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6:08


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转台是起重机进行起重作业的中心枢纽,其起到支撑吊臂,连接回转支承,安装回转机构、起升机构及平衡配重等作用。起重机进行起重作业的所有运动,包括起升、变幅和回转等,都要通过起重机转台来完成,这就决定了转台结构受力复杂,受载状况恶劣。

为了保证起重机转台的强度及刚度,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钢板焊接结构,钢材的使用量大,整体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作为起重机上的关键结构部件,其重量决定了整车重量及综合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满足起重机转台强度及刚度的情况下,降低其重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台,包括转台本体,所述转台本体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回转底圈、两个变幅油缸轴套、两个起重臂轴套和两个卷扬装配架,所述变幅油缸轴套适于装配变幅油缸,所述起重臂轴套适于装配起重臂,所述卷扬装配架适于安装卷扬机构,两个所述变幅油缸轴套、两个所述起重臂轴套和两个所述装配架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转台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回转底圈、所述变幅油缸轴套、所述起重臂轴套和所述卷扬装配架通过筋条组件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起重机转台具有回转底圈、变幅油缸轴套、起重臂轴套、卷扬装配架和变幅油缸轴套,满足起重机转台安装起重臂、变幅油缸、卷扬机构、配重等部件的功能要求,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简化结构,回转底圈、变幅油缸轴套、起重臂轴套和卷扬装配架通过筋条组件连接,转台本体在非受力路径上采用镂空减重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质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台本体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一上连接筋、两根第一下连接筋和两根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上连接筋设置在所述第一下连接筋的上方,所述第一上连接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转底圈的前侧和所述起重臂轴套,所述第一下连接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转底圈的后侧和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上端连接所述起重臂轴套。由此,由第一上连接筋和第一下连接筋连接回转底圈和起重臂轴套,根据起重臂轴套受力的力流走向,形成不等厚的且不规则的筋条结构,起重臂轴套受力后,从后向前传递力,通过第一上连接筋和第一下连接筋分散传递到回转底圈上,满足转台强度及刚度需要。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台本体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加强筋组,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与所述回转底圈、所述起重臂轴套、所述第一上连接筋和所述第一下连接筋相连。由此,第一加强筋组起到加强对第一上连接筋和第一下连接筋结构强度的作用,减少第一上连接筋和第一下连接筋的侧向变形,转台本体由钢板结构优化为筋条结构,非受力路径上采用镂空减重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轻质量。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连接筋具有弯折部,所述转台本体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加强筋组,所述第二加强筋组与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回转底圈相连。由此,弯折结构的第一上连接筋可以尽量减少材料的用量,第二加强筋组将第一上连接筋的弯折部的受力分散到回转底圈上,保证结构强度,减少第一上连接筋的侧向变形。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台本体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二上连接筋、两根第二下连接筋和两根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上连接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起重臂轴套和所述卷扬装配架的上侧,所述第二下连接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下连接筋和所述卷扬装配架的下侧,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起重臂轴套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筋。由此,通过第二上连接筋和第二下连接筋将卷扬装配架的受力传递至第一上连接筋和第一下连接筋,再分散传递到回转底圈上,在满足转台强度及刚度的情况下,减少材料使用。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台本体包括第一横向加强筋和第二横向加强筋,所述第一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左侧的所述第一上连接筋和右侧的所述第一下连接筋,或所述第一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右侧的所述第一上连接筋和左侧的所述第一下连接筋。所述第二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左侧的所述第二上连接筋和右侧的所述第二下连接筋,或所述第二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右侧的所述第二上连接筋和左侧的所述第二下连接筋。由此,第一横向加强筋和第二横向加强筋可以增加转台本体左右两侧的结构强度,以满足转台回转平面的刚度要求。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卷扬装配架包括主卷扬轴套、副卷扬轴套和第三加强筋组,所述副卷扬轴套位于所述主卷扬轴套的后方,所述主卷扬轴套用于装配主卷扬机构,所述副卷扬轴套用于装配副卷扬机构,所述第三加强筋组与所述主卷扬轴套、所述副卷扬轴套、所述第二上连接筋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筋相连。由此,卷扬装配架采用筋条组成的网状结构,根据受力方向设置加强筋,减少卷扬装配架的质量,第三加强筋组将主卷扬轴套和副卷扬轴套的受力传递至转台本体其他部位,以满足转台的刚度要求。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台本体包括第四加强筋组,所述第四加强筋组连接左右两个所述第三加强筋组。由此,第四加强筋组可以增加左右两侧卷扬装配架的结构强度,以满足转台卷扬装配架部位回转平面的刚度要求。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台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回转底圈上的两个立板,每个所述立板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变幅油缸轴套,所述转台本体包括两个第四加强筋组,所述第四加强筋组连接所述立板和所述第一上连接筋,所述转台本体还包括第三横向加强筋,所述第三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右两个所述立板。由此,立板与回转底圈相接,变幅油缸轴套通过立板将变幅力传递到回转底圈,沿变幅油缸轴套受力路径设置第四加强筋组,加强立板的结构强度,第三横向加强筋可以增加左右两侧立板的结构强度,以满足转台回转平面的刚度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的起重机转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起重机使用优化的起重机转台,其具有刚度强、形变小、质量轻的优点,能节省整车重量及综合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起重机转台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台本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台本体回转底圈部位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台本体卷扬装配架部位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台本体,11-第一上连接筋,111-弯折部,12-第一下连接筋,13-第一支撑筋,14-第一加强筋组,15-第二加强筋组,16-第二上连接筋,17-第二下连接筋,18-第二支撑筋,2-回转底圈,21-变幅油缸轴套,22-立板,23-第五加强筋组,24-第三横向加强筋,3-起重臂轴套,4-卷扬装配架,41-主卷扬轴套,42-副卷扬轴套,43-第三加强筋组,44-第四加强筋组,51-第一横向加强筋,52-第二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 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台,应用于起重机,转台是起重机上的关键结构部件,起到安装回转机构、起升机构及平衡配重等功能,作为起重机上的关键结构部件,其重量决定了整车重量及综合能耗。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起重机转台包括转台本体1,转台本体1 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回转底圈2、两个变幅油缸轴套21、两个起重臂轴套3和两个卷扬装配架4。回转底圈2用于连接回转机构;两个变幅油缸轴套 21相对设置在转台本体1的左右两侧,变幅油缸轴套21具有轴孔,用于与变幅油缸的下端铰接;两个起重臂轴套3相对设置在转台本体1的左右两侧,起重臂轴套3具有轴孔,用于与起重臂的下端铰接;两个卷扬装配架4分别相对设置在转台本体1的左右两侧,卷扬装配架4用于安装卷扬机构。该起重机转台满足安装起重臂、变幅油缸、卷扬机构、配重等部件(以上部件图中未示出)的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简化结构,避免设置不必要的辅助结构。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转台本体1的回转底圈2、变幅油缸轴套21、起重臂轴套3和卷扬装配架4通过筋条组件连接,以变幅油缸轴套21、起重臂轴套3、卷扬装配架4三处受力点布置支撑结构,在非受力路径上采用镂空减重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轻质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结合图2所示,转台本体1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筋组,用于连接回转底圈2和起重臂轴套3,并将起重臂轴套3的受力传递到回转底圈2 上,满足转台强度及刚度需要。

具体地,第一连接筋组包括第一上连接筋11、第一下连接筋12和第一支撑筋13。第一上连接筋11沿转台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回转底圈2的前侧和起重臂轴套3;第一下连接筋12沿转台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回转底圈2的后侧和第一支撑筋13的下端,第一下连接筋12位于第一上连接筋11的下方;第一支撑筋13沿转台本体1 的厚度方向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起重臂轴套3和第一下连接筋12。第一连接筋组的各筋条根据起重臂轴套3受力的力流走向设置,起重臂轴套3 受力后,从后向前传递力,通过第一上连接筋11和第一下连接筋12分散传递到回转底圈2上。第一连接筋组各筋条为不等厚且不规则的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材料用量,以减轻转台本体1重量。

第一上连接筋11的前端从回转底圈2出发向上倾斜延伸,第一上连接筋 11具有弯折部111,向上倾斜延伸的筋条在弯折部111向下弯折,再从弯折部 111尾端向后延伸与起重臂轴套3相接。第一上连接筋11采用弯折结构,可以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材料的用量。

弯折部111位于回转底圈2的上方,转台本体1包括第二加强筋组15,第二加强筋组15连接弯折部111和回转底圈2,第二加强筋组15将第一上连接筋11的弯折部111的受力分散到回转底圈2上,保证结构强度,减少第一上连接筋11的侧向变形。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组15由多根不等厚且不规则的筋条组成,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材料用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筋组15可以选用不同结构的筋条组合,如X形、三角形、格栅结构、网状结构等。

进一步地,转台本体1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加强筋组14,第一加强筋组14连接第一上连接筋11和第一下连接筋12,减少第一上连接筋 11和第一下连接筋12的侧向变形。第一加强筋组14还连接回转底圈2和起重臂轴套3,可以分散第一上连接筋11和第一下连接筋12的侧向受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组14为X形结构,其四个端点分别与第一上连接筋11的弯折部111、起重臂轴套3、回转底圈2和第一下连接筋12的后端相连,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且第一加强筋组14各部位厚度不同,在非受力路径上采用镂空结构,减少材料使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筋组14 可以选用不同结构的筋条组合,如树杈形、三角形、格栅结构、网状结构等。

结合图3所示,转台本体1包括设置在回转底圈2上的两个立板22,变幅油缸轴套21设置在立板22上,立板22可以将变幅油缸轴套21的变幅力传递至回转底圈2。每个立板22和同侧的第一上连接筋11之间通过第四加强筋组44相连,第四加强筋组44沿变幅油缸轴套21受力路径设置,用于加强立板22的结构强度,减少侧向变形。本实施例中,第四加强筋组44为三角形结构,从立板22上部伸出两根筋条与第一上连接筋11连接,筋条之间为镂空结构,减少材料使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加强筋组44可以选用不同结构的筋条组合,如树杈形、X形、格栅结构、网状结构等。

进一步地,两个立板22之间设置第三横向加强筋24,起到支撑加强作用,第三横向加强筋24增加左右两侧立板22的结构强度,以满足转台回转平面的刚度要求。

结合图2所示,转台本体1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筋组,用于连起重臂轴套3和卷扬装配架4,并将卷扬装配架4的受力传递到第一连接筋组,再传递到回转底圈2上,满足转台强度及刚度需要。

具体地,第二连接筋组包括第二上连接筋16、第二下连接筋17和第二支撑筋18。第二上连接筋16沿转台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连接起重臂轴套3和卷扬装配架4的上侧;第二下连接筋17沿转台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下连接筋12和卷扬装配架4的下侧,第二下连接筋17位于第二上连接筋16的下侧;第二支撑筋18沿转台本体1 的厚度方向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起重臂轴套3和第二下连接筋17。第二连接筋组的各筋条根据卷扬装配架4受力的力流走向设置,卷扬装配架4 受力后,从后向前传递力,通过第二上连接筋16和第二下连接筋17分散传递到第一连接筋组,再传递到回转底圈2上。第二支撑筋18起到支撑加强第二上连接筋16和第二下连接筋17的作用,减少其侧向形变。第二连接筋组各筋条为不等厚且不规则的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材料用量,以降低转台本体1重量。

进一步地,转台本体1包括第一横向加强筋51和第二横向加强筋52,第一横向加强筋51和第二横向加强筋52均沿转台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起到提高转台回转平面刚度的作用。其中第一横向加强筋51设置在第一连接筋组的位置,第二横向加强筋52设置在第二连接筋组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向加强筋5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侧的第一下连接筋12和右侧第一上连接筋11,第二横向加强筋5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侧的第二下连接筋17和右侧第二上连接筋1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横向加强筋51的左右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左侧的第一上连接筋11和右侧第一下连接筋12;第二横向加强筋52的左右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左侧的第二上连接筋16 和右侧第二下连接筋17;也可以设置更多的横向加强筋,以提高转台本体1 回转平面的刚度。

结合图4所示,卷扬装配架4包括主卷扬轴套41、副卷扬轴套42和第三加强筋组43,副卷扬轴套42位于主卷扬轴套41的后方,第三加强筋组43与主卷扬轴套41和副卷扬轴套42相连,且第三加强筋组43与第二连接筋组相连。主卷扬轴套41和副卷扬轴套42设有轴孔,主卷扬轴套41用于装配主卷扬机构,副卷扬轴套42用于装配副卷扬机构,主卷扬轴套41和副卷扬轴套 42的受力时,从后向前传递力,通过第三加强筋组43、第二连接筋组和第一连接筋组传递至回转底圈2。卷扬装配架4采用筋条组成的网状结构,第三加强筋组43的筋条根据受力方向设置,非受力部位采用镂空结构,从而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减少卷扬装配架4的质量。

进一步地,左右两侧的卷扬装配架4之间设有第四加强筋组44,本实施例中第四加强筋组44为X形,其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三加强筋组43相连,可以增加左右两侧卷扬装配架4的结构强度,以满足转台卷扬装配架4 部位回转平面的刚度要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加强筋组44可以为一根或多根平行设置的筋条,也可以选用网状结构、格栅结构、树杈结构等形状。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保留了回转底圈2、起重臂轴套3、卷扬轴套和变幅油缸轴套21的结构,而将其他部位由钢板结构优化为筋条结构,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简化结构;通过在三处受力点布置支撑结构,满足转台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提高变幅平面及回转平面的刚度,减少筋条结构变形;非受力路径上采用镂空减重结构,筋条沿受力路径形成不等厚的且不规则的立体结构,尽量减小转台的质量。该起重机转台可以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利用满足强度要求的金属制造成型,实现结构一体化和轻量化。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起重机转台。起重机转台的转台本体1为镂空结构,转台本体1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回转底圈2、两个起重臂轴套3和两个卷扬装配架4,回转底圈2上设有两个变幅油缸轴套21。起重机的变幅油缸下端与变幅油缸轴套21铰接,起重臂下端与起重臂轴套3铰接,卷扬机构安装在卷扬装配架4上,通过起重机转台能完成起升、变幅和回转等起重作业的动作。

该起重机使用优化的起重机转台,转台具有刚度强、形变小、质量轻的优点,能节省整车重量及综合能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起重机转台及具有该转台的起重机
  • 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技术分类

06120112867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