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2:36


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泵指装置中输送反应、吸收、分离、吸收液再生的循环液用泵。循环泵的工作内容就是要将水循环起来,例如水暖供热管道中的热水是靠循环泵循环起来的。

水暖供热需要将水加热到一定程度然后输送至地板下的水管散热网络,通过地板散热取暖,而水暖供热一般都具有滞后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使得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方便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焚烧室,所述焚烧室外环绕有水管,所述水管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并与循环泵连接,所述焚烧室上方设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底壁上固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顶端转动连接有换向块,所述换向块内设有三向管,所述三向管底端贯穿所述换向块底面延伸至所述焚烧室内,所述焚烧室顶壁上固设有出气管,所述三向管与所述出气管转动连接,所述三向管左端贯穿所述换向块侧面,所述三向管左端内滑动连接有闭气块,所述闭气块内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三向管管内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上下壁内连通设有位置对称的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贯穿所述闭气块外侧面,所述三向管内侧管壁内连通设有上下位置对称的滑道,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闭气块固定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远离所述三向管开口处的侧面与所述滑道侧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换向块转动的换向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腔侧壁内联通设有多个环形设置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贯穿所述壳体外侧面,所述焚烧室下方设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外环设有多个抽气机,所述抽气机上安装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一号回气管,所述抽气机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二号回气管,所述收集腔下方通过连接管连通设有复燃腔,所述连接管连接处的所述复燃腔底壁上安装有点火器,所述复燃腔左壁内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壳体左侧面的排气管。

可选地,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腔顶壁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有开口向下的配合槽,所述三向管向上延伸至所述配合槽内,所述配合槽内滑动连接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顶面与所述配合槽顶壁之间通过两根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配合槽上方设有第二转动腔,所述密封板顶面固设有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齿条杆,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有前后位置对称的两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腔前后壁上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棘轮连接有与所述齿条杆啮合的一号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设有一号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左侧设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左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一号锥齿轮啮合的二号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设有三号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底壁内转动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顶端固设有与所述三号锥齿轮啮合的四号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向下贯穿所述固定块底面,所述第三转动轴底端固设有二号齿轮,所述固定块下方的所述三向管上固设有与所述二号齿轮啮合的三号齿轮。

可选地,所述齿条杆向上移动时只能够带动后方的第一转动轴转动而不能带动前侧的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齿条杆向下移动时只能够带动前侧的第一转动轴转动而不会带动后侧的第一转动轴转动。

可选地,前后两个所述三号锥齿轮与所述四号锥齿轮的啮合方向不同。

可选地,所述配合槽内的所述三向管外安装有O型圈。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左壁上安装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与一氧化碳检测仪连接。

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水管在焚烧室外环绕过后贯穿壳体外侧面并与安装于地面内的散热网络相连,循环泵工作使得水管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并且水管内的煤炭在焚烧室内燃烧;

第二步,燃烧产生的热气流通过出气管进入三向管中,此时闭气块位于三向管内,三向管内壁将第二排气通道堵住气流无法进入出气口中被排出,因此三向管内部气压增大,然后将密封板顶起,密封板带动齿条杆向上移动,此时齿条杆能够通过后侧的一号齿轮带动后侧的第一转动轴转动,后侧的第一转动轴通过一号锥齿轮带动二号锥齿轮转动,二号锥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三号锥齿轮转动,三号锥齿轮通过四号锥齿轮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第三转动轴带动后侧的二号齿轮转动,后侧的二号齿轮带动三号齿轮转动,三号齿轮转动后带动三向管和换向块转动,当三向管转动至与某一个出气口位置对应后,移动块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带动闭气块向三向管外移动,使得第二排气通道移动至出气口内,此时三向管通过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与出气口连通,气流通过出气口排出,热气流排出壳体后导致周围温度上升,起到气暖加热效果;

第三步,气流排出后导致三向管内压强降低,此时密封板会在第二弹簧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且带动齿条杆向下移动,齿条杆向下移动后通过前侧的一号齿轮带动前侧的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通过前侧的二号齿轮带动三号齿轮转动,使得三向管继续转动,转动后闭气块受到出气口侧壁的挤压进入三向管内重新将三向管封闭,然后重复前后两个二号齿轮带动三号齿轮转动,能够不停地切换排出气体的出气口的位置,避免同一位置排出气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而周围温度较低的问题出现;

第四步,同时焚烧室内的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会加热水管内的水,然后加热后的水在在循环泵作用下持续流动使得地表升温,起到水暖加热的效果;

第五步,气体传感器会持续检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若是浓度过高则会控制抽气机启动,将通过出气口排出的气体重新吸入并导入收集腔内,然后通过连接管进入复燃腔中,点火器工作能够将从连接管内流出的气体点燃,使得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变为二氧化碳,降低一氧化碳浓度,避免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发明能够利用气暖和水暖两种方式进行加热,使用气暖加热时直接将热气体排出,升温速度块效果明显,而通过水暖加热时利用循环泵使得水体再地面内持续循环流动,通过水体的热量对地面进行加热,然后升高环境的温度,相比于单一的水暖系统能够弥补预热时间长的缺点,在预热时通过气暖加热的方式获取热量;

第二,本发明设有换向装置能够利用加热时气压的变化作为动力驱动三向管转动,从而切换三向管排气口的方向,能够从多个出气口进行排气,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而周围温度较低的问题出现,利用气压进行驱动安全、无污染并且不会增加能源消耗;

第三,本发明还设有与一氧化碳检测仪连接的气体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排出气体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当浓度过高时能够重新吸入复燃腔内进行完全燃烧,降低一氧化碳浓度,同时通过多个抽气机能够降低复燃腔内一氧化碳的浓度避免复燃时发生爆炸。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闭气块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换向装置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C-C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设有焚烧室18,所述焚烧室18外环绕有水管17,所述水管17延伸至所述壳体11外并与循环泵连接,所述焚烧室18上方设有第一转动腔12,所述第一转动腔12底壁上固设有固定环56,所述固定环56顶端转动连接有换向块15,所述换向块15内设有三向管16,所述三向管16底端贯穿所述换向块15底面延伸至所述焚烧室18内,所述焚烧室18顶壁上固设有出气管19,所述三向管16与所述出气管19转动连接,所述三向管16左端贯穿所述换向块15侧面,所述三向管16左端内滑动连接有闭气块29,所述闭气块29内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三向管16管内的第一排气通道30,所述第一排气通道30上下壁内连通设有位置对称的第二排气通道28,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8贯穿所述闭气块29外侧面,所述三向管16内侧管壁内连通设有上下位置对称的滑道32,所述滑道32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闭气块29固定连接的移动块31,所述移动块31远离所述三向管16开口处的侧面与所述滑道32侧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腔12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换向块15转动的换向装置101,所述第一转动腔12侧壁内联通设有多个环形设置的出气口13,所述出气口13贯穿所述壳体11外侧面,所述焚烧室18下方设有收集腔22,所述收集腔22外环设有多个抽气机21,所述抽气机21上安装有与所述收集腔22连通的一号回气管20,所述抽气机21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出气口13连通的二号回气管14,所述收集腔22下方通过连接管25连通设有复燃腔26,所述连接管25连接处的所述复燃腔26底壁上安装有点火器24,所述复燃腔26左壁内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壳体11左侧面的排气管23。

优选地,所述换向装置101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腔12顶壁上的固定块27,所述固定块27内设有开口向下的配合槽46,所述三向管16向上延伸至所述配合槽46内,所述配合槽46内滑动连接密封板45,所述密封板45顶面与所述配合槽46顶壁之间通过两根第二弹簧47固定连接,所述配合槽46上方设有第二转动腔38,所述密封板45顶面固设有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38内的齿条杆39,所述第二转动腔38内设有前后位置对称的两组联动装置102,所述联动装置102包括转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腔38前后壁上的第一转动轴49,所述第一转动轴49上棘轮连接有与所述齿条杆39啮合的一号齿轮48,所述第一转动轴49上固设有一号锥齿轮50,所述第二转动腔38左侧设有第三转动腔41,所述第三转动腔41左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38内的第二转动轴35,所述第二转动轴35上固设有与所述一号锥齿轮50啮合的二号锥齿轮51,所述第三转动腔41内的所述第二转动轴35上固设有三号锥齿轮36,所述第三转动腔41底壁内转动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动轴40,所述第三转动轴40顶端固设有与所述三号锥齿轮36啮合的四号锥齿轮37,所述第三转动轴40向下贯穿所述固定块27底面,所述第三转动轴40底端固设有二号齿轮42,所述固定块27下方的所述三向管16上固设有与所述二号齿轮42啮合的三号齿轮43,能够通过密封板45带动三号齿轮43转动从而使得三向管16转动。

优选地,所述齿条杆39向上移动时只能够带动后方的第一转动轴49转动而不能带动前侧的所述第一转动轴49转动,所述齿条杆39向下移动时只能够带动前侧的第一转动轴49转动而不会带动后侧的第一转动轴49转动。

优选地,前后两个所述三号锥齿轮36与所述四号锥齿轮37的啮合方向不同。

优选地,所述配合槽46内的所述三向管16外安装有O型圈44,O型圈44能够使得三向管16在配合槽46内转动的同时确保配合槽46的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通道30左壁上安装有气体传感器34,所述气体传感器34与一氧化碳检测仪连接,气体传感器34能够检测一氧化碳的浓度。

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水管17在焚烧室18外环绕过后贯穿壳体11外侧面并与安装于地面内的散热网络相连,循环泵工作使得水管17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并且水管17内的煤炭在焚烧室18内燃烧;

第二步,燃烧产生的热气流通过出气管19进入三向管16中,此时闭气块29位于三向管16内,三向管16内壁将第二排气通道28堵住气流无法进入出气口13中被排出,因此三向管16内部气压增大,然后将密封板45顶起,密封板45带动齿条杆39向上移动,此时齿条杆39能够通过后侧的一号齿轮48带动后侧的第一转动轴49转动,后侧的第一转动轴49通过一号锥齿轮50带动二号锥齿轮51转动,二号锥齿轮51通过第二转动轴35带动三号锥齿轮36转动,三号锥齿轮36通过四号锥齿轮37带动第三转动轴40转动,第三转动轴40带动后侧的二号齿轮42转动,后侧的二号齿轮42带动三号齿轮43转动,三号齿轮43转动后带动三向管16和换向块15转动,当三向管16转动至与某一个出气口13位置对应后,移动块31会在第一弹簧33的作用下带动闭气块29向三向管16外移动,使得第二排气通道28移动至出气口13内,此时三向管16通过第一排气通道30、第二排气通道28与出气口13连通,气流通过出气口13排出,热气流排出壳体11后导致周围温度上升,起到气暖加热效果;

第三步,气流排出后导致三向管16内压强降低,此时密封板45会在第二弹簧47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且带动齿条杆39向下移动,齿条杆39向下移动后通过前侧的一号齿轮48带动前侧的第一转动轴49转动,第一转动轴49通过前侧的二号齿轮42带动三号齿轮43转动,使得三向管16继续转动,转动后闭气块29受到出气口13侧壁的挤压进入三向管16内重新将三向管16封闭,然后重复前后两个二号齿轮42带动三号齿轮43转动,能够不停地切换排出气体的出气口13的位置,避免同一位置排出气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而周围温度较低的问题出现;

第四步,同时焚烧室18内的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会加热水管17内的水,然后加热后的水在在循环泵作用下持续流动使得地表升温,起到水暖加热的效果;

第五步,气体传感器34会持续检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若是浓度过高则会控制抽气机21启动,将通过出气口13排出的气体重新吸入并导入收集腔22内,然后通过连接管25进入复燃腔26中,点火器24工作能够将从连接管25内流出的气体点燃,使得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变为二氧化碳,降低一氧化碳浓度,避免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加热的循环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应用于复叠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循环系统及过冷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