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组装装置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9:54


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组装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组装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脉冲治疗仪和磁脉冲治疗仪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的医疗保健中。电脉冲治疗仪和磁脉冲治疗仪以传统针灸理论和按摩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具有疏通经脉、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活血化淤、调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性的功效,而且能调五脏六腑、平衡阴阳,激活病灶周围组织的细胞活性,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力,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起到病灶周围组织修复治疗效果。也有皮肤电极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学说,由于人体中含有水分,同时又有正负两种类型的电荷,所以绝大多数组织都是可以导电的,运用电子仪器结合针炙原理,给人体以针和电相结合的治疗。也有细胞分子规律排列学说,人体是由无数个不同的细胞组成的,而每一个细胞都是由分子有规律的排列而成,并按一定规律不断的运动着,健康的人体细胞运动有规律,发挥着各种组织器官营内卫外的作用。相反,人体病灶部位是细胞分子排列发生紊乱,运动失去规律和平衡,那么就达不到协调内外平衡阴阳的作用。电疗法能使有病部位细胞内的分子重新排列,变无序为有序,变无规律运动为有规律运动,达到其协调内外平衡阴阳的目的。CN201410337878.4一种电子反射电磁脉冲治疗仪 虽然提供了一套装置,但是其存在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现有治疗仪组装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疗、电疗已在治疗人体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物理治疗仪,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功能简单,疗效较差。有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特别是磁场设计不合理,磁场强度较弱、波形设计不合理难以刺激人体穴位,疗效欠佳。有的电路设计不合理,无法实时改变磁场的方向,没有实时治疗温度控制、无法设定治疗时间等诸多不足之处。因此现有治疗仪亟待革新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组装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 ,包括扣合设置的治疗头上壳体与治疗头下壳体,而形成治疗头壳体;在治疗头下壳体上嵌装有辐射治疗盘; 治疗头壳体配合有主机壳体;

在治疗头壳体内嵌装有发射远红外热波和脉冲电磁场的发射器以及产生脉冲磁场电流和转换脉冲磁场方向的控制电路板;

发射远红外热波和脉冲电磁场的发射器包括在辐射治疗盘下方且在治疗头壳体中安装的脉冲磁发生装置;

在主机壳体上连接有电源输入插头线;

在主机壳体上安装有电源开关、人机交互功能的显示器以及操作按键,以操控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的治疗参数;

在主机壳体的接线插孔与治疗头壳体的接线插孔之间连接有连接导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脉冲磁发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治疗头壳体中的灌封盒;在灌封盒的内部嵌装有铁氧体材料磁罐,在铁氧体材料磁罐内腔中的中心柱上安装有电磁线圈;在灌封盒的内部加入导热硅胶,以使得铁氧体材料磁罐及电磁线圈灌封成一体;

在灌封盒侧壁嵌装温度传感器,用来实时检测电磁线圈的温度,以实时检测电磁线圈的温度;

辐射治疗盘发射远红外热波,并由石墨烯混合烧制成。

治疗仪的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AC/AC滤波模块、AC/DC模块、以储能电压的储能模块、以放电频率的放电模块、电流方向控制模块及脉冲磁远红外模块;

脉冲磁远红外模块向人体穴位输出脉冲磁电磁感应及远红外热效应;

MCU控制模块,作为主控,其接收AC/DC模块的输入,并向储能模块、放电模块及电流方向控制模块输出,电流方向控制模块输出端通过电压采集模块接MCU控制模块输入端;脉冲磁远红外模块输出端通过温度采集模块接MCU控制模块输入端;MCU控制模块输出端接警告模块,MCU控制模块交互有人机交互模块,以设定治疗温度以及治疗时间。

电磁波,其频率5-15Hz,脉宽<1.5mS,幅度>0.15T

远红外波,其辐射率>85%,波长5-25uM,辐射器表面温度50-90℃

电源输入插头线接通交流220V电源;

AC/AC滤波模块包括通入交流电的输入接口CH1、电源开关CH5、保险丝F1、电阻R1、R2、安规电容CL1、CL2、变压器T1、共模电感L2及差模电感L3;

输入接口CH1依次经过电源开关CH5、保险丝F1后分两路,一路经过串联的电阻R1、R2回路,一路经过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在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并接安规电容CL1;在变压器T1次级线圈并接安规电容CL2,在变压器T1次级线圈输出电路上串联有共模电感L2及差模电感L3;

AC/DC模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包括变压器T2、整流二极管D1-D4、滤波电容E1、E2、C1、C2、集成稳压电路V1的低压直流+12V和直流+5V输出控制电路;整流二极管D1-D4组成低压整流桥,整流二极管D7-D10组成高压整流桥;另一部分包括电阻R3、聚丙烯薄膜电容CB1、电流型热敏电阻RT1及整流二极管D7-D10的高压直流电路;

在共模电感L2及差模电感L3之间并联有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及高压直流电路的输入端;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经过低压整流桥,整流桥输出一端接地,输出另一端为+12V输出控制电路并电连接集成稳压电路V1的Vin端;+12V输出控制电路通过并联的滤波电容E1、C1接地;集成稳压电路V1的Vout端输出直流+5V输出控制电路,直流+5V输出控制电路通过并联的滤波电容E2、C2接地;高压直流电路输入电流经过并联的电阻R3与聚丙烯薄膜电容CB1后,经过电流型热敏电阻RT1接高压整流桥的输入端;

储能模块包括继电器K1、续流二极管D11、三极管NK1、电阻RK1以及RK2;继电器K1的执行开关串联在电流型热敏电阻RT1与高压整流桥的输入端之间;电阻RK2外接入MCU控制模块信号后,接三极管NK1的基极,三极管NK1的基极通过电阻RK1接地,三极管NK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K1的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继电器K1控制线圈及续流二极管D11接地;在高压整流桥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解电容CE3及电阻R30;在高压整流桥的输出端正负触点之间反接肖特基二极管D5;

放电模块包括晶闸管Q1、三极管NQ1、电阻RQ1、RQ2、RQ3及空心线圈L4构成;电阻RQ1接在电源与三极管NQ1的集电极之间,三极管NQ1接晶闸管Q1一端,晶闸管Q1具有接地端;三极管NQ1的基极通过电阻RQ3接地,通过电阻RQ2输入MCU控制模块信号;晶闸管Q1另一端接负触点,空心线圈L4接在高压整流桥的输出端正触点与负触点之间;

电流方向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K3、RK4、三极管NK2、续流二极管D6及继电器K2;输入接线通过电阻RK3接三极管NK2基极,三极管NK2通过电阻RK4接地,三极管NK2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K2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6及继电器K2的控制线圈接入+12电压;

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电阻RV1、RV2、RV3及磁片电容CV1;信号接入电阻RV3后,分三路,通过并联的电阻RV2及磁片电容CV1接地,通过电阻RV1接高压整流桥的输出端正触点;

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RT2和电阻RT3、RT4和瓷片电容CT1;温度传感器RT2输出端分别接电阻RT3及RT4;电阻RT3接地,电阻RT4通过瓷片电容CT1接地;电阻RT4接入MCU控制模块;

警告模块包括蜂鸣器BUZZER、电阻RB1、RB2、RB3、RB4和三极管NB1;MCU控制模块通过电阻RB3接入三极管NB1的基极,三极管NB1的基极通过电阻RB4接地,三极管NB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B1的集电极接蜂鸣器BUZZER,三极管NB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B2接电压5V,电压5V通过电阻RB2接入蜂鸣器BUZZER;

MCU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IC1及分别与单片机IC1电连接的电容E3、C3;

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接入单片机IC1的液晶DS1和按键电路S1-S6,与按键电路S1-S6对应电连接的电阻RS1-RS6以及指示灯电路LED1-LED5,与指示灯电路LED1-LED5分别电连接的电阻RL1-RL5 。

一种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的组装装置 ,用于组装治疗仪,其包括治疗部组装装置,以组装治疗头壳体;

主机部组装装置,以组装主机壳体;

接线装置,用于通过连接导线将主机壳体的接线插孔与治疗头壳体的接线插孔之间连接;

和/或输出组件,配套有机械手或传送带,用于输出治疗仪到下一道工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主机部组装装置和/或治疗部组装装置包括传送带部及分布在传送带部上的载具装置;

传送带部包括上料工位、定位工位、缠线工位、配件组装工位和/或等待工位。

在主机部组装装置的传送带部上;

上料工位,用于将预安装主板的主机壳体的下部壳体送入;

定位工位,用于将主机壳体在载具装置上定位;

缠线工位,用于将电源输入插头线进行测试并盘线;

配件组装工位,用于将在主机壳体加盖并安装各个配件,并配置有力矩扳手与螺栓上料组件;

和/或等待工位,用于等待与治疗头壳体接连接导线。

载具装置包括设置在传送带部上的载具基板;在载具基板上后侧角部铰接有用于与载具基板吸合的载具电磁吸合板,铰接轴的轴心线与传送带部传送方向夹紧为斜角;在载具电磁吸合板下方设置有长于载具基板的载具工艺豁口;在载具电磁吸合板的铰接处设置有角部定位销,在载具电磁吸合板上分布有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角部定位销与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用于与主机壳体侧部定位接触;在载具电磁吸合板与后侧角部相对的前侧角部俯仰有载具摆动杆,在载具摆动杆上头部设置有载具L型压板,以用于下压主机壳体而固定;

在载具摆动杆下端头转动有载具活动导向球,在载具摆动杆与载具电磁吸合板之间连接有载具复位弹簧;

在载具电磁吸合板上方设置有缠线导向豁口,以下垂电源输入插头线;

在定位工位,具有与传送方向斜交设置且用于与载具活动导向球滚动接触的定位斜向导向坡度;

载具活动导向球与定位斜向导向坡度接触而摆动到极限位置,使得载具L型压板后摆动与主机壳体分离;载具活动导向球继续沿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上升到顶端,从而带动载具电磁吸合板克服磁力斜向上摆动,从而使得主机壳体倾斜后利用自重向角部定位销与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靠近移动而定位;载具活动导向球继续沿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从顶端后下降而离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在载具复位弹簧作用下,载具L型压板前摆动复位而下压主机壳体;

在缠线工位,设置有缠线导向豁口对应的缠线L型升降托手,在缠线L型升降托手的横板上竖直伸缩有两个缠线导向销,在缠线L型升降托手上方循环设置有缠线仿形传送带,在缠线仿形传送带上移动有缠线牵拉杆,在缠线牵拉杆上设置有缠线勾手,在缠线L型升降托手的横板上有缠线工艺豁口,在缠线工艺豁口一侧设置有缠线扣线器;缠线接线夹持机械手用于夹持电源输入插头线以插拔到插座进行电路测试,在缠线接线夹持机械手设置有配套电路测试装置,以检测电路性能;

缠线L型升降托手移动,以将电源输入插头线喂入到缠线导向销与缠线工艺豁口之间的间隙中,缠线牵拉杆与缠线勾手配合,以钩取电源输入插头线,在缠线仿形传送带驱动下循环移动,以将电源输入插头线缠绕在两个缠线导向销之间;缠线扣线器进入缠线工艺豁口,以对电源输入插头线进行捆绑;缠线导向销而低于缠线L型升降托手横板,以与缠线的电源输入插头线分离,缠线L型升降托手下降与电源输入插头线分离;

和/或在等待工位,具有用于与载具活动导向球滚动接触的等待导向斜面及等待上行导向面,以载具L型压板与主机壳体分离,以等待被取出。

在等待工位一侧设置有接线送线传送带,以送入连接导线;在接线送线传送带输出端升降设置有接线龙门导杆;在接线龙门导杆外侧设置有接线导向带;连接导线长度大于接线龙门导杆之间距离;

在接线导向带上分别有接线喂入口卡座,在接线喂入口卡座内侧设置有用于通过连接导线的接线工艺侧通道;

在接线龙门导杆处设置有接线电眼;

接线送线传送带将连接导线横向输送,连接导线的两端与对应的接线龙门导杆接触,接线喂入口卡座通过接线工艺侧通道卡在对应连接导线端部,其在接线导向带循环时,接线喂入口卡座将连接导线两端头向前牵拉,使得连接导线变成U型,并直接、通过机械手或通过人工将连接导线插入到对应等待工位的主机壳体的接线插孔与治疗头壳体的接线插孔中。

一种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组装方法,用于组装治疗仪,步骤如下;

首先,通过主机部组装装置组装主机壳体;同时,通过治疗部组装装置组装治疗头壳体;

其次,连接导线通过接线装置将主机壳体的接线插孔与治疗头壳体的接线插孔之间连接;

和/或输出组件,将治疗仪输出到下一道工序;

在组装主机部组装装置和/或治疗部组装装置的步骤中,借助于带有载具装置的传送带部;其中,针对在主机部组装装置的传送带部工作具有以下步骤;

S01,在上料工位,将预安装主板的主机壳体的下部壳体送入;

S02,在定位工位,将主机壳体在载具装置上定位;

S03,在缠线工位,将电源输入插头线进行测试并盘线;

S04,在配件组装工位,将在主机壳体加盖并安装各个配件,并配置有力矩扳手与螺栓上料组件;

S05,在等待工位,将主机壳体与治疗头壳体接连接导线

在步骤S02中, 包括S2.1,载具活动导向球与定位斜向导向坡度接触而摆动到极限位置,使得载具L型压板后摆动与主机壳体分离;S2.2,载具活动导向球继续沿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上升到顶端,从而带动载具电磁吸合板克服磁力斜向上摆动,使得主机壳体倾斜后利用自重向角部定位销与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靠近移动而定位;S2.3,载具活动导向球继续沿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从顶端后下降而离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S2.4,在载具复位弹簧作用下,载具L型压板前摆动复位而下压主机壳体;

在步骤S03中,S3.1,缠线L型升降托手移动,将电源输入插头线喂入到缠线导向销与缠线工艺豁口之间的间隙中;S3.2,缠线牵拉杆与缠线勾手配合,钩取电源输入插头线;S3.3,在缠线仿形传送带驱动下循环移动,将电源输入插头线缠绕在两个缠线导向销之间;S3.4,缠线扣线器进入缠线工艺豁口,对电源输入插头线进行捆绑;S3.5,缠线导向销下行低于缠线L型升降托手横板,与缠线的电源输入插头线分离,缠线L型升降托手下降与电源输入插头线分离;

在步骤S05中,在等待工位,载具活动导向球滚动行走在等待导向斜面及等待上行导向面上,以使得载具L型压板与主机壳体分离,以等待被取出。

本发明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本发明设计一种低频三角波尖峰脉冲磁场,同时利用产生脉冲磁场的热效应释放远红外。通过实时检测产生脉冲磁场的线圈温度,控制脉冲磁场的强度和频率,做到治疗安全有效。通过改变线圈的电流方向,从而控制脉冲磁场的方向。利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作用到人体的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组织的生物效应,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气原理(a)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气原理(b)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传送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定位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缠线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等待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接线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框图。

其中: 1、治疗头上壳体;2、治疗头下壳体;3、辐射治疗盘;4、电磁线圈;5、铁氧体材料磁罐;6、灌封盒;7、温度传感器;8、连接导线;9、电源输入插头线;10、电源开关;11、主机壳体;12、显示器;13、操作按键;14、接线插孔;15、治疗部组装装置;16、主机部组装装置;17、接线装置;18、输出组件;19、传送带部;20、载具装置;21、上料工位;22、定位工位;23、缠线工位;24、配件组装工位;25、等待工位;26、载具基板;27、载具电磁吸合板;28、载具工艺豁口;29、角部定位销;30、载具侧边定位销;31、载具摆动杆;32、载具L型压板;33、载具活动导向球;34、载具复位弹簧;35、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6、缠线导向豁口;37、缠线L型升降托手;38、缠线导向销;39、缠线仿形传送带;40、缠线牵拉杆;41、缠线勾手;42、缠线工艺豁口;43、缠线扣线器;44、缠线接线夹持机械手;45、等待导向斜面;46、等待上行导向面;47、接线送线传送带;48、接线龙门导杆;49、接线导向带;50、接线喂入口卡座;51、接线工艺侧通道;52、接线电眼。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 ,包括扣合设置的治疗头上壳体1与治疗头下壳体2,而形成治疗头壳体;在治疗头下壳体2上嵌装有辐射治疗盘3; 治疗头壳体配合有主机壳体11;

在治疗头壳体内嵌装有发射远红外热波和脉冲电磁场的发射器以及产生脉冲磁场电流和转换脉冲磁场方向的控制电路板;

发射远红外热波和脉冲电磁场的发射器包括在辐射治疗盘3下方且在治疗头壳体中安装的脉冲磁发生装置;

在主机壳体11上连接有电源输入插头线9;

在主机壳体11上安装有电源开关10、人机交互功能的显示器12以及操作按键13,以操控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的治疗参数;

在主机壳体11的接线插孔14与治疗头壳体的接线插孔14之间连接有连接导线8。

脉冲磁发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治疗头壳体中的灌封盒6;在灌封盒6的内部嵌装有铁氧体材料磁罐5,在铁氧体材料磁罐5内腔中的中心柱上安装有电磁线圈4;在灌封盒6的内部加入导热硅胶,以使得铁氧体材料磁罐5及电磁线圈4灌封成一体;

在灌封盒6侧壁嵌装温度传感器7,用来实时检测电磁线圈4的温度,以实时检测电磁线圈4的温度;

辐射治疗盘3发射远红外热波,并由石墨烯混合烧制成。

本实施例的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的组装装置 ,用于组装治疗仪,其包括治疗部组装装置15,以组装治疗头壳体;

主机部组装装置16,以组装主机壳体11;

接线装置17,用于通过连接导线8将主机壳体11的接线插孔14与治疗头壳体的接线插孔14之间连接;

和/或输出组件18,配套有机械手或传送带,用于输出治疗仪到下一道工序。

主机部组装装置16和/或治疗部组装装置15包括传送带部19及分布在传送带部19上的载具装置20;

传送带部19包括上料工位21、定位工位22、缠线工位23、配件组装工位24和/或等待工位25。

在主机部组装装置16的传送带部19上;

上料工位21,用于将预安装主板的主机壳体11的下部壳体送入;

定位工位22,用于将主机壳体11在载具装置20上定位;

缠线工位23,用于将电源输入插头线9进行测试并盘线;

配件组装工位24,用于将在主机壳体11加盖并安装各个配件,并配置有力矩扳手与螺栓上料组件;

和/或等待工位25,用于等待与治疗头壳体接连接导线8。

载具装置20包括设置在传送带部19上的载具基板26;在载具基板26上后侧角部铰接有用于与载具基板26吸合的载具电磁吸合板27,铰接轴的轴心线与传送带部19传送方向夹紧为斜角;在载具电磁吸合板27下方设置有长于载具基板26的载具工艺豁口28;在载具电磁吸合板27的铰接处设置有角部定位销29,在载具电磁吸合板27上分布有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30,角部定位销29与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30用于与主机壳体11侧部定位接触;在载具电磁吸合板27与后侧角部相对的前侧角部俯仰有载具摆动杆31,在载具摆动杆31上头部设置有载具L型压板32,以用于下压主机壳体11而固定;

在载具摆动杆31下端头转动有载具活动导向球33,在载具摆动杆31与载具电磁吸合板27之间连接有载具复位弹簧34;

在载具电磁吸合板27上方设置有缠线导向豁口36,以下垂电源输入插头线9;当处于倾斜状态,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30位置高于角部定位销29位置;

在定位工位22,具有与传送方向斜交设置且用于与载具活动导向球33滚动接触的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

载具活动导向球33与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接触而摆动到极限位置,使得载具L型压板32后摆动与主机壳体11分离;载具活动导向球33继续沿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上升到顶端,从而带动载具电磁吸合板27克服磁力斜向上摆动,从而使得主机壳体11倾斜后利用自重向角部定位销29与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30靠近移动而定位;载具活动导向球33继续沿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从顶端后下降而离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在载具复位弹簧34作用下,载具L型压板32前摆动复位而下压主机壳体11;

在缠线工位23,设置有缠线导向豁口36对应的缠线L型升降托手37,在缠线L型升降托手37的横板上竖直伸缩有两个缠线导向销38,在缠线L型升降托手37上方循环设置有缠线仿形传送带39,在缠线仿形传送带39上移动有缠线牵拉杆40,在缠线牵拉杆40上设置有缠线勾手41,在缠线L型升降托手37的横板上有缠线工艺豁口42,在缠线工艺豁口42一侧设置有缠线扣线器43;缠线接线夹持机械手44用于夹持电源输入插头线9以插拔到插座进行电路测试,在缠线接线夹持机械手44设置有配套电路测试装置,以检测电路性能;

缠线L型升降托手37移动,以将电源输入插头线9喂入到缠线导向销38与缠线工艺豁口42之间的间隙中,缠线牵拉杆40与缠线勾手41配合,以钩取电源输入插头线9,在缠线仿形传送带39驱动下循环移动,以将电源输入插头线9缠绕在两个缠线导向销38之间;缠线扣线器43进入缠线工艺豁口42,以对电源输入插头线9进行捆绑;缠线导向销38而低于缠线L型升降托手37横板,以与缠线的电源输入插头线9分离,缠线L型升降托手37下降与电源输入插头线9分离;

和/或在等待工位25,具有用于与载具活动导向球33滚动接触的等待导向斜面45及等待上行导向面46,以载具L型压板32与主机壳体11分离,以等待被取出。

在等待工位25一侧设置有接线送线传送带47,以送入连接导线8;在接线送线传送带47输出端升降设置有接线龙门导杆48;在接线龙门导杆48外侧设置有接线导向带49;连接导线8长度大于接线龙门导杆48之间距离;

在接线导向带49上分别有接线喂入口卡座50,在接线喂入口卡座50内侧设置有用于通过连接导线8的接线工艺侧通道51;

在接线龙门导杆48处设置有接线电眼52;

接线送线传送带47将连接导线8横向输送,连接导线8的两端与对应的接线龙门导杆48接触,接线喂入口卡座50通过接线工艺侧通道51卡在对应连接导线8端部,其在接线导向带49循环时,接线喂入口卡座50将连接导线8两端头向前牵拉,使得连接导线8变成U型,并直接、通过机械手或通过人工将连接导线8插入到对应等待工位25的主机壳体11的接线插孔14与治疗头壳体的接线插孔14中。

本实施例的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组装方法,用于组装治疗仪,步骤如下;

首先,通过主机部组装装置16组装主机壳体11;同时,通过治疗部组装装置15组装治疗头壳体;

其次,连接导线8通过接线装置17将主机壳体11的接线插孔14与治疗头壳体的接线插孔14之间连接;

和/或输出组件18,将治疗仪输出到下一道工序;

在组装主机部组装装置16和/或治疗部组装装置15的步骤中,借助于带有载具装置20的传送带部19;其中,针对在主机部组装装置16的传送带部19工作具有以下步骤;

S01,在上料工位21,将预安装主板的主机壳体11的下部壳体送入;

S02,在定位工位22,将主机壳体11在载具装置20上定位;

S03,在缠线工位23,将电源输入插头线9进行测试并盘线;

S04,在配件组装工位24,将在主机壳体11加盖并安装各个配件,并配置有力矩扳手与螺栓上料组件;

S05,在等待工位25,将主机壳体11与治疗头壳体接连接导线8

在步骤S02中, 包括S2.1,载具活动导向球33与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接触而摆动到极限位置,使得载具L型压板32后摆动与主机壳体11分离;S2.2,载具活动导向球33继续沿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上升到顶端,从而带动载具电磁吸合板27克服磁力斜向上摆动,使得主机壳体11倾斜后利用自重向角部定位销29与两个载具侧边定位销30靠近移动而定位;S2.3,载具活动导向球33继续沿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从顶端后下降而离开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S2.4,在载具复位弹簧34作用下,载具L型压板32前摆动复位而下压主机壳体11;

在步骤S03中,S3.1,缠线L型升降托手37移动,将电源输入插头线9喂入到缠线导向销38与缠线工艺豁口42之间的间隙中;S3.2,缠线牵拉杆40与缠线勾手41配合,钩取电源输入插头线9;S3.3,在缠线仿形传送带39驱动下循环移动,将电源输入插头线9缠绕在两个缠线导向销38之间;S3.4,缠线扣线器43进入缠线工艺豁口42,对电源输入插头线9进行捆绑;S3.5,缠线导向销38下行低于缠线L型升降托手37横板,与缠线的电源输入插头线9分离,缠线L型升降托手37下降与电源输入插头线9分离;

在步骤S05中,在等待工位25,载具活动导向球33滚动行走在等待导向斜面45及等待上行导向面46上,以使得载具L型压板32与主机壳体11分离,以等待被取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治疗头壳体上嵌装有发射远红外热波和石墨烯混合烧制成的辐射治疗盘3;在辐射治疗盘下安装脉冲磁发生装置;在主机壳体内安装有控制电路和人机交互模块。脉冲磁发生装置包括有灌封盒的内部嵌装有铁氧体材料磁罐,安装在铁氧体材料磁罐中心柱周围的电磁线圈,使用导热硅胶将灌封盒内部的铁氧体材料磁罐和电磁线圈灌封成一体,制成半闭合磁路的脉冲磁发生装置。在灌封盒侧壁嵌装温度传感器,用来实时检测电磁线圈的温度。根据人机交互模块的设定治疗温度以及治疗时间,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电磁线圈的温度,储能模块的储能电压以及放电模块的放电频率,使治疗温度能够恒定控制在符合用户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发射远红外热波和脉冲电磁场的发射器包括有在远红外材料烧结的远红外辐射盘下面的灌封盒,在灌封盒的内部嵌装有铁氧体材料磁罐,安装在铁氧体材料磁罐中心柱周围的电磁线圈,使用环氧树脂将灌封盒内部的铁氧体材料磁罐和电磁线圈灌封成一体。产生脉冲磁场电流和转换脉冲磁场方向的控制电路板,其是将交流电通过CH1。电磁波,其频率5-15Hz,脉宽<1.5mS,幅度>0.15T+0.05T;远红外波,其辐射率>85%,波长5-25uM,辐射器表面温度50-8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依据中医经络理论,利用物理疗法,设计以结构简单可靠,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用途广、疗效快、无痛苦、无毒副作用。重点突出结构简单,便于批量生产,提高使用安全性,可以改变磁场方向,安全可靠、辨证施治。使之用途广,疗效好,便于操作使用。设计磁、热、远红外的综合物理因子于一体的医疗器械。实现安全可靠,实泄虚补,辨证施治,激活生命源动力,改善体内微循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头壳体内嵌装有发射远红外热波和脉冲电磁场的发射器,以及产生脉冲磁场电流和转换脉冲磁场方向的控制电路板。发射远红外热波和脉冲电磁场的发射器包括有在远红外材料烧结的远红外辐射盘下面的灌封盒,在灌封盒的内部嵌装有铁氧体材料磁罐,安装在铁氧体材料磁罐中心柱周围的电磁线圈,使用环氧树脂将灌封盒内部的铁氧体材料磁罐和电磁线圈灌封成一体,在灌封盒上安装机械式温度保护器。机械式温度保护器串接在控制降压限流电路中,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自动改变脉冲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发射远红外热波的温度,起到温度保护的功能。电磁线圈的输入线连接在脉冲磁方向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经由该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通过发射器即构成远红外热波和可切换脉冲电磁场方向的电磁波的复合能量物理治疗设备。本发明突出结构简单,便于批量生产,提高使用安全性;可以改变磁场方向,安全可靠、辨证施治。使之用途广,疗效好,便于操作使用。设计磁、热、远红外的综合物理因子于一体的医疗器械,实现安全可靠,实泄虚补,辨证施治,激活生命源动力,改善体内微循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发明的发射远红外热波和脉冲电磁场的发射器结构紧凑合理,便于批量生产,磁阻、热阻小,传导效率高,可以充分的吸收并激发由工作电流产生的磁、热效应,即可使脉冲磁场在人体深处产生较强的电磁感应,又可使远红外波、热量作用于人体浅表,三重作用结合,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在主机壳体上安装有电源开关10以及人机交互功能的显示器12和操作按键13,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功能控制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的相关治疗参数。通过连接导线8将主机以及治疗头连接在一起;治疗头包括治疗头壳体上嵌装有发射远红外热波和石墨烯混合烧制成的辐射治疗盘3;在辐射治疗盘下安装脉冲磁发生装置;脉冲磁发生装置包括有灌封盒6,在灌装盒内部嵌装有铁氧体材料磁罐5,安装在铁氧体材料磁罐中心柱周围的电磁线圈4,使用导热硅胶将灌封盒内部的铁氧体材料磁罐和电磁线圈灌封成一体,制成半闭合磁路的脉冲磁发生装置。在灌封盒侧壁嵌装温度传感器7,用来实时检测电磁线圈的温度。本发明突出结构简单,提高使用安全性;可以改变磁场方向,安全可靠、辨证施治。使之用途广,疗效好,便于操作使用。本发明的脉冲磁发生装置结构紧凑合理,便于批量生产,磁阻、热阻小,传导效率高,可以充分的吸收并激发由工作电流产生的磁、热效应,即可使脉冲磁场在人体深处产生较强的电磁感应,又可使远红外波、热能作用于人体浅表,三重作用结合,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产生脉冲磁场电流和转换脉冲磁场方向的控制电路板,其是将交流电通过。电磁波,其频率5-13Hz,脉宽<1.5mS,幅度>0.15T;远红外波,其辐射率>85%,波长5-25uM,辐射器表面温度50-90℃。本发明的电脉冲发生电路的原理是:接通交流220V电源后, AC/AC滤波模块由输入接口CH1,电源开关CH5、保险丝F1、电阻R1、R2、安规电容CL1、CL2、共模电感、差模电感L2、L3、构成;AC/DC模块分为两部分,由变压器T1、T2整流二极管D1、D2、D3、D4、滤波电容E1、E2、C1、C2、集成稳压电路V1构成低压直流+12V和直流+5V输出控制电路。由电阻R3、聚丙烯薄膜电容CB1、电流型热敏电阻RT1,整流二极管D7、D8、D9、D10构成高压直流电路。

储能模块由继电器K1、续流二极管D11、三极管NK1、电阻RK1、RK2以及电解电容CE3、肖特基二极管D5和电阻R30构成; 电流方向控制模块由电阻RK3、RK4、三极管NK2、续流二极管D6、继电器K2构成;放电模块由晶闸管Q1、三极管NQ1、电阻RQ1、RQ2、RQ3、空心线圈L4构成;电压采集模块由电阻RV1、RV2、RV3以及磁片电容CV1构成;温度采集模块由温度传感器RT2和电阻RT3、RT4和瓷片电容CT1构成;警告模块由蜂鸣器BUZZER、电阻RB1、RB2、RB3、RB4和三极管NB1构成;人机交互模块由液晶DS1和按键电路S1、S2、S3、S4、S5、S6,电阻RS1、RS2、RS3、RS4、RS5、RS6以及指示灯电路LED1、LED2、LED3、LED4,电阻RL1、RL2、RL3、RL4、RL5构成;MCU控制模块由单片机IC1和电容E3、C3构成。

本发明的治疗部组装装置15与主机部组装装置16整体结构大致类似,可以借用或稍微改动即可,接线装置17实现线路连接,输出组件18将连接的治疗仪输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编号,打包等工序。传送带部19实现了工位衔接,载具装置20实现了承载,上料工位21实现上料,定位工位22设计巧妙,利用重力与三点定位原理,通过侧向点倾斜,实现自动定位,设计巧妙,载具基板26为载体,载具电磁吸合板27可以侧翻转定位及磁力吸合固定,载具工艺豁口28,工艺合理,角部定位销29位于铰接点,而当载具侧边定位销30实现自定位,载具摆动杆31俯仰摆动,通过载具L型压板32以压紧,载具活动导向球33滚动,载具复位弹簧34实现复位牵拉。

在缠线工位23的巧妙设计,实现了电线的缠绕,从而实现自动组装,配件组装工位24可以是分散或集中设计,等待工位25便于进行插入接头进行通电,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实现无动力驱动,其实现吸合板的抬起与平稳平放,缠线导向豁口36工艺合理,等待导向斜面45与定位斜向导向坡度35原理相同,但是坡度小与高度小,只需要将载具L型压板32打开,而不需要进一步将吸合板侧倾,并通过等待上行导向面46实现了状态的保持,通过接线送线传送带47实现了导向的上料,接线龙门导杆48模拟拇指而接线喂入口卡座50模拟手其他手指,通过接线工艺侧通道51模拟手握导向,从而实现导线连接,接线导向带49模拟胳膊,接线电眼52模拟眼睛,其侧部可以配合机械手或人工以辅助。

相关技术
  • 智能电磁脉冲治疗仪、组装装置及方法
  • 声波感知智能电磁脉冲阀以及电磁脉冲阀异常检测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82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