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侧帘厢式半挂车及其电动侧帘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9:36


侧帘厢式半挂车及其电动侧帘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帘厢式半挂车及其电动侧帘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侧帘厢式半挂车帘布的打开和关闭均是采用手工操作。货物装载前,工作人员先手工打开帘布上下收紧结构,然后打开前后端收紧机构,再将帘布从车辆的一端打开至另一端,最后将侧帘厢式半挂车两侧的横挡杆和侧滑柱移开,完成上述操作后才能开始装货。货物装载完毕后,还要按照上述步骤手动关闭侧帘,整体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侧帘厢式半挂车的打开和关闭均是采用手工操作,整体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帘厢式半挂车的电动侧帘机构,所述电动侧帘机构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厢体两侧的侧帘模块,所述侧帘模块包括导轨单元、侧帘单元以及动力单元;导轨单元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上导轨设置在所述厢体的纵梁上,所述下导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边梁上,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相对设置,且均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帘单元包括篷布和多个沿所述车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滑柱,多个所述侧滑柱之间通过所述篷布相连,所述侧滑柱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中;靠近所述车架两端设置的侧滑柱为端部侧滑柱,设置在两个所述端部侧滑柱之间的侧滑柱为中间侧滑柱;动力单元,包括驱动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端部侧滑柱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端部侧滑柱在所述导轨单元中滑动,使得所述端部侧滑柱带动所述中间侧滑柱滑动,从而使所述篷布打开或关闭。

可选地,所述侧滑柱均包括滑柱主体和调节杆,所述滑柱主体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滑柱主体的腔体中;所述调节杆背离所述滑柱主体的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中,所述滑柱主体背离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导轨中;或者,所述调节杆背离所述滑柱主体的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导轨中,所述滑柱主体背离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中。

可选地,所述侧滑柱均包括滑柱主体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滑柱主体的端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调节杆的腔体中;所述调节杆背离所述滑柱主体的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中,所述滑柱主体背离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导轨中;或者,所述调节杆背离所述滑柱主体的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导轨中,所述滑柱主体背离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中。

可选地,所述侧帘单元还包括上滑轮组件和下滑轮组件,所述上滑轮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侧滑柱顶部的上固定件和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上固定件的上滑轮,所述下滑轮包括连接在所述侧滑柱底部的下固定件和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下固定件的下滑轮;所述上滑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导轨中,所述下滑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导轨中,所述上滑轮和所述下滑轮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端部侧滑柱的两端均设有多组所述上滑轮组和多组所述下滑轮组,多组所述上滑轮组在所述端部侧滑柱的顶部间隔设置,多组所述下滑轮组在所述端部侧滑柱的底部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下导轨包括主导槽和过渡槽,所述主导槽槽口的朝向与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下滑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主导槽中;所述过渡槽设置在所述主导槽的下方,所述过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车架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下滑轮组件还包括过渡滑轮,所述过渡滑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下固定件上;所述过渡滑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渡槽中,所述过渡滑轮的周侧与所述过渡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过渡滑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下导轨包括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延伸臂和转接臂,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车架的边梁上,所述转接臂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转接臂的端部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转接臂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构成所述过渡槽;所述延伸臂设置在所述转接臂的上方,所述延伸臂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连接,所述延伸臂与所述转接臂以及所述固定板之间构成所述主导槽。

可选地,所述上导轨包括固定部和一对承载部,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固定部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厢体的纵梁上,所述固定部的开口朝下;两所述承载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开口处,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内壁上,两所述承载部相对的端部之间设有间距;所述上滑轮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内部,所述上滑轮的底部抵接所述承载部的内表面,所述上固定件穿设在两所述承载部之间的间距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帘厢式半挂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厢体,所述侧帘厢式半挂车还包括上述的电动侧帘机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侧帘厢式半挂车及其电动侧帘机构中,厢体的纵梁上设有上导轨,车架的边梁上设有下导轨,连接有篷布的端部侧滑柱和中间侧滑柱均能够在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滑动。驱动件配合连接件驱动端部侧滑柱滑动,以带动中间侧滑柱滑动,从而使固定在侧滑柱上的篷布打开或关闭,实现了篷布开关的自动化控制,节省了大量人力,简化了人工开关篷布的操作,有效地提高了侧帘厢式半挂车在货物装载时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帘厢式半挂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侧帘厢式半挂车沿A-A向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侧帘厢式半挂车的电动侧帘机构中端部侧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侧帘厢式半挂车的电动侧帘机构另一示例中端部侧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1所示的侧帘厢式半挂车的电动侧帘机构中中间侧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D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8所示的中间侧滑柱沿E-E向的剖面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侧帘厢式半挂车的电动侧帘机构另一示例中中间侧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F处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中间侧滑柱沿G-G向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侧帘半挂车中上导轨和上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侧帘半挂车中下导轨和下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侧帘厢式半挂车;10、车架;11、边梁;20、厢体;21、纵梁;30、侧帘模块;31、导轨单元;311、上导轨;3111、固定部;3112、承载部;312、下导轨;3121、固定板;3122、延伸臂;3123、转接臂;3124、主导槽;3125、过渡槽;32、侧帘单元;321、篷布;322、侧滑柱;322a、端部侧滑柱;322b、中间侧滑柱;3221、滑柱主体;3222、调节杆;3224、滑柱部;3225、连接部;323、上滑轮组件;3231、上固定件;3232、上滑轮;324、下滑轮组件;3241、下固定件;3241a、第一连接臂;3241b、第二连接臂;3242、下滑轮;3243、过渡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帘厢式半挂车100及其电动侧帘机构。其中,侧帘厢式半挂车100包括车架10和设置在车架10上的厢体20。厢体20的内部用于装载货物,车架10承载整个厢体20,该车架10的前端还连接有行走机构(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侧帘机构包括侧帘模块30,厢体20的两侧均设有该侧帘模块30,本实施例的侧帘模块30包括导轨单元31、侧帘单元32以及动力单元(图中未示出)。

其中,导轨单元31包括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上导轨311设置在厢体20的纵梁21上,下导轨312设置在车架10的边梁11上。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相对设置,且二者均沿车架10的长度延伸。

侧帘单元32包括篷布321和多个沿车架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滑柱322。多个侧滑柱322之间通过篷布321相连,侧滑柱322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中。靠近车架10两端设置的侧滑柱322为端部侧滑柱322a,设置在两个端部侧滑柱322a之间的侧滑柱322为中间侧滑柱322b。

动力单元包括驱动件和连接件,连接件分别与驱动件和端部侧滑柱322a连接。驱动件驱动连接件移动,以使连接件带动端部侧滑柱322a在导轨单元31中滑动,使得端部侧滑柱322a带动中间侧滑柱322b滑动,从而使篷布321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侧滑柱322均包括滑柱主体3221和调节杆3222。滑柱主体3221具有中空的腔体,调节杆3222的端部可滑动地穿设在滑柱主体3221的腔体中。

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端部侧滑柱322a,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滑柱部3224和设置在两个滑柱部3224之间的连接部3225。滑柱部3224的顶端和底端均向外伸出连接部3225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25的顶部设有中空的腔体。连接部3225中的腔体设有两个,两个腔体沿车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端部侧滑柱322a的调节杆3222对应设有两个,两个调节杆3222分别可滑动地穿设在连接部3225的两个腔体中。

可以理解地是,连接部3225中的腔体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两个,还可以为三个、五个等等,相应地端部侧滑柱322a的调节杆3222的数量也对应设置,只要能够保证端部侧滑柱322a中调节杆3222对应滑动穿设在连接部3225中即可。

本实施例的端部侧滑柱322a中,两个调节杆3222的顶端均可滑动地设置在上导轨311中,一对滑柱部3224的底端均可滑动地设置在下导轨312中。此种设置能够保证端部侧滑柱322a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端部侧滑柱322a在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中稳定地滑动。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中,可以在连接部3225的底部开设中空的腔体,端部侧滑柱322a的调节杆3222可滑动地穿设在腔体中。则调节杆3222的底端可滑动地设置在下导轨312中,一对滑柱部3224的顶端可滑动地设置在上导轨311中。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其他示例中,可以在滑柱部3224的顶部开设中空的腔体,调节杆3222可滑动地穿设在滑柱部3224的腔体中。调节杆3222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调节杆3222可以与连接部3225连接,另一调节杆3222则穿设在滑柱部3224的腔体中。

此种设置既可以保证端部侧滑柱322a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穿设在滑柱部3224内部的调节杆3222的上下滑动顺应车架10变形引起的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之间平行度的误差,确保端部侧滑柱322a在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之间稳定地滑动。

如图7至图9所示,对于中间侧滑柱322b,中间侧滑柱322b的滑柱主体3221的顶部设有中空的腔体,调节杆3222的底端可滑动地穿设在该腔体中。该滑柱主体3221和调节杆3222均为方形柱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侧滑柱322b的滑柱主体3221的底端可滑动地设置在下导轨312中,调节杆3222的顶端可滑动地设置在上导轨311中。此种设置能够保证中间侧滑柱322b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中间侧滑柱322b在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中稳定地滑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中,中间侧滑柱322b的滑柱主体3221的底端设有中空的腔体,调节杆3222的顶端可滑动地穿设在该腔体中。则中间侧滑柱322b的滑柱主体3221的顶端可滑动地设置在上导轨311中,调节杆3222的底端可滑动地设置在下导轨312中。

如图10至图12所示,可以将中间侧滑柱322b的滑柱主体3221设置成方形柱状结构,将调节杆3222设置成圆柱形结构。调节杆3222可滑动地穿设在滑柱主体3221的腔体中,该调节杆3222可以通过轴套安装在滑柱主体3221的内部。

可以理解地是,其他示例中,对于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还可以在调节杆3222的端部开设中空的腔体,使滑柱主体3221的端部可滑动地穿设在调节杆3222的腔体中。腔体可以开设在调节杆3222的顶端,也可以开设在调节杆3222的底端,对应地,调节杆3222与滑柱主体3221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上下转换,再分别与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均设置成具有滑动主体和调节杆3222的结构,并使调节杆3222可滑动地穿设在滑动主体的腔体中,可以使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顺应车架10在装载情况不同时的变形,减小因车架10变形引起的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之间的平行度误差,保证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滑动地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13以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侧帘单元32还包括上滑轮组件323和下滑轮组件324。其中,上滑轮组件323包括上固定件3231和可转动连接在上固定件3231上的上滑轮3232,下滑轮组件324包括下固定件3241和可转动地连接在下固定件3241上的下滑轮3242。

对于本实施例的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上固定件3231连接在调节杆3222的顶端,上滑轮3232可滑动地设置在上导轨311中,下固定件3241连接在滑柱主体3221的底端,下滑轮3242可滑动地设置在下导轨312中。

上滑轮3232和下滑轮3242均通过转轴实现可转动的连接,且二者均可以在侧滑柱322的两端间隔地设置多个,上滑轮3232和下滑轮3242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车架10的长度方向。当上滑轮3232、下滑轮3242分别在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中滑动时,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可以沿车架10的长度方向滑动。

对于本实施例的端部侧滑柱322a,如图3所示,该端部侧滑柱322a的顶端设有两组上滑轮组件323,端部侧滑柱322a的底端设有两组下滑轮组件324。两组上滑轮组件323在端部侧滑柱322a的顶部间隔设置,两组下滑轮组件324在端部侧滑柱322a的底部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3,上导轨311包括固定部3111和一对承载部3112。其中,固定部3111的横截面为C形,该固定部3111的一侧固定在厢体20的纵梁21上,并且固定部3111的开口朝下。

两个承载部3112设置在固定部3111的开口处,且相对设置在固定部3111的内壁上。两个承载部3112相对的端部之间设有间距。在车架10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承载部3112端部之间的间距构成水平延伸的通道。

本实施例的上滑轮3232设置在固定部3111的内部,且上滑轮3232的底部抵接在承载部3112的内表面。上固定件3231的一端与上滑轮3232连接,上滑轮3232可转动地设置在该上固定件3231上。该上固定件3231的另一端由两个承载部3112之间的间距中穿出,以与调节杆3222的顶端固定。

固定部3111内壁设置的承载部3112,使得上滑轮3232在固定部3111的内部滑动时,能够对上滑轮3232进行承接固定,避免上滑轮3232由固定部3111的内部脱出,保证上滑轮3232在固定部3111的稳定滑动,从而确保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在上导轨311中滑动地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阅图14,本实施例的下导轨312包括固定板3121和连接在固定板3121上的延伸臂3122和转接臂3123。

其中,固定板3121设置在车架10的边梁11上,并沿车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延伸臂3122和转接臂3123均设置在固定板3121背离车架10的一侧。转接臂3123的横截面呈L形,该转接臂3123的端部垂直连接在固定板3121的表面上。转接臂3123与固定板3121之间围合构成过渡槽3125,且过渡槽3125的槽口朝向车架10的底部。

延伸臂3122设置在转接臂3123的上方,延伸臂3122与固定板3121垂直连接,该延伸臂3122与转接臂3123以及固定板3121之间构成主导槽3124。在本实施例中,主导槽3124槽口的朝向与车架10的宽度方向一致。

对于本实施例的下滑轮组件324,该下滑轮组件324还包括过渡滑轮3243,过渡滑轮3243可转动地连接在下固定件3241上。

在本实施例中,下固定件3241包括第一连接臂3241a和第二连接臂3241b,第二连接臂3241b折弯连接在第一连接臂3241a的底端。第一连接臂3241a的顶端与端部侧滑柱322a或中间侧滑柱322b的滑动主体的底部连接固定。

下滑轮3242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接臂3241a上,该下滑轮3242可滑动地设置在主导槽3124中,并可沿主导槽3124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二连接臂3241b设置在转接臂3123的下方,过渡滑轮3243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连接臂3241b上,该过渡滑轮3243可滑动地设置在过渡槽3125中,且过渡滑轮3243的周侧与过渡槽3125的槽壁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滑轮3243的转动轴线与车架10的高度方向一致,即沿竖直方向。当下滑轮3242在主导槽3124中滑动时,过渡滑轮3243在过渡槽3125中滑动。过渡槽3125的槽壁会对过渡滑轮3243进行限位卡接,以使过渡滑轮3243的转动轴线保持在竖直方向上,避免侧滑柱322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左右摆动的情况,保证侧滑柱322滑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篷布321通过收紧带、魔术贴、铆钉等连接件连接在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上,以使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通过篷布32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篷布321与上滑轮组件323之间通过螺栓来呢及,以便上滑轮3232钻进与调节杆3222的更换。

当端部侧滑柱322a沿上导轨311和下导轨312滑动时,篷布321会联动中间侧滑柱322b,以使端部侧滑柱322a带动中间侧滑柱322b滑动,从而使篷布321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单元包括驱动件和连接件。本实施例的驱动件为电机,连接件为钢丝绳,该钢丝绳与端部侧滑柱322a连接。

电机与钢丝绳驱动连接,以驱动钢丝绳推动或者拉动端部侧滑柱322a滑动,使得端部侧滑柱322a联动中间侧滑柱322b滑动,从而使连接在端部侧滑柱322a和中间侧滑柱322b篷布321展开或者收起,实现篷布321的打开或关闭。

对于本实施例的侧帘厢式半挂车及其电动侧帘机构,电动侧帘机构的厢体的纵梁上设有上导轨,车架的边梁上设有下导轨,连接有篷布的端部侧滑柱和中间侧滑柱均能够在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滑动。驱动件配合连接件驱动端部侧滑柱滑动,以带动中间侧滑柱滑动,从而使固定在侧滑柱上的篷布打开或关闭,实现了篷布开关的自动化控制,节省了大量人力,简化了人工开关篷布的操作,有效地提高了侧帘厢式半挂车在货物装载时的作业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相关技术
  • 侧帘厢式半挂车及其电动侧帘机构
  • 一种侧帘半挂车用侧帘滑移机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828704