝大部分位于阀腔100,除了传动部21通过盖30伸出,阀芯20能够在带动下沿阀芯的轴转动或者说围绕控制阀阀腔的中心轴转动。

配合垫40具有一定的弹性,配合垫40经压变形后装入阀体部件内,使配合垫40的通孔401分别与各个接口连通,装入后因弹性张开而贴合阀体部件10的内壁,阀芯20具有与配合垫40配合的配合部,具体地,阀芯20的配合部与配合垫接触以实现相对密封,结合阀芯的导通部,使阀芯、配合垫、阀体部件形成多个相应的导通通道,而使相应的接口之间可以导通且导通方式可变;配合垫与阀体部件组装后配合垫的内壁略小于阀芯的配合部之间的配合尺寸,因配合垫40具有弹性,这样组装后配合垫受压而略有变形,即配合部与配合垫局部接触,一方面满足导通部之间相对密封的需要,另外也不影响阀芯的转动。本实施例的配合垫的通孔与接口数相对应,具体有7个通孔。

本文中的方位用词如上、下等与附图对应,主要为说明清楚,而不应视作对本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制。阀芯20的材料可采用塑料材料,经注塑加工而成的一体结构,材料如采用聚酰胺(PA)类材料,或聚邻苯二甲酰胺(PPA),或者尼龙类材料等等。阀芯20具有第一导通部201、第二导通部202、第三导通部203,具体地,第一导通部201与第二导通部202大致呈横向设置,可以配合导通相邻的横向的两个接口,第三导通部可以配合导通相邻的纵向的两个接口,如在其中一个位置,第一导通部201可以配合阀体部件、配合垫导通第一接口101与第三接口103,第二导通部202可以配合导通第二接口102与第四接口104,第三导通部203可以配合导通第五接口105与第六接口106;而在另一工作位置,第一导通部201可以配合导通第五接口105与第七接口107,其中一个第三导通部203可以配合导通第一接口101与第二接口102,另一个第三导通部203可以配合导通第三接口103与第四接口104;具体的导通方式可以根据系统需要作调整,阀芯的导通部、阀体的接口、配合垫的通孔也作相应调整即可。

阀芯20具有传动部21、凸出部22、顶壁部24、底壁部25、横向隔壁26、分隔壁23;传动部21的截面为非圆形结构,主要作为接受动力的部分,阀芯能通过传动部21带动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传动部的内部包括加强筋212,传动部具有缺口部211,这样阀芯注塑时能保证变形量在一定范围,且传动部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凸出部22能用于与阀体部件等固定的部分配合限位,即限制阀芯转动的范围。顶壁部24包括顶壁241,顶壁241具有与配合垫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40,顶壁部24至少在与第一导通部201对应的方位,即从第一导通部201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有第一筋部242、第二筋部243,第一筋部242、第二筋部243从顶壁241向上凸出或者说沿轴向方向向传动部21方向凸出,第一筋部242有两个甚至或更多,第二筋部243沿径向向外延伸,或者说大致呈发散状分布,第二筋部243至少具有3根以上,每一个第一筋部242至少与两个第二筋部243相交,每一个第二筋部243至少与两个第一筋部242相交,另外第一筋部242也可以与两个第二筋部243相连,第二筋部243与两个第一筋部242相连;这样使顶壁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特别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脱模,且使顶壁变形相对较少,从而与配合垫更好地配合,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本实施例的第一筋部242具有两个,两者大致呈同心环状结构,而第二筋部243呈径向向外延伸;本实施例的阀芯在顶壁部其他部位也设置有第一筋部242、第二筋部243,第一筋部242、第二筋部243可以在与第一导通部相对应的方位设置得相对较密,即顶壁部在第一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二筋部243的密度大于等于顶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二筋部243的密度,顶壁部在第一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一筋部242的密度大于等于顶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一筋部242的密度。本文中筋部的密度是指在同样的范围中筋部分布的数量,如同样一个角度范围内的筋部分布的数量。

阀芯具有底壁部25,凸出部22从底壁部25向下方凸出设置,底壁部25包括底壁251,底壁251具有第二配合部250;除了设置凸出部22的部位,底壁部25至少在与第二导通部202相对应的方位设置有第三筋部252、第四筋部253,第三筋部252、第四筋部253从底壁251向下凸出或者说沿轴向方向向背离传动部21方向凸出,第三筋部252具有两个或更多,第四筋部253沿径向向外延伸,或者说大致呈发散状分布,第四筋部253至少具有3根以上,第三筋部252与第四筋部253相交或相连,这样使底壁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特别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脱模,且使顶壁变形相对较少,从而与配合垫更好地配合,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本实施例的第三筋部252具有两个,两者大致呈同心环状结构,而第四筋部253呈径向向外延伸;阀芯在底壁部的其他部位也设置有第三筋部252、第四筋部253,第三筋部252、第四筋部253可以在与第二导通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得相对较密,即,底壁部25在第二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四筋部253的密度大于等于底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四筋部253的密度,在第二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三筋部252的密度大于等于底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三筋部252的密度。

横向隔壁26包括主隔壁261、加强板262、第三连接筋263,第三连接筋263连接主隔壁261与加强板262,主隔壁261与加强板262通过内壁部连接,第三连接筋263由内向外延伸,第三连接筋263并非单纯沿径向向外延伸,而是依模具开模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三连接筋互相呈平行设置,横向隔壁26在主隔壁261具有第三配合部260,第三配合部260能与配合垫配合。另外,横向隔壁26也可以不设置加强板262,设置加强板262可以使阀芯的强度进一步增加。

该阀芯包括至少3个用于纵向分隔的分隔壁23,阀芯包括第一导通部201与第二导通部202、及至少两个第三导通部203,第一导通部201与第二导通部大致横向设置,用于导通横向相邻的接口,第三导通部大致纵向设置,用于导通纵向相邻的接口。分隔壁23包括侧壁231与加强部232,加强部232在径向方向相对位于侧壁231的外侧,加强部232从侧壁231径向向外延伸,加强部232从径向向外依次包括渐扩部2323、过渡部2324、第四配合部2322,加强部232的截面在渐扩部2323从侧壁231径向向外逐渐增大,加强部232的截面在过渡部2324从渐扩部2323径向向外逐渐缩小,第四配合部2322的截面外轮廓光滑设置或呈弧形设置,这样第四配合部2322能更好地与配合垫配合实现相对密封。侧壁231与内壁部2032连接,侧壁231在轴向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这样分隔壁23不仅起分隔作用,同时使阀芯的强度得到加强。同样地,加强部232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这样,分隔壁23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分隔壁23与内壁部连接,这样分隔壁23的设置使阀芯在注塑时变形相对较少,且体阀芯的机械性能得到加强,如整体轴向的强度与抗扭转的强度,另外在加强部232还设置有孔2321,孔可以是通孔,即孔通过底壁部与顶壁部;或有较薄底部的盲孔,如底部厚度不大于2mm的盲孔;或者说孔2321至少贯通底壁部与顶壁部其中之一,孔呈轴向布置,这样可以使加强部横向的壁厚相对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太厚的情况,保证注塑过程中的变形不会太大。

阀芯20包括第一配合部240、第二配合部250、第三配合部260,阀芯20的配合部与配合垫配合使导通部相对密封并能导通相邻的两个接口,第一配合部240、第三配合部260及第一导通部两侧的第四配合部2322部分与配合垫配合使第一导通部201能导通横向相邻的两个接口如第一接口101与第三接口103或第三接口103与第五接口105等,第二配合部250、第三配合部260及第二导通部202两侧的第四配合部2322的部分与配合垫配合使第二导通部202导通横向相邻的两个接口如第二接口102与第四接口104或第四接口104与第六接口106;第一配合部240、第二配合部250及相邻的两个第四配合部2322与配合垫40配合使该第三导通部202导通纵向相邻的两个接口如第一接口101与第二接口102或第三接口103与第四接口104等;第一配合部240与第二配合部250之间的距离小于配合垫高度方向的高度。阀芯的导通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可以设置两个横向的导通部与三个纵向的导通部甚至四个纵向的导通部,只要与阀体、配合垫相配即可。第一导通部201的上面为顶壁部24,下面为横向隔壁26,其两侧为分隔壁23;第二导通部202的上面为横向隔壁26,下面为底壁部25,其两侧为分隔壁23;第三导通部203的上面为顶壁部24,下面为底壁部25,其两侧为分隔壁23。加强部与顶壁部相连接,同时加强部与底壁部相连接,每一个第四配合部2322与第一配合部240相连,任一第四配合部2322与第二配合部250相连,第三配合部260与横向导通部两侧的两个第四配合部2322相连。阀芯20的第一配合部240、第二配合部250、第三配合部260、第四配合部2322的表面相对光滑,对应地,配合垫的与阀芯20的第一配合部240、第二配合部250、第三配合部260、第四配合部2322接触滑动的表面也相对光滑,配合垫的朝向阀芯20的表面比配合垫的背向阀芯20的表面光滑。

阀芯的结构不限于此,阀芯的结构可以改变,如图10,这是阀芯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是横向隔壁的结构有所不同,横向隔壁26’没有设置加强板,可以没有连接筋,横向隔壁26’包括主隔壁,主隔壁具有第三配合部,其余结构不再复述。

下面介绍阀芯的第三个实施方式,参图11-图12,其中图11为阀芯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2该阀芯的局部剖视的立体示意图。阀芯20同样具有大致呈横向设置的第一导通部201与第二导通部202及大致呈纵向设置的第三导通部203,第一导通部201可以配合导通相邻的横向的两个接口,第二导通部202可以配合导通相邻的横向的另外两个接口,第三导通部可以配合导通相邻的纵向的两个接口;具体的导通方式可以根据系统需要作调整,相应地阀芯的导通部、阀体的接口、配合垫的通孔也作相应调整即可。

阀芯20具有传动部21、凸出部22、顶壁部24a、底壁部25a、横向隔壁26、分隔壁23,传动部21为阀芯的轴的一部分,传动部21作为接受动力的部分,其截面为非圆形结构,阀芯能通过传动部21带动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凸出部22能用于与阀体部件或其他固定的部分配合限位,即限制阀芯转动的范围。顶壁部24a包括顶壁245、加强板246、第一连接筋247,第一连接筋247连接顶壁245与加强板246,第一连接筋247并非单纯沿径向向外延伸,而是依模具开模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一连接筋互相呈平行设置;顶壁245具有与配合垫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40,顶壁部24a至少在与第一导通部201相对应的方位设置有第一筋部2481、第二筋部2482,第一筋部2481、第二筋部2482从顶壁245向上凸出或者说沿轴向方向向传动部21方向凸出,第一筋部2481具有至少两个,第二筋部2482沿径向向外延伸,或者说大致呈发散状分布,第二筋部2482具有至少3个以上,每一个第一筋部2481至少与两个第二筋部2482相交或相连,每一个第二筋部2482至少与两个第一筋部2482相交或相连,这样使顶壁部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特别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脱模,且使顶壁部变形相对较少,从而与配合垫更好地配合,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筋部2481有两个,两者大致呈同心环状结构,而第二筋部2482从阀芯的轴呈径向向外延伸;且本实施例中阀芯在顶壁其他部位也设置有第一筋部2481、第二筋部2482,另外,第一筋部2481、第二筋部2482可以在与第一导通部相对应的方位设置得相对较密,即顶壁部在第一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二筋部2482的密度大于等于顶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二筋部2482的密度,顶壁部在第一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一筋部2481的密度大于等于顶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一筋部2481的密度,本实施方式第一筋部2481设置密度相同,第二筋部2482密度不同。

阀芯具有底壁部25a,凸出部22从底壁部25a向下方凸出设置,底壁部25a包括底壁255、加强板256、第二连接筋257,第二连接筋并非单纯沿径向向外延伸,而是依模具开模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三连接筋互相呈平行设置,底壁255具有第二配合部250;底壁部25a至少在与第二导通部202相对应的方位设置有第三筋部2581、第四筋部2582,第三筋部2581、第四筋部2582从底壁255向下凸出或者说沿轴向方向向背离传动部21方向凸出,第三筋部2581、具有两个以上,第四筋部2582沿径向向外延伸,或者说大致呈发散状分布,第四筋部2582至少具有三个以上,第三筋部2581与第四筋部2582相交或相连,这样使底壁部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特别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脱模,且使底壁部变形相对较少,从而与配合垫更好地配合,结合顶壁部使阀芯在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三筋部2581为两个,两者大致呈同心环状结构,而第四筋部2582从阀芯的轴呈径向向外延伸;且阀芯在底壁部的其他部位也设置有第三筋部2581、第四筋部2582,另外,第三筋部2581、第四筋部2582可以在与第二导通部相对应的方位设置得相对较密。除了设置凸出部22的部位,底壁部25a在第二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四筋部2582的密度大于等于底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四筋部2582的密度,在第二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三筋部2581的密度大于等于底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三筋部2581的密度。本实施方式第三筋部2581设置密度相同,第四筋部2582密度不同。

横向隔壁26包括主隔壁261、加强板262、第三连接筋263,第三连接筋263连接主隔壁261与加强板262,主隔壁261与加强板262也通过内壁部连接,第三连接筋263并非单纯沿径向向外延伸,而是依模具开模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三连接筋互相呈平行设置,横向隔壁26在主隔壁261具有第三配合部260,第三配合部260与配合垫配合。另外,横向隔壁26也可以不设置加强板262,只是设置加强板262可以使阀芯的强度进一步增加。

阀芯包括至少3个分隔壁23,分隔壁23纵向分隔相邻的空间,图中以3个分隔壁示意,阀芯包括第一导通部201与第二导通部202、及至少两个第三导通部203,第一导通部201与第二导通部大致横向设置,分别用于导通横向相邻的接口,第三导通部大致纵向设置,用于导通纵向相邻的接口。分隔壁23包括侧壁231与加强部232,加强部232在径向方向相对位于侧壁231的外侧,每个分隔壁的加强部232与侧壁231连接为一体,加强部232从径向向外依次包括渐扩部2323、过渡部2324、第四配合部2322,加强部232的截面在渐扩部2323从侧壁231径向向外逐渐增大,加强部232的截面在过渡部2324从渐扩部2323径向向外逐渐缩小,第四配合部2322的截面外轮廓光滑设置或呈弧形设置,这样第四配合部2322能更好地与配合垫配合实现相对密封。侧壁231在轴向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这样分隔壁23不仅起分隔作用,同时使阀芯的强度得到加强。同样地,加强部232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这样,分隔壁23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分隔壁23与内壁部连接,这样分隔壁23的设置使阀芯在注塑时变形相对较少,且体阀芯的机械性能得到加强,如整体轴向的强度与抗扭转的强度,另外在加强部232还设置有孔2321。

加强部232与顶壁部24a相连接,同时加强部232与底壁部25a相连接,每一个第四配合部2322与第一配合部240相连,每一个第四配合部2322与第二配合部250相连,第三配合部260与横向导通部两侧的两个第四配合部2322相连。横向导通部两侧的两个第四配合部2322与第一配合部240、第二配合部250、第三配合部260相连,配合部的设置使得阀芯与配合垫配合的部位均形成相对封闭的结构,使得阀芯与配合垫配合实现导通部的相对密封,从而使需要工作的导通部实现对相对应两个接口之间的导通。

下面介绍阀芯的又一实施方式,参图13-图16,图13为阀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该阀芯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该阀芯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的阀芯的C’-C’的剖视示意图,图16a为图1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阀芯20具有传动部21、凸出部22、顶壁部24、底壁部25、横向隔壁26、多个分隔壁23。该阀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形成导通部的几个壁部的结构有所不同,形成第一导通部201’的内壁部2012与侧壁231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14,形成第二导通部202’的内壁部2022与侧壁231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24,另外形成第三导通部203’的顶部2033’与底部2031’为向内缩的结构,或者说顶部2033’与底部2031’越向内两者之间高度方向的距离相对越小,且顶部2033’与内壁部2032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34,底部2031’与内壁部2032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34’;本实施方式的光滑过渡部大致呈圆弧过渡结构,这样,可以改善流体流通的流道,在流体流通时阻力可以相对减小,同时还能使阀芯在注塑时脱模更加方便;另外形成第三导通部203’的内壁部2032与侧壁231之间也可以光滑过渡。

分隔壁23包括侧壁231与加强部232,加强部232在径向方向相对位于侧壁231的外侧,加强部232从径向向外依次包括渐扩部2323、过渡部2324、第四配合部2322,渐扩部2323的截面从侧壁231径向向外逐渐增大,加强部232在过渡部2324的截面从渐扩部2323径向向外逐渐缩小,第四配合部2322的截面外轮廓光滑设置或呈弧形设置,这样第四配合部2322能更好地与配合垫配合实现相对密封。侧壁231与内壁部2032连接为一体,侧壁231与内壁部2032连接部位也可以光滑过渡。侧壁231在轴向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为一体,这样分隔壁23不仅起分隔作用,同时使阀芯的强度得到加强。同样地,加强部232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为一体,这样,分隔壁23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分隔壁23与内壁部连接,这样分隔壁23的设置使阀芯在注塑时变形相对较少,且使阀芯的机械性能得到加强,如整体轴向的强度与抗扭转的强度,其他结构这里不再复述。

下面介绍阀芯的又一实施方式,参图17、图18,图17为控制阀的阀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8该阀芯的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阀芯20具有传动部21、凸出部22、顶壁部24、底壁部25、横向隔壁26、四个分隔壁23。该阀芯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分隔壁有所增加。同样地,阀芯的形成导通部的几个壁部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形成第一导通部201’的内壁部2012与侧壁231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14,内壁部2012与横向隔壁26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15,或者说横向隔壁26设有加强板262时,内壁部2012与加强板262具有光滑过渡部2015,内壁部2012与顶壁部24之间也可以具有光滑过渡部。形成第二导通部202’的内壁部2022与侧壁231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24,内壁部2022与横向隔壁26或者说主隔壁261具有光滑过渡部,内壁部2022与底壁部25之间也可以具有光滑过渡部2025,或者说内壁部2022与底壁251之间也可以具有光滑过渡部2025。另外形成第三导通部203’的顶部2033’与底部2031’不是水平设置,顶部2033’径向向内时略向下斜,底部径向向内时略向上设置,或者说顶部2033’与底部2031’越向内两者之间高度方向的距离相对越小,且顶部2033’与内壁部2032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34,底部2031’与内壁部2032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34’,内壁部2032与侧壁231之间具有光滑过渡部2035;本实施方式的光滑过渡部大致呈圆弧过渡结构,这样,可以改善导通部的流道,在流体流通时阻力可以相对减小,同时还能使阀芯脱模更加方便。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上面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面几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筋部大致呈环状结构,如俯视看两个第一筋部大致呈同心环状,但第一筋部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图19,图19为阀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顶壁部24包括顶壁241,顶壁241具有与配合垫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40,顶壁部24至少在与第一导通部201相对应的方位或者说从第一导通部201他们看上延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第一筋部242’、第二筋部243,另外还有第二辅助筋部243’,这些筋部与底壁241为一体结构,第一筋部242’、第二筋部从顶壁241向上凸出或者说沿轴向方向向传动部21方向凸出,第一筋部242’具有多个,第二筋部243沿径向向外延伸,或者说大致呈发散状分布,第二筋部至少具有3个以上。该实施方式中,俯视方向设置第一导通部对应部位的第一筋部242’,与设置第三导通部对应部位的第一筋部242的结构有所不同;设置第一导通部对应方位的第二筋部243,与设置第三导通部对应部位的第二筋部243的密度不同,在径向相对靠外的区域,在设置第一导通部对应部位还具有加强用的第二辅助筋部243’,第二筋部243径向从内向外发散,每一个第二筋部243与两个第一筋部242’连接,而加强用的第二辅助筋部243’从径向相对靠外的第一筋部向外延伸,其只连接一个第一筋部242’。

每一个第一筋部242至少与两个第二筋部243相交,每一个第二筋部243至少与两个第一筋部242相交,再加上从径向相对靠外的第一筋部向外延伸的加强用的第二辅助筋部243’,这样使顶壁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特别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脱模,且使顶壁变形相对较少,从而与配合垫更好地配合,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且本实施例中阀芯在顶壁部其他部位也设置有与顶壁部241一体的第一筋部242、第二筋部243,且第一筋部、第二筋部在与第一导通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得相对较密,即顶壁部在第一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二筋部的密度大于等于顶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二筋部的密度,顶壁部在第一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一筋部的密度大于等于顶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上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一筋部的密度。

阀芯的底壁部25(图中未示出),参照顶壁部结构,其底壁部同样设置有第三筋部、第四筋部,底壁部设置的第三筋部、第四筋部与顶壁部设置第一筋部、第二筋部类似,第三筋部、第四筋部为与底壁251一体的结构,第三筋部、第四筋部由底壁251向下延伸设置,且第三筋部、第四筋部在与第二导通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得相对较密,即底壁部在第二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三筋部的密度大于等于底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三筋部的密度,底壁部在第二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四筋部的密度大于等于底壁部在第三导通部向下延伸的方位设置第四筋部的密度。阀芯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筋部与两个第四筋部,第四筋部径向向外延伸,该第三筋部至少与两个第四筋部相交,该第四筋部至少与两个第三筋部相交,或者第三筋部与两个第四筋部相连,该第四筋部与两个第三筋部相连,另外可以选择地再加上从径向相对靠外的第三筋部向外延伸的加强用的第四辅助筋部,这样使底壁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特别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脱模,且使底壁变形相对较少,从而使阀芯与配合垫更好地配合。

本文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五个以上接口的控制阀,如可以具有五个接口、六个接口或七个接口,甚至更多。控制阀的连通方式也同样可以有多种。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筋部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不同的第一筋部的高度不同,或者第一筋部不同部位的高度有所不同;第二筋部的高度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应地,第三筋部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不同的第三筋部的高度不同,或者第三筋部不同部位的高度有所不同;第四筋部的高度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上面实施方式中顶壁部可以设置加强板,也可以没有;底壁部可以设置加强板,也可以没有;横向隔壁可以设置加强板,也可以没有。分隔壁包括侧壁与加强部232,加强部232在径向方向相对位于侧壁231的外侧,在加强部232具有孔2321。加强部232与顶壁部24连接且加强部232与底壁部25连接,分隔壁23与顶壁部24、底壁部25连接,分隔壁23与内壁部连接,这样分隔壁23的设置使阀芯在注塑时变形相对较少,且体阀芯的机械性能得到加强,如整体轴向的强度与抗扭转的强度。

控制阀还可以包括控制部件,控制部件能够通过动力输出部带动阀芯转动。在本文中定义阀芯转动所绕的轴为控制阀的轴向,沿轴向为所述控制阀的高度方向,与轴垂直的方向为控制阀的径向方向。另外本文中某一技术方案中的接口连通情况以具体技术方案为准,如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这并不排除其他接口也同时存在连通情况,除非明确某一接口不连通,具体的情况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结合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方案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相关技术
  • 控制阀、控制阀笼以及具有控制阀笼的控制阀
  • 控制阀密封件和配有该控制阀密封件的控制阀
技术分类

0612011286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