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移动电源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9:16


移动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移动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普及,其屏幕的增大和内置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移动设备耗电不断增加。由于这些移动设备的自身电量有限,当人们在户外活动时,无法对其进行充电,容易导致电量不足,从而影响使用。

为了解决电量不足的问题,会使用到移动电源,移动电源是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电能储备电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移动电源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大部分移动电源与充电线是分开的,移动电源的充电线不便于携带与存放,并且存放过程中容易发生缠绕折叠,容易使充电线损坏,从而减短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此外,有一些移动电源自身携带充电线,但这些充电线的一端直接与移动电源集成在一起,在使用完毕后需将充电线塞入到狭窄的线槽,操作不便。并且上述充电线无法从该移动电源取下,在损坏时无法更换。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移动电源无电时),无法将该充电线取下并应用到其他设备之间的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移动电源的充电线不便携带、以及充电线与集成在一起无法取下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移动电源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装置,包括壳体、储能单元和电路板,且所述储能单元和电路板分别装设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以及连接槽,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通过所述连接槽相连通,且所述移动电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收纳槽收纳并固定充电线的第一插头,通过所述第二收纳槽收纳并固定所述充电线的第二插头,以及通过所述连接槽收纳所述充电线的线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设有第一直流插座,所述第一直流插座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充电线的第一插头以插接于第一直流插座的方式收纳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收纳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线的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的插接方向相垂直,且所述充电线的第二插头以插接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内;

所述第二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一磁体,且所述第二收纳槽通过所述第一磁体吸附所述第二插头处的磁体或锰钢材料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二插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第二直流插座,且所述连接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直流插座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面不大于所述壳体的其他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直流插座为USB Type-C直流插座,所述第二直流插座为标准USB直流插座,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均为USB Type-C插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以及连接槽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分别呈凹椭球面形,且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的开口的宽度均大于所述连接槽的开口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多个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环绕所述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以及连接槽设置,并形成直流输出接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背向设置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二端面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形成直流输入接口;所述直流输入接口与所述直流输出接口相适配,且所述移动电源装置通过所述直流输入接口与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的直流输出接口相接的方式与所述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呈矩形,所述第一端面的每一角部分别设有一个凸台,且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分别由位于所述凸台内,且顶端下凹于所述凸台的顶端的第一金属弹针构成;所述第二端面的每一角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凸台相对应的凹坑,且所述第二导电触点由位于所述凹坑内、且顶端突出于所述凹坑底部的第二金属弹针构成;

所述第一端面的每一边的边缘分别设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端面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二磁体位置相同、极性相反的第三磁体,且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三磁体相吸附在一起时,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直流输入接口与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的直流输出接口电性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壳体的第一端面设置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以及连接槽以分别收纳充电线的第一插头、第二插头以及线材,从而极大方便了充电线的携带,且充电线取放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装置收纳充电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二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电源装置具体可为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充电。本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装置包括壳体10、储能单元(图中未示出)和电路板(图中未使出),其中,储能单元可以为18650电芯、聚合物电芯、磷酸铁锂电芯等可反复充放电的电芯,电路板上集成有直流转直流电路、状态检测电路及安全电路等,上述储能单元和电路板分别装设于壳体10内,且储能单元与电路板(即直流转直流电路)电性连接。储能单元和电路板本身的结构属于本领域的习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此外,壳体10内还可具有用于无线充放电的线圈等,即移动终端可使用该移动电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

壳体10可由塑料、金属等材料加工而成,且该壳体10包括第一端面11。特别地,壳体10整体可呈长方体形,第一端面11则可以为壳体10中尺寸最小的表面,即第一端面11不大于壳体10的其他端面。

在第一端面11上设有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以及连接槽113,其中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及连接槽113分别由第一端面11上的凹槽构成,第一收纳槽111和第二收纳槽112通过连接槽113相连通,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及连接槽113的尺寸分别大于充电线20的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及线材23的尺寸,且移动电源装置通过第一收纳槽111收纳并固定充电线20的第一插头21,通过第二收纳槽112收纳并固定充电线20的第二插头22,以及通过连接槽113收纳充电线20的线材23,且充电线20的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及线材23在分别收纳于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以及连接槽113后,均低于第一端面11或与第一端面11持平。即充电线20的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及线材23以嵌入第一端面11的方式分别收纳于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以及连接槽113。

上述移动电源装置通过在壳体10的第一端面11设置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以及连接槽113以分别收纳充电线20的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以及线材23,从而极大方便了充电线20的携带,并且由于充电线20的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以及线材23放置于移动电源装置的同一端面,充电线20的取放操作简单。并且,充电线20能够完全从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以及连接槽113内取出,一方面可避免因充电线20损坏而导致移动电源装置无法使用,另一方面可方便将充电线20应用于其他设备。

为方便充电线20的取、放操作,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以及连接槽113在第一端面11的开口的尺寸分别大于充电线20的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以及线材23的尺寸,且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以及连接槽113的中心(例如对称轴)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在取出充电线20或将充电线20收纳到壳体11时,无需进行精确对位。具体地,第一收纳槽111和第二收纳槽112可分别呈凹椭球面形,且考虑到充电线20的结构,第一收纳槽111和第二收纳槽112的开口的宽度均大于连接槽的开口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上述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一收纳槽111内设有第一直流插座116,该第一直流插座116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从而移动电源装置可通过第一直流插座116为移动终端充电(该移动终端可使用充电线连接到该第一直流插座116)或者通过电源适配器为移动电源装置的储能单元充电。并且,充电线的第一插头21以插接于第一直流插座116的方式收纳并固定于第一收纳槽111,即第一直流插座116不仅可实现与充电线20的电性连接,而且可实现第一插头21的固定。在需要将充电线20应用于其他设备时,只需将第一插头21从第一直流插座116拔下即可。

由于第一直流插座116位于第一收纳槽111的底部,不仅可避免在使用充电线20为移动终端充电时插接头突出于移动电源装置的表面,而且可降低第一收纳槽111的深度。为提高通用性,上述第一直流插座116可采用USB Type-C母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直流插座116也可采用其他母座,例如Micro USB接口母座、Lightning接口母座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线20的第一插头21与第二插头的插接方向相垂直,且充电线20的第二插头22以插接方向平行于第一端面11的方式收纳于第二收纳槽112内。在充电线20中,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可采用相同插头,例如当第一直流插座116采用USB Type-C母座时,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采用USB Type-C公插。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也可采用不同类型的插头。

并且,第二收纳槽112内设置有第一磁体(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磁体可位于第二收纳槽112的内壁的表面,也可位于第二收纳槽112的内壁的下方。相应地,第二收纳槽112通过第一磁体吸附第二插头22处的锰钢材料(例如由第二插头22本身的铁质护套,或注塑在第二插头22内的锰钢材料等)的方式固定第二插头22,即第二插头22通过磁吸方式固定在第二收纳槽112内。这样,在使用充电线20为移动终端充电(或为移动终端的储能单元充电)时,只需克服第一磁体的磁力将第二插头22从第二收纳槽112内取出,再将第二插头22插接到移动终端的对应插口即可;在充电完毕,只需放开第二插头22,第二插头22在线缆23的带动以及第一磁体的磁力作用下,可自动收纳并固定到第二收纳槽112内。

为进一步提高移动电源装置的通用性,例如为更多具有不同接口的移动终端充电,上述移动电源装置可包括第二直流插座117,该第二直流插座117具体可设置在连接槽113的底部,且连接槽113的宽度(即沿第一端面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直流插座117的宽度。例如第二直流插座117可采用标准USB直流插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4所示,为实现移动电源装置中储能单元的充电,上述移动电源装置的壳体10的第一端面11还具有多个第一导电触点114,该多个第一导电触点114分别与壳体10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多个第一导电触点114环绕第一收纳槽111、第二收纳槽112以及连接槽113设置,并形成直流输出接口,即直流输出接口位于移动电源装置的一个端面,在对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充电座或其他移动电源装置)进行充电时,只需将第一端面11贴于其他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即可,而无需连接充电线。

特别地,结合图5-6所示,上述壳体10还包括第二端面12,该第二端面12与第一端面11背向设置。该第二端面12具有多个第二导电触点124,该多个第二导电触点124分别与壳体10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且该多个第二导电触点124形成直流输入接口。

上述直流输入接口与直流输出接口相适配,且移动电源装置通过直流输入接口与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的直流输出接口相接的方式与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此时第一端面11与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二端面12相贴),从而无需充电线即可通过另一移动电源装置为当前移动电源装置充电,实现移动电源装置之间的互充。

结合图3-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均呈矩形,且第一端面11的每一角部分别设有一个凸台118,该凸台118稍大于第一导电触点114,且第一导电触点114分别由位于凸台118内、且顶端下凹于凸台118的顶端的第一金属弹针构成(该第一金属弹针的顶端高于第一端面11);相应地,第二端面12的每一角部分别设有与凸台118相对应的凹坑128,且第二导电触点124由位于凹坑128内、且顶端突出于凹坑128底部的第二金属弹针构成(该第二金属弹针的顶端低于第二端面12)。在直流输入接口和直流输出接口电性连接时,第一端面11的第一凸台118嵌入到第二端面12(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的凹坑128,防止移位,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并且,为实现防呆,多个凸台118的形状可不同,例如部分凸台118的外壁面呈圆台形,部分凸台118的外壁面呈棱台形;相应地,多个凹坑128也采用不同形状,例如部分凹坑128的内壁面呈圆台形,部分凹坑128的内壁面呈棱台形。这样,圆台形的凸台118只能嵌入到圆台形的凹坑128内,棱台形的凸台118只能嵌入到棱台形的凹坑128内,避免第一导电触点114和第二导电触点124错接。

同时,第一端面11的每一边的边缘分别设有第二磁体115,该多个第二磁体115可具有相同的极性;相应地,第二端面12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磁体115位置相同、极性相反的第三磁体125,且移动电源装置的直流输入接口与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的直流输出接口电性连接时,第二磁体115和另一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三磁体125相吸附在一起。通过第二磁体115和第三磁体125,不仅可实现两个移动电源装置的固定,而且可辅助进行第一导电触点114和第二导电触点124的对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手表、移动电源装置及带有移动电源装置的手表总成
  • 电源装置、灯具、移动体以及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68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