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拍照方法、相机、无人机和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7:53


拍照方法、相机、无人机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照方法、相机、无人机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很多相机(也可以称为拍摄设备)都具有延时摄影(timelapse)功能,基于该延时摄影功能,相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连续间隔拍摄一帧帧图像,进而将拍得的全部图像合成为视频。

目前,相机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进行图像拍摄工作以及视频合成工作,功耗较大,导致相机整体的工作时长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相机、无人机和存储介质,能够降低相机的功耗,延长相机的拍摄时长。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包括:

响应于延时摄影功能的启动,拍摄第一图像后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迭代执行如下过程,直至满足迭代截止条件:

若所述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达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则唤醒所述相机以拍摄第二图像;

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在迭代结束后,根据已拍摄的图像生成对应的视频。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代码;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独地或共同地工作,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以用于实现:

响应于延时摄影功能的启动,拍摄第一图像后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迭代执行如下过程,直至满足迭代截止条件:

若所述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达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则唤醒所述相机以拍摄第二图像;

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在迭代结束后,根据已拍摄的图像生成对应的视频。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相机。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可执行代码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拍照方法。

在本发明提供的拍照方法中,当相机的延时摄影(timelapse)功能被启动时,首先,确定间隔拍摄图像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之后,当拍摄到第一图像后随即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休眠时长即为该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待达到休眠时长时,唤醒相机再次拍摄下一张图像即第二图像,之后,控制相机再次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时长达到上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后再次唤醒相机拍摄获得下一张图像,如此循环迭代执行,直到满足迭代截止条件为止。最终,由保存下来的多张图像合成对应的视频。

在上述方案中,相机在间隔拍摄图像期间,拍完图像后随即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了相机的功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选择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选择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拍照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1、响应于延时摄影功能的启动,拍摄第一图像后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102、若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达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则唤醒相机以拍摄第二图像,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103、确定是否满足迭代截止条件,若否,则重复执行步骤102,若是,则执行步骤104。

104、根据已拍摄的多张图像生成对应的视频。

在本发明提供的拍照方法可以适用于相机被启动延时摄影(timelapse)功能后的拍摄处理过程中。其中,延时摄影,简单来说就是: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摄图像,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图像的摄影技术。

在使用延时摄影功能进行图像拍摄时,需要间隔地不断拍摄一张张图像,从而,首先需要确定的是间隔拍摄图像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在一可选方式中,相机内可以默认设置好了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比如2分钟(min),从而,可以采用该图像拍摄间隔时长进行图像拍摄。

实际应用中,当用户触发开始拍摄指令后,相机拍摄得到第一图像,随后可以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以降低相机的功耗,此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即为确定出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其中,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可选地,可以是控制相机的内存进行自刷新(SelfRefresh,简称SR),控制相机的图像处理芯片的外部电路断电,以及关闭图像处理芯片内除定时相关的器件。由于相机处于休眠状态是有时间限制的,当由图像处理芯片进行休眠时间的计时时,为了降低功耗,在相机处于休眠状态期间,图像处理芯片内除了与定时功能相关的器件外,其他器件都被关闭处于不工作状态。

可选地,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还可以实现为:降低相机的电池的放电电压和/或电流。在拍摄完一张图像后,在拍摄下一张图像前,降低电池放电电压和/或电流,可以使得电池的耗电降低,从而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长,亦即可以延长相机的工作时长。

在休眠状态下,相机的功耗极低,不会引起相机的发热,在室外炎热的场景下也不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相机工作异常。

在拍得第一图像并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后,若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已经达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比如2min,则唤醒相机以拍摄第二图像,其中,唤醒相机即为使得相机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在拍摄得到第二图像后,继而再次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如此循环迭代,直到满足迭代截止条件。

实际应用中,迭代截止条件可以是:相机的剩余电量达到电量阈值,或者,拍摄总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或者,延时摄影功能被关闭。

其中,拍摄总时长可以是指从用户触发开始拍摄指令后的计时总时长,比如为30min。电量阈值可以是预设值,比如为5%。

在上述方案中,相机在间隔拍摄图像期间,拍完图像后随即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可以降低功耗,延长相机的整体工作时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拍照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1、响应于延时摄影功能的启动,确定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202、拍摄第一图像后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203、若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达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则唤醒相机以拍摄第二图像,根据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是否存储第二图像,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204、确定是否满足迭代截止条件,若否,则重复执行步骤203,若是,则执行步骤205。

205、生成与已存储的多张图像对应的视频。

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相机中延时摄影功能所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固定值,但是,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每次使用该延时摄影功能时实时地确定该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可选地,确定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输出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根据用户对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选择操作,确定被选择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现方式下,相机或者与该相机搭配使用的其他电子设备上可以具有显示屏,包含上述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选择界面可以通过该显示屏显示给用户以供其选择。如图3所示,假设相机内被预先配置有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比如为:0.5min、1min、1.5min、2min、2.5min、3min……,以0.5min为步长,直到10min。从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中选择一种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比如2min。

当然,每个可以被选择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都可以关联有选择控件,比如图3中示意的选框,以供用户对该选择控件进行操作以选择某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另外,如图3中所示,上述选择界面中还可以包含一个输入框,以供用户根据提供的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直接在该输入框中输入所要使用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可选地,确定图像拍摄间隔时长,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输出多个拍摄场景类型各自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根据用户对多个拍摄场景类型各自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选择操作,确定被选择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在该实现方式中,预先配置有拍摄场景类型与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用户可以根据当前使用相机进行拍摄的拍摄场景类型进行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选择。

如图4所示,拍摄场景类型假设分为静态拍摄场景和动态拍摄场景。静态拍摄场景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相比于动态拍摄场景所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更长,比如图4中示意的,静态拍摄场景所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包括:2min、2.5min、3min等;动态拍摄场景所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包括:0.5min、1min、1.5min、2min等。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谓静态拍摄场景是指被拍摄的对象是相对静止的,比如为某区域的树林、湖泊等,相对地,动态拍摄场景是指被拍摄的对象是移动的,比如在草地上活动的动物。例如,静态拍摄场景可以例如日出、日落等具体场景,在这种场景下,由于拍摄景物运动缓慢、拍摄所需的时长较长,因此拍摄间隔时长会相应增加;而动态拍摄场景可以是例如篮球比赛中某段精彩片段,而这种场景下通常人物运动迅速、拍摄所需的时长较短,因此拍摄间隔时长会相应减小。

当然,拍摄场景除了可以按照上述动态、静态进行分类划分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划分维度,比如还可以是罗列一些常用的拍摄场景:设备监测、移动体跟踪等等拍摄场景。并且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增加,或通过每次的软件升级补充更多的场景类型。

在上述两种可选实现方式下,当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出被选择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后,基于用户触发的开始拍摄指令,便可以进行第一图像的拍摄,在拍得第一图像后,控制相机进入休眠状态,休眠的时间即为被选择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其中,该第一图像可以认为是拍得的第一张图像。

可选地,确定图像拍摄间隔时长,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识别第一图像对应的拍摄场景类型;

从预设的与拍摄场景类型对应的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中确定需使用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相比于前述两种通过用户选择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方式,本实现方式可以认为是由相机自动确定出所需使用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具体地,在该实现方式下,首先,用户可以先启动延时摄影功能,并触发开始拍摄指令,此时,相机拍摄第一图像。进而,对该第一图像进行识别,以确定第一图像对应的拍摄场景类型。之后,从预设的与该拍摄场景类型对应的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训练一个分类模型,以通过该分类模型识别第一图像对应的拍摄场景类型。

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下,先采集一张图像,通过对该图像进行拍摄场景类型的识别,以便结合识别出的拍摄场景类型来决定采用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在采集得到第一图像后,控制相机进入休眠状态,休眠的时间即为确定出的该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其中,从预设的与拍摄场景类型对应的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可以实现为:根据相机的剩余电量,从该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概括来说,当剩余电量较多时,可以选择较短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相反地,当剩余电量较少时,可以选择较大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当然,也可以随机地从上述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中确定一个作为需要使用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在通过上述提供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确定出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并拍摄得到第一图像后,可以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以降低相机的功耗,此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即为确定出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在拍得第一图像并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后,若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已经达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比如2min,则唤醒相机以拍摄第二图像。其中,唤醒相机即为使得相机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相机拍得的图像最终被用于合成一段视频以供用户观看。如果在拍摄过程中因为画面中的对象很久没有变化,使得拍下来的图像有很多是重复的,那么最终合成出来的视频中无效信息将会较多,不能快速地使用户看到有效信息。为此,本文还提供了图像去重处理方案。

具体地,在拍得第二图像后,计算第二图像与前一次拍得的第一图像之间的相似度,以根据该相似度确定是否存储该第二图像。其中,当该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存储该第二图像,相对地,如果该相似度小于该设定阈值,则删除该第二图像。处理完成后,控制相机再次处于休眠状态,休眠时间仍为确定出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实际应用中,计算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是: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物体的图像特征,根据该图像特征确定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从而,若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则存储第二图像。

其中,可选地,该图像特征可以是轮廓特征,从而,计算第一图像对应的轮廓特征与第二图像对应的轮廓特征之间的相似度,以该相似度作为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其中,两个图像中匹配的轮廓特征越多,相似度越高。

可选地,该图像特征还可以是颜色分布特征,从而,可以计算第一图像对应的颜色分布特征与第二图像对应的颜色分布特征之间的相似度,以该相似度作为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

可选地,该图像特征还可以是对应像素点的位置,其中,所谓对应像素点即为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中具有位置对应关系的一对对像素点。从而,可以根据对应像素点的位置计算该对应像素点的距离,进而根据对应像素点的距离确定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比如,假设两个图像中具有N对像素点,对N对像素点的距离进行均值处理,即得到的均值作为相似度。

除此之外,计算两张图像的相似度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方式:把图像表示成一个向量,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余弦距离来表征两张图像的相似度。计算两张图像的互信息来表征他们之间的相似度。

在拍摄第二图像,并完成第二图像与第一图像的相似度计算以确定是否保存第二图像后,再次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待休眠时间达到上述确定出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后,再次唤醒相机以拍摄下一张图像,假设称为第三图像,进而再通过计算第三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以确定是否存储第三图像,之后再次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如此迭代下去,直到满足迭代截止条件。

如前文所述,迭代截止条件可以是:相机的剩余电量达到电量阈值,或者,拍摄总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或者,延时摄影功能被关闭。

其中,上述电量阈值可以是设定的某个固定值,比如为5%。但是,可选地,也可以实时地根据本次拍摄过程中已存储的图像数量确定该电量阈值。概括来说,假设从拍摄第一图像开始,截止当前时刻已经存储的图像数量为N,可以根据生成由这N张图像组成的视频所需的时间或计算量来确定所需的电量,以该所需的电量作为电量阈值,以用于判断是否终止拍摄。也就是说,如果当前已经存储的图像数量N很大,说明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计算量来合成视频,此时需要预留出更多一点的电量以供视频合成使用,那么在相机的剩余电量仍旧高于合成视频所需的电量的情况下,电量阈值应该设置的高一些。相反地,如果存储的图像数量N较小,则电量阈值可以设置的小一些。实际上,可以设置图像数量与电量阈值的对应关系以供根据已经存储的图像数量动态地确定当前所需的电量阈值。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为便于进行视频合成处理,在每拍得一张图像时,可以为该图像标注上对应的时间戳即拍摄时间,从而,可以根据已存储的多张图像各自对应的时间戳,对该多张图像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多张图像在视频中的顺序。

综上,在上述方案中,相机在间隔拍摄图像期间,拍完图像并完成图像相似度比较后随即处于休眠状态,以降低功耗。并且,通过进行先后拍得的图像之间的相似度比较,使得最终保留下来的图像中不存在重复图像,使得最终合成的视频中包含的都是有效信息,降低信息冗余度。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相机包括:存储器11,存储有可执行代码;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单独地或共同地工作。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执行存储器11中存储的可执行代码,以用于实现:

响应于延时摄影功能的启动,拍摄第一图像后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迭代执行如下过程,直至满足迭代截止条件:

若所述相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达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则唤醒所述相机以拍摄第二图像;

控制相机处于休眠状态;

在迭代结束后,根据已拍摄的图像生成对应的视频。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确定所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可选地,所述相机还包括:显示屏13。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屏13输出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根据用户对所述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选择操作,确定被选择的所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屏13输出多个拍摄场景类型各自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根据用户对所述多个拍摄场景类型各自对应的图像拍摄间隔时长的选择操作,确定被选择的所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拍摄场景类型;从预设的与所述拍摄场景类型对应的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中确定所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根据所述相机的剩余电量,从所述多个图像拍摄间隔时长中确定所述图像拍摄间隔时长。

可选地,所述相机中包括图像处理芯片、与所述图像处理芯片耦合的外部电路;所述通信处理芯片内包括定时相关器件。从而,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控制内存进行自刷新;控制所述图像处理芯片的所述外部电路断电;关闭所述图像处理芯片内除所述定时相关器件外的其他器件。

所述相机中包括电池,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降低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和/或电流。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物体的图像特征;根据所述图像特征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则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可选地,所述图像特征包括轮廓特征,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轮廓特征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轮廓特征之间的相似度。

可选地,所述图像特征包括颜色分布特征,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颜色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颜色分布特征之间的相似度。

可选地,所述图像特征包括对应像素点的位置,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像素点的位置计算所述对应像素点的距离;根据所述对应像素点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

可选地,所述迭代截止条件包括:所述相机的剩余电量达到电量阈值,或者,拍摄总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或者,所述延时摄影功能被关闭。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根据已存储的图像数量确定所述电量阈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为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标注上时间戳,所述时间戳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在所述视频中的排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无人机包括机体以及相机。其中,该相机即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相机。

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均可以单独,或者进行组合,只要未超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均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的等同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拍照方法、相机、无人机和存储介质
  • 手持眼底相机拍照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230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