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49:34


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塑口模领域,具体是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

背景技术

挤塑是通过挤塑机内部螺杆将颗粒物料输送至加热段,经加热段加热为熔融体后,再通过螺杆输送至机头的口模成型,通过口模可成型为需求的形状如棒形、条形等。现有的挤塑用口模工作时,熔融体进入口模后无法针对熔融体的温度进行自适应输送调节,导致温度过高的熔融体没有充分冷却至设定温度时即被挤出,最终从口模挤出的成品容易变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挤塑用口模挤出的产品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模座后端中心连接有模颈,模颈后端连接有锥形的模头,模座前端中心向后设有进料腔口,所述模颈中设有过渡腔,所述模头内设有出料腔口,出料腔口后端延伸至模头后端面,出料腔口前端延伸至与过渡腔后侧连通,所述进料腔口两对称侧壁中分别设有多个从前向后分布的通道,每个通道前端道口分别设于所在进料腔口侧壁并与进料腔口内连通,且两对称侧壁的道口位置一一对应,每个通道分别延伸至后端道口与过渡腔连通,所述进料腔口内滑动安装有金属活塞,金属活塞的前后方向宽度满足能够至少完全封堵一组相互对应的道口,模座内位于进料腔口后方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有衬套,衬套中滑动设置有金属板,金属板前侧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前端穿入至进料腔口并固定连接于金属活塞后侧面中心,衬套中位于金属板后方设有多个双金属片,多个双金属片沿环向均匀分布,每个双金属片一端分别固定于衬套内侧壁,每个双金属片另一端分别伸入至衬套内,且每个双金属片热膨胀系数小的部分面向金属板。

所述的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后侧面中心与衬套后端中心之间连接有弹簧。

所述的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侧壁中对应每个双金属片位置分别设置有导热铜片,双金属片一端分别固定于衬套内侧壁并与对应位置的导热铜片接触,每个导热铜片分别穿出衬套并在模座内向前延伸至进料腔口侧壁位置。

所述的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颈外壁环套有冷却环板,冷却环板中有冷却腔,冷却腔通过设置于冷却环板外壁的接头与外部冷源连接。

本发明中,熔融物料进入进料腔口,然后通过进料腔口侧壁的通道进入过渡腔,当充满过渡腔时从过渡腔进入出料腔口,最后从出料腔口挤出。当进入进料腔口的熔融物料温度过高时,衬套内的双金属片在高温环境下产生变形,变形方向是热膨胀系数大的部分向热膨胀系数小的部分弯曲,即双金属片向金属板方向弯曲,弯曲时抵顶金属板使金属板向前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柱带动金属活塞在进料腔口向前运动,金属活塞向前运动时堵塞至少一个通道的道口,进而可控制进入过渡腔的熔融物料量,使过渡腔中的熔融物料有充足的时间冷却后,再进入出料腔口。由此可通过双金属片自适应温度控制熔融体流量,防止温度过高的熔融物料没有充分冷却至设定温度时即被挤出的问题,提高了最终挤出产品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适应控制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包括模座1,模座1后端中心连接有模颈2,模颈2后端连接有锥形的模头3,模座1前端中心向后设有进料腔口4,模颈2中设有过渡腔5,模头3内设有出料腔口6,出料腔口6后端延伸至模头3后端面,出料腔口6前端延伸至与过渡腔5后侧连通。模颈2外壁环套有冷却环板7,冷却环板7中有冷却腔,冷却腔通过设置于冷却环板7外壁的接头与外部冷源连接。

进料腔口4两对称侧壁中分别设有多个从前向后分布的通道8,每个通道8前端道口分别设于所在进料腔口4侧壁并与进料腔口4内连通,且两对称侧壁的道口位置一一对应,每个通道8分别延伸至后端道口与过渡腔5连通,进料腔口4内滑动安装有金属活塞9,金属活塞9的前后方向宽度满足能够至少完全封堵一组相互对应的道口,模座1内位于进料腔口4后方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有衬套10,衬套10中滑动设置有金属板11,金属板11后侧面中心与衬套后端中心之间连接有弹簧12,金属板11前侧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3,连接柱13前端穿入至进料腔口4并固定连接于金属活塞9后侧面中心,衬套10中位于金属板11后方设有多个双金属片14,多个双金属片14沿环向均匀分布,每个双金属片14一端分别固定于衬套10内侧壁,每个双金属片14另一端分别伸入至衬套10内,且每个双金属片14热膨胀系数小的部分面向金属板11。

衬套10侧壁中对应每个双金属片14位置分别设置有导热铜片15,双金属片14一端分别固定于衬套10内侧壁并与对应位置的导热铜片15接触,每个导热铜片15分别穿出衬套10并在模座1内向前延伸至进料腔口4侧壁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相关技术
  • 一种挤塑棒材口模结构
  • 一种具有装饰表层的纤维增强拉挤塑料棒材
技术分类

0612011269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