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直线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7:41


一种直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线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器。

背景技术

双绞线是一种弱电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导线组成的。把两根含绝缘层的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出来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有效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双绞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端部接上端头才可以作为信号传输线使用,但是双绞线中的每根芯线都是为螺旋状态无法快速与端头接上。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局域网的布线中高质量网线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双绞线高效率、高质量被捋直问题也将日渐突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器以解决双绞线的端部部分为螺旋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器,该直线器用于将松开的双绞线捋直,双绞线由两根芯线缠绕形成,直线器包括松线组件和压紧件,松线组件开设有开口;压紧件与松线组件活动连接,压紧件能够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凹型的捋直腔,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捋直腔时,双绞线被捋直。

可选地,压紧件能够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线型的复直腔,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依次经过捋直腔、复直腔后,双绞线被捋直和复直。

可选地,松线组件开设有与开口连通的松线腔,松线腔用于卡紧双绞线,其中,在双绞线穿过开口进入松线腔卡紧后,松线组件自转并且双绞线逐步向所述松线腔内部推进以逐步松开双绞线。

可选地,松线腔包括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第一子腔分别与第二子腔和开口连通,第一子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双绞线的直径,第二子腔的高度小于双绞线的直径,且大于芯线的直径。

可选地,捋直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线的直径。

可选地,复直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线的直径。

可选地,松线组件包括手持件和上配件,手持件开设有开口,上配件与手持件连接围设形成有松线腔,压紧件与手持件转动连接,压紧件与手持件围设形成有捋直腔。

可选地,松线组件包括手持件、上配件和下配件,手持件开设有开口,上配件、下配件与手持件连接围设形成松线腔,压紧件与手持件转动连接,压紧件、下配件与手持件围设形成有捋直腔。

可选地,捋直腔由多个凹型腔组成。

可选地,直线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分别与松线组件和压紧件连接;其中,在压紧件被按压时,压紧件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捋直腔,弹性件呈变形状态。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的直线器通过凹型的捋直腔不断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从而达到快速地将松开的双绞线变为捋直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在松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在捋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100在松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100在捋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100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本发明的直线器100用于将松开的双绞线捋直,双绞线由两根芯线缠绕形成。

本发明的直线器100包括松线组件10和压紧件20。松线组件10开设有开口30,压紧件20与松线组件10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滑动连接,压紧件20能够运动至开口30处与松线组件10形成凹型的捋直腔50,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捋直腔50时,双绞线被捋直。人工可以通过手指抓住双绞线逆向转动双绞线将双绞线松开;人工也可以通过松线组件10逆向转动双绞线将双绞线松开。捋直腔50呈凹型。一种情况就是松线组件10形成有凹槽,压紧件20形成有凸起;另一种情况就是松线组件10形成有凸起,压紧件20形成有凹槽。这两种情况下的凹槽和凸起不直接接触,二者之间形成有一个凹型腔体,即捋直腔50。

以下将以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讲解,但不对本方案构成任何限定:

处于松开状态的双绞线穿设开口,首先推动压紧件20向开口30的方向运动,压紧件20运动至开口30处与松线组件10形成凹型的捋直腔50,处于松开状态的双绞线的部分被压在捋直腔50中;然后向外拉双绞线,在处于松开状态的双绞线经过凹型的捋直腔50时,捋直腔50不断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以使处于螺旋状态的芯线被捋直,即双绞线的多根芯线相互平行排列。

压紧件20能够运动至开口30处与松线组件10形成线型的复直腔46,复直腔46为直线状态,复直腔46的作用就是将双绞线的末端复直,以免呈弯曲状态。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依次经过捋直腔50、复直腔46后,双绞线被捋直和复直。

进一步地,捋直腔50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线的直径,即捋直腔50不对芯线造成实质上的挤压,只是通过不断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来达到捋直的效果,从而避免破坏芯线的绝缘层。

进一步地,复直腔46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线的直径,即复直腔46不对芯线造成实质上的挤压,只是通过自身的形状来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从而来达到捋直的效果,进而避免破坏芯线的绝缘层。

松线组件10开设有与开口30连通的松线腔40,松线腔40用于卡紧双绞线,其中,在双绞线穿过开口30进入松线腔40卡紧后,松线组件10自转并且双绞线逐步向松线腔内部推进以逐步松开双绞线。压紧件20与松线组件10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滑动连接,压紧件20能够运动至开口30处与松线组件10形成捋直腔50,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捋直腔50时,双绞线被捋直。

在松线状态时,首先推动压紧件20向远离开口30的方向运动,双绞线穿过开口30进入松线腔40,并在松线腔40中卡紧;然后松线组件10以自身轴线为转动轴自转带动双绞线转动并且双绞线逐步向松线腔内部推进从而将双绞线给松开,即双绞线的两根芯线不再缠绕在一起,但单根芯线还是呈螺旋状态。

具体地,松线腔40包括第一子腔42和第二子腔44,第一子腔42分别与第二子腔44和开口30连通,第一子腔42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双绞线的直径,以便于双绞线插入至第二子腔44中,第一子腔42主要起到导向的作用,第二子腔44的直径小于双绞线的直径,以便于卡紧双绞线,另外,第二子腔44大于芯线的直径,以便随着双绞线的逐步松解双绞线能顺利向松解腔内部推进。在松线组件10以自身轴线为转动轴自转将双绞线松开后,松开后的双绞线逐步延伸至第二子腔44的内部中。

进一步地,第一子腔42和第二子腔44圆滑过渡,以便于双绞线顺利进入第二子腔44。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100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为了增加芯线的捋直效果,捋直腔50由多个凹型腔组成,每个凹型腔起到一次捋直效果,从而确保被捋直的多根芯线一定是平行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松线组件10包括手持件12和上配件14,手持件12开设有开口30,上配件14与手持件12连接围设形成有松线腔40,压紧件20与手持件12转动连接,压紧件20与手持件12围设形成有捋直腔50。将松线组件10拆分为手持件12和上配件14分别加工,然后组装在一起形成松线腔40,从而降低松线腔40的加工难度。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100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在另一实施例中,松线组件10包括手持件12、上配件14和下配件16,手持件12开设有开口30,上配件14、下配件16与手持件12连接围设形成有松线腔40,压紧件20与手持件12转动连接,压紧件20、下配件16与手持件12围设形成有捋直腔50。将松线组件10拆分为手持件12、上配件14和下配件16分别加工,然后组装在一起形成松线腔40和捋直腔50,从而降低松线腔40和捋直腔50的加工难度,也便于易损部件更换。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100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直线器100还包括弹性件18,弹性件18分别与松线组件10和压紧件20连接;其中,在压紧件20被按压时,压紧件20运动至开口30处与松线组件10形成捋直腔50,弹性件18呈变形状态;在压紧件20不被按压时,弹性件18恢复形变将压紧件20弹离开口30,以便于双绞线插入。

在本申请中,松线组件10使双绞线由缠绕状态变为松开状态,压紧件20与松线组件10配合形成捋直腔50,在处于松开状态的双绞线经过捋直腔50后被自动捋直,从而快速将双绞线由缠绕状态变为捋直状态,整个过程依次进行互不影响,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本文中,术语“芯线的直径”特指芯线含绝缘层的直径。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直线编码器、直线电机系统以及直线编码器的制造方法
  • 一种用于直线加速器的控制方法及直线加速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87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