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促进微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可促进微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促进微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炼化等过程中,会因操作不当或事故性泄漏等原因,导致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石油中具有高毒性成分,其进入土壤后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造成土壤污染和肥力的下降。石油中的易挥发组分可通过空气流动发生转移,而其他组分会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可在土壤环境中长期存在。

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等。其中,物理法与化学法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但会严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结构,易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法具有环境友好、效果稳定、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土壤环境中原有的石油降解微生物往往数量偏少或性能不足,需人为采取强化措施来提高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能有效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率,目前已成为热门的土壤修复技术。

但目前的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因环境温度较低、土壤中氧气不足等原因,存在修复速率慢和周期长的不足。需针对性开发高效促进工艺提高原位生物修复效率,缩短修复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存在修复速率慢和周期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促进微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增加氧缓释材料、土壤改良材料,在石油污染土壤区域覆盖增温装置,通过供氧、土质疏松、增温的综合效果,可大幅度提高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率,尤其在维度较高的寒冷区域,可解决因温度较低造成的修复效率缓慢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促进微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石油污染土壤区域边界堆出田埂,取样测定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指标,并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翻耕;

(2)在步骤(1)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的表层上铺洒土壤改良材料,然后在土壤改良材料上喷洒含有石油降解菌的菌液,之后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再次翻耕;

(3)将氧缓释材料施加于步骤(2)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底部,浇水,然后采用增温装置覆盖石油污染土壤区域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田埂的高度≥10cm,更优选为10~15cm。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指标包括石油烃的含量、石油污染深度、含水率和土壤类型。

优选地,在步骤(1)中,石油污染深度为20~30cm,所述翻耕深度比石油污染深度大0~5cm。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土壤改良材料的铺洒高度为3~10cm。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材料的铺洒高度为4~8cm。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土壤改良材料含有木质纤维素成分。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材料选自麦麸、农作物秸秆、木屑和草木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菌液含有石油降解菌、氮源和磷源。

优选地,所述菌液中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摩尔比为5~15:1。

优选地,所述菌液中氮元素的浓度为20~60mmol/L。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石油污染土壤的面积与所述菌液的用量体积的比例为300~500m

优选地,所述石油降解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格尔木马赛菌(Massilia golmudensis)和冷湖游动微菌(Planomicrobium lenghuensi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更优选地,所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341。

更优选地,所述格尔木马赛菌(Massilia golmudensis)的保藏编号为

更优选地,所述冷湖游动微菌(Planomicrobium lenghuensis)保藏编号为

优选地,所述菌液中石油降解菌的密度为10

优选地,在步骤(2)中,喷洒菌液8~12h后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再次翻耕。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氧缓释材料的施加方式为沟施方式。

优选地,所述施用沟的间隔为30~40cm,施用深度为20~30cm。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氧缓释材料的用量为所述石油污染土壤的总重量的0.1~0.5重量%。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氧缓释材料由含有氧释剂、包埋剂、pH值缓冲剂和载体的原料制得。

更优选地,所述氧释剂、所述包埋剂、所述载体的用量的重量比为2~4:1~2:1。

更优选地,以所述原料的总重量为100重量%为基准,所述pH值缓冲剂为10~20重量%。

优选地,所述氧释剂为过氧化物。

更优选地,所述氧释剂选自过氧化钙、过氧化镁、过碳酸钠和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所述包埋剂选自膨润土、石蜡、硬脂酸、明胶和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所述pH值缓冲剂选自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所述载体选自硅酸盐水泥、石英砂和沸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氧缓释材料为颗粒状;优选地,所述氧缓释材料的颗粒直径为0.5~2mm。

优选地,在步骤(3)中,浇水后使石油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5~20%。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增温装置的透光率>80%。

优选地,所述增温装置用于对所述石油污染土壤进行覆盖,且设有若干个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增温装置的高度为50~100cm。

优选地,在步骤(3)中,覆盖增温装置后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时长为80-200天。

优选地,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季节为夏季时,修复时长为90~120天。

优选地,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季节为春季或秋季时,修复时长为90~150天。

优选地,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季节为冬季时,修复时长为120~180天。

优选地,在步骤(3)中,覆盖增温装置后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期间,每隔20~50天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浇水。

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氧缓释材料、土壤改良材料、土壤环境增温装置的综合作用,通过供氧、土质疏松、增温的综合效果,可大幅度提高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率,尤其在维度较高的寒冷区域,可解决因温度较低造成的修复效率缓慢问题。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大幅提高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的修复效率,可在领域内广泛使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增温装置主视图局部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增温装置每个结构单元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薄膜;2支撑柱。

生物保藏

本发明所述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于2022年3月29日被保藏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0)(保藏单位缩写为GDMCC),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3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促进微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石油污染土壤区域边界堆出田埂,取样测定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指标,并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翻耕;

(2)在步骤(1)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的表层上铺洒土壤改良材料,然后在土壤改良材料上喷洒含有石油降解菌的菌液,之后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再次翻耕;

(3)将氧缓释材料施加于步骤(2)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底部,浇水,然后采用增温装置覆盖石油污染土壤区域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在步骤(1)中,所述田埂的高度可以≥10cm。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所述田埂的高度为10~15cm,例如10cm、11cm、12cm、13cm、14cm或15cm。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所述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指标包括石油烃的含量、石油污染深度、含水率和土壤类型。在本发明中,所述石油烃是指石油总烃。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石油污染深度可以为20~30cm,例如20cm、21cm、22cm、23cm、24cm、25cm、26cm、27cm、28cm、29cm或20cm。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所述翻耕深度可以比石油污染深度大0~5cm,例如0cm、0.1cm、0.5cm、0.8cm、1cm、1.5cm、2cm、3cm、4cm或5cm。其中,翻耕次数根据土壤质地确定,一般为1~2次。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增加土壤改良材料用于疏松土壤质地、增加土壤孔隙度。为了提高土壤孔隙度,进而提高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需要将所述土壤改良材料的铺洒高度和用量限定在适当范围内。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土壤改良材料的铺洒高度为3~10cm,例如3cm、5cm、7cm、9cm或10cm,优选为4~8cm。

在本发明所述所述方法中,在步骤(2)中,所述土壤改良材料为含有木质纤维素成分的常规材料。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土壤改良材料选自麦麸、农作物秸秆、木屑和草木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述农作物秸秆可以为玉米秸秆等。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疏松土壤质地,提高土壤孔隙度,可以将所述土壤改良材料通过粉碎机粉碎。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菌液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制备,例如,本发明可以采用富集培养基进行扩增培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菌液含有石油降解菌、氮源和磷源。其中,所述菌液中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摩尔比可以为5~15:1,例如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或15:1。进一步地,所述菌液中氮元素的浓度可以为20~60mmol/L,例如20mmol/L、30mmol/L、40mmol/L、50mmol/L或60mmol/L。在本发明中,所述氮源和磷源可以在菌液培养过程中加入,也可以在菌液培养完成后加入,或者在菌液培养过程中先加入一部分氮源和磷源,在菌液培养完成后可补充加入剩余部分氮源和磷源,只要在使用时菌液中氮元素和磷元素满足要求即可。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氮源和磷酸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例如,氮源可以为尿素,磷源可以为磷酸二氢钠和/或磷酸二氢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菌液还含有碳源,所述碳源可以选自葡萄糖和尿素。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石油降解菌可以为本领域熟知的好氧菌。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石油降解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格尔木马赛菌(Massiliagolmudensis)和冷湖游动微菌(Planomicrobium lenghuensi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得到更好的修复效果,所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341;所述格尔木马赛菌(Massilia golmudensis)的保藏编号为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为了提高石油降解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所述菌液中石油降解菌的浓度以及菌液的用量要适量。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菌液中石油降解菌的密度可以为10

在本发明中,菌液喷洒后可以使土壤改良材料达到明显润湿度,促进菌种在土壤改良材料上进行预生长,待预生长一定程度后,采用农用翻耕犁对场地再次进行翻耕,将负载了石油降解菌的土壤改良材料与下部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充分混合。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可以在喷洒菌液8~12h(例如8h、9h、10h、11h或12h)后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再次翻耕。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通过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增加氧缓释材料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且将氧缓释材料施加于石油污染土壤深部,可缓慢释放氧气,促进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好氧代谢,从而提高石油降解菌对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氧缓释材料的施加方式可以为沟施方式。其中,所述施用沟的间隔为30~40cm,例如30cm、32cm、34cm、36cm、38cm或40cm;施用深度为20~30cm,例如20cm、22cm、24cm、26cm、28cm或30cm。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好氧代谢,需要将氧缓释材料的用量限定在合适范围内。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所述氧缓释材料的用量为所述石油污染土壤的总重量的0.1~0.5重量%,例如0.1重量%、0.2重量%、0.3重量%、0.4重量%或0.5重量%。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氧缓释材料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制备。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所述氧缓释材料由含有氧释剂、包埋剂、pH值缓冲剂和载体的原料制得。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氧释剂、所述包埋剂、所述载体的用量的重量比可以为2~4:1~2:1,例如2:1:1、2:2:1、3:1:1、3:2:1、4:1:1、4:2:1。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料的总重量为100重量%为基准,所述pH值缓冲剂可以为10~20重量%,例如12重量%、14重量%、16重量%、18重量%或20重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氧缓释材料的用料均选择环保型材料,使用完成后残留于土壤环境中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有害性影响;氧缓释材料可大幅提高其中氧释剂的释氧周期,有效释氧时长≥60天。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氧释剂为过氧化物,作用是与土壤中的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并释放氧气。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氧释剂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钙、过氧化镁、过氧化氢和过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包埋剂的作用是将过氧化钙粉末进行包埋处理,所述包埋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见的包埋剂。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埋剂选自膨润土、石蜡、硬脂酸、明胶和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pH值缓冲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见的土壤pH值缓冲剂,因所述氧缓释材料中的氧释剂与水反应后会释放氢氧化物,造成局部土壤环境的pH值升高,因此,需要加入pH值缓冲剂进行土壤环境pH的调节。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pH值缓冲剂选自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载体为氧缓释材料的增重剂和塑形剂,用于提高氧缓释材料的密度并利于材料的颗粒成型制备。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选自硅酸盐水泥、石英砂和沸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在步骤(3)中,所述氧缓释材料可以为颗粒状。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氧缓释材料的颗粒直径可以为0.5~2mm,例如0.5mm、1mm、1.5mm或2mm。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施加氧缓蚀材料后采用农用浇水机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浇水作业。在步骤(3)中,通过浇水使石油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5~20%,例如15%、16%、17%、18%、19%或20%。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增温装置用于对所述石油污染土壤进行覆盖,且设有若干个通风口,可通过“温室效应”实现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增温处理。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增温装置可以为类似大棚结构的装置,只要具有通风口且能够将所述石油污染土壤覆盖即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温装置的高度可以为50~100cm,例如50cm、60cm、70cm、80cm或100cm。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为了通过“温室效应”达到对土壤环境进行增温的效果,在步骤(3)中,所述增温装置薄膜的透光率>80%。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增温装置由多个结构单元拼接而成,图1为增温装置主视图局部图,所述每个单元包括薄膜1和支撑柱2,在位于所述石油污染土壤中间区域的结构单元中,所述薄膜1覆盖在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支撑柱2用于支撑薄膜1;在靠近石油污染土壤边缘的结构单元中,所述薄膜1朝向所述石油污染土壤中间区域的一端覆盖在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薄膜1靠近石油污染土壤边缘的一端紧贴石油污染土壤表面,对石油污染土壤区域边缘进行密封,并且在区域边缘四角位置各设一个通风口;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与薄膜1固定,所述支撑柱2的下部为尖状,可钉入所述支撑柱2中固定;每个结构单元中用于支撑薄膜1的支撑柱2呈正方形点阵分布(如图2(a)和图2(b)所示),相邻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为2~3m;相邻两个结构单元之间有缝隙,可用于通风。其中,在所述增温装置中,每个结构单元中的薄膜1的厚度为0.2~2mm,所述支撑柱2的高度为50~100cm。所述薄膜1为可收缩式透明塑料薄膜,材质为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强度塑料薄膜,所述支撑柱2为木质或不锈钢材质,所述支撑柱2的个数根据所述薄膜1的大小确定。该增温装置构造简单、收纳方便、成本低廉,可通过“温室效应”实现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增温处理。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1采用市售多功能长寿膜,膜厚度0.2mm,该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将增温装置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区域进行覆盖后,石油降解菌开始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为了使石油降解菌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降解完全,在步骤(3)中,覆盖增温装置后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时长可以为80-200天。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季节为夏季时,修复时长可以为90~120天,例如90天、100天、110天或120天。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季节为春季或秋季时,修复时长可以为90~150天,例如90天、100天、110天、120天、130天、140天或150天。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季节为冬季时,修复时长可以为120~180天,例如120天、130天、140天、150天、160天、170天或180天。

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为了使石油污染土壤保持较高含水率,在步骤(3)中,覆盖增温装置后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期间,每隔20~50天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浇水。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天气状态确定浇水频率,只要使石油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保持为15~20%即可。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在以下实施例1中,所述增温装置由25个结构单元拼接而成,图1为增温装置主视图局部图,所述每个单元包括薄膜1和支撑柱2,在位于所述石油污染土壤中间区域的结构单元中,所述薄膜1覆盖在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支撑柱2用于支撑薄膜1;在靠近石油污染土壤边缘的结构单元中,所述薄膜1朝向所述石油污染土壤中间区域的一端覆盖在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薄膜1靠近石油污染土壤边缘的一端紧贴石油污染土壤表面,对石油污染土壤区域边缘进行密封,并且在区域边缘四角位置各设一个通风口;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与薄膜1固定,所述支撑柱2的下部为尖状,可钉入所述支撑柱2中固定;每个结构单元中用于支撑薄膜1的支撑柱2呈正方形点阵分布(如图2(b)所示),相邻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为2m;相邻两个结构单元之间有缝隙,可用于通风。其中,在所述增温装置中,每个结构单元中的薄膜1的厚度为0.2mm,每片薄膜间隔10cm,所述支撑柱2为圆柱形的木柱,直径为30mm,所述支撑柱2的高度为60cm。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石油降解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种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341。选取的石油污染土壤区域位于华北油气田某石油污染场地,场地面积为400m

本实施例中,所述菌液的制备过程为:采用5个200L圆形塑料桶制作了简易的菌种扩培装置,向装满水的200L的桶中加入0.1kg尿素(氮源、碳源)、0.05kg葡萄糖(碳源)、0.01kg磷酸二氢钠(磷源),倒入500mL石油降解菌菌种后,采用曝气泵和曝气石进行曝气,扩培72h后,经检测菌种密度(密度约为5×10

本实施例中,氧缓释材料为颗粒状,颗粒直径范围为0.8~1.5mm,平均直径约为1.2mm。制备过程为:将过氧化钙、膨润土和硅酸盐水泥按照重量比为2:1:1混合,然后加入KH

以下内容用于说明石油降解菌进行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

(1)在待处理石油污染土壤区域边界堆出10cm的田埂,取样测定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指标(石油污染深度为30cm,土壤含水率为8%,土壤土质为二类土),然后用农家机械旋耕机对待处理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两次翻耕处理,翻耕深度30cm;

(2)在步骤(1)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的表层上平铺高度为4cm的碎屑状玉米秸秆,然后用小型自走式农用喷药机在傍晚时分将1m

(3)采用农用施肥机以沟施方式将500kg氧缓释材料施加于步骤(2)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底部(氧缓释材料的用量为所述石油污染土壤的总重量的0.3重量%),施肥深度为30cm,每隔30cm施一沟,接着采用农用喷淋式浇地机对石油污染土壤区域进行浇灌,共浇灌10m

本实施例土壤生物修复实验在当地夏季开展,时间为5月至8月,共104天。期间发生多次降雨,但未对场地内的土壤增温装置造成明显损坏。第43天和第79天,因场地内较为干燥,分别开展了一次浇灌作业。

修复完成后,采集土样测定修复效果。经检测,土壤总石油烃含量由初始的4.3~10.5g/kg(平均含量7.6g/kg)降至0.6~1.3g/kg(平均含量0.92g/kg),总体处理效率达到85%以上,且总体达到第二类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石油降解菌为格尔木马赛菌(Massilia golmudensis

土壤修复采用的氧缓释材料、增温装置、土壤改良材料与实施例1相同,土壤修复采用的方法、步骤也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土壤生物修复实验在当地春季开展,时间为3月至7月,共144天。修复末期曾发生多次降雨,但未对场地内的土壤增温装置造成明显损坏。第28天、59天、92天和第132天,因场地内较为干燥,分别开展了一次浇灌作业。

修复完成后,采集土样测定修复效果。经检测,土壤总石油烃含量由初始的1.3~3.5g/kg(平均含量2.2g/kg)降至0.23~0.68g/kg(平均含量0.42g/kg),总体处理效率达到80%以上,且总体达到第二类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石油降解菌为冷湖游动微菌(Planomicrobium lenghuensis

土壤修复采用的氧缓释材料、增温装置、土壤改良材料与实施例1相同,土壤修复采用的方法、步骤也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土壤生物修复实验开展的时间为5月至9月,共154天。修复期间曾发生多次降雨,但未对场地内的土壤增温装置造成明显损坏。第39天、87天和第123天,因场地内较为干燥,分别开展了一次浇灌作业。

修复完成后,采集土样测定修复效果。经检测,土壤总石油烃含量由初始的5.3~12.5g/kg(平均含量8.2g/kg)降至1.8~3.8g/kg(平均含量2.3g/kg),总体处理效率达到70%以上,且总体达到第二类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实施,不同的是,在步骤(3)中,未采用增温装置覆盖石油污染土壤区域。

修复完成后,采集土样测定修复效果。经检测,土壤总石油烃含量由初始的3.7~9.8(平均含量6.2g/kg)g/kg降至1.6~3.5(平均含量2.8g/kg)g/kg,总体处理效率约为60%。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实施,不同的是,在步骤(3)中,未施加氧缓释材料。

修复完成后,采集土样测定修复效果。经检测,土壤总石油烃含量由初始的4.9~8.2g/kg(平均含量6.5g/kg)降至2.3~5.7g/kg(平均含量3.9g/kg),总体处理效率约为45%。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8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